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高考恢复,邓公去掉一硬性条件,教育部长拦住儿子不让参加
1977年高考恢复,邓公去掉一硬性条件,教育部长拦住儿子不让参加
1977年,中央决定重新开始了高考。此时距离上一次的高考已经过去了10年。这项政策一经发布,就引起了广大青年的热烈反响,当年的报考人数达到了了500余万。
虽然那一年录取人数仅仅只有百分之四点七四。但是这也是中国教育事业一个好的开始,从此以后,教育行业的制度越来越完善,越来越多的人通过高考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虽然重启高考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但是由于历史的原因,这项措施的实施也遇到了许多困难。
停止高考招生
新中国成立之后,中国经过一化三改的政策,在军事科技领域取到了不菲的成绩。先是石油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接着又完成了的试爆,震惊了全世界。
但是当时人民的生活普遍的拮据,人民的生活比较艰难,此时的社会需要更多的青年去建设。
而当时的教育制度却又比较落后,基本是继承过去的教育经验,学生经常补课。
那个时候学生一周的学习的时间经常比规定的多出十几个小时,有的甚至多出了二十多个小时,许多青年并不参加实际劳动。
中国自隋朝开科举以来,一直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上千年的习惯使的学生大多数时间都在象牙塔里学习,没有机会接触到真实的社会现实,使的学生常常有好高骛远的情绪。
这些问题最终引起了的注意。觉得当前的教育制度是有着很大问题的。学校的课程繁多,学生的压力太大,而且许多老师的教育方法也很不当,使的学生的学习效率非常低下。
甚至有的学校是为了考试而考试,以学生为敌人,经常搞突然袭击。
针对这些问题,1966连发多篇文件要求减负,并且提出下乡的建议:农村有广阔的天地,鼓励大学生下到乡镇基层体验农民、工人的生活,这样不仅可以增长见识,还可以锻炼自己品德。
这本来是颇有建设意义的政策,但是在随后的发展中,事情却向着不可预测的方向前进了。
在的同意下,教育部成立专门的研究小组,研究解决这些问题。
经过5天的商讨,他们认为当前的教育制度有着很大的问题。学校只考虑升学率,只要高材生,而放弃普通的工农子弟。
学生不问政治,不了解生产,只想成为文化的大家。于是1966年教育部决定推迟半年大学生录取工作,来商讨解决方案。
根据教育部的指示,各大高校纷纷停止通过招生。
1966年由于各种原因,原本打算短期延期的高考再也重启过。教育系统受到了严重的破坏,不仅学生没有书读,许多文化科学史届的老师学者也彻底失去了地位。
当时的学生极少认真读书,甚至以交白卷为荣。即便在学校也没有很好的老师教育。
一个国家想要有强大的生命力,那么对于青少年的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当时大环境
的影响下,绝大数青年人都在乡镇无法学习知识文化。
面对这样的情况,提出“大学还是要办”及“要从有实践经验的工人农民中间选拔学生,到学校学几年以后,又回到生产实践中去”的建议。
各大学校为了响应的号召。开始陆续招人,但却不是唯才是举而是选择没有知识的工农子弟。
这些工农学生大多都是生产劳作的一把好手,进过众推荐,学校审核之后就可以入学。
1970以后年,国家主要的招生方式还是自愿报考,众推荐,学校复查的原则。大专院校中的工农子弟比例大大增加。
其好处是,工农子弟可以可以成为国家社会的中流砥柱,社会劳动力比较充足。在这一时间社会主义工业化进度非常快。
但是作为大学来说,还是需要有真正的人才来学习和继承。因为当时没有考试筛选制度。所以当时大学里的学生水平参差不齐。
有的学生考入大学之前的入学水平只有小学水准。初中水准的最多,达到百分之六十左右。
很显然,这对于大学知识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比如数学中的微积分,线性代数。化学里的元素周期和性质等等。这些知识没有深厚的知识储备是没有办法掌握的。
对于学生水平不足的情况,当时也是有领导提出反对意见的。
周恩来同志首先意识到了当时教育的问题,他认为大学应该是培养人才的地方,但是当前的大学生科研能力实在是太弱了,这样下去很不利于国家的发展。
于是提出改革。但是当时由于反对的声音太大,最后也就不了了之了。
周恩来
几年后同志也对当时的教育水平和教育方法提出了批评和改进措施。他对但是由于当时四人帮的阻挠,最后也没有付诸实践。
同志恢复高考
1977年,同志再一次复出成为。这之后,立刻邀请了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和10多位科学家开会商讨教育制度的改革。
在会议中,来自武汉大学、清华大学等学校的多位科学家均表示,当前的教育制度存在很大的问题,学校招生百分之七十都是高干子弟,许多人都是通过关系进入学校。
而且大学的学制由四年改为三年,再加上大量的劳作,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学习,绝大数学生只有初中水平,甚至有的学生毕业之后水平比以前更差了。
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同志有些生气。
和清华大北大的负责人商讨表示,清华和北大是国家学府的领头羊,如果清华的学生水平只有初中或者小学水平,那不如叫清华小学或者清华中学,那还叫什么清华大学。
主持的多次会议让当时的教育工作者大受振动,纷纷要求重新开始高考。
于是在这种背景下,和当时的教育部部长刘西尧商讨决定要在高中毕业生直接选拔人才,放弃原来的众推荐制度。
本来打算到来年也就是1978年再恢复高考,留个教育部门一年的准备时间。但是面对广大众急切的愿望。
教育部门经过商讨,决定在当年重新恢复高考。要知道当时已经是8月份,等到各个部门都准备妥当开始高考的时候,都已经接近11月了。
这也是历届高考中唯一一次在冬天举办的。但是如果不高考,那意味着今年又有20多万不合格的学生进入学校。
刘西尧
骂人话大全尽管时间紧迫,但是还是督促刘西尧尽快办理,尽快在年底招揽上第一批学生。因为他知道,当时的中国实在是太缺人才了。
重启高考所遇到的问题
对于再一次高考招生,同志重新制定了录用的要求,允许各个阶层的人参加高考。
当时的人们对家庭成分看的很重,许多努力的学子想要进入大学学习,但是却遭到了无情
的拒绝,原因是其家庭成分不良。
有能力的学生由于家庭原因无法获得资格读大学,无法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命运。而工农子弟即便学习成绩非常糟糕,凭借着原生家庭的优势依然可以获得入学的便利。
这种血统论对于大学招生是极具危害的。同志认为,学生就想工厂里的零件,如果零件不合格,最后生产出来的设备又怎么会合格呢。
三八妇女节祝词
气象局关注萧敬腾最初的招生要求其实有一个16字方针。即是:自愿报考,单位统一,统一考试,择优录取。
这条选人准则呈给审查的时候,他大笔一挥,将“单位审核”给划掉了。因为当时有的知青已经下乡好几年了,他们中有的人已经成为了单位里的老员工了。
他们参加高考就需要单位的同意,但是当时许多单位很看中出身,如果不是工农子弟,单位很可能不批准。而这些老员工也没有办法辞职不干,这就使的高考对他们很不公平。
于是同志取消掉这一要求,并且精简了政审要求,只有本人政治表现优良、政治历史清楚、热爱革命、热爱国家、决心为革命学习,那就可以参加高考。
父亲节信息
昆明干货批发市场在同志的主持下,重新高考的事宜全部落实下去,在政府的宣传下,各地的学生踊跃报名。
那时许多知青高中结束以后就响应号召去了乡镇,经过多年的劳动,早已经不是年轻的小伙子了。
馄饨皮的做法图解为了补偿他们,国家特别准许考试年龄可以放宽到30岁。对于工作特别长的人还可以带薪考试。
虽然政策有支持,但是困难也是特别大的。考试数量问题就是最大的难题。或许是高考停止的时间太久,这一恢复考试就吸引了大量知青前来考试。
据统计1977年的报考人数达到了570万。由于当时物资匮乏,再加上第一年考试,各大高校其实只打算招20多万人,而且这么多离开乡镇前往大城市考试,住宿路费交通都是问题。
就连考试用的纸也成了一大难题。570万考试意味着570万份考卷。当时考试需要用专门的考试用纸,购买的渠道几乎没有。
而且密封考卷还是用的昂贵的牛皮纸。这么多考卷只能靠造纸厂加班加点才面前供应。然后还需要装车运往全国个考场,运输成本也非常的高。
当时物资匮乏,各个环节能省就省,既要保证试卷的质量,有需要尽量避免浪费,最好有的材料还可以循环利用。
为了解决纸张的问题,教育部门的工作者,经过好几轮的商讨才研究出一套解决方法。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