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文化之旅(岁月风尘
乡土文化之旅(岁月风尘
    除水垢在人类社会中,人口流迁是通常的社会现象之一。一个国家即使是在和平时期,人口的多方位性流动也是不可避免的,就拿我们国家来说吧,解放初大批北方干部随军南下,而大部都留籍江南,60年代广大知识青年下乡扎根农村,多批量的支边人员,属于全国和区域性分配的历年大(中)专毕业生,还有在外地落户的打工仔(妹),在“出国热”中涌出国门的数十万留学生和定居海外的侨民,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人口流动更是频繁不已。总之,体性的和分散性的、官方指派和民间自发的人口流迁都是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
石城50年代初期的人口数在10万左右,属清末以前来邑定居的姓氏约100姓。石城属客家常住县之一,这些客家子民的祖先几乎全是古代的中原汉人。远至秦末起,石城地域就开始有南迁的中原汉人居住,此后经过晋唐以后的历代移民终至形成石城的居民格局。1991年以来,为了追溯客家源流这一历史课题,我走访了全县15个乡镇,发现县内尚存74姓谱牒,另有五姓族谱因“”、“ 破四旧”而焚毁。这74姓的现有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95%左右。这些谱牒多数肇修于宋明二代,少数初修于唐季,它对于研究古代移民的客家史无疑是一种极其宝贵的历史资料。石城是客家民系的摇篮地之一,石邑客家姓氏的流迁史也正是古代中原汉人南迁的缩影。缘此,特作如下札记文字,浅谈古代中原汉人之南迁。
大迁移的起因
人口流迁虽属通常的社会现象,但作为大规模的迁徙活动就应有其特殊的引发缘由。秦始皇曾派尉屠睢率领50万大军镇守岭南,还有任嚣、赵佗率领的四五万楼船水师都是最早进入南国的中原汉人,其中大部分留籍赣粤,诚然,这些仅仅是官方“移民”,其后裔也不能算“客家先民”,真正的大规模人口迁徙是从东晋初年开始的。
西晋末年,政治腐败,惠帝期间,内部发生“八王之乱”,使生产受到严重破坏。怀帝永嘉五年,汉国刘聪遣石勒歼东晋军十余万人,刘曜率兵破洛阳,俘怀帝,纵兵烧掠,杀王公士民三万余人,此“永嘉之乱”,促使晋室南迁,也牵动了广大士民的大规模迁徙。这次中原汉人南迁之规模和持续时间之久在历史上是罕见的。族谱中对于这段时期先祖的南迁起因载为:
“晋怀帝五年海内大乱,独江东差安,中国士民避乱者多南迁奔吴,避居豫章西山龙园梅井坪。”  “先世闻晋变,由莱州高密南渡。”        《石城井溪村郑氏六修族谱》
“五胡乱华,东晋定鼎,诸钜姓世家南迁江左。吾姓自阳夏流寓会稽而家焉。”
雪中悍刀行洪洗象
《东山谢氏族谱》
“晋永嘉之乱,黄门侍郎颖从中原南渡。”                  《宁都林氏七修族谱》
“五胡乱华之际,温氏族人随中原士族南迁。”                        《温氏族谱》
“东晋末造,暹公由平阳避乱兖州,转徙入闽。”                      《巫氏房谱》
对于汉代移民谱牒记载甚少,唯钟氏族谱略有题及:
“西汉末王莽作乱,后裔散逸四方。”                            《钟氏九修谱》
唐僖宗朝,北方发生了王仙芝、黄巢农民大起义,起义浪潮席卷大江南北,导致了历史上第二次人口大迁徙,前后历时一个多世纪。
“唐僖宗时,温钢宝避黄巢之乱自石城移居福建省宁化县石壁乡。”苹果14.8系统怎么样    《温氏族谱》
“唐博士十五郎公因黄巢之乱,唐乾符乙未由洪州避居石城乌都陀。”
《许氏十修族谱》(小松蜀口)
“当唐季黄巢兵乱饥馑,官厅征办军粮,催科严逼,困蹙难支。裔孙显公等由陈留县徙居福建宁化永丰里,唐乾符二年,文敏公偕弟文景。避乱过江。”
《太原伊氏绿水分修族谱》
我试着把孤独藏进耳机是什么歌“嵩公为武昌太守,因唐代避黄巢乱,扶母归隐虔化(今宁都县)东温澜,转移陂阳乡竹子坝。”                                                    《寒谷张氏族谱》
毫克与克
“陈郎于唐晚期避黄巢乱,由中原徙永丰藤田,又迁宁都小布。”《宁都胡氏族谱》
五代十国时期,时局多变,为避乱人口迁移仍然不断。
“至后唐,又为五代战乱逼迁江右。”                            《济阳江氏家谱》
“原居山东,五代时因战乱南迁。”                              《宁氏统修族谱》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