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草药图谱
艾植物来源为菊科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l.
et Vant.)的干燥叶。其它名称艾,冰台,艾蒿,医草,
灸草等
艾药材干燥的叶片,多皱缩破碎,有短柄。叶片
略呈羽状分裂,裂片边缘有不规则的粗锯齿。上面灰绿
,生有软毛,下面密生灰白绒毛。质柔软。气清香,
味微苦辛。以下面灰白、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入脾、肝、肾三经。
功用主治理气血,逐寒湿,温经,止血,安胎。治心腹
冷痛,泄泻转筋,久痢,吐衄,下血,月经不调,崩漏,带下,
胎动不安,痈疡,疥癣。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入丸、散。外用:捣绒作
炷或制成艾条熏灸,捣敷、煎水熏洗或炒热湿熨。宜忌阴
虚血热者慎用。
植物来源为茜草科植物巴戟天Morinda officinalis How的根。其它名称鸡肠风、鸡眼藤、三角藤。
巴戟天药材缠绕藤本。叶对生,膜质,长圆形,先端尖,背脉及叶柄被短粗毛;托叶干膜质。花序头状,有花2~10朵,生于小枝端或排成伞形花序,花梗被毛;萼管半球形,先端不规则齿裂;花冠白,喉部收缩,4裂;雄蕊4,花丝短;子房下位,4室,花柱细短,2深裂。聚花果常单个,近球形,每室一种子。花期4~6月,果期7~1l月。
性味与归经性微温,味甘、辛。
巴戟天的功用主治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用于阳痿遗精、宫冷不孕、月经不调、少腹冷痛、风湿痹痛、筋骨痿软。
植物来源茄科白花曼陀罗Datura metlL..
一年生草本
其它名称白花曼佗罗
药材一年生草本,高0.5-2米,全体近无
毛。茎基部木质化,上部呈二歧分支,幼枝略带紫。
单叶互生,上部呈对生状,叶片卵形或宽卵形,先端尖,
基部两侧不对称,全缘或者破转,波状锯齿。花单生于枝的分叉处或叶腋间;花萼桶状,黄绿,顶端5裂,宿存;花冠白,偶见紫、淡黄,漏斗形,具5棱,上部5裂,栽培品常有重瓣;雄蕊5,贴生于花冠管;雌蕊一个,柱头棒状。果实近球形,有稀疏短粗刺,熟时4瓣裂。种子宽三角形,扁平,淡褐。
中草药白头翁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头翁的根。
性味归经
苦,寒。归大肠经。
药性说明
白头翁苦寒清解,凉血解毒,善除大肠热毒,为治痢要药。
功效应用
清热解毒,凉血治痢:主治热毒血痢,湿热泻痢之发热腹
痛,下痢脓血,里急后重。目前临床常用于急性菌痢和阿米巴
痢疾,此外也可用治温疟。
白头翁的用量用法6-15g
槟榔的植物来源为棕榈科植物槟榔(Areca catechu
L.)的种子。
哈尔滨美食其它名称仁频,宾门,宾门药饯,白槟榔,橄榄子等。
槟榔药材干燥种子呈圆锥形或扁圆球形,高1.5-3厘米,
基部直径2-3厘米,表面淡黄棕或黄棕,粗糙,有颜较
浅的网形凹纹,并偶有银斑片状的内果皮附着,基部中央有
圆形凹陷的珠孔,基旁有淡的疤痕状的种脐。质坚实,纵剖
面可见外缘的棕种皮向内褶入,与乳白的胚错,形成
大理石样花纹。基部珠孔内侧有小形的胚,常呈棕,干枯皱
缩不显。气无,味涩而微苦。以果大体重、坚实、不破裂者为
周公解梦梦见头发佳。
性味与归经苦辛,温。入脾、胃、大肠经。
功用主治杀虫,破积,下气,行气。治虫积、食滞,脘
腹胀痛,泻痢后重,疟疾,水肿,脚气,痰癖。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钱(如单味驱虫,可用至
2-3两);或入丸、散。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爱好有哪些宜忌气虚下陷慎服。
植物来源为唇形科植物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
或家薄荷(Mentha haplocalyx Briq.var.piperascens
(Malinvaud)C.Y.Wu et H.W.Li)的全草或叶。
其它名称蕃荷菜,南薄荷,猫儿薄苛,升阳菜,薄苛等
薄荷药材干燥全草,茎方柱形,长15-35厘米,直径2-4
毫米,黄褐带紫,或绿,有节,节间长3-7厘米,上部有对
生分枝,表面被白绒毛,角棱处较密,质脆,易折断,断面类
白,中空。叶对生,叶片卷曲而皱缩,多破碎,上面深绿,
下面浅绿,具有白绒毛;质脆。枝顶常有轮伞花序,黄棕,
花冠多数存在。气香,味辛凉。以身干、无根、叶多、绿、气
味浓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辛,味。入肺、肝经。
功用主治疏风,散热,辟秽,解毒。治外感风热,头痛,
目赤,咽喉肿痛,食滞气胀,口疮,牙痛,疮疥,瘾疹。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不宜久煎),0.8-2钱;或入丸、散。
外用:捣汁或煎汁涂。
薄荷的宜忌阴虚血燥,肝阳偏亢,表虚汗多者忌服。
植物来源为伞形科植物北柴胡(Bupleurum chinense DC.)、狭叶
柴胡(Bupleurum scorzonerifolium Willd.)等的根。
幼儿玩具有哪些其它名称地熏、山菜,茹草,柴草。
柴胡药材
北柴胡:为植物北柴胡的根,并带有少许茎的基部。根呈圆锥形,
庐山东林寺主根顺直或稍弯曲,下部有分歧,根头膨大,呈疙瘩状。外皮灰褐或
灰棕,有纵皱纹及支根痕,顶部有细毛或坚硬的残茎。质较坚韧。不
易折断,断面木质纤维性,黄白。气微香,味微苦辛,以根条粗长、
皮细、支根少者为佳。
南柴胡:为植物铗叶柴胡的根,外形与北柴胡相似,惟根较细,分
歧少,多弯曲不直。表面红棕,有纵皱及须根痕,顶部无疙瘩头,而
有地上茎叶枯死后遗留的毛状纤维。质脆,易折断,断面平坦,呈淡棕。气味同北柴胡,以根条粗长、无须根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苦,凉。入肝、胆经。
功用主治和解表里,疏肝,升阳,治寒热往来,胸满胁痛,口苦耳聋,头痛目眩,疟疾,下利脱肛,月经不调,子宫下垂。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或入丸、散。
柴胡的宜忌真阴亏损,肝阳上升者忌服。
植物来源为百合科植物卷叶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除夕短信D.Don)、乌花贝母(Fritillaria cirrhosa D.irrhosa
Franch.)或棱砂贝母(Fritillaria celavayi Franch)等的鳞茎。
其它名称虻,黄虻,贝母,空草,贝父等
川贝母药材干燥鳞茎,圆而扁平,高5-8毫米,直径1-2厘
米。表面类白或微棕黄,外层2鳞片较厚,大小相似,互相合
抱,顶端常开
裂。断面颗粒笥,粉质,坚实。气微酸,味苦。
性味与归经苦甘,凉。入肺经。
功用主治润肺散结,止喇化痰。治虚劳咳嗽,吐痰咯血,
心胸郁结,肺痿,肺痈,瘿瘤,瘰疬,喉痹,乳痈。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3钱;或入丸、散。外用:研
末撒或调敷。
川贝母宜忌脾胃虚寒及有湿痰者不宜。
丁香的来源为桃金娘科植物丁香(Syzygium aronaticum(L.) Perry)的花蕾。
其它名称丁子香,支解香,雄丁香,公丁香
丁香药材干燥的花蕾略呈短棒状。将花蕾剖开,可见多数雄蕊,花丝向中心弯曲,中央有一粗壮直立的花柱。质坚实而重,入水即沉;断面有油性,用指甲划之可见油质渗出。气强烈芳香,味辛。以个大粗壮、鲜紫棕、香气强烈、油多者为佳。
性味与归经辛,温,入胃、脾、肾三经。
功用主治温中,暖肾,降逆。治呃逆,呕吐,反胃,泻痢,心腹冷痛,痃癖,疝气,癣症。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0.3-1钱;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宜忌热病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生地黄的别名:酒壶花、山烟、山烟、山白菜。
生地黄来源:为玄参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怀庆地黄或地黄的根。
植物形态:
玄参科植物地黄Rehmannia glutinosa Libosch. 多年生草本,全株有白长柔毛和腺毛。叶基生成丛,倒卵状披针形,基部渐狭成柄,边缘有不整齐钝齿,叶面皱缩,下面略带紫。花茎由叶丛抽出,花序总状;萼5浅裂;花冠钟形,略2唇状,紫红,内面常有黄带紫的条纹。蒴果球形或卵圆形,具宿萼和花柱。花期4~6月,果期7~8月。
药材:鲜地黄纺锤形或圆柱形条状,中间常缢缩作连珠状;表面淡橙,具皱纹、皮孔及芽痕;肉质,易断,断面黄白,皮部有橙红小点;味微甜、微苦。生地黄不规则团块状;表面灰棕或棕黑,极皱缩;质韧,断面棕黑,有光泽,具粘性;味微甜。
性味归经:甘,苦,寒。归心,肝,肾经。
生地黄的功效应用:
1.清热凉血:适于血热证。
a.血分热盛,高热谵语,舌绛而干。
b.血热动血,吐衄,尿血,崩漏。
c.热病后期,津伤发热,及阴虚内热者。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