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服务也是生产力 李维安 服务业的蓬勃发展早已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发展历程中的一个必然的趋势,而传统产业也对服务寄予越来越多的重视。服务,正日益渗透到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各个环节。自从70年代拉开了对服务营销研究的序幕之后,对服务的研究就不断深入和扩展,无论是政府要员、企业家还是学者,都在密切关注服务这个崭新的重要的研究领域。有的学者甚至提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服务社会,经济形态已经走向服务经济。 我国学者对服务的研究较之西方为晚,但其发展很快,企业也越来越重视自己的服务质量和含量。在这一背景下,天津开发区总公司率先提出打“泰达服务品牌”的发展战略,意义非常重大。这一战略的理论基础就是“服务也是生产力”的观点。 现在,部分学者对“服务也是生产力”论证持的是一种“间接论妩媚意思”的观点,即认为服务的手段、效果通过渗透到企业的具体经营活动中并提高运作效率,从而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笔者同意关于“服务也是生产力”的观点,但认为这种“间接论”的解释有待商榷。 一、界定作为生产力的服务 一种观点的提出有其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当前我国改革开放正在不断深化,其核心是经济建设,而作为社会经济基本细胞的企业正在步入一个服务竞争的时代。因此,作为企业的行为,企业性服务最终将对社会经济做出直接贡献,即作为生产力的服务应该是企业性服务。这种服务不同于政府性服务和个人性服务。政府性服务是政府的行政职能,不是经济行为,不能算作生产力,否则我们通常说的“为人民服务”岂不早算作生产力了。我们说天津开发区总公司提供的服务是生产力,因为它主要是政企分开的企业化行为。 因此,不能一讲“服务也是生产力”,便笼统地将所有的服务都归于其中,而必须对作为生产力的服务进行界定。 2022双十一时间表 二、间接论的传统观念 生产力,是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府经济学的一个特定概念出现的。长期以来普遍认同的定义为:“生产力是人类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能力”,它由生产工具、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三要素构成。 在对“服务也是生产力”的解释中,部分学者借鉴了同志“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解释,认为服务通过渗透到企业行为中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这是一种渗透论的观点。我们知道,讲科学技术要转化为生产力是因为科学技术及其与之相关的教育,要通过“附着开学朋友圈文案”在实体性的因素上,通过改善它们的素质或其间的联系来发挥作用。而服务作为一种行为,不同于科学技术,它不能转移、存贮、复制,是一次性发生的,因此说服务这种行为渗透到企业的经营运作之中从而转化为生产力,未免有些牵强。 在对“服务也是生产力”的研究中,我们要倡导小平同志有关解放思想的精神,敢于创新和突破。首先,在传统的生产力的观念中,只有生产工具、劳动者和劳动对象这些硬要素,而没有软要素。马克思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提出这一概念,是合理的,有其独特的社会背景。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应该根据历史现状不断予以发展和完善。笔者认为,在生产力要素中,应该承认软要素的存在。而服务就是这样一个生产力的软要素。这种解释克服了间接论的缺陷,发展成为直接论;其次,原有的生产力,是与作为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之一的生产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服务产生于流通流域并早已突破了流通流域,贯穿于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其突出的特点是生产与消费的同时发生。因此在理解“服务也是生产力”时,我们还要突破原有的小生产力的概念。 三、强化服务观念、推动管理变革 西方世界在30年前就步入了服务经济社会,对服务经济也有了公认的定义,即服务部门创造的价值在国民生产总值(GNP)中所占的比重大于50%就认为进入了服务经济。早在1984年,GATT统计资料表明,美国服务部门产值占66%,欧共体为58%,现在这一比例更是日益提高。香港现在的服务部门的产值已经超过了其感谢的话语简短精辟GNP的重阳节标语80%,我国也已经超过了三分之一。人类社会已经或正在步入服务经济社会。211 985大学是什么意思 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企业竞争的深化,尤其在通货紧缩的背景下,一般行业将进入微利时代。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竞争靠什么?除了产品创新等因素外,服务将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竞争因素。日本战后通行由行业协会牵头协调行业价格的策略,同质同价,结果企业的竞争只有靠服务取胜。这大大促进了日本企业的服务质量水平和服务管理能力的提高,为日本后来参与国际竞争,成为经济强国打下了坚强的基础。同时,服务也大大增加了产品的附加价值,扩展了企业盈利的空间。因此,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管理已经进入一个服务管理时代,而企业也进入了服务竞争时代。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理解“服务也是生产力”时,不要陷入另一个误区。虽然“服务也是生产力”,虽然服务是如此的重要,但是我们还是要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如果认为新经济中服务是唯一的重要的因素,服务成为了生产力的决定性要素,那未免过于偏颇。无论是理论上的治学研究,还是实践中的经营管理,都不要一哄而起,又一哄而散,要坚持全面、理性的立场,这样才能把握“服务也是生产力”的精髓,理解其客观效应,进而用以指导我们的企业管理和经济建设,打好服务品牌。 (本文作者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国际商学院院长,现代管理研究所所长,南开大学MBA中心主任,《南开管理评论》主编) |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