什么是科举制度?科举制度的好处有哪些?最新抗日剧
科举制,⼜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分科取⼠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在封建时代,科举制是中国式选举制的⼀部分,如果把它和察举制放在⼀起,两者结合起来,就共同构成了中国式选举制度,它们延续两千多年,恐怕是实施时间最长的⼈类政治制度了。
科举制度的好处有哪些?凤尾竹的养殖方法
科举制度有很多好处,科举制极⼤程度改善之前的⽤⼈制度,彻底打破⾎缘世袭关系和世族的垄断;“朝为⽥舍郎,暮登天⼦堂”,部分社会中下层有能⼒的读书⼈进⼊社会上层,获得施展才智的机会。不仅相对于中国古代的贵族制,即便今天相对于西⽅⼈创造的投票式民主选举,它也有很多好处。在封建时代,科举制是中国式选举制的⼀部分,如果把它和察举制放在⼀起,两者结合起来,就共同构成了中国式选举制度,它们延续两千多年,恐怕是实施时间最长的⼈类政治制度了。到了今天,它对于我们的政治建设仍不失借鉴意义。
那么,科举制度的正⾯意义在哪⼉?我想⽤四句话来概括: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政学⼀体、化成天下。我认为,中国式选举制度两千多年运作的基本机理,以及其所达成的社会政治⽂化后果,尽在其中了。下⾯对这四句话略作解释。
天下为公
“⼤道之⾏也,天下为公”,这是《礼记·礼运篇》中的⼀句话。过去⼀百多年来,因为孙中⼭先⽣的反复提倡,它特别受到重视,也有很多误解。“天下为公”的基本含义是,天下是天下⼈所共有的,不是⼀个集团、⼀个体的。
不能复制粘贴在“天下为公”观念背后,我们看到的是中国⼈最基本的政治观念,也是过去四千年来中国政治运作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政治平等,⼈⼈都有参与天下之治理的机会。当然,参与⽅式⾮常多样,《⼤学》向我们清楚展⽰了⼀个普普通通的农民,也可以参与天下之治理,⽐如修⾝、齐家,这就是治国、平天下之内容和基础。
政治平等原则在中国政治传统中最重要的表现是,中国从来没有过奴⾪制度(此为作者个⼈学术观点——编者注)。现在很多中国知识分⼦⾔必称希腊,但是,古希腊民主制度运作的经济社会基础是奴⾪制,因为有了奴⾪制的经济⽀撑,才可以在⼏⼗万希腊⼈中,让⼤概⼏万⼈扮演公民⾓⾊,才可以建⽴起所谓的民主制。如果没有奴⾪制,还有没有古希腊的⼤众民主制度?我觉得是个问题。可是,中国⾃古以来就没有奴⾪制,我们有的是每个⼈都有机会参与的政治平等。当然,⼈⼈直接参与在技术上做不到,所以就会有“选贤与能”。
选贤与能
古希腊是城邦政治,其政治单位规模很⼩,⽽中国作为⼀个政治共同体的基本特征,就是超⼤规模,河北省高考成绩什么时间公布2022
从尧舜时代便是如此。这样⼀个政治共同体⼜奉⾏“天下为公”原则,很⾃然地会⾛向“选贤与能”的政治原则。因为不可能所有⼈都直接参与到国家的治理中来,所以必须从中选出若⼲⼈来作为代表。
但是,怎么选?我们的先贤最初确定的⼀个标准就是“选贤与能”,这⼀点⾮常重要。⼤家都知道,在古希腊的⼤众民主制中也有选,但是,它的选是抓阄、抽签,随机从⼏万⼈当中选出若⼲⼈,轮流执政或者审理案件。这不是我们中国⼈的办法,我们的选有⼀个标准,必须选出贤和能,不是随机抽取,⽽必须要选出真正有治国之德和能的⼈来担任重要职位。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天下为公”,他们节制⾃⼰的私欲,来增进天下⼈的福利。如果采⽤抽签制,⼀个牧⽺⼈抽到选上了,他连⾃⼰有多少只⽺都数不清楚,请问怎么能够治国?说起来再好听的制度,这么搞都没有意义。
所以,“选贤与能”有双重含义:第⼀是选,第⼆是选出贤与能。四年极作文
当然,先贤们对察举制度、科举制度有很多批评,⽽且集中在⼀点上:它没有能够有效地把贤能选出来。因此察举制度、选举制度也⼀直在变⾰之中,变⾰的动⼒正来⾃于选出真正的贤与能。选不出贤与能,选举制度就没有意义。这⼀点,是中国式选举制度的核⼼。
⾄于贤能的标准,只凭个体与⽣俱来的能⼒及由此发育⽽成的智⼒和道德,不需要借助任何别的条件。我们深思⼀下就可以发现,这是⼀个最合乎政治伦理的选举程序,它把财富、相貌、家世、⾎缘等所有其他因素都排除在外了。还有⽐这更公平的制度吗?因此,这⼀制度也是最为开放的。
政学⼀体
政学⼀体
“选贤与能”实际上意味着,光有选举程序是不够的,必须还有⼀个前置程序,那就是培养贤与能。贤能不是⾃然就有的,⼀个村庄,⼀个城市,听其⾃然,会有贤能吗?如果社会中本来没有贤能,那么,选举⼜有什么意义?
中国⼈很早就把选举与教育结合在⼀起。⼤家都知道汉武帝“独尊儒术”,其实,在这个事情背后,汉武帝的最⼤贡献是创建了⼀套以教育为基础的社会治理模式,或者说宪法体制。⾸先,建⽴公⽴学校体系,以“五经”培养⼠君⼦。⽽“五经”教给学⽣的就是“修⾝、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因此,汉武帝⼜建⽴了选举制度,也即察举制,选拔优秀的⼠君⼦进⼊政府,担任官员。
中国式选举制度是从这个时代起步的,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塑造了政府形态,此乃有史以来官员受教育程度最⾼的政府。我们称之为⼠⼤夫的这⼀官员,是⼈类历史上独⼀⽆⼆的执政体,其权⼒建⽴在知识基础之上。由此,中国成为⼈类历史上唯⼀以教育为⽴国基础的国家。
从汉武帝时代开始,形成了“政学⼀体”结构,枢纽就是中国式选举制度。“政学⼀体”的好处⾮常多,⽐如政府官员素质极⾼,他们都是政治家,因为都有⼀定的志向,所谓“志于道”,他们希望改进政治、
改变现状。因此,我们看到,历代⼠⼤夫都有变法的努⼒。还有⼀个⾮常重要的效果:中国⼈普遍重视教育,中国⼈的识字率,是前现代各国中最⾼的,并且⼀直影响到我们今天的观念。我们最近⼏⼗年的快速经济增长,多半靠的是基本素质较好的⼤量劳动⼒,这不正得益于⽼祖宗重视教育的传统观念吗?
清朝最后⼀次发榜。
化成天下
科举制度让民众重视教育,这个教育就是中国式教化之道,这是中国⽂明极为独特之处。⼈类社会有不少成熟的⽂明,都是以神教进⾏教化。在中国,神教当然有,但不是根本,在远古的三代,其根本是礼乐;孔⼦以后,其根本则在学,在⽂教。汉武帝“独尊儒术”,创办学校,设⽴选举制度,推动整个社会重视学习,重视教育,也就给整个社会设⽴了⼀套教化机制。所以,在中国,教育绝不只是传播知识,⽽是要承担更为重要的职能——化成⼈,塑造良好社会风⽓,这是政治社会秩序的基础。
⽽由于“政学⼀体”,由于选举制度,社会和国家也连结为⼀体。在世界历史的⼤多数时期⾥,在我们所羡慕的西⽅⽂明中,政治和社会的两分是⼈们⾯临的⼀个极⼤难题。我推测,西⽅⼈所讲的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市场两分,实际上出⾃奴⾪制思考⽅式。古希腊城邦中,奴⾪只有私⼈⽣活,公共⽣活是公民的⽣活,是⾃由⼈的⽣活。到了现代民主政治中,福⼭(⽇裔美籍政治学家,代表作《历史的
终结与最后的⼈》——编者按)所讨论的政治衰败,尤其是其中的政治冷漠,其实也是因为⼤多数⼈是政治上的奴⾪,完全处在被动位置,政治交给少数⼈操作,这少数⼈才是真正的⾃由⼈和公民。
⽽中国古代的察举制度、科举制度始终发挥⼀个⾮常重要的作⽤,那就是沟通社会与国家。民间兴办的教育,政府兴办的教育,源源不断地培养⼠君⼦。他们⼤部分在社会基层发挥领导作⽤,组织社会⾃治;少数⼈则进⼊政府。但两者具有共同的价值,共同的话语。所以,在中国,社会与国家从来都不是两分的,它们⼀直联系在⼀起,形成⼀个治理的连续系统,中间没有截然的界限。我认为,这是我们中国社会最好的地⽅,所谓“天下为公”,这也是⼀种体现。
“中学为体,西学为⽤”?
上⾯,我对科举制度的正⾯意义做了⼀个简单描述。19世纪末,科举制度⾯临很⼤的观念上的危机,因为⼀些⼈有机会观察和接触到西⽅式投票民主选举制度,他们认为,科举制度相⽐于投票的选举制度是落后的。所以,⾃清末到民初,全国上下都在致⼒于建⽴选举制度,以替代原来的科举制度。当然,中国式选举制度之所以被废除,另⼀个重要原因是⼤家看到西⽅船坚炮利,迫切感到中国必须学习西⽅的技术,因此必须变⾰教育,建⽴西式学校。⽽教育模式⼀变,科举制度也就⽆法存在了。科举制度⼀倒,从汉武帝时代以来形成的两千年中国式宪制,也就⼀夜崩塌了。
⼀百多年过去了,我们今天的教育、宪制是否让⼈满意?我觉得都不尽如⼈意。那么,我们有没有可
能重拾科举制度的某些优点?我说这句话的意思,不是拒绝⼤众投票式选举制度,我的意思如果完整表达的话,就是我们能不能⽴⾜于选举制度,再吸纳科举制度的某些优点,构建出⼀个更好的中国式的选举制度?这个制度究竟是什么样⼦的?我尚⽆具体⽅案,恐怕得需要学界和政界共同努⼒来寻。
我们要建⽴良好的政治制度,不能眼看着别⼈已掉到沟⾥,还继续盲⽬往前⾛。近些年来政治学理论的发展,已经⾮常清楚地说明,以⼤众投票为中⼼的选举制度,其实是存在严重弊端的。并不是说这个制度本⾝不好,⽽是说以此为良好政治制度的唯⼀基础,把整个宪制架构于它之上,是不可取的。投票式选举制度⾃有其优越之处,但也有它适⽤的范
政治制度的唯⼀基础,把整个宪制架构于它之上,是不可取的。投票式选举制度⾃有其优越之处,但也有它适⽤的范围。
最后,我想说,我们应该⾼度重视孙中⼭先⽣和钱穆先⽣的政治思考。孙中⼭先⽣为什么要设计出“五权宪法”?在“五权宪法”中,第⼀权是考试权。钱穆先⽣在抗战期间,也重申孙中⼭先⽣的构想。我想,也许我们今天关于政治的思考、关于宪法的思考,可以从孙中⼭先⽣的“五权宪法”理论再出发,作为沟通古今的⼀座思想桥梁。
[责任编辑:陶媛]
>住宅公寓区别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