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253
区域治理
WISDOM EXCHANGE
作者简介:陈依璐,生于1997年,本科,研究方向为教育经济与管理,研究方向为矿物加工。
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困境与出路
湘潭大学  陈依璐
摘要:我国市场经济和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应届毕业生人数大幅度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加之2020年全球性新冠肺炎疫情蔓延,高校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本文着重讨论目前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及提高大学生就业水平的途径与方法。关键词:高等教育;毕业生;就业;对策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28-0253-0001
就业问题是社会永远的热门话题,满足大学生这一体的就业需求是解决就业问题的重中之重。新冠肺
炎疫情的爆发进一步激化了本就竞争压力巨大的就业问题,而就业问题严峻的背后不仅有高校毕业生的原因,也有社会、用人单位及高等院校方面的原因。
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
第一,高校应届毕业生求职者数量增长。据统计,2020年第一季度应届毕业生招聘需求人数约1237万,同比2019年第一季度下降16.77%;求职申请人数约896万,同比2019年第一季度增加69.82%,求职申请人数与招聘需求人数成反比增长。
qq空间相册查看第二,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结构矛盾突出。从高校毕业生入职情况分析,不同行业就业竞争的程度大不相同。例如,疫情影响下医药生物工程相关专业就业形势较好。传统工科、金融行业的就业竞争较为激烈。
第三,大都市对高校毕业生的吸引力较大。新一线和二三线城市求职者数量上升但岗位数量下降。一线城市的两项指标减少,但仍求大于供。大学生在中部和东北三线及沿海地区的二三线城市的就业形势较好,而在一线和新一线城市的竞争较为激烈。
短视频拍摄二、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因素(一)主体因素
第一,部分学生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自我认识不准确,就业期望值过高。面对社会上的工作和人际无
所适从,忽略自身条件盲目追求热门岗位的大有人在。对高等教育投资的回馈期望值过高,将就业目标定很高,期望高薪高待遇,把目光固定在大中城市、高薪酬企业,错失许多良机。
第二,就业技能不强,自我提升意识缺乏。部分学生认为读大学就是混日子拿文凭,导致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专业技能不足,并缺乏主动汲取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
(二)客体因素
第一,社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国内经济增长速度放缓,虽目前国内经济呈复苏趋势,但部分企业复工后出现裁员、降薪等情况,加剧了岗位数量与求职人数的矛盾,处在疫情危机下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第二,高校扩招毕业生数量激增,就业指导、专业设置方面存在问题。我国2020年高校应届毕业生高达874万人,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至2020的21年内毕业生人数增长了七倍左右,毕业生增长速度始终高于就业岗位增长速度。一些高校很少结合就业市场片面追求综合性,导致学生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就业指导的重视力度不够,求职技巧和方法指导不足,导致学生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
第三,欠缺公平的社会氛围。部分用人单位盲目寻求高学历,这种“唯学历”的人才筛选规则助长了“人才高消费”。还有部分单位设非必要的性别、年龄门槛,不利于公平就业。
三、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对策
鬼谷子的徒弟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困境受多重因素影响。解决此困境需政府、用人单位、高校、高校毕业生多方努力,通过多渠道、多元化的措施提高实际成效。
(一)政府
第一,完善岗前培训制度和失业保障制度。给予高校毕业生岗前指导和政策优惠,与用人单位、社会就业培训机构合作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帮助。同时建立大学生就业困难与失业登记制度为大学生提供就业帮助。
第二,加大大学生创业帮扶力度。除现有优惠政策,政府还应对欠发达地区给予更多的政策支持与倾斜,鼓励大学生回乡或下乡创业,激发欠发达地区的经济活力。
第三,加大大学生基层就业引导力度。我国政府应提供更具吸引力的政策,加快开发基层社会管理和岗位,积极落实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二)用人单位
郎的诱惑歌词
第一,改善人才录取观念。将岗位实际所需能力提前科学定位,在人才录用过程中避免以学历作为唯
一标准,综合考量录用人才。既能给高校毕业生提供公平的就业环境,也能给企业带来人岗适配的经济效益。
第二,加强与高等院校合作。企业的用人方向是高等院校的发展方向之一,安排
好校招工作,合作单位给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既能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增加实习经验,又能为企业储备岗位所需的人才。
(三)高等院校
第一,高校加大就业市场调研力度,将培养目标与实际劳动力市场结合,调整专业设置、设置实践课程,科学规划招生计划。
第二,高校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助学生规划职业生涯,加强就业价值观以及就业必备专业素质培养。
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哪座城市
(四)高校毕业生
第一,改进就业观念,提升自我。当代大学生要抛弃“一次就业终生就业”等不合理的传统就业观念,以一名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去实现自己的价值,不断进步。
好听的昵称
第二,主动获取求职信息,拓宽视野。高校毕业生要积极通过学校、人才市场、网络等多种渠道了解招聘信息和就业政策,学会将个人价值融入社会价值。
四、结语
高校毕业生能否高质量就业不但需要政府的保障与指导,还需要用人单位的支持与合作、高等院校的引导与鼓励,最重要的是需要大学生自身的努力与完善。就业难的产生由来已久,具有深刻的社会原因和经济原因,还需继续深入分析。就业既是大学生由校园走向社会的必修课,也是社会经济不断焕发活力的必经之路。
参考文献
[1]赵英杰.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及就业指导对策探讨[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0,3(12):186-187.
[2]冯洁心,焦莎.大学生就业现状问题分析及对策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9,348(7):91-92.
[3]刘洋,韩雪峰.高校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对策[J].社科纵横,2019,34(5):79-84.
[4]马林,于志强,李飞霏.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实现路径研究[J].汉字文化,2018(S2):148-152.
[5]蓝东.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创业问题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20(10):232-233.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