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三历史复习:高考历史押题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答题模板
中国古代乡约制度专题答题模板
【背景】
1. 总说:中国古代乡村治理变革的原因
(1) 国家统一
(2) 封建专制强化
(3) 维护小农经济和社会稳定
2. 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形成的原因
(1) 稳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2) 科举制的推行,促使士绅阶层兴起
(3) 文化、教育的发展
(4) 儒学的发展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5) 宗法制庶民化和乡村族权的发展
(6)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7) 行政管理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
(8) 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
3. 宋代乡约治理形成的原因
(1) 理学形成
(2) 科举制的推行,知识分子进入国家政治体系
(3) 士大夫社会责任感、主体意识增强
(4) 挽救社会危机,加强基层治理的需要
(5) 小农经济封闭性与脆弱性
(6) 民间自治传统
(7) 宗法性社会结构
4. 晚清乡村治理变化的原因
(1) 列强侵略与农民起义破坏了传统自治组织
(2) 清末新政改革的推动
(3)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4) 近代工业的兴起
(5) 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主革命的推动
【特点】
1. 中国古代乡约制度的变化
(1) 制订:由士绅自主起草到政府统筹
(2) 管理:由自治到官府管理
(3) 宗旨:由邻里之间相互劝诫、“礼俗相交”到宣讲圣谕,约束官员与士绅
2. 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特点
(1) 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乡村治理的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2) 士绅发挥较大作用
(3) 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
(4) 弥补国家管理体制的不足(维护社会稳定和征发赋税、是官方机构的有益补充)
(5) 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
(6) 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合
(7) 儒家伦理(理学/心学)不断渗入乡村治理
(8) 是自然形成的自治状态
3. 宋代乡约管理制度的特点
(1)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2) 重视规范乡民的道德行为、侧重道德教化
(3) 强调互助互勉
(4) 强调自治
(5) 自觉性、民间性、自治性、义务性
(6) 选贤任能
4. 明代乡约制度的特点
(1) 区分名宦和乡贤的祭祀
(2) 程序和标准更为严格
(3) 强调乡贤本地人属性
(4) 更强调乡贤祠的教化功能
【影响】
1. 乡约对国家的影响
(1) 利于巩固统治、稳定和社会发展
(2) 促进边疆开发
(3) 推动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
(4) 加强基层治理、稳定地方秩序
(5) 完善地方基层管理
(6) 减轻政府负担
(7) 缓解社会矛盾(官民矛盾)
(8) 培植民主革命力量
2. 乡约对社会的影响
(1) 利于稳定乡村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2) 推动乡村经济发展和风气转变
(3) 削弱传统家族势力对乡村的影响,加强乡村的控制管理
(4) 利于形成廉洁执政的社会风气
(5) 促进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
(6) 教化百姓,移风易俗,和谐乡里
祝福党的生日的话3. 乡约对家庭的影响
(1) 规范家庭成员道德和行为
(2) 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
(3) 增强家族凝聚力
(4) 宗族互助

题目练习
下面让我们一起练习一下与这个专题有关的题目吧。
1.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儒家“关中学派”代表吕大钧兄弟受《周礼》《礼记》的影响,订立《吕民乡约》。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乡约乡规,其主要内容有:一是德业相劝,即互勉于修身齐家之事;二是过失相规,如戒烟酒,戒赌博,戒斗殴等;三是礼俗相交,即乡党之间要有长幼之序,相亲相敬之礼;四是患难相恤,包括防盗,防灾,防疫,恤贫,恤孤等。在此基拙上,又细化为更为具体的条款,以约束和规范乡民的个人行为。有学者认为,《吕氏乡约})'’于君政官治之外别立乡人自治之团体,尤为空前之创制”。
—摘编自党晓虹《中国传统乡规民约研究》等
材料二 
王阳明平南赣乱之后,举乡约告谕乡民,以“和尔部里,齐尔姻族.死丧相助,患难相恤,息讼罢争”。《乡约》中,王阳明要求乡民做“一念而善”的善人,注重修身,内察自省,防止“一念而恶”成为“恶人”。针对民众过恶,王阳明的惩戒方法不在于“请兵灭之”,而在于使乡约之民“兴其善念”。阳明镇守南赣三年,“赣俗玉变,赣人多为良善”。
——摘编自王雅克等《王阳明(南赣乡约)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材料三 
当前的基层众自治制度与乡规民约不谋而合,全国各地不同地方有着不同习俗,民风民情也千差万别,若只是以法律的方式做出统一规定,难免引起“不适”,乡规民约源于世代民众生活沿袭下来的习俗和传统,更适应本地方的现实需要,也更容易被人们接受。
——摘编自刘宇《论“吕氏乡约”的社会治理作用》
(1)据材料一,简要指出《吕氏乡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出现的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王阳明制订和推行《乡约》的社会价值。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乡约所体现的王阳明的思想主张。
关于疫情的诗歌(3)综合上述材料,简析研究古代乡约的现实价值。
【答案】
(1)特点
① 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② 重视规范乡民的道德行为(道德教化)强调互助互勉
③ 强调自治
原因
① 理学的形成
② 科举制的推行,知识分子进人国家政治体系
③ 士大夫社会责任感和主体意识的增强
(2)社会价值
梦到坐电梯① 宗族互助,和谐乡里
② 教化百姓,移风易俗
③ 奖善劝诫,稳定秩序
思想主张
① 知行合一
② 致良知
(3)当代价值
① 传承优良家风,弘扬中华美德
② 有利于农村基层自治制度的完善
③ 稳定社会秩序,构建和谐社会
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唐宋之际,乡村自治组织进一步发展,中央政府愈来愈多地借助他们来稳固统治。唐宋推行的科举考试制造了一个拥有特权却居于乡间的士绅阶层。宋代以后,在大举将地方神明纳入国家祀典的同时,随着识字率的激增和文化的相对普及,中央的秩序、教化逐步延伸到基层。吕大钧首创“吕氏乡约”,后由王守仁发扬光大;朱熹等理学家则开始将宗族制度庶民化。迨至明后期,里甲制度崩坏,就由乡约、保甲承担了村落治安职能。清代的里甲、保甲、乡地、宗族、包税人则承担催征赋税的职能,基层自治功能被明清时期勃兴的宗族等各种社会组织分担。
战争后,在内乱外患的打击下,农村社会的权力组织趋向解体。进入20世纪,清王朝推行新政,传统的乡里制度、保甲制度被乡镇地方自治所取代。1909年清政府颁行的《城
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列举了乡镇“自治事务”,包括:学务、卫生、道路工事、农工商事务、善举(救贫事业、育婴等)、公共事业、筹集款项等。这既减轻了朝廷负担,又赢得士绅的支持。然而真正重要的国家赋税、行政、司法、警政等核心权力,仍严格把控在朝廷手中,绝对不允许乡镇自治机构插手。晚清时期,士绅通过参与地方自治活动,涉足工商实业、新式教育以及各种文化政治事业,重新设计自我角,谋求自己的位置。他们中间有许多人开始接受民主思想,开始向资产阶级阵营靠拢。
——摘编自蒋楠《历史视野下的中国乡村治理》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至明清时期乡村治理的特点,并指出其形成的历史原因。工商企业管理主修课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乡村治理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及影响。
【答案】
(1)特点
① 由官方主导向官绅结合发展、乡村治理的力量向多元化发展(任答一点即可得分)
② 士绅发挥较大作用
③ 中央的权力逐步延伸到乡村
④ 弥补国家管理体制的不足、维护社会稳定和征发赋税、是官方机构的有益补充(任答一点即可得分)
⑤ 乡规民约进一步发展
⑥ 基层治理与宗族管理紧密结合
⑦ 儒家伦理不断渗入乡村治理、理学不断渗入乡村治理、心学不断渗入乡村治理(任答一点即可得分)
⑧ 是自然形成的自治状态
(恰当改写也可得分,如乡村自治组织逐步发展、中央政府借助乡村组织稳固统治)
原因
① 稳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② 科举制的推行,促使士绅阶层兴起
③ 文化、教育的发展
④ 儒学的发展和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
⑤ 宗法制庶民化和乡村族权的发展
⑥ 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
⑦ 行政管理面临人口增长的压力
⑧ 国家赋税制度的调整
(2)变化
① 传统乡村治理组织趋向解体(或农村社会权力组织趋向解体)
② 纳入国家政治制度体系(被现代乡镇地方自治取代)
③ 新的地方治理体系兴起
④ 地方自治事务进一步拓展
⑤ 乡村治理法制化
原因
① 列强侵略与农民起义破坏了传统自治组织
② 清末新政改革的推动
dabeizhou③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传统自治组织失去存在的土壤
④ 近代工业的兴起
厦门旅行社排名⑤ 西方文化的传播(或西学东渐)
影响
① 促进了乡村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
② 减轻了政府负担,缓解了社会矛盾
③ 培植了民主革命的力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