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大学生就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现阶段,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大学生就业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解决好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的共同愿望,文章在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基础上,指出了造成大学生就困难的原因,并从社会、高校、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分别给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对策基金购买方法
一、大学生就业面临问题原因
()客观原因
1、经济发展环境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的就业形势尤其严峻。统计表明。2008年第三季度我国GDP同比增长9%,这是中国经济增速自2006圆通韵达年以来首次降至个位数,经济增长速度的下降也影响了就业的增长空间。今年需要安排就业的人数高达2400万人,然而从2008年底至今,国内外企
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大学生就业中的供需矛盾更加突出。近年来国内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导致了下岗人员数量剧增;受全球金融海啸影响,海归人员呈现增长趋势,高端职位的竞争日趋激烈化。如此众多且层次高低皆有的就业人同时涌向一个狭小的就业市场这也客观上增加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度,加剧了就业岗位与就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2、职务供求不对称
今年受金融海啸的影响,随着经济的不景气,很多企业单位缩减招新的计划,甚至放弃了每年例行的校园招聘,更有企业不堪经济负担重负频频裁员。社会提供的职位一下子缩水,虽然研究生和部分事业单位扩招,但是职业供求依然显得非常不对称,并且这种不利影响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进一步加剧,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继续加大。全国700多万的就业大军面对憎多粥少的局面。
肆虐的意思 3、社会公众传统观念影响
公众一般认为大学生只要能力水平高一点就能一个工资高、轻松又稳定的好工作,而到
中小企业就业的肯定不优秀没水平。如果毕业了还回老家的话,是没能力的体现。如果从事农业活动的话,那书就是白读了。这种社会偏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正确就业。一些学生家长对岗位的选择视野比较狭窄,他们仍存在一次就业定终身”“到行政事业单位就业”“非城市不去,待遇不高不去等陈旧观念。这就造成了一些较好的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岗位报名比例已经达到1100,甚至更多。
()主观原因
1、自身素质
杭州高中
大学生的择业期望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矛盾一方面反应了教育体制的不足,另一方面也暴露了大学生自身综合素质的欠缺。从近年毕业生的总体情况来看,缺乏动手实践能力,投入实际工作需要较长的适应期,公民的政治权利“眼高手低的现象还是普遍存在。
2、就业心态
大学生的收入预期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之间存在匹配上的困难也是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当前中国高等教育已经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大学生已不再是稀缺资源,
但长期以来精英式教育形成的传统观念对大学生及其家长还在一定时期产生很大的影响。有研究表明,大多数大学生都认为自己的资质高于平均水平,从而导致整体收入预期水平的偏高,思想仍停留在考上大学,接受过高等教育就能有一份好工作上。而在中国,这种高估远远超出了美国和瑞士等一些欧洲国家。大学生就业难还表现为大学生宁愿等待,也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不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大学生就业选择中的这种预期势必导致西部地区、低薪部门招收应届大学毕业生困难,在劳动力市场上出现岗位空缺与失业并存的现象。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
1、社会角度
从社会角度,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深化大学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完善大学生就业市场,加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监管,避免假招聘或招聘中的欺诈行为。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社会问题,特别是由于我国各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差异,就业政策也各有特,各个行业之间的人才流通壁垒并未完全消除,因此进一步深化就业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另一方面加强舆论宣传,用健康的主流文化来教育引导大学生完成职业选择。
2、高校角度
高校要以就业为导向,逐渐优化学科和专业结构,对传统学科和就业困难的专业进行改造。更新教学内容,拓宽培养途径。应大力进行教育教学改革,适应科技进步和知识更新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高校的专业设置必须科学预测,紧跟和超前于社会需求;高等学校要加强招生与就业工作的研究,对专业前景做出科学预测,科学地测算招生人数,减少由于专业陈旧、教学内容落后给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带来的负面影响;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切实加强大学生科技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高校要与企业建立起持久而广泛的联系,让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一些企业中设立教学、科研、社会实践基地,让学生真正接触、投身于实践,在实践学习过程中认识社会,给自我正确地定位,从而激发学生树立起奋斗目标和人生发展方向。与此同时,高校应采取措施改善师资结构,拓宽师资渠道,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3、大学生自身
首先,大学生要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一个人具备了较高的综合素质,能够适应多种岗位,才能更好地择业。大学生要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
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加强协作能力培养。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正确对待日益激烈的车±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
第二,大学生要服从社会需要,正确就业定位。据调查,目前有相当数量的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注重选择收入高‘工作条件舒适而稳定的职业。仅从个人的主观愿望来看,这种选择无可厚非。但是从客观现实来看,并非所有人都能按照自己的愿望选择职业。大学生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但这个双向选择问题却往往需要更多地考虑社会需求的制约。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社会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消极被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
第三,大学生要积极主动,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面临各种人才交流会、招聘会、校企合作和网络资源等途径,要主动大胆地把自己的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合理地确定就业期望值,更新自己的就业观念,使自己从那些条条框框中解脱出来,把目光由原来
的国家机关、重点单位转向民营企业和三资衢怎么读?企业,就业地区由那些经济发展地区转向西部地区和经济欠发达地区。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也不一定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
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郭玉珍舒晓梅?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创新刍议[J]?中国成人教育,2007[11]
[2]马小辉·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策略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