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中国科举制与欧洲的文官制度(共3页)
大连限号谈谈中国科举制与欧洲的文官制度
[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
在近代东西方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中国独特的科举制度被介绍到了西方。创始于隋唐的科举制,用考试选拔人才的原则备受推崇,对欧洲文官制度的确立产生了积极的影响。中世纪欧洲各国政府实行赐官制,文职官员的录用,不进行任何的考试和选拔,因此像大哲学家培根这样有才华的人,为了求得一官半职,只好四六级多少分过线
特斯拉开启全球降价去巴结宫庭权贵。这种赐官制必然导致吏治腐败,“朝有南郭,
野有遗贤”的现象相当普遍。
新路开辟以后,来华的西方传教士潜心研究中国的典章制度,不断向欧洲传递中国的信息。16世纪中期来华的传教士克鲁兹,发现了中国的科举制与西方的人事制度迥然不同,实行“学而优则仕”的原则,他对此很感兴趣,随后在游记中把中国的科举制介绍到欧洲。这个世纪末,欧洲就有关于中国科举制度的详细报导。18世纪介绍中国最有影响的著作是阿尔德的《中国概况》,其中介绍了中国的科举制度。至1810年,《大清舞例》被译成英文,其中也有关于科举的法律条文。朱丹个人资料简介
欧洲人了解到中国的科举制度以后,都异口同声地称赞。16
劳动节手抄报内容资料世纪的门多萨认为中国是世界各国中治理最好的一个,他把原因归结到中国竞争性的科举制度,说中国通过竞争开放一切官职,从而利用了所有中国人的聪明才智。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说,中国只有通过严格考试的人才能出任官职,“中国由那些及第的人治理着”,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牛津大学教授纽曼说,中国行政制度是迄今为止存在于东方的无与伦比的优秀制度。即使中国在战争中失败,欧洲学者仍对科举制度称道不已。廉士在《中国总论》中说“中国通过卓越的考试制度录用文官武将,这是他们制度惟一不同于古今任何一个伟大的君主国家的地方”。今年端午节是几月几日2022
欧洲人称赞的是中国科举制度选拔人才的原则:机会均等,公平竞争,择优录用。他们认为这是一种出类拔萃的制度,值得效法。在中国科举制的影响下,欧洲开始废弃腐朽的赐官制,确立从竞争性考试中选拔文职官员的制度。早在1776年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就提议,每个人“被获准在作任何机构自由从事某一职业前必须经过考试或试用。”他的主张是受法国百科全书派的影响,而后者又是受中国政治哲学的影响。斯密提出选拔人才的原则为欧洲各国普遍接受,法国首先师承中国,在1791年进行了文职人员的考试,德国大约是在1800年。英国有识之士早就呼吁政府效法中国科举制度,面向全体国民,开科取士。1833年英国确立通过考试择优录用的原则,但直到1847年英国某一驻
外机构为聘任办事员,才进行了最早的竞争性考试。此举受到种种非难,但英国行政改革者最终获得胜利,因为这是一种卓越的选拔人才的制度。1855年英国成立第一个文官委员会,主持普通文职人员竞争性考试。1870年,英国颁布法令,使文官的竞争性考试正常化,英国文官考试制度最终确立。
英国文官考试面向公众,定期举行,对应试者进行基础知识的笔试,低级职务的考试在地方进行,高级职务的考试才在首都伦敦。强调入选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品行和确定试用期,与中国的科举制度的形式非常相似。当时英国报刊就指出:“生活中没有什么能比这与中国所实行的制度更相似的了。”《大英百科全书》对英国文官制度与中国的科举制度的渊源关系也有公允的结论:“在历史上,最早的考试制度出现在中国,它用考试来选拔行政官员,并对已经进入仕途的官员定期进行考核。”英国文官制度吸收了中国科举制度的精华,又影响了欧洲其他国家。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