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的理想信念与现实的落差现状及解决方法
大学生理想择业与现实状况的落差及解决方法
俗话说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不仅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也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事关社会能否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大学生作为社会人都要面临就业的现实。大学生的就业牵涉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牵涉国家和社会的利益。温总理也说:“就业不仅关系一个人的生计,而且关系一个人的尊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问题的社会意义日益凸显。
在踏入社会的过程中,大学生往往满怀抱负,有着一腔热血,急切的想要投入到建设社会主义的事业中去。但大学生就业理念也存在一些误区,如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计算机专业课程等。此外,据2006年大学生就业调查报告显示,目前六成大学生月薪期望值低于2000元。但近八成的用人单位却认为大学生仍存在期望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职位要求、行业要求、假期要求和要求专业对口等方面。这一错误的理念往往造就了大学生对于职位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而如今中国社会的就业形势却与以前大不相同,2008年的经济危机余波未平,市场与社会都在进入转型时期。市场向企业提供的劳动力远远达不到企业的要求,因而大学生的理想择业只能在现实中化为泡沫了。
二手房可以贷款吗
分析其原因,存在于多个方面。在主观上,大学生过高估计自己的能力,认为大学生就必然要有体面的工作,从而对自己的就业问题充满信心。毕业生及其家长十分强调单位的性质、行政级别(或企业规模)、中心地理位置及起点待遇等。当大学生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对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亦或是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对就业不抱任何希望。这些都是大学生自身的原因。在客观上,可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一:学校未在学生毕业前开设有关于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从而未使学生从根本上认识社会现状以及自身的定位。大学校园可以说是一个半开放式半封闭的环境,学生看社会犹如雾里看花,对于明确社会现状的意识模糊。缺少了灯塔的指引,大学生犹如在大海中迷失了方向,最终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亦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
二:高等教育制度本身的弊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实现几十来的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越来越趋近大众化。我国高等教育可以说迈入了空前的跨越式发展阶段。高等教育产业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大学生的就业高峰与全社会的就业高峰重叠,大学生就业压力凸显。使理想择业与现实差距更大。同时大学的普及使得原本“大学生就是精英”这一概念彻底颠覆,但这一观念在大学生心中仍是根深蒂固的。
三:面对当前市场经济的转型,政府未能及时的做出反应。政府引导大学生就业,积极创业,亦可避免大学生的择业问题。行政辅助政策仍需加强。在经济回暖的过程中中国国民经济逐渐恢复高速增长,企业经营状态得到极大改善,重新拟定了招聘计划,扩大了招聘规模,同时金融危机迫使很多企业改变经营方式,转型升级吸纳人才,国内的人力资源招聘需求迅速回升。但大学生资历尚浅,拥有高学历却缺乏高技术,往往达不到企业需求。理想择业与现实落差又一次的体现。无充值手游
辞职后五险一金怎么处理四:社会现状也不近人意。面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带来的工作岗位减少、大量员工失业、应届毕业生数量的再创新高,对于有经验、有资历的职场前辈也许构不成太大的威胁,多年积累的工作经验和任脉,使得他们另谋出路的难度相对不高,而对于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他们的就业可能就是难上加难了。对于就业压力日益严峻的中国人才市场来说,作为一个特殊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在整体环境堪忧的情况下,应届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或许将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理想择业与现实有了难以跨越的鸿沟。
针对以上的种种现象,有以下几条建议性对策。
一:大学生择业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与创业观。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理想与现实的偏差,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的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同学们首先要认识到,自主择业与主动创业是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客观要求。但并不完全自由,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做到以下几点是十分必要的。1、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2、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3、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大学生除了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外,还要树立正确的创业观。1、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2、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3、要提高创业能力。这些都是大学生所要具备的素质。俗话说梅花香自苦寒来,只有经过艰苦的锻炼方能成才,这是古往今来无数事实反复证明了的一条人才成长规律。大学生要想获得理想的职业,必须经历一番磨练。大学生再择业与创业的问题上要有胆识与气概,这是一个超越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人生境界的现实过程。当代大学生要直面艰苦,在艰苦中成长。同时,对大学生来说,在实践中成才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把自己的择业与创业定位于基层去。大学生应适当改变一心只去大中城市、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否则宁愿失业的工作态度。大学毕业生应到基层到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艰苦奋斗,为广大农民服务,为解决老师的祝福语 中国 社会主要问题作贡献。只有摆正自己的就业心态,才能在实践中成才。
兰水晶
二:高校教育以时俱进,改变传统观念。1、注重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刚进大学时起就应要对学生进行职业的规划,开展这一门选修课的课程。避免到大三、大四才规划的怆绌。2、高校课程应与市场需求结合。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3、高校可与企业联盟,不断地为企业输送专业人才。使学校与社会更加联系密切,使理想择业与现实拉小差距。4、高校应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给就业指导工作重新定位,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部分,作为对学生的人生指导,满足学生对于人生发展和职业生涯设计的需求,贯穿于大学教育的始终,既弥补以前就业指导的不足,又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加强就业指导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操作。
三:政府应创造良好的坏境:首先,政府应加快经济发展,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其次政府需继续重视和推进社会就业,进一步理顺毕业生就业体制,始终坚持市场需求,提高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同时提供优惠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和西部地区就业,鼓励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不应该仅是社会现有岗位的竞争者,挤占就业机会,而更应该是新岗位的开拓者,为社会带来就业的机会。政府应出台鼓励各种资本对毕业生新创高科技实体进行投资的倾斜政策;设立大学生创业基地,并为创业大学生提供专
业指导、法律咨询、市场分析等服务;对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在审批手续、金融贷款、工商登记、税收等予以特殊优惠。
四:要改变“大学生就是精英”这一概念。时代的变迁,这句话不在是王道。人们头脑中再无人分五等、官分九级等封建思想的束缚,真正认同劳动者无高低贵贱之分的观念深入人心。技术与专业知识大行其道,成为“吃饭”的法宝。毕业生更应当根据人才市场供求状况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大学既培养社会精英,也培养普通的社会劳动者,北大才子卖肉很正常。经济发达地区和热门行业毕竟是少数,其吸纳毕业生的能力有限,而相当一部分不被大学生看好的地方和行业,却对大学生有着巨大的需求。大学生应调整自己的就业预期,适应社会需求,从而投入与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同时,作为影响毕业生的人,如父母等,也应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放正心态与姿态,为子女或家人树立正确的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