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微文∣一直在路上——参加第五届全国公诉人业务竞赛感悟
检察微⽂∣⼀直在路上——参加第五届全国公诉⼈业务竞赛感悟2013年6⽉,我有幸作为⼭东省参赛选⼿之⼀参加第五届全国⼗佳公诉⼈暨优秀公诉⼈业务竞
赛,并获得全国优秀公诉⼈荣誉称号,从进⼊集训队到⽐赛归来近6个⽉的时间,成为我终⾝难
忘的收获季。
敢于直⾯挑战
2012年之前我基本上没有参加过任何⽐赛,⼯作的步调⼀直就是阅卷、提审、撰写报告、开庭
的重复,把案⼦办结就是⾄⾼的⽬标。⽐赛在我的印象中更多就是⼀个锦上添花的东西。当我
以“酱油”成绩⼊选省院备战全国⼗佳公诉⼈⽐赛的集训队完全是意料之外。刚接到集训通知时我
很忐忑,总觉得⾃⼰没有准备好。但⼈⽣中的任何事情都不会等你准备充分后才开始,既然来
了,我选择勇敢地⾯对。
勇于⾯对不⾜
公诉⼈⽐赛设置了四个环节,每个环节分别考察参赛⼈某⼀⽅⾯的能⼒,是⼀种全能型⽐赛。
海来阿木个人资料其中个别环节在考察内容上可能存在重复,但总体上是对公诉⼈理论基础、实践办案、调研写
作、语⾔表达、⾝体素质等多⽅⾯职业技能的综合性考验。更为重要的是,⽐赛中的⼤多环节
要求参赛⼈将相应的能⼒在⾼度紧张的竞技状态下发挥出来,这符合公诉⼈的职业特点。因
此,公诉⼈⽐赛就像⼀⾯镜⼦,可以毫⽆保留的映照出能⼒不⾜之处。⽽我遇到的第⼀个难题
就是论⽂写作。
平时办理案件成为⼀种惯性,对于写东西我是极其排斥,能推就推,能拖就拖,实在不⾏就利
⽤“万能的百度”,导致的结果就是根本不会写东西。为了在三个⼩时内写出⼀篇三千字的论⽂,
只能靠背领导讲话。⾄于个⼈的观点、独特的视⾓、结构的安排、华丽辞藻等等,根本⽆从谈
起。集训过程中,写论⽂是我最害怕的,⼀听到“客观义务”、“法治思维”、“执法公信⼒”等等题
⽬,总感觉没有什么能说的。公诉⼈⽐赛为什么要写论⽂是我⼀直以来的疑问。
通过集训,我逐渐了解到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个思考的过程。它让我们以公诉⼈特有的视⾓教资认定
会计制度
到公诉⼯作所⾯临的问题,进⽽到解决这些问题的⽅法。这不仅仅是⼀个⽂字表达的问
中国火锅50强排名题,⽽是让公诉⼈在⼯作中⾃觉思考为什么,深⼊探讨怎么办,⽽不能“只低头办案,不抬头看
路”。⽽我平时总是以案⼦多为借⼝,既忽视对⼯作中遇到问题的理性思考,缺乏问题意识,也
很少动笔去写⽂章,缺乏理论知识的积累。在集训最初,领导给我们进⾏专题授课,并搜集⼤
量的理论⽂章让我们增加积累,布置各种题⽬让我们多动笔去写,慢慢的我开始知道⽂章应该
怎么去写。但如果我们在平时的⼯作中,逐步培养这种问题意识,并不断尝试,提⾼⾃⼰的调
研能⼒,论⽂写作就不会成为难题。
记得看过这样⼀句话,⼀个优秀的公诉⼈不仅应积累相当的办案经验,⽽且要具备司法专业素
养、⾼尚的职业伦理操守、丰富的社会⼈⽂知识。这⼀课恰恰是我需要补上的。
功夫在平时
业务笔试是公诉⼈⽐赛的重头戏,有“得实务者,得⽐赛”的说法。⽽且与我们⽇常办案⼯作联系
也最为密切。写报告是我们每天都在做的⼯作,⽐赛时允许带参考资料,好像除了强度⼤些,
并没有什么。但短时间内,在多名犯罪嫌疑⼈多起事实中辨析罪与⾮罪、此罪与彼罪,考量我
们的是什么?⾯对的同⼀份案卷材料,得出结论为何⼤相径庭?即使罪名判断正确,你的得分
点是否全⾯、你的分析论证为什么会⽐别⼈的得分少?差距在哪⾥?
只要参加过⽐赛的都知道,虽然带了⼤量的书,但根本没有时间去查,⽤的最多的可能就是⼀
本《刑法⼀本通》。题⽬中涉及的罪名和问题太多,每个问题都必须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判
眼线的画法断,靠的还是平时的积累和思考。⽐赛过程中,我曾和其他省市的同仁们交流,对于⼀个争议
问题,他们竟可以脱⼝⽽出在刑事审判参考的第⼏期有过类似问题的判例,在某个法学家的专
著中有过类似问题的探讨。让我惊为天⼈。也让我开始反思,⾃⼰是否在办案实践中是否有过王晶 电影
这么扎实的积累。
坦⽩的讲,⼯作时间长了,案⼦办的多了,总是开始考虑当地法院的观点和实践中的做法,省
⼒⼜讨巧。对于刑法理论知识从未进⾏系统的梳理,更别提对于刑法理论前沿知识的了解。单
纯依靠法律及司法解释办案,导致遇到疑难法律适⽤问题,就会⽆从下⼿。
集训过程中,我们⾸先对基础的刑法理论知识进⾏了梳理和系统学习,再审视案件时,对很多
问题有了不同的⾓度和认识。有时回想⾃⼰曾办理的案件中的许多问题,好像已经不是问题。试想如果平时办案中,⾃⼰将学习放在与⼯作同等地位看待,让⾃⼰长期处于专业知识的⾼位,会不会所谓的疑难杂症就不是那么棘⼿呢?如果⾃⼰是以完备的刑法理论知识体系作为基础,全⾯了解法律条⽂背后所蕴含的⽴法原意和司法解释制定的背景情况,⽽⾮机械的适⽤法律,是否就可以让我们在纷繁复杂的案件⾯前始终能够保持清晰的判断⼒呢?功夫下在平时,亘古不变的道理。
态度决定⾼度
⽐赛时,有幸结识了各地的公诉精英,如:湄公河“10·5”案件的承办⼈、孙伟铭以危险⽅法危害公共安全案的⼆审承办⼈等等,深厚的法学功底、敏捷的思维反应和从容⾃信的⽓度,让我认识到⼀名优秀公诉⼈应是全⽅位的。经历⼤要案的磨练和洗礼是成长、成熟的捷径,但对于我们⼤多数⼈来说,并不是总有这样的机会。但在每⼀个案件的处理中,是否⽤⼼地看待每⼀个问题,是否认真地对待每⼀份报告,是否真正地思考每⼀个分歧,是否精⼼地准备每⼀份预案,确是我们每天都可以做的。每
个⼈的能⼒或许有⾼低,但是认真的态度总能够得到尊重。办案实践中,我们接触各种类型的案件,不可避免的碰到⼤量的疑难、复杂问题,对待这些问题的态度或许就决定我们思考的深度,是将问题⼀股脑的端给领导,得到答案后予以执⾏,成为所谓的“机械熟练⼯”或者“程序⼆传⼿”;还是⾃⼰努⼒去寻答案,经过分析论证,拿出⾃⼰的意见,坚持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件⼜⼀件的案⼦办结后,有没有从诸多的案件中提炼出类型性问题,发现⾃⼰在法律或认知上的盲点、疑点;有没有及时将办案实践中的点滴经验和规律性东西进⾏总结,上升到有价值、理性的层⾯……。我需要学习的还有很多。
从⼊选集训队到参加全国⽐赛⼀路⾛来,再次回到⾃⼰最熟悉的岗位中,才发现集训和⽐赛带给我的东西远⾮是⼀场竞技活动。⼀名优秀的公诉⼈是被打造出来的,成绩属于整个团队。感谢领导给我机会和⿎励、教练组给我耐⼼辅导,集训队友们对我⽆私的帮助,处⾥同事分担我的⼯作,家⼈给予我最⼤的⽀持与付出……这⼀切,让我可以坚定前⾏。⽐赛已经结束,但我知道⾃⼰离⼀名真正的优秀公诉⼈还差的很远,我会⼀直在路上。(济宁市检察院公诉⼆处刘娟)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