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润:时间不够⽤,怎么办?
经常有⼈问:拖延症、焦虑、时间不够⽤,怎么办?
上海 二套房到底什么叫做时间管理?
今天我们来好好聊聊。
—1—
时间的价值
先问⼤家⼀个问题,关于时间的价值:
假设你的⽉收⼊是5000元,⼀个⽉⼯作21天,每天⼯作8⼩时,计算⼀下你的⼀⼩时值多少钱?
⼤约30块钱。每个⼈的⽉收⼊不⼀样,你可以计算你⾃⼰的。每⽉1万的话,就是60块钱。
记住这个数字:30块,这就是你每⼩时的“时间成本”。
好,现在接着回答,你愿不愿意做下列事情:
1,你愿不愿意每个⽉为上下班投资1890元?也就是多花1890元房租,从来回3⼩时路程的地⽅,搬到公司附近。
2,你愿不愿意每天为你的⼿机⼯作40分钟?
3,你愿不愿意坚持⼆⼗年,不吃不喝,每天为你的房⼦⼯作8⼩时?
什么意思?
我以前在北京⼯作过两年,我住在⼀个叫做通县的地⽅。然后每天早上我进城的时候都会看到⼀个巨⼤的牌⼦,叫做“北京欢迎你”。
陕西的特美食有哪些每天我要花3个⼩时的时间在路上。
我为什么会住到那么远呢?因为当时租那个房⼦,只要800块。
⽽如果我住在离公司很近的地⽅,要花2000块。
那么问题来了。我这个决定是不是⼀个明智的决定?
我们来计算⼀下。
按5000⽉薪来算,3⼩时在路上,就是3×30×21=1890元。再加上800元房租,其实我每个⽉花掉了2690元。
假设我住在离公司很近的地⽅,上下班总共1⼩时,1×30×21=630元。哪怕房租要2000元,很贵,加起来也才2630。每天还多了两⼩时⾃由⽀配的时间。
哎,太不明智了。
当我学会了计算时间的价值之后,才知道当初的⾃⼰太不明智了。
以前有⼈说,如果100美⾦钞票掉在地上,⽐尔盖茨会不会捡?
他不会去捡的,因为他弯腰去捡的那三秒钟,可以创造的价值就不⽌这100美⾦了。
当然这有点夸张,但它表达的也是“时间价值”的概念。
同理,再来算算另外两个问题。
假设⼀个⼿机5000元,只⽤了⼀年,就换了。⼀年⼤概250个⼯作⽇,相当于你每天为⼿机花了20元。
你⼀⼩时时间成本30元,所以你每天为⼿机⼯作了40分钟。你愿不愿意?
假设你想买⼀个400万的房⼦,算上利息,20年⼤概要花550万。那每天要赚多少钱才够?
550÷20÷250=1100元。30元1⼩时,5000元的⽉薪......完了,不吃不喝不睡觉也不够。
举这些例⼦,是想说明⽩,时间是有⾃⼰的价值的,每个⼈都可以仔细算⼀下你的时间价值到底是多少。
懂得计算时间成本,能帮你决策更理性,好好衡量到底是花时间做,还是花钱买。
奥运会男篮分组—2—
“宏观”时间管理
然后我们再想,5000元的薪⽔,1年6万,10年60万,从现在开始算,假设再活70年,就是420万。再算上⼯资涨跌、意外、通货膨胀等各种,我们就算你这⼀⽣就价值500万了,这500万你打算怎么花?
时间管理原来不是⼀个细节的概念,⽽是⾮常宏观的概念。
当我考虑这个问题时,我发现,时间管理原来不是⼀个细节的概念,⽽是⾮常宏观的概念。
不仅和你这⼀⼩时的规划相关,还跟你的这⼀⽣的规划相关。
八年级上英语作业本所以说,时间管理,不是从17分钟节省出17秒,⽽是从17分钟⾥怎样才能省出17⼩时。
你必须得去⽤这17分钟的时间去想⼀想,这17⼩时的事,我到底值不值得来做?
做这件事,对我这500万,是多了少了赚了还是赔了?我将来这⼀辈⼦的前途跟做这件事情有没有关系?
这才叫时间管理。
—3—
效率和效果
那,怎么才能做到呢?
明⽩这⼀点之后,那,怎么才能做到呢?
绝不仅仅靠效率能办到,⽽必须靠另⼀种⽅法论,效果。
什么意思?
我在2002年的时候去听过⼀门课,叫做“⾼效率⼈⼠的七种习惯”。
三天时间,讲了7个习惯,收了我1万2,平均每个习惯1700块。很贵。
这门课,毫不夸张的说,是我参加过最好的课程,让我终⽣受益。
但是,这门课,毫不夸张的说,是我参加过最好的课程,让我终⽣受益。
其中,第三个习惯,叫“要事第⼀”。教⼤家如何提⾼效率的。⼏乎每个⼈讲时间管理,都绕不开这⼀条。⾮常流⾏。
但是,时间管理靠效率就够了吗?
肯定不是的。不然为什么很多⾼效率的⼈⼠,他最后不⼀定能变成⼀个成功的⼈⼠?
所以说,⾼效率不⼀定等于成功,因为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
Stephen Covey的《⾼效能⼈⼠的七种习惯》这本书,英⽂名字叫做《The 7 Habits of Highly Effective Peopl e》。
这本书,⽤的是effective,讲的其实是结果。
为什么要强调这⼀点?
因为我们在“要事第⼀”⾥,强调的⾮常多,都是关于“效率”的东西,它并不真正是“效果”的东西。
⽽反过来,在其他六个习惯⾥,反⽽强调的是“效果”的东西。
⽐如,第⼆个习惯,叫“以终为始”。
所以,整个这七个习惯,才是时间管理的正解。
我们⼀个⼀个来说。
—4—
要事第⼀
我们先讲第三个习惯,“要事第⼀”。
要事第⼀,就是要按照优先级来做事情。把“紧急、不紧急”作为横轴,“重要、不重要”作为竖轴,画⼀个⼆维四象限图。
这样你就得到了四个象限:
第⼀象限,重要且紧急;第⼆象限,重要但不紧急;
第三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第四象限,不重要也不紧急。
你可能都听过,但不⼀定能熟练且正确的运⽤。
我们来讲讲具体应⽤。
在这本书⾥,Stephen Covey举过⼀个例⼦。
问:“这个世界上最想救⽕的⼈是谁?”
答:“是救⽕队员。”
有⼀段视频,记录的是⼀个美国⼩镇的救⽕队。这是⼀个真实的案例。
救⽕是什么事?
既重要⼜紧急。
救⽕不能等你度完假回来,那是不⾏的。马上就得去,这叫既重要⼜紧急。
但是,哪来这么多⽕要救?
于是这个⼩镇的那些救⽕队员平常救⽕,除了救⽕以外的时间,他们⼲什么?
他去⼩商场逛,去检查⼀些防⽕设施,去检查记录A这个地⽅是⽊质结构,B处防⽕通道没有,C处没有灭⽕器。他做这些事。
这些是什么事⼉?
重要但是不紧急。
你今天不查,明天就会出事吗?不⼀定。所以重要,但显然感觉没那么的紧急。
但你检查做多了之后,你慢慢发现,你在既重要⼜紧急这⼀栏清单⾥的事情就变少了。这个⼩镇上没有以前那么多的⽕要救了。
这带来⼀个什么结果?
救⽕队员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检查防⽕的措施了。
当你既重要⼜紧急的事变成20%,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才可以做到80%。
最后慢慢发现,当你既重要⼜紧急的事变成
我在5分钟商学院⾥讲过⼀堂课,叫做“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
什么意思?
⼀个⼈有两种状态。每天晚上你是不是能睡个好觉,这件事跟你忙不忙、时间是不是被充分⽤掉了,没关系。
和什么有关呢?复仇者联盟成员
跟你当时是不是有些重要且很紧急的事情还没被完成,有很⼤的关系。
如果你在晚上睡觉之前,有很多重要且很紧急事还没有完成,你晚上估计睡不好。你会很焦虑。
但是如果你发现清单上没有这些,⽽有⼀⼤堆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你的状态会是什么?
今天做到哪⼉,都可以停下来。明天再开始。
辩论赛规则你有⼀个“正冗余”的空间。可以在⾥边腾挪。
因为它不紧急,你有⼀个
所以你慢慢就会变成⼀种状态,叫做“我不忙,我只是时间不够”。
我今天没这个时间,可以明天再做啊。
⽽通常你为什么觉得忙,为什么觉得焦虑?
就是因为重要⼜紧急的事,实在是太多了。
这是第⼀和第⼆象限。
再来看看第三象限,有紧急,但是不重要的事⼉吗?
对这类事,正确的做法是什么?就不做了。因为它不重要。
如果你说不⾏,这个项⽬⼀定要做,那说明什么?它重要。
⽐如,你正在看书,就是重要但不紧急的事。突然电话来了,你也不知道是谁。这时,是个什么事?紧急,但有可能不重要。
这个⼈如果你真的不认识,你⼜不是救⽕队员,你电话就应该挂了。
紧急,但不重要的事,就不应该在你的清单上⾯。
最后⼀个象限叫做什么?
不重要不紧急。
这种事根本就不应该存在。
我举个例⼦,看电影看韩剧,请问是什么事?不重要不紧急?重要且紧急?
这就看个⼈了,每个⼈是不⼀样的。
如果看韩剧对你来说是获得平衡、放松的⽅式,这是什么事?
重要,但是不紧急。
如果你发现你陷进去了,你不是通过它来获得平衡,⽽是你每天就是⽆聊,就想看看韩剧,那这事就是既不重要⼜不紧急。
中国⼈很有智慧,⽼祖宗过去⽤4个字就把这事总结了,叫:“轻重缓急”。
第⼀象限的必须得做吗?那是因为你在第⼆象限的事⼉做的不够。
但是,你做事的优先级,依然是要把第⼀象限先⼲掉,然后尽量腾出时间做第⼆象限(像救⽕队员⼀样),最后,慢慢通过这种⽅式来减少第⼀象限。
这样才能拥有“冗余”的空间,不焦虑。
—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