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月白
前段时间,关于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中究竟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还是“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的争论在网络上蔓延。其实,这并不值得争吵,无非是教材不同、版本不同造成的,这两种说法都有流传必定是有原因的。然而,总有一些人非说“肯定是对方记错了,承认自己记错了有那么难吗”“天王老子来了也是‘是人’/‘斯人’”。哪怕是把证据摆在他们面前,他们也视而不见。正是这些不容置疑的、直接否定另一方的言论的存在使网友吵翻了天。难道就没有一种可能是:这两种说法都出现过,大家都没有记错呢?
网络上有个热词叫“二极管思维”,用来指代“两极思
维”,意思是在思想上走极端,非此即彼,非黑即白。
【实际上,“二极管”是指具有两个电极,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通过的电子元件装置。从这个功能来看,使用这个词的人应该是按照字面意思来解读,将二极管原本“两个电极”的意思理解成了“两个极端”。】
不知道为什么,现在一些人发表观点、判断对错的时
候总会变成一种二元对立、非黑即白、非对即错的价值观,
看问题时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要么赞同我们,
要么反对我们”,或者“我是对的,那你肯定是错的”。这种思维被网友戏称为“二极管思维”。看到下面这些“二极管”式言论,
你有什么感受?
“你说我家××不好,那你一定
是黑子/对家粉!”
“甜粽子、咸豆腐脑是异端!”
“你说××不好,那就是说□□(××的反义词)好咯?!”
名词解释:
二极管思维
非此即彼的“二极管思维”
你有没有陷入
“二极管思维”
题记:小时候,我们评价一个人,总是喜欢问“他是坏人/好人吗?也天真地以为世界上的人不是好人就是坏人,世界上只有黑与白之分。那现在的你,是否还是这样认为的?
“他既然坏,那就是彻头彻尾的坏,你不跟着说他坏,那你就是同伙!”
“你这么激动,肯定是被我说中了!”
“我身边的人都喜欢××明星,所以他就是演技好!”
“你帮他说话,是收了他的钱吧?”
“不过洋节!”
“你装什么‘理中客’?!”
“世界上怎么会有人不认识××?”
……
归纳起来,“二极管思维”可以总结为以下五种表现类型。
1.极化思维,非好即坏:根据绝对标准做出或好或坏的二元评价。
症状:一部剧或者一本书只要有一个地方不好,比如结局“烂尾”、某位演员演技不好、某些情节不符合自己的审美,就会被批得一无是处;只要某部剧是自己喜欢的明星出演,那这部剧就是好剧;一些人总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价事件,受害者不能有任何缺点,仿佛只要受害者有缺点,其被害就成了合理事件一样;名人或者科学家不能有任何缺点,只要有一点缺点就会被无限放大,直至盖过他们取得的成就;有人说“如果你不支持反恐战争 ,那你就是支持”,但事实上,有人不支持反恐战争,或许只是因为不喜欢战争本身,当然更不代表其就是支持。
2.贴“标签”:对整类人、整类事、整类行为等贴上定型式的“标签”。
症状:每次有热点新闻的时候,评论区经常沦为一个大型的“扣帽子”现场,只要对方的观点和自己不同,或者对方的观点中带有某些关键词,就不分青红皂白地给对方贴上“标签”,比如“渣男”“理中客”“极端女权”;在赏析一部作品或分析某一事件时,一些人喜欢给里面的人物直接粗暴地贴上单一的“标签”,仿佛这些人物身上只存在一种特征;当别人评论自己喜欢的明星时,只要言辞中带有批评的成分,就会给对方贴上“黑粉”“对家粉”的“标签”;还有一些人看评论前首先会看对方的IP地址,进而进行“地域歧视”。
3.个人化,党同伐异:自以为自己即世界,世界上所有人的观点都应和自己一致,否则就是需要排除的“异己”。
症状:一些人的眼界只局限于自己的认知和周遭的小世界,凡是不符合自己认知的东西都被认为是不合理的,且不容反驳地否定对方的观点和爱好,比如每到端午节、中秋节时的“咸甜之争”,又如前文提到的“是人”和“斯人”之争。
4.以偏概全,以有眼镜过滤信息,混淆概念:只注意到自己想看到的内容或只言片语,而忽视其他事实,甚至故意歪曲别人的观点。
症状:例如,一个科普纪录片中植入了广告,有人留言“广告植入得太生硬”,马上就有人跳出来反驳“那你出钱赞助就不用看广告了”“不想看就别看,刷什么存在感”,留言者的重点明明是广告植入得生硬,而不是反对广告,然而一些人只注意到“广告”“生硬”,进而联想到“反对广告”,从而混淆概念;又例如,有网友呼吁,审美要多元化,不要一味地追求“白幼瘦”,马上就有人反驳“难道要追求黑老胖吗?”。
5.急于输出观点,在情感上走极端:不管对错,只想压倒对方,证明“我是对的”。
症状:当一个人始终要在言语上胜过别人的时候,那么他说话的目的就不再是想要沟通,而是要战胜别人。
·趣味小故事·
作家王蒙在《雄辩症》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节选)。
一位医生向我介绍,他们在门诊中接触了一位雄辩症病人。
医生说:“请坐。”
病人说:“为什么要坐呢?难道你要剥夺我的不坐权吗?”
医生无可奈何,倒了一杯水,说:“请喝水吧。”
病人说:“这样谈问题是片面的,因而是荒谬的,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喝。例如你如果在水里掺上,这水就绝对不能喝。”
医生说:“我这里并没有放毒药嘛。你放心!”
病人说:“谁说你放了毒药呢?难道我诬告你放了毒药?难道检察院起诉书上说你放了毒药?我没说你放毒药,而你说我说你放了毒药,你这才是放了比毒药还毒的毒药!”
医生毫无办法,便叹了一口气,换一个话题说:“今天天气不错。”
病人说:“纯粹胡说八道!你这里天气不错,并不等于全世界在今天都是好天气。例如北极,今天天气
就很坏,刮着大风,漫漫长夜,冰山正在撞击……”
医生忍不住反驳说:“我们这里并不是北极嘛。”
病人说:“但你不应该否认北极的存在。你否认北极的存在,就是歪曲事实真相,就是别有用心。”
医生说:“你走吧。”
病人说:“你无权命令我走。这里是医院,不是公安机关,你不可能逮捕我,你不可能毙我。”
一、年轻人两极思维的成因分析
两极思维是思想僵化的一种表现,且这种思维从古至
今都存在。
(一)成因之谈古
有学者提到,中国是长期的封建社会,在漫长的封建
统治之下,皇帝的权威是不可动摇的,孔子的权威也是不
可动摇的。这其实就是一种两极思维,完全忽视了思维活动中人的主观性。同样的情况在欧洲也出现过,中世纪时,宗教控制一切,人只是神的附属,凡是违背神的意志的人都被视为“异端”,要处以火刑。而此后,14—16世纪文艺复
兴运动兴起发展,为了打破宗教的神学世界观,人文主义学者弘扬人性,主张以“人”为中心,而这又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过度自我。于是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极力推
崇“理性”,将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思考拉正,即独立思考。
19世纪中期,马克思进一步发展了“理性”,提出辩证唯物主义,这正是当今青年正确认识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二)成因之论今
当大脑被不合理的信念占据时,思维就容易走极端。从
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两极思维是歪曲思维的一种表现形式,即绝对化,其产生有外部和内部的原因。
1.外部环境的原因
从小到大,孩子们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这样做是对
的,你那样做是不对的”,很少听到家长或者老师说“这个事情你该怎么做才会更好一些”。因为养育者在教养过程中忽略了中间思维的存在,导致两极思维深深地根植于青少年的内心深处,随着青少年的成长而发芽。到了青春期,两极思维就开始“枝繁叶茂”了。
2.个体内在的原因
首先,青少年本身大脑认知发育不成熟,前额叶皮层
只有把心打开,阳光才能照进来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心理健康教育指导师 赵玉渊
在逻辑学中,对一个命题而言,如果它的正面是真的,
那么其否命题就一定是假的。如果q 为真,那么-q 就为假,反之亦然。举例来说,如果“一匹马是白马”为真,那么“这匹马不是白马”就一定为假,因为一匹马不可能“既是白马,又不是白马”。但现实世界却很复杂——人性的复杂,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都不同,每个人对世界的认知都有差异,以及世界上存在的不可预测的未知,因此很多事物都不能直接用“否命题”来否定,世界上大多数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
的,不能只用简单的“是非对错”来评判。
形成“二极管思维”的原因有很多,最直接的原因就
是人的思维惰性,懒得进行深度思考。出于人性中的惰性,人们会疲于对事情进行深入的分析,只满足于其表面所呈现的样子。当面对一个事件中的两个人物的时候,人们几乎是无意识地将之对立起来,形成两个截然不同的人设,也
就是“好”与“坏”。而造成习惯性惰性思维的一个重要原
因是:现在的许多人缺乏耐心。
听说现在人们的耐心只有3秒?
在这个信息纷杂的快节奏时代,人们往往利用碎片化的时间来接收信息,而时长在几十秒左右的快餐式短视频往往能够瞬间吸引受众的注意力。在抖音等短视频平台上更有“3秒定生死,7秒必转折”的说法,也就是说,许多人只会花3秒钟的时间来判断这则视频是否吸引自己,对长视频、大片段的文字等则已经没有太多的耐心和时间观看。而短短几十秒的视频,只能将事件中最具新鲜感、冲击性的部分作为内容发布,内容信息不全面,掐头去尾,甚至缺乏客观性,只是视频制作者本人的观点输出。在大量同类化的短视频的冲击下,一些人往往对某类观点信以为真,觉得自己的见闻就代表一切,以致难以静下心去认真思考,甚至放弃思考,也放弃花时间去理解他人。
深究形成“二极管思维”的其他重要原因及其解决之道,让我们来看看老师是怎么说的。
“二极管思维”成因之论
事业单位考试考什么@苍梧疏云:近几年,“二极管思维”的人越来越多,
他们在网络上发表具有人身攻击性质的言论来发泄情绪,当然,其中不乏专门挑事拱火的人。如果你真的遇到这样的
人,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无视他,因为真正的“二极管”只
有“你黑我白”,只有服从与不服从,没有对错之分,而无意义的争吵和辩论不能让你有收获,只会让你感到愤怒。只
帕斯卡尔有句名言:“人只不过是一根苇草,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是,他却是一根能思考的苇草。”的确,会理性思考,正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不仅如此,每个人的思考方式都是多元的、变化着的、具有差异性的,男人和女人不同,孩子和大人不同,老年人和青年人也不同。正是这些多元化的声音和彩组成了我们生活的世界。让我们看看不同的人对“非黑即白”的世界观和“二极管思维”都有哪些看法吧!
做一根会思考的苇草
的结构和功能还处于发育中,认知功能虽然在不断增强,
但还不够灵活。有些青少年追求完美主义,思维中总会出现“必须、应该”等字眼。这其实也是一种两极思维。青少年完美主义的产生也许与学校、家庭教育有关。一些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用“二极管思维”模式对待孩子,只要孩子成绩好,其他不良行为都可以忽视;只要孩子不好好学习,孩子身上的其他闪光点,父母也采取不屑一顾的态度,甚至加以否定。
兰花种植其次,选择有利于自己生存的“站队”,能够让自己从
巨大的压力中脱离出来,继而能更高效、更简单地去处理
事情。因此,人们往往会在复杂的环境中趋利避害,选择人
云亦云,好让自己顺利地进入某个体中。《乌合之众》中说:“人一到体中,智商就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的归属。”而年轻人格外需要认同感,常为了被认同、被接纳而采用“非此即彼”的方式来划分团队。个体年龄越小越容易受“二
极管思维”的感染,更容易出现从众现象,特别容易被煽动,成为“工具人”。
最后,社会阅历的缺失。有两极思维的人相对而言经
历的事件和挑战比较少,收集信息、分析问题的能力均欠缺,全面看待事件及人物的能力比较差。
二、如何走出极端思维
一个人的思维从二维走向辩证是成长的必然过程,在
这个过程中感到迷茫是正常现象,不是环境变复杂了,而是我们成长了。
(一)提高自我分化水平
“鸡蛋,从外打破是食物,从内打破是生命。”只有不
随波逐流才能活出真正的自我,所以,青少年要注重提高
自我分化的水平。分化能力高的人一般具有独立的思想,能坚持自己的观点,不易受他人的影响,不会人云亦云,一旦认准目标便不会轻易放弃;而分化能力低的人要么没有主见,要么完全忽视别人的想法和意见。虽然要想提高自我分化水平的确比较难,但我们依然可以通过不断地觉察去实现。一个人一旦提高了自我分化能力,也就能拥有自我认识的能力和独立的人格;一旦有了独立的人格,也就不再浑浑
噩噩、虚度年华了。换言之,这样的人一生都会有一种适度的充实感和幸福感。(二)进行思维训练
认识到世界是复杂的、多元的,是一个人思想趋于成
熟的标志。我们可以有意识地加强认知的灵活性,即根据不断变化的需求,改变做事的方式。当我们脱离了“二极管思维”后,就会发现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做决策时能真正拥有理性判断的能力,与他人相处时也能更轻松融洽,即便在某些事情上不认可对方,也能真正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和女孩子聊天的话题(三)培养自身的成长型思维
相较于固定型思维,成长型思维的人认为人是可以改
变的,无论是智商、性格还是各个领域的才能都可以在后
天改变和习得。而成长的本质就在于不断拓宽自己的认知边界和能力边界。客观认识自己的优点或不足,就会发现一个立体、多维的自我,然后由己及人,接纳世界上不同的颜和声音,承认世界是由多元组成的。
思维决定一切,思维变了,人生也会随之改变。走出
极端思维,是青少年不能不去做的一件事。要想改变思维,就必须要有一颗开放包容的心,能够接受跟自己原来的理念不一样的思想,能够接受自己固有观念中没有的新事物。
只有把心打开,阳光才能照进来。
在瞬息万变的世界里,每天都会上演各种各样的故事,而有些人一定要将这些故事分出一个对错,争出一个输赢,辩出一个黑白。其实,错不在“黑白”,而在人本身,在于一些人偏执地想干涉、评价、剥削、打压别人。无论你眼中的世界是不是“非黑即白”,只希望你能接纳不同的观点,包容世界的差异,对世界万物多一分理性思考。这种对世界的包容,就是一次自我成长的轨迹。
——不是所有东西都需要或者说能够辩证看待,这个世界上肯定有“非黑即白”的事物。有些事情对就是对,错就是错,比如卖国、犯罪,做了就是错了。有些人借着“辩证”这个看似公正的词,去给一些“卖国贼”洗白,给英雄抹黑,也有人用“辩证看待”来给自己的过错借口。你有没有见过一些看似“辩证”却也很极端的人呢?当我们过分强调万事万物都必须辩证看待的时候,是否也是一种“非黑即白”呢?
——“非黑即白”是我理想中的世界,可惜现实世界却很难实现。有些人仗着“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借口行“灰
”之事,游走在法律的边缘,而且这样的人还能被夸作“有智慧”,这让我感到寒心。
——我从小听着公平正义、是非黑白的故事长大,那些大奸大恶之徒,他们的行为我可以非常明确地
给出界定,无论他们童年经历了什么不幸,这些都与我无关,更与他们犯罪的事实无关,我只希望他们受到重罚。这种时候,我无法保持理性思考,也不想去理性思考。
——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套处世准则,每个人对“黑白”“底线”的标准都不同,那些动不动说别人是“二极管”的人是不是也是一种“二极管思维”?
等等,听听这些不同的声音
有内心空泛的人才需要争论,以此获得别人的认同,其实
雅诗兰黛粉底液号在他开始争论的那一刻就已经证明他“不行”了。
@林小白:还记得小时候,我们总是喜欢问“谁是坏
人,谁是好人”,也天真地以为世上只有好人与坏人之分。直到我们长大了才明白,人性是复杂的,评判一个人根本无法用“好”与“坏”的简单法则。不过我们要注意,承认
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并不是要“混淆黑白”,毕竟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做对了要表扬,做错了要批评,不要用一
点过错来否定一个人的功绩,也不要因一个人做了99件好事而遮掩他犯的错误。毕竟,人还是要有一个是非观。
@止戈:我们活在这个世界上,注定要与各种各样的
人打交道,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无法做到人人观点一致,你眼中的“白”可能就是别人眼中的“黑”。因此,我们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去接纳不同的观点。对于不认同我们观点的人,没有必要强行去说服他,我们也不用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对于不同的观点,如果无法接受,那就无视即可。
@寒夜清宵:近几年,网络信息真假难辨,各种“反
转”新闻层出不穷,然而许多网友仍然“永远愤怒,永远
实习生鉴定评语热泪盈眶,永远被带节奏,永远不长记性”。因此,我们要学会分辨信息,学会换位思考,不要不假思索地发表观点,
更不能轻易下定论。然而,许多理性发言且不站队的人总被
骂为“理中客”。其实我觉得,做“理中客”也没什么不好。当然,前提是要做真正的“理中客”——理性、中立、客观,
关闭135端口而不是那种“选择性失明”,厚此薄彼,摆出一副高高在上、“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态度,对一些一知半解的事情随意发表观点的“理中客”。
@泣心谱:古语有云,“过强则易折,过刚则易断。”
“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以及儒家所奉行的“中庸”思想。其实我国古代一直都存在“辩证”的思想,
奈何现在许多人把这些抛之脑后了。
@毁灭吧:其实“非黑即白”的观念不仅出现在网络
中,还经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拖延症和完美主
义。举例来说,写文章的时候,每写一句话就检查前面一句的表达是不是最好的,以致一篇文章写半天都写不完。纠正一下——如果再来一次,我会提醒自己文章不是只有“好与不好”,可以“先完成再完美”。再比如,本来打算早上七点起床学习,结果睡到十点,就觉得这一天都废了,今天干
脆继续“摸鱼”吧。纠正一下——如果我下次又睡到十点,那就告诉自己今天还有14个小时可以改变。接受自己的不完美,接受世界的不完美,或许你会活得更加轻松。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