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章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发展
现实生活中,人总会遇到生、老、病、死,以及就业、各种自然灾害等情况,面临这些困难和风险,依靠什么?当学生毕业走上社会以后,作为一名即将从业的人员,我们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如何保护?作为一名从事社会管理专业的学生,今后的从业领域,发展空间是什么?能干什么?
这些都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关。社会保障制度是人类社会发展、社会进步的结果,已有170多年的历史。它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文明的重要标志,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都在实施的社会政策。它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稳定器”、“安全网”的作用。
交通运输专业就业方向及前景一、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
社会保障作为一个概念(理论概念)的出现,源于1935年的美国颁行的《社会保障法》中的Socialsecurity,通常被解释为社会保障或社会安全。在实践中,社会保障源于19世纪末欧洲工业社会,1938年,社会保障一词出现于新西兰的一项法案中,1941年《大西洋宪章》中也使用了社会保障一词,1944年,第26届国际劳工大会发表《费城宣言》,国际组织开始正式
作用社会保障的概念。1986年,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中首次提出“我国将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的社会保障制度雏形”,“社会保障”一词在我国开始广泛作用。经过170多年的发展,现已推行到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成为国际性的一项制度,成为各国政府治国安邦的一项基本手段。
由于不同国家、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社会保障在各国实践中也就有着较大的差异,从而使其在不同国家或地区有不同的念义,但综合起来,社会保障有着如下共同特征:
(1) 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与政府,需要国家与政府统一管理。
(2) 社会保障的目的是稳定社会,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因而需要依法实施,体现出强制性。
(3) 社会保障保障采用的是经济或物质援助手段,为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以确保成员不因特定事件的发生而陷入生存困境,并体现公平性
(4) 社会保障以国家财政为基本经济后盾,其资金来源既有政府财政部分,也有企业和劳动
者个人缴纳部分及社会成员的损赠,社会保障体现经济福利性。
给妈买什么生日礼物好
(5) 社会保障的方式是自成体系的国民收入分配与再分配方式。
综合上述,我们认为: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社会条件与理论依据
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离不开一定的经济条件、社会条件和理论依据。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条件
人类社会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社会保障制度的。在原始社会初期,人类认识和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极为低下,使用粗糙的石制工具,以采集和狞猎为生,靠集体劳动才能获得有限的生活资料,没有剩余产品可以供人们在遇到天灾人祸时享用。因此,人们共同生产、共同享受,多则同饱,少则同饥。老幼病残等不能从事生产劳动者作为氏族成员得到
自然照顾,不存在特殊性待遇。这时,不存在产生社会保障的物质基础,也不存在任何社会保障的形式。
当发展到氏族公社,特别是父系氏族公社时,社会生产力有了较大的提高,社会有了剩余产品,出现了私有财产及以私有财产为基础的父权制家庭。从原始社会末期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过程中,社会生产方式一直停留在以手工生产为基础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人们生产和生活的基本单位。劳动力的再生产是在家庭的内部进行的,生产技艺祖辈相传,劳动者的生、老、病、死、伤、残的生活费用,完全由家庭负担。社会除了出自道德的原因对个别极度困难的人进行一些慈善性的救济外,不负担任何费用。因此,在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下,存在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家庭亲属保障。老年农民在家庭“共同体”的框架中得到照料,他们一般都继续与子女同住,由此得到固定的食物供应和必要的住宿条件。“养儿防老”成为普遍的风俗,有时也扩大到其他直系亲属或旁系亲属,形成家族养老。
单考单招社会保障制度出现的经济条件就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的水平,社会有一定的剩余产品可供扣除和储存,并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调节收入分配的制度。一般认为,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是随着生产工业化和市场经济的出现而产生的。
1、工业化是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根源
18世纪中叶,疯狂的殖民地掠夺和罪恶的奴隶贸易使英国积累起雄厚的货币资本,并且殖民地还为其提供了广阔的市场,英国资产阶级政府也高度重视国内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如把财富用于生产的投资,采用奖励等方式刺激技术发明和应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工业革命在英国的出现,并随之在欧洲大陆快速发展。工业革命就是以机器代替人力,以工厂生产代替手工工场劳动。工业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工业化尤其是机器大工业生产使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遇到的风险事故增多。由机械化程度的提高,劳动生产方式变化,产业形式多样化,不仅有较早出现的纺织业,还有了各种采矿业、加工业等,生产过程中伤残、事故、职业病等事件时有发生,影响到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生活质量。工人患病或伤残后靠本人工资无法医治,失去劳动能力后生活更是难以维持。工业革命带来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大生产强调专业化分工与协作,对劳动者技能素质要求提高,也促使劳动者过早地退出生产领域,因为劳动者的素质提高往往赶不上由于技术的飞速发展,新机器的不断涌现而对劳动者的生产技能提出的更高要求。同时由于技术的进步和机器的普遍采用,资本的有机构成提高,对劳动力的需求相对减少,出现“喝酒后吃什么好
机器代替人”的现象,劳动力相对过剩,结构性失业增加。失业的劳动者及其供养的家庭也就暂时失去了生活来源,这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迫切要求对他们的基本生活实行社会保障。
生产社会化带来的不仅是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变化,而且也引起了社会、政治文化的变迁。生产社会化导致社会结构变迁,使传统的农业社会逐步过渡到工业社会,家庭结构及其功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农业社会中,以农业、手工业为主体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家庭功能全的,家庭既是生产单位,具有生产职能;又是消费单位,具有消费职能;同时还具有生育、教育、养老的功能,家庭保障成为劳动者和其他社会成员在遭遇不幸时的“保护伞”。在生产社会化的条件下,机器大工业生产以其低廉的生产成本、高质量的产品和高效率的生产,在竞争中彻底摧垮了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的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基础。大工业在瓦解家庭制度的经济基础及与之相适应的家庭劳动的同时,也瓦解了旧的家庭关系本身。家庭的职能不得不发生转换,由生产实体转变为单纯的消费实体,家庭的保障功能大大缩小。工业社会中的家庭尤其是雇用劳动者家庭,主要是靠工资安排家庭生活,一旦工资收入中断,生活便陷入困境,既无资产可依赖,又无家庭可保障。因为无产者根本不可能从微薄的工资收入中拿出一些钱来储蓄,以备在伤残、疾
病、年老等情况下丧失劳动时以及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紧密联系的失业时的生活需要。社会化生产的发展和家庭传统功能的变化,使传统的家庭保障和家族保障在不同程度上失去了存在的基础。另一方面,社会化生产的发展,也意味着劳动力的再生产必须社会化。生活社会化的组织程度也在不断提高,教育、卫生、城乡生活服务都逐步成为社会公共事业,走上了社会化发展的进程,成员的个人需求成为一种社会需求,于是便产生了社会保障社会化的要求。水芝澳价格
2、市场经济的发展强化了社会保障的需求
现代工业化的进程是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深化的。市场经济是以市场调节为主要手段配置资源的经济,它得以运行的主要机制之一就是竞争机制,注重企业之间在市场上的“搏杀”。竞争的结局是优胜劣汰,企业间不断出现破产、重组、壮大等发展前景,不同的企业发展前景会给劳动者带来不同的生活前景。同时,实践证明,纯粹的市场机制有利于实现效率、却不利于社会公平,会导致社会成员间的“马太效应”,即“穷的越穷,富的越富”,出现两极分化,产生社会不公,导致社会矛盾甚至社会动荡。显然,单纯依靠市场是不能保证社会公平的,也不能使“人人有钣吃”。为了维护社会,政府必须采取有力措施,弥
补市场的缺陷,对在市场竞争中出现的生存难以为继的失败者给予物质上的帮助,满足他们最基本的生存需要。
市场经济发展的周期性规律也要求实行社会保障。市场经济是不稳定经济,价格机制和供求机制、竞争机制的共同作用,使经济形态在复苏、繁荣、停滞、萧条、甚至是危机状态中交替运行。在经济处于繁荣时期,社会生产规模扩大,如果技术条件相对稳定,要吸纳大批劳动力,形成大量的劳动力需求。在经济处于收缩、停滞、衰退时期,尤其当经济危机到来时,大量企业会破产,出现劳动力供给过剩,导致大量工人失业,陷入生活困境。即使在经济正常发展时期,由于市场经济调节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导致市场供求不平衡,也会有企业破产和工人失业现象。在失业工人失去收入,生活来源断绝时,必须给其生活保障,一方面避免他们流离失所,铤而走险,危及社会;另一方面又可以保存这部份劳动力,以备经济繁荣劳动需求扩大时,不致出现劳动力供不应求的状况。
(二)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条件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社会化的提高只是产生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条件,有了这些条件,社会保障制度并不会自发地产生。经济利益的分配和社会权利的分配,取决于各阶级
、各集团政治力量的对比。工人阶级的坚决斗争是把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可能性变为社会现实的决定性因素。正是基于这些客观的社会原因,社会保障制度才首先在西欧国家形成。具体来说,产生社会保障制度的现实客观条件有如下一些,这些客观原因在一定程度上互相关联。
1、工业化大生产使工人失去土地保障是现实原因
英国持续300多年的圈地运动,使得大量农民无以为生,流入城镇,对当局仇恨,成为麻烦的制造者,英政府软硬兼施,一手高压政策,严厉打击,一手安抚驯服,1601年颁布伊丽莎白《济贫法》《pool law》(也称旧《济贫法》),在全国各地设济贫院,收容、接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世纪的工业革命、劳动生产率提高,大量工人失业,陷入贫困,这时慈善家主张网开一面,大力推行福利主义,政府救济面更广,儿童免费体检治病,穷学生享有免费牛奶,工伤受赔偿,失业领救济,70岁以上低收入者,只要在英国住12年,可拿养老金。
2、阶级矛盾尖锐是政治原因男qq网名
资本主义发展到19世纪后半期,一方面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压迫变本加厉,工人阶级相对贫困问题益发严重,另一方面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失业大军队伍不断扩大,绝对贫困人口迅速增加。剥削、贫困和生存无保障激起了工人的愤怒和抗争,无产阶级为了保障自身的利益,与资产阶级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工人运动风起云涌,罢工、游行、示威、起义此起彼伏,如何缓解社会矛盾,维护资产阶级的统治,成为一大难题。对此,资产阶级政府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维护自己的统治,确保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在工人阶级斗争面前总是采取“施压”与“安抚”两手并重的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成为资产阶级政府实施安抚政策、平息劳工运动的一种形式。
同时,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推动了社会保障理论的发展,国家的职责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政府要改革济贫法,制定全国最低生活标准,对劳动者实施强制性社会保险制度。于是,现代意义上的社会保险制度,便首先在德国产生。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保险法》标志着以社会保障为核心内容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之后,德国先后于1884《工伤事故保险法》,1889《老年和残障社会保险法》,社会保险项目增加。
(三)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理论依据
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除了要有上述的经济、社会条件以外,还需要一定的理论基础。它们主要是: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