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浦江郊野公园的运营管理及发展
上海是国内郊野公园建设与城市生态保护的先行者。郊野公园隶属城市绿空间,是国土空间规划有效手段和实施载体,其作为城市开发边界以外的生态空间,是促进乡村地区绿发展的有效手段和新时代城乡区域统筹的重要载体。一方面,郊野公园
能够借助合理的规划布局、低效建设
用地的集中整治,加强生态保育,修
复生态空间;另一方面,可以通过配
套基础设施的完善、绿业态的培育
发展,改善村落风貌,促进产业升级,
提高农民收入,对于缓解城乡发展矛
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本文将通过浦江郊野公园为案
例,从其建成开园至今5年时间的经
营管理经验,探索浦江郊野公园将来
的发展。
一、公园情况
浦江郊野公园是上海首批建成的七个郊野公园之一,位于闵行区东南部,规划总面积15.29平方公里,与人民广场、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和虹桥主城副中心的直线距离均为20千米左右,是首批试点郊野公园中距离中心城区最近的一个,交通条件十分便
利。
已建成一期东起浦星公路,西至
黄浦江,北至沈庄塘,面积5.82平
方公里, 分为“活力森林区、奇迹花
园区、柳鹭田园区、森林游憩区、滨
江漫步区”五大片区。
在建设过程中,突出四大区域
特点:一是公共交通便利。浦江郊野
公园是离市区最近的,也是唯一一座
有轨道交通通达的郊野公园。二是自
然资源丰富。据统计,园内各类植物
移动硬盘怎么分区□
320种,野生动物532种。三是滨江资源独特。公园拥有岸线资源5.3公里,是除松南郊野公园之外,唯一一座拥有滨江岸线资源的公园。四是园内水系发达。共有水面积25.6公顷(385亩),其中区域内姚家浜、红卫河与大寨河蜿蜒交错,84座桥梁使之与周边水系贯通连接、阡陌交通。
公园在设计上突出三大理念:郊
野 + 艺术 + 秋景。一是“郊野”,
强化郊野是公园的基本属性和特点,
建设强调生态与野趣特点。二是艺术,
充分利用周边既有的丰富的文化艺术
资源,如北侧有上海戏剧学院、西侧
有长寿禅寺。我们挖掘了浦江的历史
和名人轶事,为84座桥梁和48条
道路逐一进行命名,百花公主、盐铁
塘等故事,已成为浦江郊野的文化背
景;同时,创造了郊野女孩浦小江系
列墙绘涂鸦,也计划深入打造IP系
列故事。三是“秋景”,公园基地内
有大量的林地资源和优势落叶落,
重点打造了红枫林、芦苇荡、荷花塘、
香樟大道、杉木林、银杏道等大块
秋景主题,营造秋景为主、四季有景
的郊野公园。
二、运营管理情况
公园建成后由闵行区区属国企闵房集团成立公园运营公司进行管理,主要负责浦江郊野公园一期5.82平方公里五大区域的园内安全管理、配套设施管理、招商及商户管理、活动策划和组织、物业管理、绿化养护管理、对外宣传等工作。
(一)区域特营造
浦江郊野公园根据区域的设计定位、自然条件、交通条件等,对五大区域定向打造,形成各有特点的旅游产品。一是奇迹花园区主打“花卉、亲子、科普”特。引入有成熟景区运营经验的第三方,打造春秋两季花展。通过每年举办不同主题的春、秋两季花展,引进艺术家的作品,叠加丰富多彩的儿童剧、游客项目等,短时间内积攒人气,成为网红景点。二是活力森林区主打“活力、艺术、人文”特。
在五大片区中位置最佳,离地铁站步行仅5分钟,临近居民区及上戏浦江校区,内有公共篮球场、
滑板区、森林演绎中心、森林运动场。
目前浦江郊野公园已与上海戏剧学院
合作推出沉浸式戏剧,同时引入上海
首个丛林穿越探险项目提升区域的活
力。三是柳鹭田园区主打“自然、野
趣、田园”特。该区域保存原有生
态基底,注重生物多样性,也是短途
健步走或健身跑活动的好去处。未来
希望可以引进帐篷营地等住宿项目,
辅以观鸟、采摘等活动,营造人类亲
近自然的氛围。四是森林游憩区主打
“露营、探险、运动”特。该区域
有600
年历史的杜行老街和千年历史
的长寿禅寺,也有卡丁车俱乐部和上海本土生物保护基地等项目。五是滨江漫步区主打“历史、滨江、徒步”特。区域已结合岸线资源和火车轮渡遗址,引进了垂钓项目、足球训练基地,未来将通过滨江岸线联通打造滨江文化艺术中心。
(二)取得成绩
浦江郊野公园积极围绕五大区域,凸显不同特,以高水准、高标准、品牌化来运营。公园自开园至今累计接待游客近772万人次(其中:2017年185万人次,2018年147万人次,2019年149万人次,2020年128万人次,2021年163万人次,
日最大客流8.6万人次为2021年4
月4日),游客量占全市7个郊野公
园总和的50%,位列第一。
近5年来成功举办上海旅游节分
会场、上海市民文化节、“美好上海•
花园生活”活动、春秋两季特花展、
全国娱乐卡丁车嘉年华-浦江郊野公
园锐擎站大赛、浦江郊野公园摄影大
赛、配合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封闭式
训练等各类有影响力活动344余场;
公园粉丝量达到23.4万,
荣登大众点评必玩榜,得到央视及新
民晚报、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市级媒
体多次报道,公园特文旅品牌影响
力不断提升,已基本满足不同人的
游憩需求,丰富了市民的休闲生活,
成为上海市民网红打卡地。
浦江郊野公园在2019年成功申
请成为国家4A级景区,近年来先后获
评:中国森林体验基地;上海市“服统计学专业就业方向
务进博”推荐A级旅游景区单位、上
海市体育旅游休闲三星级基地、上海
市湿地生态修复示范基地、上海自然
教育基地;闵行区科普教育基地、闵
行区青少年研学实践教育基地、闵行
自古美女爱英雄歌词
区志愿者服务基地等多项荣誉称号。
三、遇到问题
5年来,公园运营管理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但与优质A类景区和高品质运行的定位相比,依然存在许多不足和问题:一是各区域发展定位配套服务设施仍显不足,部分服务项目运行不理想;二是未形成较为突出
的特和品牌文化、体育、科普活动;
三是管理体系方面管理主体较多,交胡惟庸案
叉管理问题明显,涉及绿化、交通、
规土、水务、农委等诸多部门,缺乏
行业牵头部门对郊野公园进行统筹协
调管理,痛点难点问题推进速度较慢;
四是管理队伍结构、管理水平、专业
化水准和运营能级与优质A类景区管
理要求存在差距。
四、未来发展
(一)按照规划及公园定位准确发展
1.继续以高标准均衡发展、高质量内涵发展、高水平运行发展为目标,按照公园规划发展方案,综合考虑现有资源,进一步完善服务设施,开展以高品质项目为目标的招商,把好方向,明确功能定位,逐步形成公园特,提升服务功能和品牌文化。
2.抓机遇加快培育和引进符合各
区域基本功能定位的特项目和品牌活
动,打造“一区一特”品牌项目,奇现在什么生意赚钱
迹花园区力推花艺、亲子活动,形成文
化创意新高地;柳鹭田园区、森林游憩
区推进丛林穿越、帐篷营地等文旅及运
动休闲特项目落地;滨江漫步区推进
滨江特项目,开辟滨江文创艺术空间;
围绕公园及浦江区域特旅游线路及特
活动,展现人民美好生活。
(二)继续推进公园三大提升
1.继续跟进完成景观、设施三年
提升相应项目;完善黄浦江滨江桥梁
贯通相应配套安全、绿化、设施设备;
做好公园春、秋季花展策划;积极对
接上海戏剧学院合作,形成文化演绎特项目及活动;继续做好上海市旅游节分会场特活动,初步形成可持续特品牌;继续围绕特文化空间、文化演绎、非遗展示、文创产品销售等完善景区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引进具有影响力的体育项目活动;尝试开展休闲帐篷住宿类特体验项目,形成自有品牌。
2.继续提升精细化管理,主动与行业管理部门和属地管理部门协调沟通,努力追求公共服务精准化、时尚化、信息化;继续提升便民服务措施,规范公园工作人员服务,完成旅游星级公厕及评定。
3.继续提升队伍管理能力,进一步梳理各服务单位的岗位职责及操作规程,优化细化考核细则,制定精细化考核管理方案,加强培训和学习力度,提升协调能力和管理能力,加强工作主动性,建设队伍协同性凝聚力及相应的专业度。
(三)逐步形成四大特
1.体育休闲
在现有森林游憩区及滨江漫步区
体育特项目的基础上,开辟文创空间。
继续引进特体育休闲项目,引进具有
影响力的体育项目活动,开展休闲帐篷
住宿体验项目,形成自有品牌。
2.自然教育
做实公园研学教育基地,继续做
好上海国际自然保护周活动及青少年
研学实践基地内容,探索开展以“校
园+公园+特项目”为模式的内容
丰富、对象分层的系列教育研学活动,
提高青少年保护生态环境意识、团队
合作意识和实践创新能力,激发学生
的爱国热情。
3.生态科普
在获得“区科普教育基地”荣誉
称号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开展以生态、
亲子为主的有影响力的科普教育研学
活动,以城市荒野项目为基础,探索
并初步形成郊野公园与本土乡野动植
物相结合的特生态科普课程,来引
导人们保护生态爱护环境。
4.文化品牌
做好上海市旅游节分会场特活
动,形成固定举办模式;继续围绕特
文化空间,增加阅读推广、文化演
绎、非遗展示、文创产品销售等公共
文化服务功能;积极对接上海戏剧学
院,共建富有新媒体特的主题郊野
公园,共同打造文化旅游服务品牌。
浦江郊野公园将以高品质郊野公
园为目标,以改善上海生态环境、拓
展游憩空间、带动乡村振兴的“金字
招牌”为要求,进一步做好公园品质
提升工作,全力从“食、宿、行、游、
购、娱、体、公”等方面提升配套服
中国人民银行心形纪念币预约务功能和游客服务水平。
(作者系上海浦江郊野公园运营管理
有限公司 总经理)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