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电子信息类专业研究生投身国防军工事业的路径探析
引领电子信息类专业研究生投身国防军工事业的路径探析
作者:周晓馨 赵颂平
来源:《大学·思政教研》2022年第06期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学科思政的提出正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是实现“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新理念。文章基于学科思政的视角,以引领电子信息类专业研究生投身国防军工事业为例,以学科为平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体系化、过程化、制度化设计,结合日常党建、社会实践、重点走访等,开展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教育和引导,探索“三全育人”新模式,构建学科思政新格局。
        关键词:研究生;学科思政;国防军工;就业引导
第三种爱情电视剧        中图分类号:G4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164(2022)18-0017-04
        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研究生作为高
等教育体系培养的顶层人才,引导其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积极投身国防军工事业,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实现科技强国和民族复兴的重要支撑。木兰诗全文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机遇、新挑战。面对“十四五”时期的新形势,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新目标,高校要办成一流大学,打造一流学科,需要不断改革和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与内容[1]。全面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重要论述的重要举措。当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高校系统化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的重要抓手,然而相对而言,课程思政更加适用于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以“研”字贯穿,其课程大多为学术型和研究型,课程之外的主要时间为科学研究,课程思政难以覆盖研究生教育整个培养过程。
        因此,研究生思政教育必须克服思政资源融合不足、思政育人主体合力不足等局限性[2],进行系统设计和规划,实行学科思政,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学科建设全要素,进一步建立完善“三全育人”机制,全面提升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质量和实效。本文以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为实践主体,通过搭平台、组基地、抓党建、强就业等过程设置,探索学科思政新路径,切实引領高素质人才投身国防军工事业,促进研究生高质量就业,实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
        一、引领研究生投身国防军工事业的重要性
        (一)我国国防军工事业发展的现实需求
        国防军工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重要保障。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我国周边环境更加复杂敏感,电子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及国际政治经济对国防军工行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一流的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3]。新时代的研究生毕业后,由科研创新的生力军成长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输送大批高素质的研究生到国防军工单位就业,是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考量的需要,有利于提高我国国防建设的综合实力,对实现国防技术创新突破、促进国防军工现代化、推动国家现代化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来,国防军工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及强的发展历程,创造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探月工程等为标志的辉煌成就,为国内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精神“富矿”。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以培
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教育目标,需强化家国情怀和社会责任教育,使那些基础扎实、热衷研究的人才真正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发展。国防军工事业蕴含服务大局、助力发展的价值导向有助于引导当代青年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4],激励高学历人才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有力结合,实现报效国家和自我发展的双赢。
        (三)高学历人才实现个人价值的现实需求
        相较于其他就业领域,国防军工领域具有显著的特点。一方面用户市场稳,它直接关系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强军目标,绝大部分重大项目和战略性工程都是由国家主导,服务的对象就是国家,就是人民军队。另一方面成长通道稳,为了实现强国强军奋斗目标,国防军工单位需要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供应,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越来越明显,对人才队伍引进和建设也越来越重视。如航天科工集团推出 “优才计划”、航天科技集团推出 “星辰英才计划”,用更广阔的发展平台、更快速的成长通道和更丰厚的薪酬吸引优秀毕业生[5]。为了让人才成长快、发展好,国防军工单位内部构建了层次清晰、覆盖全员的人才成长培育体系,激励高学历人才将个人成长与国家发展、与民族复兴有力结合起来,促进人才价值、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全面增值。
搭脚手架        二、引领研究生投身国防军工事业的总体育人目标
        (一)坚持铸魂育人,建立党建引领科研的工作模式
        以党建为引领,将重点单位红基因和爱国精神相结合,树立在校生“立志国防,科技强国”的远大理想。以党支部结对的形式,与国防军工重点单位共同构建“结对共建—科研攻关—人才共育”的党支部工作模式,力争培育学生党员模范。
        (二)激发强国抱负,形成服务国家战略的引领格局
        立足研究生“学生+学者”的双重身份,引导培育“学科+国防”的科研育人团队,在导师的带领下克难攻坚,服务国家战略。引导师生共同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鼓励研究生在国际学术舞台上精彩亮相。培养学生的家国担当,力争引导一大批毕业生赴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科研院所等单位就业,服务国家战略。
        (三)聚焦学科特,拓展国防军工单位 “朋友圈”产科男医生演员表
        瞄准国家重大战略需求,面向国家重点发展区域,结合学科建设特和人才培养目标,梳理国防军工重点就业引导单位,建立实习实践基地。
        (四)凝聚校友力量,打造学院—校友发展共同体
        促进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互补,建立校内教育与校外实践形成链条关系。大力宣传投身国防军工事业优秀校友事迹,发挥优秀校友对毕业生就业引领及帮扶发展中的“传帮带”作用,积极挖掘校友在开拓毕业生就业新空间中的重要潜能,打造学院—校友发展共同体。
        三、引领研究生投身国防军工事业的具体实施路径
        谋划人才战略布局,引导毕业生到国家重点领域、战略行业、重大工程、基层和艰苦地区就业,为国防军工事业输送栋梁之材和领军人才一直以来是浙江大学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思政工作中的重要一环。近三年,浙大信电学院共有54位同学赴国防军工单位就业深造,其中博士25位,约占博士毕业生人数的五分之一,相当于学院每年每5位博士毕业生就有1位去国防军工单位就业。通过搭建平台、组建基地、抓好党建、夯实就业四大举措,让信电学院引领学生投身国防军工事业初见成效。
        (一)搭建平台,以思想引领激发强国抱负六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为了增进研究生对国防军工事业的了解和认同,以提升技能、服务战略为着眼点,全方位、立体化地为学生打造“研究生献身国防军工事业思想引领平台”。依托平台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多次邀请“人民科学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嫦娥”系列总设計师叶培建院士回校作报告,大力弘扬叶院士等杰出校友的先进事迹,引导学生献身国防事业。毕业季组织就业沙龙,开展“我与母校心系”教育活动,进行“走出学院,走进国防”系列活动,引导毕业生正确认识国防军工事业现状及发展前景,使毕业生明确肩负的历史责任,积极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建功立业。与此同时,注重发挥朋辈示范作用,构建卓越研究生培养生态。学院邀请选择国防军工单位就业的优秀学子召开校友见面会,分享在重点单位的工作经历和心得,帮助同学们对国防军工单位工作的情况建立更直观和清晰的认识、培养更浓厚的兴趣。学院配合新媒体对优秀校友的光辉事迹和所取得的主要成就进行广泛深入的宣传,以点带面,辐射到全体研究生,以他们为榜样,为报效祖国而奋斗。
        (二)组建基地,以实践教育发挥学科优势
        几十年来,浙江大学有不少优秀校友进入国防军工单位工作,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成了单位的各级领导或技术专家,积极走访或者电话联系相关校友,通过这些优秀校友牵线
搭桥,学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旗下14所(南京)、28所(南京)、38所(合肥)、36所(嘉兴),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九院772所(北京)以及中国航天集团科工二院(北京)、十院(贵阳)共7个重点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建立研究生“凌云”实践基地,结合博士生必修实践课程,每年派出研究生开展为期4—6周的实践活动。通过长时间的实习实践,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基地单位的了解,为毕业后的高质量、高匹配度择业奠定基础。同时打破实践基地多为假期实习实践的局限,将基地的合作拓宽到学术交流合作、科研项目合作上,打通社会实践项目向学术合作项目转换的通路。通过组织经验传授、鼓励联合申报等措施,增加与国防军工单位项目合作的成功率。在充分展示学院学科优势的同时,打造与国防军工单位在科研创新、人才培养上的合作平台,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兴共荣的合作之路。
        (三)抓好党建,以结对共建涵养家国情怀
        在“凌云”实践基地的基础上,开展党支部结对共建活动,每个学期依托党团立项活动,派遣专业对口党支部进行定期走访并参观当地红景点,开展“党建+军工”走访模式:在安徽合肥中国电科38所,从三线建设到江淮腾飞,感受38所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激发
同学们献身国防、投身军工的热情;在南京中国电科14所,领略14所在现代物流、城轨交通、无线通信、民用雷达、软件与集成电路等民用领域的发展成果,与14所的前辈学长进行交流答疑;在杭州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五研究所,在专家骨干的带领和介绍下,同学们进一步了解国家重点单位的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感受其“服务国家战略、引领行业发展”的崇高使命和责任。以党建创新优化创新人才培养,结对共建活动帮助学生们切实感受到国家高精尖科技事业的蓬勃发展,备受振奋和鼓舞的同时拓宽了就业渠道,树立的大家科研报国的信念。
        (四)夯实就业,以重点走访输送紧缺人才
        学院密切关注国防军工单位发展和需求变化,建立“走访交流—暑期实践—就业签约”的“三步走”重点就业引导模式。每年3—6月,以应届生和高年级学生为主体,进行走访交流,由教师带队开展学术报告;邀请单位校友进行线上线下分享;7—9月依托博士生必修实践进行暑期实践;10—12月招聘季,结合学校国防军工周,校园宣讲契机,重点宣传、引导就业。经济型连锁酒店
        四、引领研究生投身国防军工事业的重要经验启示
        (一)聚焦育人力量,激发“全员育人”主体自觉
        一是夯实“一把手”工程。领导干部带头联系重点引导单位,带头实地走访、考察调研国防军工单位,对标对表,持续对毕业生就业地域、行业结构进行改善和优化,积极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二是提升思政队伍职业化和专业化水平。加强辅导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认识,要求自觉对标“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六大标准,选优配强专兼职辅导员、研究生德育导师等,深度参与研究生科研帮扶和思想引导工作。三是深化落实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导师最了解和最易掌握研究生思想状况,能够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政教育,也能帮助辅导员及早发现并准确判断研究生中出现的问题及原因。发挥导师在育人中的作用,主动在评奖评优、学术交流、党员发展等方面建立与导师的联动机制,定时定点联系导师,推进导学育人共同体建设。四是增强专业教师育人意识和能力。专业课是研究生课程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注重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充分挖掘课程的思政育人资源,打破思政教育和课程教学“两张皮”状况,确保各门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