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服饰描写有表现人物性格功用
皇帝少昊声望《红楼梦》服饰描写有表现人物性格功用
肖像描写(包含容貌、体态、神情、服饰和道具等)是小说塑造人物的重要手段,能揭示出人物的某些特点。一个人的服装,是一个人的整体气质个性的外在最重要表现之一。《红楼梦》服饰描写有表现人物个性功用。就拿现在来说,从一个人的衣着打扮也不难看出这个人平日的个性,喜好,还有气质。
《红楼梦》第三回“金陵城起复贾雨村荣国府收养林黛玉”,借助黛玉进贾府这一线索,集中描绘了贾府几个主要人物的出场。虽然出场最早的人物是林黛玉,但是着力描写的第一个肖像却是王熙凤。在“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这“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精彩一笔之后,黛玉因纳罕而自然而然地细心观察起这个敢于在“恭肃严整如此”的贾府“这样放诞无礼”的特殊人物来。只见“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绾着朝阳五凤挂珠钗;项上戴着赤金盘螭璎珞圈;裙边系着豆绿宫绦,双衡比目玫瑰佩;身上穿着缕金百蝶穿花大红洋缎窄裉袄,外罩五彩刻丝石青银鼠褂;下着翡翠撒花洋绉裙……”真个是通身上下珠光璀璨、彩绣辉煌,华丽到了极点。很显然,王熙凤为在老祖宗心疼的外孙女儿面前第一次亮相,是刻意打扮了一番的。因为华丽的服饰显示了对这次见面的看重,这既能讨好巴结贾母,又能在黛玉面前表现出自己出的容貌、出众的才能和显赫的地位。但是,无论她怎么刻意打扮,也摆脱不了骨子里的俗气。王熙凤本来就不通文墨,对彩的和谐搭配当然是谈不上高雅了,眼里只会有俗艳的标准。你看她上身红袄,下身绿裙,主就对比强烈,再加上外罩褂子的石青、裙边宫绦的豆绿、佩玉的玫瑰和头项首饰的金,简直是一堆彩的大杂烩,叫人眼花
缭乱。这种花哨俗艳的服饰正透露出王熙凤审美观的低层次。同时,大红的主又折射出她性格的泼辣;彩的凌乱堆砌又暗示了她工于心计、占尽便宜的刁钻;头饰的富贵辉煌则一方面合了她的名字(凤钗——熙凤),另一方面还显示出她的权力欲(凤钗居头顶,为最高地位)。总之,王熙凤的服饰是她内心世界的外在表现,是性格的反映。难怪林黛玉乍一见就觉出她是“粉面含春威不露”了。
着力描写的第二个肖像是贾宝玉。这样安排有两大好处:第一,写黛玉见过了众人之后再来写宝玉,可以集中力量写宝黛相见,突出重点;第二,宝玉出门刚回来,可以顺理成章地分两次写他出门的豪华服饰和家常服饰,更全面地展示宝玉的形象。刚进门时是出门的服饰:“头上戴着束发嵌宝紫金冠,齐眉勒着二龙抢珠金抹额;穿一件二金百蝶穿花大红箭袖,束着五彩丝攒花结长穗宫绦,外罩石青起花八团倭锻排穗褂;登着青缎粉底小朝靴……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丝绦,系着一块美玉。”进门见过他娘后又已换了家常的冠带:“头上周围一转的短发,都结成小辫,红丝结束,共攒至顶中胎发,总编一根大辫,黑亮如漆,从顶至梢,一串五颗大珠,用金八宝坠角;身上穿着银红
工商营业执照申请撒花半旧大袄,仍旧带着项圈、宝玉、寄名锁、护身符等物;下面半露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黛玉早在见宝玉前,就听母亲贾敏和二舅母王夫人说过,他是个“顽劣异常”的“孽根祸胎”“混世魔王”,所以她一听说宝玉来了,就疑惑着“这个宝玉,不知是怎生个惫懒人物,懵懂顽童”,自然也要细细观察一番了。但刚一见面,却发现他穿戴整齐不俗,绣金线图案的大红箭袖高贵典雅,罩上石青倭缎褂又不显得张扬,再束五彩丝宫绦点缀,加上头上的金饰额、足下的青缎靴,真
自制冰淇淋是调和谐,高贵大方,王熙凤的花哨俗艳形成了鲜明对照。再加上“面若中秋之月,如春晓之花”的容貌和项上系的美玉,令黛玉“一见便吃一大惊”,觉得“在那里见过一般”。(这不仅是绛珠仙草对神瑛侍者的印象,更是黛玉心中有个理想男孩的标准的外在体现。)这第一印象便与大人们的评说大相径庭。待到宝玉换下出门的服饰,以素常装束出现时,更是银红撒花半旧大袄,松花撒花绫裤腿,锦边弹墨袜,厚底大红鞋,显得非常随意,一如现在所说的“休闲服”。出门的高贵庄重和家居的随意休闲均十分得体,让人觉得赏心悦目。再看他取了冠带之后露出的独特的发饰,“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使黛玉对这位众人贬抑的宝哥哥的印象更觉得是“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了。
虽说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中已通过冷子兴、贾雨村之口对宝玉有过介绍和评说,本回又有贾敏和王夫人恨铁不成钢的嗔怪,但这里毕竟是宝玉的第一次亮相。作者通过黛玉的眼睛,通过肖像服饰的描写使读者得出与黛玉一致的迥异于众人评说的印象,这就为下文正确理解评价宝玉的《西江月》二首打下了基础,读者不至于不明白作者在这里的明贬实褒了。
有意思的是,林黛玉虽说是第一个出场的,却是最后才写她的肖像的。虽然众人都早已见过,特别是王熙凤夸她“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作者却不在那时写她的肖像,单单等到宝玉回来后,才通过宝玉的眼睛来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黛玉的肖像描写没写服饰!读到这里,我们不能不惊叹曹雪芹的精巧构思和妙笔神功了。
本回的主要作用是通过林黛玉的耳闻目睹对贾府的主要人物和环境作第一次直接的较全面的介绍,所以,在宝玉回来之前,作者只写黛玉对贾府的细心观察,表现她“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寄人篱下的小心谨慎,初步展现她的性格。等到宝玉回来后再写她的外貌,反映她的美貌多情、体弱多病的特点,就能使她的形象更完整、更全面了。特别是她的外貌通过宝玉的眼睛来写,更是一箭双雕地表现出宝玉对黛玉的特别关注,为整部作品写宝黛爱情张目。尤其是不写黛玉的服饰,用意颇丰:其一,黛玉因母亲刚去世不久,衣着必然素淡,素淡的衣饰没有必要写;其二,黛玉的美貌是无需用服饰来衬托的,这更与王熙凤形成了对照,越发显出了凤的俗艳和黛玉的素雅;其三,可暗示出黛玉在衣饰上不刻意求丽,衣着普通到令人忽视的地步,这从另一个侧面展示了黛玉的性格;其四,更重要的是,在宝玉眼里,服饰是次要的,可视而不见,重要的是人本身,是人的精神气质,是人的心灵;其五,用较多笔墨描写王熙凤和宝玉的服饰华美,也是为了凸显其富贵气象,这与他们在贾府的特殊地位是紧密相关的:一个是握有贾府实权的琏二奶奶,一个则是贾母的掌上明
珠。而黛玉不过是刚刚来到陌生环境的寄人篱下的亲戚。
如果说王熙凤和贾宝玉的肖像服饰描写既反映了这两个主要人物性格的一面,又表现了黛玉对人的观察及内心评价,也同时刻画了黛玉的性格的话,那么写黛玉的肖像不写服饰亦既刻画了黛玉性格的一面,又表现了宝玉独特的审美过程和观点——从容貌到心灵,且重在心灵。正因为如此,宝玉才会毫不犹豫地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同样的,这不仅是“木石前盟”的反应,而更是心灵的呼应与榫合,
是宝玉对黛玉精神气质和性格的认同。
有人说,《红楼梦》全书都没有对林黛玉衣着的描写。此论是不准确的,《红楼梦》中是有描写林黛玉服饰衣着句子的。
黛玉的服饰主调是清冷的浅系:白、绿、蓝为三原。主要装饰图案是竹子与梅花。中秋节的歌曲大全100首
而曹雪芹笔下的林妹妹又曾经穿过哪些漂亮的衣服呢?熟读原文的朋友马上就会叹息地摇头说;“太少了,几乎没有啊!”的确,伟大的文学天才曹雪芹采用了极其高超的艺术手法去塑造人物形象,他大胆挑战传统,屏弃了一般通俗类小说的写法,对人物的外貌衣着常常惜言如金点到即止,这样读者在阅读的时候也进入了一个非常高的境界,就是艺术的再加工和再创造,作者对于他自己非常喜欢的黛玉也采用了这种大笔点染的办法,写她的面庞身段几乎全用曲笔,我们只知道她长着“一双似喜非喜含露目,两弯似蹙非蹙卷烟眉”,这“似喜非喜”“似蹙非蹙”八个字一下子就把诸如“柳叶眉”“杏核眼”等之类的白描刻画给比下去了,因为它是活的,有生命力并且情感意味十分丰富的,读者们必须调动自己的想象去思考到底什么样的表情是“似喜非喜”,又是什么形状的眉毛能长得“似蹙非蹙”。于是,一千个读者心中,就有了一千个林妹妹的形象——这,还只是外貌。服饰就更厉害了,《红楼梦》全书八十回,提到黛玉的服装穿戴少而又少,只在第八回“比通灵金莺微露意探宝钗黛玉半含酸”里写到了她穿着一件大红羽纱对襟褂子;第四十九回“琉璃世界白雪红梅脂粉香娃割腥啖膻”里写了一套十分齐备的冬装,
包括有“大红羽纱面白狐狸里鹤氅、青金闪绿双环四合如意绦、掐金挖云红香羊皮小靴”三件,属于作者对黛玉服饰描写的一个精彩片段了,可见曹雪芹笔下的黛玉其实是并不抗拒红的,而且作者对彩的描述非常巧妙,读起来叫人觉得眼前奇花灿烂般的秀美繁华。
EDG为什么叫国电>淄博怎么读拼音到了续书作者的手里,黛玉居然穿上了月白绣花小毛皮袄、银鼠坎肩、杨妃绣花棉裙,头上还插了赤金扁簪,被比做嫦娥。大多读者不是很接受,特别是那暧昧的杨妃(即粉红),再加上那根金簪,效果不是一般的美艳——这二字形容谁都可以,惟独黛玉要例外。这个装束若是换做尤二,必定风韵十足。大红、红香、青金、闪绿,这些是原文给出的黛玉主调,当我们把它们和史延芹的构思放在一起的时候就看出两者之间巨大的反差了,一热一冷,一浓一淡,到底该如何取舍呢?这的确是个难题,因为黛玉的形象非常特殊,外表看去,她的确冷漠避世,难以亲近,事实上细读过原文之后我们就会发现,她的这种冷漠是有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的,在这个界限以外,她是个清冷如霜的女子,带给别人的直观印象孤傲脱俗;而在这个界限以内,她的热情只让我们想到了燃烧的火苗,那道界限,就是宝玉。黛玉本人,是个十分矛盾的
冰火综合体。曹雪芹的创作方法非常注重对人物“神韵”的刻画,所以黛玉所穿的大红衣服其实更多的是代表了她的内心和本质。
电视剧是很直观的艺术手段,讲究突出主要人物的特征及地位,服装、摄影、化妆、灯光等都要有利
于从外部挖掘出人物的内心特征,所以,剧组最终对黛玉的服饰进行了大胆地改革,大红的冬衣依旧保留,其他的服饰就依照了史延芹的构想,样式上遵照了明代服饰的特点,以襦裙、褙子、衫等为主要设计方案,衣饰系浅淡,主调为白、蓝、绿三,目的在于表现人物的个性之纯澈。衣饰花纹也少用俗气的缠枝,连理等繁杂花样,以梅、兰、竹三花为主要方案,梅之冷艳,兰之馨雅,竹之风骨恰是黛玉个性倔强又幽雅的最好表现。服装面料上多用纱,绢,丝,绡等贵重的轻薄面料,借这类单薄衣料柔软披拂的特点很好表现了人物个性的轻盈飘逸。发型式样多在“别致”二字上下功夫,力求简单精致,每一款都是精心打造。化妆方面以淡妆为主,重总体韵味的把握,唇型与眉毛的刻画尤为成功,毕竟是受拍摄条件的限制,所以历来有争议,也为后进力量拍摄《红楼梦》提供很大的改进余地。在服装师和造型师们的精心打造之下,书上的林妹妹终于以最完美地姿态呈现在了观众们的面前,一晃二十年过去了,当我们重新再去回顾那一个个精美的造型,欣赏那一幕幕美丽的画面的时候,仿佛又体会到了当年的艺术家们精心的钻研,勤奋的付出,正是在他们的努力之下,我们才拥有了这难得的观赏品鉴的机会,感谢这些智慧、勤奋而认真的人们!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