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气象服务保障“十四五”规划》的...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气象服务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公布日期】2021.07.18
【字 号】沪府办发〔2021〕17号
【施行日期】2021.07.18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气象综合规定
正文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上海市气象服务保障“十四五”规划》的通知
沪府办发〔2021〕17号
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上海市气象服务保障“十四五”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2021年7月18日
上海市气象服务保障“十四五”规划
  为进一步推动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根据《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环境工程专业就业
  一、“十三五”期间主要成效
  (一)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进一步增强
  城市气象综合观测能力增强,气象观测站点间隔达到5公里。10天晴雨预报准确率达到80%,24小时暴雨预报准确率基本达到世界先进水平,24小时海上大风预报准确率达到85%,影响预报风险预警覆盖率达到60%。所有预警发布渠道10分钟内完成发布,91%的居民认为灾害性天气预警信息获取方便。
  (二)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进一步凸显
  空气质量预报时效延伸至72小时,推出“上海预警发布”和“上海知天气”APP,上海气象博物馆入选“全国十大气象科普基地”。成功保障ARJ21地面侧风试验、C919首飞和中航工业飞机自然结冰试验,试验效率刷新国内纪录。针对航运、公路交通、轨道交通,建立了气象风险指数体系和专业服务平台,探索开展了农业气象指数保险。
  (三)核心业务技术能力进一步提升
  台风边界层精细结构和云微物理结构研究取得突破,台风监测预报系统关键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湍流参数化技术被国际先进模式系统采用,逐小时快速同化更新系统和区域台风集合预报系统在全国业务应用。基于人工智能的强对流识别、数值预报模式释用和热带气旋客观定强分析等关键技术取得新进展。
  (四)气象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
  以综合气象信息共享系统为核心的集约化标准化业务系统基本建成,气象数据标准化率达96.1%。建立全国数值预报云,实现了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的云端服务。
  (五)气象社会化管理水平进一步提升
  《上海市气象灾害防御办法》颁布实施。制订气象领域国家标准1部,行业标准11部,标准应用率达到90%。气象社会管理模式和市场监管机制有制度、有标准、有实体、有手段。
  二、发展趋势
  新时期国家赋予上海的重要战略任务对气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人民城市建设对气象服务保障提出更高要求。
  (一)气象综合观测系统更加协同化、精密化
  世界气象组织已将地基和空基观测计划并入综合观测系统,通过观测网络的综合设计和国
际标准推广,进一步提升综合观测系统的覆盖率和观测质量。相关发达国家和地区已通过改进设备性能、优化站网布局,基本实现了多源协同组网观测。
  (二)气象预报预测更加一体化、精准化
  相关发达国家和地区正努力发展基于多观测资料和多种类、多尺度的数值预报模式产品,着力构建天气气候一体化预报和应用系统。
  (三)气象服务更加智慧化、精细化炼丹小说
  气象服务与信息化技术快速融合,气象防灾减灾服务不断向基于影响的决策支持发展,气象服务平台不断向智能化、“云”端化发展,气象服务传播渠道不断向立体化、分众化、多样化发展。
  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
、四中、五中全会精神,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加快科技创新,努力做到监测精密、预报精准、服务精细,发挥气象防灾减灾第一道防线作用。深化供给侧改革,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最好水平,在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中增加气象业务技术的深度,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助力气象强国建设的广度,在参与国际气象合作中提升气象科技创新的高度。
  (二)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普惠公平。深入践行“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提升市民对气象服务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需求导向,智慧赋能。提高“气象+”赋能水平,增强“+气象”应用能力,支撑智慧城市建设,保障城市安全运行。
  ——科技引领,创新驱动。强化前瞻性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提升气象科技创新策源能力,驱动模式创新、机制创新。信阳旅游
  ——开放合作,协同共享。深化开放合作,联合国内外优势资源,主动参与全球监测、全
球预报、全球服务。
  (三)总体目标
  到2025年底,在全国率先建立智慧气象保障城市精细化管理新模式,打造上海超大城市智慧气象服务新示范。
  ——城市综合观测能力大幅提升。在城市重点区域建成“泛在感知”气象皮肤,立体观测能力进一步增强,实况分析产品水平分辨率达到1公里,观测数据质量不断提升。
  ——天气预报精准度明显提高。10天晴雨预报准确率评分达到85分,灾害性天气预警准确率评分达到88分,台风预报能力进一步增强。
  ——智慧气象服务效益更加凸显。智慧气象服务城市网格覆盖率达到100%,中心城区的气象预警精细到各区,气象灾害风险预警覆盖到重点单位,智慧气象服务覆盖到基层社区,气象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全覆盖,利用气象服务的能力和效益明显提升。
  ——气象科技创新能力不断攀升。面向地球系统发展天气气候一体化模式,台风关键物理
过程研究及精细预报预警技术保持国际先进,数值预报模式研发、台风机理研究等气象关键技术创新能力接近发达国家水平。
  ——气象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可利用的高性能计算资源达到6P,气象标准应用率达到95%,气象科普知识普及率达到80%。
  四、主要任务
端午节放假时间表
  (一)服务韧性城市建设
  1.完善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发挥综合防灾减灾“消息树”作用。坚持气象灾害监测发现“早”、预报预测“准”、预警发布“快”,对标国际先进水平,着力发展全时全域全要素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优化协同观测网布局,强化观测业务运行保障和观测资料质量控制。完善气象高影响区域和高敏感行业气象灾害监测网络,探索发展智能观测和社会化观测,实现灾害性天气立体精细化监测。加快气象预报核心技术发展,区域高分辨率数值预报模式关键技术取得新突破。建立以智能网格预报为基础的市、区两级协同预报业务体系,优化检验系统。强化会商研判,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加强实时监测资料分析应用,重点做好短时临近预报预警服务。
  2.完善气象灾害预警发布与应急联动体系,发挥突发事件预警发布的综合枢纽作用。强化气象灾害预警联动机制建设,完善市突发事件预警发布中心运行保障机制。推进预警发布平台(二期)建设,拓展预警信息发布渠道。建设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决策支持和信息共享平台,健全气象灾害预警联络员制度和“防汛直通车”机制,修订完善气象灾害处置应急预案。依托气象智能插件,加强气象对应急处置救援指挥系统的支撑,为应急事件处置提供气象保障。
  3.完善气象灾害风险防范服务体系,发挥对“一网统管”的支撑作用。结合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建立城市运行气象风险信息数据库。开展中心城区气象灾害分区预警,强化面向基层的风险预警服务。依托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建设基层社区气象灾害风险防控体系。加强气象灾害防御重点单位认定、服务和管理。开发以大风、雷电、低能见度、雨雪冰冻灾害风险为重点的“即插即用”气象风险预警服务插件。
  (二)赋能经济行业发展
  1.加强综合交通气象服务。强化天气要素图像识别技术应用,开展交通气象安全出行风险预警服务。建设全覆盖的高速公路气象观测网,建立高速公路团雾预警等智能应用场景。身体不舒服辞职报告怎么写
完善全路网、多要素的轨道交通气象风险预警服务业务。建设上海国际航运气象保障基地,发展远洋气象导航服务联盟,完善海洋气象观测预报服务体系。建设服务通用航空的高分辨率气象预报系统,强化低空飞行气象服务智能场景应用,开发制作低空飞行危险天气监测和短临预警产品。深耕自然结冰、地面大侧风、高温、高温高湿等特殊气象条件下试飞精细化气象保障,为国产飞机试飞提供多科目、全周期、专业化气象服务。
日本便利店品牌  2.加强大型活动气象服务。固化重大活动气象保障“一个扁平化的组织架构、一套完备的服务预案、一套挂图作战的工作机制、一套高效的指挥管理系统、一张全面的产品清单、一系列应急演练”的组织模式。加强对室外重大体育赛事的气象服务保障,建立影响预报和风险预警模型,制定全过程标准化服务流程。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