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传承的困境及对策的思考
作者:许晓慧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3期
作者:许晓慧
来源:《现代装饰·理论》2011年第03期
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是中国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珍贵的优秀民间文化遗产。但在经济全球化、社会现代化的浪潮下中国社会经历着重大的历史变迁传统民族文化正经受着前所未有的洗礼与考验北方地区民间刺绣工艺文化也正面临着即将消亡的危险。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问题迫在眉睫,本文旨在分析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传承的困境,探索刺绣文化保护、传承、发展的策略。
我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品种丰富,蕴藏着广大中国女性的智慧与创造力,直接反映她们的思想感情和审美趣味,显示出他们的聪明智慧和艺术才能。千百年来,刺绣的技巧由母女、婆媳世代传袭而来,并且在不断的传承和发展着。但是,在现代经济和生产的不断冲击下,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变化,民间刺绣赖以生存的土壤在发生了变化,长期以来的刺绣工艺文化的传承、发展模式逐渐被打破年轻人不屑于学习、传承刺绣老艺人相继过世短短几十年时间里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老艺术正在面临着失传、消亡的局面。
1.中国北方地区民间刺绣文化面临的困境
(1)在北方很多地区民间刺绣工艺原有的文化生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正在失去其生存和发展的条件面临着灭绝或处于濒危的状态。经济的冲击、人员的流动、旅游产业政策的导向、工业文明的冲击等正使民间刺绣工艺文化处于其它主流文化的包围之中使原有的文化生态已经失去生存的物质条件和基础。尽管改革开放后,大量的外贸订单来样加工使一些地区的刺绣加工业得到一定的发展;尽管90年代以来国内外收藏界的投资给刺绣业带来了一些生机,但刺绣技艺未能同步发展,民间刺绣创作中宝贵的“原生态”在改革开放的经济大潮中,不可避免的彰显出市场态的金钱物质附属性和功利性,民间刺绣文化丧失了乡土文化的原始、淳朴的精神追求和“自喻适物”的物化境界,作品更演化为商品经济下庞大的“廉价复制”。而一味迎合拍卖收藏热潮及国外市场的需求,更阻碍了刺绣文化的发展,使刺绣艺术形式探索处于停滞不前的现状,刺绣艺术所具有的原始创作精神丧失了。
(2)北方地区民间刺绣工艺后继无人面临失传的危险。一方面现代文化和外来文化影响并吞噬着传统的民间刺绣工艺文化;另一方面受市场经济和社会转型的影响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行业观念发生改变对民间刺绣工艺文化的价值缺乏认识使民间绣品不再被人欣赏
进而导致民间刺绣传统工艺的慢慢消失。上个世纪离人愁歌词是什么意思50年代以前,城乡妇女将刺绣作为女红是必会手艺之一,那时儿童穿戴的衣服、鞋帽无不绣有精美的图案。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脚步不断加快,传统手工艺品在时代进程中,受新技术、新工艺的冲击,大多被现代生活边沿化。目前,能绣花的妇女年事已高,年轻的手工绣花者鲜见,古老的工艺被一些人看作“老土”,加之现代技术的进步使其提高了成本等因素,民间刺绣工艺日渐消退。
最好的进口婴儿奶粉 (2010思想汇报3)相对于中国南方地区的四大名绣而言,北方地区的民间刺绣在知名度上、受关注的程度上相去甚远。苏绣的发展是有目共睹的,目前,苏州刺绣的年销售产值已超过5亿元,从业人员超过2万人,各类工艺美术师等初级以上专业技术人员300余人,生产企业近100家,产品远销全球数十个国家。湘绣和粤秀也是各自本土贸易的强大支柱。殊不知,北方的京绣、汴绣、鲁绣都曾在历史上盛极一时,而现在均没有形成一个强大的产业链,具有一定的规模刺绣厂很少,只有一些零散的家庭作坊式绣坊,远远没有形成一个品牌规模效应。这些享誉一时的刺绣技艺只能在民间手工艺人的手中勉强维持,以至于一些刺绣大师们基本靠在家教授徒弟以传承这项手工艺。
(4教师节祝福语 简短独特)民间刺绣文化作为女红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没有纳入主流文化教育的体系
当中。在中国现代的思想意识中的偏见依然存在——女红不属于主流文化学术所关注的学术范围,也不是当下文化研究的主流话题,女红作为农耕文化的产物,耕织文明的象征,失去了其所依存的社会大背景的价值肯定。
2.北方地区民间刺绣工艺文化保护、传承和开发的战略思路与对策措施感悟个性签名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