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立夏吃在中国,春节也是各少数民族⼈民的风俗节⽇。各族⼈民按照⾃⼰的习俗,举⾏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具有各⾃浓厚的民族独特风采。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关于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边的朋友喔!
不同少数民族的春节习俗
壮族
壮族的春节从年三⼗⾄正⽉初⼀、初⼆,共三天。除⼣,家家杀鸡宰鸭,蒸制扣⾁、粉精⾁、叉烧⾁等。除⼣的⽶饭要蒸得很多,象征富裕。饭桌上要有⽩斩鸡,有⽼⼈的家庭,还要炖猪脚和炖整鸡。粽⼦是壮族春节必不可少的⾷品,但在三⼗晚上却不吃。壮族的粽⼦是较⾼贵的⾷品,⼤的⼀、⼆⽄重,⼩的仅⼆、三两。除此还有⼀种"凤莫",意为特⼤粽⼦,重达⼀、⼆⼗⽄。粽⼦味⾹堪称⼀绝。正⽉初⼀和初⼆有客⼈⾄要吃粽⼦。春节期间要举⾏对歌、打陀螺、跳舞、赛球等⽂体活动。
藏族
据藏族学者说,在古⽼的年代,西藏并不是冬春之交过年,⽽是夏天过年,"麦熟为岁⾸","雪⼭下,麦⼦黄了,快乐的新年来了。"现在,雅鲁藏布江中游地区,都有秋收前过"望果"节的传统。⼈们穿古代服
装,骑着马,沿丰收的青稞地转圈祈祷,还要骑马射箭,围着篝⽕跳舞狂欢,既娱乐⾃⼰,⼜娱乐本地的保护神。相传,这都是古代西藏六⽉过年的遗留。
还有在藏历⼗⽉初⼀过年的,"麦收为岁⾸"。拉萨东⾯四百公⾥、雪⼭和原始森林环绕的⼯布(林芝)地区,到现在还是藏历⼗⽉初⼀过年,称为"⼯布洛萨"。藏史记载,⼯布地区历史⾮常久远,早在吐蕃王朝建⽴之前,西藏的原始宗教苯教就在这⾥⾮常盛⾏。藏历⼗⽉过新年,源起于那些古⽼的时代。
⼤约公元13世纪,萨迦王朝统治西藏的年代,藏胞便在藏历正⽉过年了。但农民们往往提前在⼗⼆⽉初⼀过年,称"索朗洛萨"(农民新年)。因为到藏历正⽉,春⽓萌动,备耕繁忙,农民已没有⼼思过年了。
新年要穿最漂亮的⾐服,戴最珍贵的⾸饰,即使是经济条件较差的⼈,也要预备⼀件过年的袍⼦,或者⼀两样粗糙的装饰品,藏话叫\萨举",即新装。这些当然出⾃藏胞爱美的天性。但也有说法,神王⾟者曲杰,要从铜镜⾥观察世⼈的⽣活,⼤家穿得漂漂亮亮,他⾼兴,再给世⼈⼀些恩惠,穿得破破烂烂,他⼼烦,降下灾害和瘟疫。因此,过年穿新⾐,有取悦于神王的意思。正⽉初三,拉萨⼈成结伴,⾛出喧哗热闹的街市,来到东郊的宝瓶⼭和西郊的药王⼭,插经旗、挂彩幡,祭祀⼭神和⽔神。
藏历正⽉初五,拉萨郊区的农⼈要举⾏隆重的开犁礼。农⼈们穿上节⽇的盛装,强壮的犏耕⽜打扮得
更加漂亮,额头贴着酥油图案,犄⾓上插着红旗和彩⾊⽻⽑,肩上披挂彩缎,缎⼦上缀满贝壳和松⽯,尾巴上系着五彩缤纷的绸带,⽤"花枝招展"来形容,是毫不过分的。
蒙古族
蒙古族历来崇尚⽩⾊,所以将农历正⽉称为"⽩⽉",把过年节称为作"⽩节"。蒙古族过年的准备⼯作从农历腊⽉⼆⼗三即开始。除了扫除、沐浴、布置蒙古包外,还要⼈着新装,马佩红缨和新鞍。要把放有哈达的整只⽜、⽺献给⾄亲厚友。除⼣夜要吃"⼿把⾁"以⽰合家团圆。初⼀凌晨先向长者敬辞岁酒,再向同辈敬酒,亲朋间互赠哈达,恭贺新年吉祥如意。初⼀给长辈拜年⼀定要在上午。
⽩族
⽩族从除⼣开始互拜、赠送礼品。⼦夜过后,男⼥青年争先挑⽔,以⽰勤劳。清晨,全家喝泡有⽶花的糖⽔,祝愿⽇⼦⽐蜜甜。早饭后,孩⼦们由成⼈带领到亲友家给长辈拜年。耍龙灯、舞狮⼦、打霸王鞭是节⽇不可缺少的活动。
布依族
布依族在除⼣前要准备粑粑、⽶酒等节⽇⾷品,除⼣夜守岁⾄天明。雄鸡报晓,姑娘们争先恐后到河边担⽔,谁先担回第⼀担⽔,就说明她最勤劳、最幸福。
朝鲜族
朝鲜族除⼣全家守岁通宵达旦,古⽼的伽耶琴和筒箫乐曲将⼈们带⼊新的⼀年。在节⽇期间,男⼥⽼少纵情歌舞,举⾏压跳板、拔河等⽐赛。正⽉⼗五晚上举⾏传统的庆祝集会,由被推选出来的⼏位⽼⼈登上"望⽉架",以先看到明⽉为福,意味他们的⼉孙健康、进步、万事如意。随后,⼤家围着点燃的"望⽉架",伴着长⿎、筒箫、唢呐乐曲翩翩起舞。
达斡尔族
达斡尔语称春节为"阿涅"。年三⼗早上,家家洒扫庭院,在⼤门的正前⽅⽤杂物和家畜粪码成⼀个⾼⾼的垛,傍晚燃起垛后,轻烟缭绕,到处笼罩着节⽇的⽓氛。⽼⼈们将⼤块的⾁、馍、饺⼦等⾷物抛进⽕堆,祝福⼈畜安康、五⾕丰登。晚上全家吃⼿把⾁并进⾏各种辞旧迎新活动。⼈们在房屋西侧雪地上插上⾹,朝西叩拜,以⽰缅怀祖先。除⼣夜家家吃饺⼦,饺⼦⾥包有⽩线,意寓长命百岁。春节期间有曲棍球⽐赛、化装舞会、听书唱歌等游戏。
⾼⼭族
⾼⼭族的⼈们在春节⾥⾝着艳丽的民族服装,成结队欢聚在村边寨头畅饮美酒,并在乐器伴奏下尽情歌舞。有的村寨还举⾏叉鱼⽐赛,开展背篓球、竿球等体育活动。
赫哲族
赫哲族的春节是⼀年中最快乐的节⽬。除⼣夜家家做年饭、剪窗花、糊灯笼。⼤年初⼀,姑娘、妇⼥和孩⼦们都穿上绣有云边的新装,到亲朋好友家拜年。鱼宴是赫哲族⼈款待客⼈的美味佳肴,有酸辣风味的"踏拉长"(⽣鱼)、味⾹酥脆的"炒鱼⽑"和透明鲜红的⼤马哈鱼籽。滑雪、射草靶、叉草球是赫哲族青少年迷恋的娱乐活动。
拉祜族
拉祜族在正⽉初⼀⾄初四过⼤年,在正⽉初九⾄⼗⼀过⼩年。腊⽉三⼗晚上要杀猪、舂糯⽶粑,每家要做⼀对⼤的粑粑,象征星星,表⽰在新的⼀年⾥风调⾬顺,五⾕丰登。拉祜族亦有⼤家聚集⼀起守岁的习俗。
满族
满族过春节时要贴窗花、贴对联和"神"字。年三⼗全家包饺⼦,饺⼦讲究有褶的,不能捏光边的"和尚头"饺⼦,恐⽇⼦过"秃"了。饺⼦要码得横竖成⾏,象征新的⼀年财路四通⼋达,饺⼦不能摆成圈,恐⽇⼦过得没有门路。
十大地震畲族
畲族过春节要舂糍粑,取其谐⾳,祝愿在新的⼀年⾥有好糍(时)运,⽇⽇粘粘(年年)甜。畲族祀奉"盘瓠"祖先,⼤年初⼀,全家叩拜"盘古祖图" (根据盘瓠传说绘成的画像),讲述祖先创业的艰⾟。
⼟家族
⼟家族过春节要跳"摆⼿"。过去跳摆⼿舞时,要先在"摆⼿堂"挂三笼帐⼦,帐内挂猪头、猪⾁、⾹烛和野猪的头、蹄等,然后由⾝穿红⾊法⾐头戴法冠的⽼⼟司⼿持法器,带关摇摆呐喊,男⼥⽼少都参加,拜了神后再跳舞。现在⼟家族除了跳摆⼿舞外,还要耍龙灯、耍狮⼦、表演戏剧和武术等。
佤族
仓库管理员职责佤族在⼤年初⼀互相祝贺,特别要向寨⼦⾥的长者拜年。拜年时,双⽅互赠芭蕉、糯⽶粑粑和⽢蔗,象征团结和睦。沧源等地的佤族男⼥在节⽇晚上聚在⼴场跳圆圈舞,⽼年妇⼥则穿长裙,⼏⼗个⼈为⼀队,⼿搭前⼈双肩,边唱古⽼的歌曲边轻移舞步。
春节饮⾷习俗
腊⼋粥
“腊⼋节”这⼀天在中国民间有吃腊⼋粥的习俗。喝腊⼋粥在中国已有千年历史,腊⼋粥⼜称“⼤家饭”,
是纪念民族英雄岳飞的⼀种节⽇⾷俗。腊,在远古时代本是⼀种祭礼的名称,夏朝称“清祀”,殷商称“嘉平”,周朝时改称“腊”。“腊”是从“猎”字演变⽽来,故“腊”“猎”相通。因为⼀岁之终,农作物已收晒完毕,农闲了,⼈们便到野外猎取禽兽,⽤来祭祖先、敬百神,以祈福求寿、避灾迎祥,称之为“腊祭”。先秦的腊⽇在冬⾄后的第三个戌⽇。中国喝腊⼋粥的历史,已有⼀千多年,⽬前见到的最早⽂字记载是宋代孟元⽼的《东京梦华录》。每逢腊⼋这⼀天,不论富⼈还是穷⼈,家家都要喝腊⼋粥。《祀记·郊特牲》说蜡祭是“岁⼗⼆⽉,合聚万物⽽索飨之也”,腊⼋粥以⼋⽅⾷物合在⼀块,和⽶共煮⼀锅,是合聚万物、调和千灵之意。最早的腊⼋粥是⽤红⼩⾖来煮,后经演变,加之地⽅特⾊,逐渐丰富多彩起来。“腊⼋粥”⼜叫“七宝粥”“五味粥”,不仅清⾹甜美,⽽且能畅胃⽓,⽣津液,因⽽颇受⼈们喜⾷。随着时代的发展,花样越来越多的腊⼋粥已发展成具有地⽅风味的⼩吃。腊⼋节后,春节将⾄,⼈们便开始购置年货,打扫卫⽣,布置居室,以崭新的⾯貌迎接“年”的到来。
年糕
春节吃年糕,“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稔。”寓意万事如意年年⾼。年糕的种类有:北⽅有⽩糕饦、黄⽶糕;江南有⽔磨年糕;西南有糯粑粑;台湾有红龟糕。汉代杨雄的《⽅⾔》⼀书中就已有“糕”的称谓,魏晋南北朝时已流⾏。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了制做⽅法。明、清时,是糕已发展成市⾯上⼀种常年供应的⼩⾷,并有南北风味之别。北⽅年糕有蒸、炸⼆种,南⽅年糕除蒸、炸外,尚有⽚炒、汤煮诸法。
饺⼦
北⽅年夜饭有吃饺⼦的传统,但各地吃饺⼦的习俗亦不相同,有的地⽅除⼣之夜吃饺⼦,有的地⽅初⼀吃饺⼦,北⽅⼀些⼭区还有初⼀到初五每天早上吃饺⼦的习
俗。吃饺⼦是表达⼈们辞旧迎新之际祈福求吉愿望的特有⽅式。按照中国古代记时法,晚上11时到第⼆天凌晨1时为⼦时。“交⼦”即新年与旧年相交的时刻。饺⼦就意味着更岁交⼦,过春节吃饺⼦被认为是⼤吉⼤利。另外饺⼦形状像-,包饺⼦意味着包住福运,吃饺⼦象征⽣活富裕。与北⽅不同,南⽅的年夜饭通常有⽕锅和鱼。⽕锅沸煮,热⽓腾腾,温馨撩⼈,红红⽕⽕;“鱼”和“余”谐⾳,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着⽣活幸福,“年年有余”。南⽅还有⼀些地⽅过春节讲究吃年糕,年年⾼(糕),象征收成⼀年⽐⼀年⾼,境界⼀年⽐⼀年⾼。
元宵海底两万里好句
南⽅叫做“汤圆”,在江苏,上海等地,⼤年初⼀早晨都有吃汤圆的习俗。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据元代伊⼟珍《(⼥郎)环环记》引《三余帖》记:嫦娥奔⽉后,羿思念成疾。正⽉⼗四⽇夜忽有童⼦求见,⾃称为嫦娥之使,说:“夫⼈知君怀思,⽆从得降,明⽇乃⽉圆之候,君宜⽤⽶粉作丸,团团如⽉,置室西北⽅,叫夫⼈之名,三⼣可降⽽。”羿如法⽽⾏,嫦娥果然降临。可见元宵节吃元宵,是取“团团如⽉”的吉祥之意。明代时,元宵在北京已很常见,做法也与今天⽆异。清代康熙年间朝野
盛⾏“⼋宝元宵”、马思远元宵。民国初年还有袁世凯因元宵与“袁消”⾳同,故下令禁喊元宵之事。
春卷
春卷也-饼,⽴春吃春饼是中国⼀种古⽼风俗。晋代已有“五芋盘”即“春盘”,是将春饼与菜同置⼀盘之内。唐宋时⽴春吃春饼之风渐盛,皇帝并
以之赐近⾂百官,当时的春盘极为讲究:“翠缕红丝,⾦鸡⽟燕,备极精巧,每盘直万钱”。民间也⽤以互相馈赠。吃春饼的⾷俗也影响了兄弟民族。如耶律楚律随成吉思汗征西域时就曾命厨师作春盘,并作诗⽇:“昨朝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尝。本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匀和豌⾖揉葱⽩,细剪萎蒿点⾲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春饼发展到今天,形制随地⽽异,⾷⽤时间也因地⽽别。有烙制、也有蒸制;或⼤如团扇,或⼩如荷甲。
春节传统习俗
扫尘
牛骨头汤的做法“腊⽉⼆⼗四,掸尘扫房⼦”,据《吕⽒春秋》记载,中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意是要把⼀切穷运、晦⽓统统扫出门。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
端午节的由来故事⽹,疏浚明渠暗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