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芍陂(安丰塘)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
芍陂(安丰塘)与都江堰、漳河渠、郑国渠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水利工程。
郑国渠
郑国渠是最早在关中建设大型水利工程的,战国末年秦国穿凿,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元年)由韩国水工郑国主持兴建,约十年后完工。位于今天的泾阳县西北25公里的泾河北岸。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灌溉面积号称4万顷)。
246 年(秦王政元年)秦王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并由郑国主持兴修的大型灌溉渠,它西引泾水东注洛水,长达 300 余里。
郑国渠的作用不仅仅在于它发挥灌溉效益的100余年,而且还在于首开了引泾灌溉之先河,对后世引泾灌溉发生着深远的影响。秦以后,历代继续在这里完善其水利设施:先后历经汉代的白公渠、唐代的三白渠、宋代的丰利渠、元代的王御史渠、明代的广惠渠和通济渠、清代的龙洞渠等历代渠道。汉代有民谣:田於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称颂
的就是引泾工程。 1929年陕西关中发生大旱,三年六料不收,饿殍遍野。引泾灌溉,急若燃眉。中国近代著名水利专家李仪祉先生临危受命,毅然决然地挑起在郑国渠遗址上修泾惠渠的千秋重任。在他本人的亲自主持下,此渠于193012月破土动工,数千民工辛劳苦干,历时近两年,终于修成了如今的泾惠渠。19326月放水灌田,引水量16立方米/秒,可灌溉60万亩土地。至此开始继续造福百姓。
郑国渠是一个规模宏大的灌溉工程。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刚即位,韩桓惠王为了诱使秦国把人力物力消耗在水利建设上,无力进行东伐,派水工郑国到秦国执行 疲秦之计。郑国给秦国设计兴修引泾水入洛阳的灌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韩王的计谋暴露,秦要杀郑国,郑国说:当初韩王是叫我来作间谍的,但是,水渠修成,不过一颗闲心两个耳朵打一字 为韩延数岁之命 ,为秦却 建万世之功(《汉书·沟恤志》)。秦王政认为郑国的话有道理,让他继续主持这项工程。大约花了十年时间这项工程才告竣工。由于是郑国设计和主持施工的,因而人们称为郑国渠。
灵渠
灵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流向由东向西,将兴安县东面的海洋河湘江源头,
流向由南向北)和兴安县西面的大溶江(漓江源头,流向由北向南)相连,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有着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的美誉。灵渠古称秦凿渠、零渠、陡河兴安运河,于公元前214年凿成通航,距今已2217年,仍然发挥着功用。
灵渠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境内,也叫兴安运河或湘桂运河,由于是在朝开凿的,又叫凿河。统一
六国后,为了进一步完成统一局面,在北击匈奴的同时,又南征岭南。公219年,始皇出巡到湘江上游,他根据当时需要解决南征部队的粮饷运输问题,作出了 使监(御史)禄(人名,一名史禄)凿渠运粮 (《史记·主父偃传》)的决定。在杰出的水利家史禄的领导下,朝军士和当地人民一起,付出了艰苦劳动,劈山削崖,筑堤开渠,把海洋河水(湘江源头)引入大溶江(漓江源头),终于修成了这条运河。这条运河成了打开南北水路交通的要道。
六王毕, 四海。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教育教学读书笔记六国、平定中原后,立即派出三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接着,又挥师五十万南下,平定百越。为尽速征服岭南,秦始皇下令开凿灵渠。此项艰巨的任务,交由监御史史禄和3石匠担纲。古人感佩于史禄开凿灵渠居功
至伟,称赞他咫尺江山楚越,使君才气卷波澜兴安县也留下了为纪念3位石匠而留下的三将军墓
都江堰
都江堰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灌口镇,是中国建设于古代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全国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都江堰水利工程是由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及其子率众于公元前256年左右修建的,是全世界迄今为止,年代最久、唯一留存、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宏大水利工程,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每年雨季到来时,岷江和其它支流水势骤涨,往往泛滥成灾;雨水不足时,又会造成干旱.远在都江堰修成之前的二、三百年,古蜀国杜宇王以开明为相,在岷江出山处开一条人工河流,分岷江水流入沱江,以除水害。
昭襄王五十一年(公元前256年),李冰为蜀郡守。李冰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依靠当地人民众,在岷江出山流入平原的灌县,建成了都江堰。
芍陂quèbēi
中国古代淮河流域水利工程,又称安丰塘。位于今安徽寿县南。芍陂引淠入白芍亭东成湖,东汉至唐可灌田万顷。隋唐时属安丰县境,后萎废。1949年后经过整治,现蓄水约7300火炬之光2联机平台万立方米,灌溉面积4.2万公顷。
春秋]时期楚庄王十六年至二十三年(公元前598年~公元前591年)由孙叔敖创建
(另一说为战国时楚子思所建),迄今2500多年一直发挥不同程度的灌溉效益。
孙叔敖十分热心水利事业,主张采取各种工程措施,宣导川谷,陂障源泉,灌溉沃泽,堤防湖浦以为池沼,钟天地之爱,收九泽之利,以殷润国家,家富人喜。他带领人民大兴水利,修堤筑堰,开沟通渠,发展农业生产和航运事业,为楚国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亲自主持兴办了期思雩娄灌区和芍陂等重要水利工程。
孙叔敖当上了楚国的令尹之后,继续推进楚国的水利建设,发动人民于楚之境内,下膏泽,兴水利。在楚庄王十七年(公元前597年)左右,又主持兴办了我国最早的蓄水灌溉工程——芍陂。芍陂因水流经过芍亭而得名。工程在安丰城(今安徽省寿县境内)附近,位于大别山的北麓余脉,东、南、西三面地势较高,北面地势低洼,向淮河倾斜。每逢夏
秋雨季,山洪暴发,形成涝灾;雨少时又常常出现旱灾。当时这里是楚国的北疆的农业区,粮食生产的好坏,对当地的军需民用关系极大。孙叔敖根据当地的地形特点,组织当地人民修建工程,将东面的积石山、东南面龙池山和西面六安龙穴山流下来的溪水汇集于低洼的芍陂之中。修建五个水门,以石质闸门控制水量,水涨则开门以疏之,水消则闭门以蓄之,不仅天旱有水灌田,又避免水多洪涝成灾。后来又在西南开了一道子午渠,上通淠河,扩大芍陂的灌溉水源,使芍陂达到灌田万顷的规模。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古名邗沟”“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最古老的运河,与长城并称为中国古代的两项伟大工程。大运河南起余杭(今杭州),北到涿郡(今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四省及天津北京两市,贯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约1794公里(春秋吴国开凿,隋朝大幅度扩修并贯通至都城杰米 钟洛阳且连涿郡,元朝翻修时弃洛阳而取直至北京)。开凿到现在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部分河段依旧具有通航功能。
京杭大运河全长1794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一条人工运河,长度是苏伊士运河190千米)
9倍,巴拿马运河(80千米)21倍,纵贯南北,是中国重要的一条南北水上干线。背负了古代南北大量物资的运输交换,也有助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由于年久失修,当前,京杭运河的通航里程为1442千米,其中南起杭州,北到北京,途经今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年通航里程为877千米,主要分布在黄河以南的山东、江苏和浙江三省。
京杭大运河从公元前486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在漫长的岁月里,主要经历三次较大的兴修过程。
第一次是在公元前五世纪的春秋末期。胥溪、胥浦是大运河最早成形的一段,相传是以吴国大夫伍子胥之名命名。当时统治长江下游一带的国庆节文案简短唯美吴国君主夫差,在吴国早已攻克楚国、越国之后,挡在他面前的只有齐国,夫差为了北伐齐国,争夺中原霸主地位,他调集民夫开挖自今扬州向东北,经射阳湖到淮安入淮河的运河(即今里运河),因途经邗城,故得名邗沟,全长170公里,把长江水引入淮河,成为大运河最早修建的一段,运河就是为水上运输而生的。吴王此后在艾陵(今山东泰安)打败齐国。前482年,在黄池(今河南封丘西南)率精锐大会诸侯,与晋争霸,结果吴国被越国偷袭所灭。夫差虽然身死,但是他
留下来的不仅有扬州的雏形,而且这些运河至今仍在使用,成为京杭大运河的第一期工程
第二次是在公元七世纪初隋炀帝统治后,迁都洛阳。为了控制江南广大地区,使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丰富物资运往洛阳,隋炀帝于公元603年下令开凿从洛阳经山东临清至河北涿郡(今北京西南)长约1000公里的永济渠;又于公元605年下令开凿洛阳到江苏清江(今淮安市)约1000公里长的通济渠新疆棉花事实全过程;再于公元610年开凿江苏镇江至浙江杭州(当时的对外贸易港)长约400公里的江南运河;同时对邗沟进行了改造。这样,洛阳与杭州之间全长1700多公里的河道,可以直通船舶。各渠简介:(1)广通渠,从长安至潼关东通黄河。以渭水为主要水源。(2)通济渠,从洛阳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3)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淮安区),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4)永济渠,在黄河以北。从洛阳对岸的沁河口向北,直通涿郡(今北京市境)。
第三次是在十三世纪末元朝定都北京后。为了使南北相连,不再绕道洛阳,元朝花了10年时间,先后开挖了洛州河会通河,把天津至江苏清江之间的天然河道和湖泊连接起来,清江以南接邗沟和江南运河,直达杭州。而北京与天津之间,原有运河已废,又新修通惠河。这样,新的京杭大运河比绕道洛阳的隋唐大运河缩短了九百多公里。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