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为什么心五行属火?给藏象一个较全面的概括丨正安
潘毅:为什么心五行属火?给藏象一个较全面的概括丨正安中医为什么没有走上像西医那样的结构之路,而是走上了以功能、象、实用为趋向的“藏象”之
路?
本文选自正安 · 聚友礼
全文共约3800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看潘毅老师如何剖析中医之藏象
首先中医并不排斥结构,藏象之象本来就包括解剖之象。但由于技术条件限制了它的发展。
解剖这一词也见于《黄帝内经》,可以说中医藏象学中,跟现代医学同名脏器功能一致的内容
基本来源于解剖。比如说心主血脉、肺主呼吸、肝藏血、肾主水等。而六腑与奇恒之腑的功
能,更与现代医学同名脏器基本一致。《黄帝内经》就记载了食道与肠道的比例为1比36,和现
代医学的这两者1比37的比例很接近。在当时的解剖条件下,已经是相当精确了。
《黄帝内经》和第一本西方医学专著《希波克拉底文集》相比,它的解剖知识一点都不落后,
可以说古代解剖学对藏象学的形成,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大家可能会产生一个疑惑:在中国古代,至少有一段时间,解剖学是比较发达的。如果在这个
基础上,发展起一套与西医相近的医学体系,应该也合情合理。但为什么中医没有走上这么一
条看上去容易走的路呢?
其实所谓的容易走,是现代人在现代时空下,参照现代医学的发展之路,而产生的一种错觉,
纯属事后诸葛亮。我们看医学是怎么发展的,医学理论体系都是在医学经验基础上,应时因需
而产生的。
古代有四大古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埃及文明、古巴比伦文明和中国文明。可能留心的读者就
会看出我表达的不一样,我讲中国文明的时候,没有带一个“古”字。为什么呢?
古印度文明跟古埃及文明已经没了,虽然印度和埃及现在还在,但是古印度文明跟现代的印度
文明不是一回事,古埃及文明跟现在的埃及文明也不是一回事,古巴比伦文明压根就灭绝了,
只剩下中国文明从古到今一直没有断过。那么这就带来了这样一个背景因素。文明的灭绝或者
是断续必然带来医学的灭绝或断续。而文明的延续,必然便带来了医学经验的延续。
所以或者可以做这样的猜想:在相同的年代之中,中国由于文明的延续,所以它的医学经验的
积累比较丰富,由此带来的问题是中国医学要构成成熟体系的愿望与需求,也高于其他的文
明。而当时的解剖水平,只能解释部分最基础的医学现象,远不能解释所有的医学经验与事
为什么我的电脑老掉线实。
一个最现成的例证我们就可以发现,也就西医学什么时候才开始突飞猛进的?其实想都不用
想,也不用查书,一定是显微镜发明之后。为什么?西医学走的是结构决定功能这条路,它对
结构的要求是相当高的。古代只有粗糙的解剖,所以它得出来的功能也是相当粗糙的。显微镜
发明之前,它要往纵深走、往微观走难度相当大。
所以中医学在两三千年前,它不知道后世会有一个显微镜,再说就算知道了,耗费那么多时间
来等,也等不起。这是一个技术条件限制了。
“推天道以明人事”“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观念限制了它的发展。
在《黄帝内经》年代,或是之后的相当漫长的年代,中医往解剖这条路子走,还有一个是观念问题:“推天道以明人事”,以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这种观念,一直是中国各学科领域的价值取向。
什么叫作道?无形可见的,以规律的形式呈现的叫作道。由于无形可见,所以叫“形而上”。“形而下者谓之器”的“器”的意思是有形可见的,就像我们现在物理学、现在化学玩的那个内容。
但是由于我们的价值取向是“形而上者谓之道”,所以对实体的追求欲望实际上并不高。你看古代凡是智商比较高的人,或是士大夫们,或者是地位比较高的人,都去求道去了,或者是玩道去了。
以现在的标准来评判的古代,在中国属于世界级的科学家有多少?其实不多,比如张衡、沈括这两个相对算有地位的了;李时珍也算一个,但他只是一个民间医师;鲁班也算一个,但也只是一个工匠。
所以可以看出,在中国古代的价值取向上,玩实体结构的人实际上地位并不高。
禹州二高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也导致这条路不好走。
还有第三个因素,儒家的“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事实上也导致了解剖这条路不好走,另辟蹊径就成为了必然。古代的中医家可能自己也没想到,这条别开生面的一条路,竟然是越走越宽,越走越畅。终于走出了异彩纷呈的象世界,而成为了中医的大道。
藏象之象的来源很多,比如有五行象、有阴阳象、有八卦象、有生理、病理征象等等。
西藏特产
Now~
拿一个大家最熟悉的五行象来说
五行之象可以说是构成五脏的基本骨架,而人体的内五行与自然界的外五行还可以天人相应。什么叫自然界的外五行?比如说东方、绿、春天、早上都五行属木,而这些因素跟人体内在的属木的肝系统息息相关,这就叫作天人相应。
为什么有那么多象,我要拿五行来说呢?其实这个目的也是说明了为什么中医选择了功能,而不是结构。
先秦有五行和五脏配属主要有两大派,一派是古文经学,一派是今文经学。我们看这两者的选择,实际上就是形体配五行,还是以象配五行之争。
先看今文经学的配法:肝属木,在太极这个圆的左边;心属火,在太极这个圆的顶端;肺属金,在太极这个圆的右边;肾属水,在太极这个圆的底端;脾属土,在太极的中间。
再看古文经学的配法:肺属火,在太极图的上端;脾属木,在太极图的左边;肝五行属金,在太极图的右边;肾五行属水,还是在太极图的下面;那么中间就是心,五行属土。
今文经学配法
我们想想,古文经学这种配法,按照的是什么?其实认真想想你就发现,它是完全按解剖结构来的。肺的位置最高,五行属火在上面;然后是左脾、右肝,跟现在解剖的是一样;然后肾在最下边;中间就心。心虽然长在胸腔室有点偏左,但是在五脏之中,它确实是居中,从解剖结构角度讲,就有个心中心的说法。
我们看看古文经学是谁在用呢?——《吕氏春秋》跟《礼记》。而今文经学的配法是谁在用
呢?——《黄帝内经》。谁更早呢?——《礼记》比《黄帝内经》要早。那么以《礼记》为代表的古文经学的五行配五脏是拿来干什么的?拿来拜祭祖先的。拜祭祖先必须要拿实实在在的形态学的那个脏腑,所以他们关注的是实物,以解剖为准。
而今文经学不是这样的,今文经学的五行配五脏实际上是以五脏的功能特性与五行特性相类比。
举个例子
心五行属火是怎么得出来的?
我们首先看结构的心。结构类的心,像个泵,中间是空的。你们注意过没有,火烧起来中间也是空的。泵是一鼓一鼓的泵血,火烧起来也是收缩舒张、收缩舒张,一鼓一鼓的那种感觉。所以结构之心本身就有火相,更不用说它里面流动的血是红的,红属火。
假如你画个八卦,八卦的离卦属火,它的取象就三个字,离中虚,就中间是空的。
我们再看心的另外一个功能,心主神明。神而有明,这个明靠什么?靠火的光亮。再进一步,五行之中木火土金水,只有火最不具形,而神是无形的,那么就无形对无形。心属火就这么来的。
肾属水不用讲了,即便叫个西医来分,他也肯定把肾放到了水这一行。为什么?“水曰润下”,肾的位置最低。
所以《黄帝内经》这种配伍法,实际上是以五脏的气化功能为取象来配的,也就是说以功能来配。而《吕氏春秋》是以解剖配法的。《黄帝内经》这种用法是古代的一个取向,那么就用在了医学,这是一种是生理功能,以象类为正。
中医放弃结构之路,而走功能之路,正是因应医学构建的需要,以及解剖方法当时难以突破的审时度势的结果。结构的放下,正是为了象领域的提起,然后致力于自然与生命另一领域或境界的开拓与超越,就这样中医走上了以功能、象、实用为取向之路,并一路高歌猛进,最终闯出了一片究天人之象,通医学之变的新天地。
到这里,可以给藏象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
定义
什么是藏象?
中医的藏象是以天人合一的观念为指导,以气-阴阳-五行与五脏相联系为基本框架,以象类则比为基本逻辑的。
什么叫象类则比?同象的东西放到同一类,就像刚才讲的,心像火、肾像水;然后又把像火的所有的,比如说形体、官窍又挂到了心这个符号里面去;然后以功能为取向,以实用为目的,以解剖之象,
生理呈现出来的象,病理呈现出来的象,以及通过生理、病理推测出来的象。
这种推测有没有错误,我们用的是什么来印证呢?——临床疗效!
比如说见到了面苍白、头晕眼花、舌淡、脉细,又心慌心悸、心烦、失眠、多梦、健忘这些症状。我判断的是心血虚。但这个判断只是一种推测,我们可以用补血养心的方法,假如疗效印证了,那反过来就证明刚才的推测是正确的。这种叫作临床印证,或者是反证之象。
还有就是刘力红《思考中医》里面讲到的一个叫内证象;还有阴阳象、五行象,周易的卦爻象、太极,河图洛书这些象;还有诸如“心者,君主之官”“肺者,相傅之官”“肝者,将军之官”这种古代的政官体系的象;还有最大一个天人应象。
那么多的象是相参、相鉴、相系、相证,有机地融成了一体,构成了一个以五脏为中心,形神合一的各个脏腑的解剖形态、生理功能、生理特性,以及相关的形体官窍。
再进一步还跟自然社会的应象,还要顾及一个脏腑与其他脏腑之间的联系,同时能够深刻反应古代意象思维的象系统。
这就是藏象的完整的定义。
《黄帝内经》所说的“五脏之象可以类推”。
通宵达旦造句
我们构筑了这个藏象是不是一下就完成了?其实不是,中医并没有满足于各种象的表面观察,而是不断地对所得的象,以前面所讲的观念、框架、方法、逻辑、取向、目的,然后进行分析、鉴别、过滤、选择、联系、归纳与整合,去粗取精,形成对自然环境下,活体生命运动的本质认识,并经过理性的加工,逐渐形成了大类的概念。田径训练计划
在类概念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滤升为各级的概念。走的是什么路子?从形象、征象,到意象,再到高级意象。所谓的高级意象是与概念相联系的。以感性认识逐步上升为理性,所以学术上比较顺达地通过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方式,以概念、判断、推理等理性思维的形式,在更高的层次上,把握自然与生命现象的本质。
所以,中医的象体系
并不像人们通常所想象中的那么简陋
而是一个精彩纷呈
却又不乏理性的大世界
夏天过了
你和你的游泳圈还好吗?
明晚8点16分中医老司机范顺之大夫
为您解答减肥路上上的那些坑
有一种瘦不下来,叫痰湿肥
活动内容
———
关于肥胖,中医是怎么定义的?原因是什么?
体质分析:不同体质的胖子都有啥特质?
辨证施治的健康减肥妙招集锦
答疑互动
嘉宾介绍
———我爱你中国 歌词
范顺之
中医学博士,副教授,正安花城店坐诊医生,正安一年通《针灸》模块授课老师。
临床十余年,不隅于中医西医,典型疗效主义。倡导将医道融入生活,饮食起居务求“法于阴阳,合于术数”,善用生活化语言解析人体。
临床善用针、药、砭、罐、耳穴、埋线等方法,综合调理单纯性肥胖,广大“享瘦”胖友反馈:健康减肥新范式,靠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