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D )
A.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 B.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C.产品的分配形式 D.产品的交换形式
2.“任何英雄人物的历史作用都不能超出他们所处历史条件许可的范围”。这种看法是(A )
A.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机械决定观点
C.历史宿命论观点 D.历史循环论观点
3.社会意识是(A )
A.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B.对政治状况的反映
C.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 D.人民众愿望的表现
4.社会意识是(A )
A.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 B.社会的政治生活过程
C.人类改造社会的过程 D.人类自我改造的过程
5.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对矛盾中(C )
A.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物质基础 B.生产力落后于生产关系的变化
C.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D.生产关系可以超越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6.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指( D )
A.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 B.历史上反抗剥削阶级的革命领袖
C.上升时期的剥削阶级的先进代表 D.对历史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
7.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B )
A.人与自然的关系 B.孕妇专用护肤品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 D.分工协作关系
8.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规律是(C )
A.对立统一规律
B.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规律
C.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D.阶级斗争规律
9.一定社会上层建筑所包括的内容(C )
A.是一切阶级的意识形态
B.只是社会的政治法律制度
C.是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产生的意识形态及与此相应的各种制度、设施的总和
D.只是国家政权及其设施、组织的总和
10.社会意识形态是指( D )
A.个人意识和体意识
B.包括社会心理在内的不同层次的社会意识的总和
C.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思维科学
D.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教、艺术、哲学和大部分社会科学
11.社会形态的确切含义是指( B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C.一定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总和
D.社会中各因素的总和
12.社会进步的内在根据是(A )
A.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B. 物质文明的发展水平
C. 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D. 生态环境的不断改改善
13.改革和社会革命都根源于( A )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
B.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
C.剥削阶级和被剥削阶级之间的矛盾
D.统治阶级内部各政治派别之间的矛盾
14.下列各项属于技术社会形态序列的是( C )
A.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
B.古代社会、近代社会、现代社会
C.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
D.自然经济社会、商品经济社会、产品经济社会
15.社会主义社会的改革是(D )
A.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 B.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
C. 改变社会主义的基本文化制度 D. 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
16.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因为(C )
A. 科学技术渗透到生产中并转为现实的生产力
B. 科学技术是构成生产力的最重要的独立因素
C. 科学技术能把生产力诸要素结合起来构成现实的生产力
D. 科学技术是直接现实的生产力
赛尔号水之精华1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说明实行这种制度遵循了(A )
A.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 B.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原理
C.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D. 经济制度决定生产力状况的原理
18.“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句名言的含义是( C )
A. 社会革命和社会改良是绝对对立的
B. 每次革命都会创造奇迹,要不间断地“革命”
C. 社会革命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决定性环节
D. 社会革命是对旧世界的彻底否定
19.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 A )
A. 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
B. 上层建筑的进步可以改变经济基础发展的根本方向
C. 经济基础发展的总趋势是由上层建筑决定的
D. 经济发展的规律是可以改变的
20.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本质属性在于(C)
A.人的自然属性 B.人的道德属性
C.人的社会属性 D.人的精神属性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个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到4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对待社会历史发展及其规律问题上,存在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CD )
A. 唯物主义 B. 唯心主义
C. 唯物史观 D. 唯心史观
2.生产力的基本要素包括(ABC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劳动者 D.劳动工具
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这是因为它们( ABCD )
A. 制约和决定其他一切社会矛盾 B. 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
C. 决定社会关系的基本面貌 D. 决定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
4.“人民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个命题表明(ACD )北京搬家公司哪家好
A. 人民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 人民众是社会规律的创造者
C. 人民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D. 人民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表现在:( ABC )
A. 是迫使统治阶级作出某些让步的重要手段
B. 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C. 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杠杆
D. 是生产力发展的动因
6.下列选项中,属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有(ACD )
A.人口因素 B.民族构成
C.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
7.社会基本矛盾(ABCD )
A. 制约着其他各种社会矛盾的发展 B. 决定着社会的进程、性质和面貌
C. 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 D. 是社会发展有其客观规律的内在根据
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BCD )
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BCD )
A. 它同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是完全同步的 B. 它同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是不平衡的
C. 它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规律 D. 它对于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9.人民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因为( ABCD )算你狠陈小春
A. 人民代表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为社会变革开辟道路
B. 在阶级社会中,人民众是阶级斗争的主力军
C.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众是社会主义改革的中坚力量
D. 没有广大人民众的支持和参加,任何革命和建设事业都不会成功
10.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内容的有( BCD )
A. 历史主体和历史客体的关系 B. 人们对生产资料的关系
C. 劳动产品的分配关系 D. 各种社会集团在生产中的地位及相互关系
11.生产力是客观的,因为(AB )
A. 它是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获取物质生活资料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物质力量
B. 它是由客观物质要素构成的
C. 它决定生产关系
D. 它是被一定生产关系所决定的物质力量
12.科学技术是生产力,其意思是说( BD )
A. 它是物质形态的直接生产力
B. 它是知识形态的潜在的生产力
C. 它是生产力的独立的要素
D. 它是渗透到生产力三要素之中的并能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13.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这是因为(ABCD )
A.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唯心主义的统治地位
B.为研究社会生活、揭示社会本质提供科学的理论基础和理论指导
C.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
D.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规律,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说说520
14.“十五”规划的指导方针是:坚持把发展作为主题,把结构调整作为主线,把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作为动力,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坚持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这一指导方针体现了( ACD )
A哈尔滨娱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生产的观点
C.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 D.社会主义本质
15.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加上美国经济衰退,引发了全球性经济危机。连法国总
理若斯潘也感慨地说:“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可见,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是( AD )
A.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 B.执政党同反对党之间的矛盾
C.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三、判断题(只判断正误,正确的在题后括号内划“√”,错误的在题后的括号内划“╳”)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也就是说社会意识不具有相对独立性。 (╳ )
2.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总是平衡的。 (╳ )
3.国体决定政体,政体服从于国体。 ( √ )
4.生产关系包括多项内容,其中起决定作用的是产品的分配方式。 (╳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