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的眼泪
摘要:以人教版2019版新教材选择性必修1《稳态与调节》第5章第2节“其他植物激素”为例,从真实情境的来源、真实情境教学常见误区、真实情境在具体案例中的应用及反思与总结等方面,探讨真实情境应用中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一些做法。
关键词:真实情境教学应用
核心
素养
《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生物学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发展起来的,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同时还强调了:“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习热情,使学生形成良好的求知心理,从而使学生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索发现和认识过程,体验学习的乐趣”。高考评
价体系的“四翼”考查要求也是以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中基本或复杂的问题情境作为任务创设或能力运用考查的重要载体。
基于真实情境的教学,
事业单位个人总结指的是在学生进行生物学课程学习时,教师应该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相关的,反映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具有现实意义的真实的情境来呈现教学,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深度思维并培养关键能力。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理解真实情境在“激发兴趣”和“深化思维”等方面的重要价值;另一方面,要重视情境材料的取舍和呈现方式,有组织地开展具有学科特质的学习活动。在真实情境下创设任务驱动,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习热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建构概念并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有效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一、真实情境的来源
真实情境是生物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创设的教学情境越真实,越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走向深度学习。
真实情境的创设多种多样,根据课题的需要,可以从学生的个人生活体验、自身及家人的健康、相关
的社会热点、本土农业生产实践等方面选取和改编。在课堂中创设适合学生的且生动有趣的真实情境,将知识置于情境中,学生注意力非常集中,创造力和成就感无限放大,可以更高效地获取新知识,也能使其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泰拉瑞亚真红冲击波在“其他植物激素”
一节,教师所选取的真实情境为荔枝的生产实践这一本土资源。荔枝是莆田的四大名果之一,莆田的荔枝文化源远流长,
通过介绍家乡的优势物种和资源,可以拉近生物学科学习与生活实践世界的距离,也能弘扬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怀,在构建生命观念、形成科学思维和发展科学探究的同时,树立为家乡繁荣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责任感,渗透社会责任素养培养。
二、真实情境教学的常见误区1.杜撰脱离现实的情境。
真实情境贵在真实,
要让学生具有参与的体验感,也要服务于教学。我们所创设的情境不能随意捏造和杜撰,要符合科学性的前提。如“其他植物激素”这节,会涉及种子萌发的过程,
正常的种子收获后要经历脱水干燥来延长生命力,但是荔枝等顽拗性种子刚好相反,
在果实中就已萌动,当水分减少到一定程度,顽拗性种子即失去继续萌发的生命力,
课堂创设情境讲解该知识点时不能仅凭教师个人经验犯知识的科学性错误。
2.情境为导入而导入。
部分教师为吸引学生的兴趣,导课时设计吸晶的情境,却在后续知识的讲解与能力的训练过程中,把课前引入的情境全抛之脑后。这样准备的情境就无法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情境的使用不应当局限在导课,应尝试挖掘情境的可用之处,作为课程资源,贯穿课堂始终。
3.情境使用过于“一境一理”。有些教师擅长引导学生在情境体验中学习知识,加深认知,却往往采用“一境一理的”的方法,如其他植物激素,用一个情境说明一种激素的作用。这样的弊端在于教师教师走马灯般地呈现素材,会使学生刚融入一个情境,还来不及深入思考、消化,就要接受另一个情境,学生很难体会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不利于深度思维和形成思维体系,也影响了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课堂教学使用真实情境,发展学生核心素养
下面以“其他植物激素”一节为例,设计“一境贯穿”的教学情境,尝试有效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提高课堂效率。
1.名果荔枝导课,任务驱动求知欲望。教师首先展示莆田城市宣传片中“城市以果树命名”的片段,提出现今莆田名果荔枝的产量和规模都不复1962年郭沫洛到访莆田时题下的“荔城无处不荔枝”的盛景,形成认知上的冲突。教师进一步展示课前组织的兴趣小组对荔枝果农以及果树研究所所长的现场调查采访,总结荔枝面临的困境并以此驱动学生以解决困境为前提,深入学习“其他植物激素”的调节作用。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知的本地四大名果之一的荔枝为情境,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创设真实情境,
落实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以“其他植物激素”
为例福建省莆田第二中学
王美钦
公交卡2021的热情,弘扬家国情怀,继而以荔枝的困境为任务驱动学生学习新知识,提高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整合情境与科学史料,体验激素探索之趣。
生物是一门实验推动发展的学科,生物科学史蕴含着丰富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世界观、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具有很好的教育价值,
也是情境教学的一大重要宝藏来源。在合理节选展示科学史的过程中,有机整合荔枝情境,能很好地拉近科学发现与学生生活的距离。
如“赤霉素的生理作用”
环节,在学生快速阅读教材“赤霉素的发现”这段文字并概述所获得的信息之后设置问题串:①水稻植株疯长与结实率低可能会有什么联系?②展示水稻矮化突变体图片,请猜想矮化突变体与赤霉素可能存在什么关系?并分析水稻突变体的可能原因。③尝试设计实验,区别激素合成缺陷、运输缺陷和不敏感突变这三种不同的突变?④展示资料:农业第一次绿革命———半矮水稻和小麦的推广解决了粮食危机,二者均是赤霉素合成量下降或不敏感突变体。这一讯息对于解决荔枝困境有何启示?在学生思考猜想之后,展示矮化荔枝品种通过合理密植提高产量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解决荔枝管理问题、产量质量下降的问题。了解基础科研成果并将知识迁移应用于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在激发科学思维的同时也渗透了社会责任教育与劳动教育。
在“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环节,引导学生以荔枝的离体叶片为实验材料设计实验验证细胞分裂素具有抑制叶绿素的降解,延缓叶片衰老的作用。继而引导学生迁移思考:荔枝的叶片并不是我们食用的部位,那么细胞分裂素的这一作用可应用于生活中哪些方面?
落果是影响荔枝产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脱落酸的生理作用”的学习环节,一方面从脱落酸促进气孔关闭的角度,引导学生思考脱落酸作为抗逆激素,可以解决荔枝的哪些困境,另一方面展示荔枝种子在果实中就启动萌发的图例与资料进
赛尔号最厉害的精灵行设问:当种子中赤霉素含量高,脱落酸含量低,种子启动了萌发,而其他深度休眠的种子中脱落酸的含量很高,你能获取什么信息?借助信息的启示,共同总结脱落酸能促进种子休眠抑制萌发的作用。
在“乙烯的生理作用”环节,先展示乙烯发现史料并提问:1864年,法国科学家发现燃气照明灯漏气会促进附近的树木落叶,这种落叶的现象会是脱落酸引起的吗?让新知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形成冲突,进而讲解脱落酸是结晶而非气体,后面鉴定出引起这种现象的是气体乙烯,但是对乙烯的研究处于停滞的状态,直到1959年,气相谱技术的应用推动了乙烯研究的发展。在技术推动科学发现的情境铺垫下接着引导学生分析荔枝从开花、果实发育到果实完全成熟过程中,
乙烯含量的动态变化曲线图,从而理解乙烯能促进开花、促进花的脱落,促进果实成熟以及果实脱落
的作用。
设计意图:利用科学史展开教学,引领学生体会科学发现是不断发展的过程,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借助情境贯穿,实现一境多理,以荔枝为主情境,巧妙设计相关问题吸引学生“通关打怪”的同时将原本枯燥的教条式的知识进行趣化和理化,
让学生的求知欲进一步高涨,培养了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
3.回顾荔枝生命历程,总结激素间相互作用建成生命观念。
学完几种主要植物激素的作用后,学生脑海中的知识体系还相对混乱。此时教师继续选取荔枝生命历程中的重要时间节点:种子萌发、幼苗长成成体、开花、果实发育与成熟等,引导学生一同回顾、阐述和总结包括生长素在内的几种激素的作用及相互关系。
例如种子的萌发,主要是赤霉素与脱落酸之间的相互拮抗,
这两种激素的相对含量比决定了种子萌发的情况;幼苗到成体期,生长素与赤霉素、生长素与细胞分裂素分别协调促进植物细胞的伸长与分裂,从而实现个体生长,表现出协同作用等等。利用荔枝的个体发育历程将前期所
学的各种激素的生理作用的零碎的知识串联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达成对“各种激素并非孤立起作用,而是通过协同、拮抗等方式共同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概念的理解,从而建立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中的稳态与平衡观。
在课堂的最后,呼应课前呈现的荔枝困境如:落果严重产量低、受天气影响大、人力投入大经济效益低等等问题驱动思考,通过情境———思考———结论———情感的模式,让学生以造福人类的态度和价值观,积极运用生物学的知识和方法,提高其解决生产生活问题的担当和能力。高压锅煮粥
四、真实情境贯穿使用的总结与反思创设具有现实意义的真实情境并贯穿使用,是一种值得有针对性应用的教学设计方法,也是一种课程资源的优化与整合,有助于激发或强化学生对生物学科的学习兴趣,教学脉络清晰明了,课堂紧凑合理。通过对情境的深挖,有助于扩宽学生的思维深度和广度,从而提升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高阶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等,有效发展生物学科核心素养。
同时我们应该注意,
创设真实情境进行教学,要让情境服务于教学,不能为情境而情境,情境只是学习的凭借或工具,不能喧宾夺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邰玉韦.基于真实情境培养学生的生物学学科关键能力[J].生物学通报,2020(55-7):29-31.
[3]丁璟.“一例贯穿”的情境创设在高中生物学课堂设计中的运用[J].中学生物教学,2019(7):19-21.
本文系福建省“十三五”第二批中学生物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高中生物学‘先学后教’模式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的实践研究”课题,No.XKSW-2019005;2020年福建省基础教育学科教学研究基地学校(基地园)“指向生命观念的高中生物课堂学习评价的实践研究”
课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