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的研究设计和指标概述
7
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以客观指标和数据描述科技活动状况、变化过程和一般数量关系,是评
价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活动的基本依据。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指标,有关科学技术指标的研究起步较早,已取得一系列研究成果。其中美国的《科学与工程指标》、OECD 的《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日本的《日本科学技术指标》等是国外权威机构在国家科学技术和工程评价指标方面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全球创新指数》和《世界经济论坛的国际竞争力指数》等报告也将科学技术指标作为评价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创新能力的基本工具。在国际科技与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中国结合本国国情特征,积极开展科学技术统计指标研究,目前已形成了具有本国特、基本稳定的科学技术指佝偻怎么读
关于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的
马超出装研究设计和指标概述
徐 婕  张 静  邓大胜
标体系。但相比国外权威机构,中国在指标体系结构完整性和可比性方面仍存在一定差距。因此,进一步研究和完善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评价指标体系,全面准确地描述和反映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状况及趋势,为中国创新政策制定提供更可靠的依据,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国内外科技创新评价指标望洞庭的意思全解
目前国内外的科学技术指标相关研究
报告,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指数测算与排名;二是指标数据描述与分析[1]。
(一)指数测算类报告
指数测算报告以《全球创新指数》[2]和
《全球竞争力报告》[3]的影响最大,这类报告将科学技术创新指标作为基础指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通过测算指数对国家的创
摘 要:世界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都非常重视科学技术指标,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已有的两类科技指标报告,并评述了目前这些报告的局限性;其次提出了进行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系统研究的意义,最后在国内外各科技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的构建思路和指标体系的结构。
关键词: 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指数,国家创新体系,R&D
新能力和竞争力进行综合评价和排名(表1)。报告通常以全球多个经济体为评价对象,使用R&D经费、R&D人员、论文和专利等指标反映国家或地区的科技发展情况,使用GDP和进出口指标等反映经济发展情况,并采用树状评价指标体系对参评国家进行评价与排名。
(二)指标描述型报告
指标数据描述型报告,以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6]为代表,这类报告主要是对指标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和事实描述,以反映国家或经济体的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报告政策中立且并不给出排名以及政策建议。目前,国际上影响较广的有美国《科学与工程指标》、《OECD 科学技术和工业记分牌》[7]以及《日本科学技术指标》[8]等报告(表2)。这类报告一般也包括R&D经费、科技人力资源或劳动力、专利论文产出、高技术产业表现等指标,但主要是对指标进行描述性分析,以及数据的历史纵向和国际比较。
(三)目前指标体系的局限
完善中国的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体系,除了要把握国内外研究的共识和发展趋势,还要认识到目前的科工指标体系仍
外联部工作计划存在的局限。
什么盆栽
8
一是对科研成果质量的关注不够。科学技术与工程状况是国家或地区科技实力的体现,仅以科技成果的数量,例如发表论文数量、专利数量等指标衡量科技发展状况,往往无法反映真实情况。
二是缺少对科技活动所处环境条件因素的客观评价。环境条件是影响科技活动效果的重要因素,目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但大多数以往研究采用主观因素较强的调查数据,仍需进一步完善环境因素的客观评价指标。
三是缺少对科技活动作用和效果的关注。在科技活动的影响方面,目前的科技指标研究多从某一时间段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反映科技发展的作用和效果,缺少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真正证据。日本在科技指标体系中加入了反映经济社会科技进步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标,是相关研究中的有益尝试,对中国构建和完善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体系具有借鉴意义。
二、进行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研究的意义
一是社会有需求。科技进步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推动力,自主创新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增长方式、提高国家竞争力的中心环节,建设创新型国家是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选择。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围绕科技创新做出一系列重大部署,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十三五”时期,世界科技创新呈现新趋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新趋势和新常态的要求,需要有一套系统科学的指标,来反映中国科技创新发展状况,评价衡量中国创新型国家和科技强国建设的进程,分析判断未来科学技术与工程发展的趋势。
二是现有指标报告仍需扩充。我国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已经形成相对全面的科学技术指标体系,也有同类报告从不同方面分析中国科技创新的发展状况。由于各类报告定位不同,指标选取各有侧重,现有报告仍有扩展和补充的空间。尤其是目前中国科学技术、教育、学科发展等反映科技发展水平的各类指标分散在科技部、教育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科协等部门发布的报告中,缺乏综合性和完整性。因此,在整体上展示国家科学、技术、工程、教育、科学文化等综合发展情况,形成统览型的综合报告,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中国科协是开放型、枢纽型和平台型的团组织,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是科协系统建设高水平创新智库的依托单位,具备科技评估研究基础,能够突破部门或政府报告的局限,发布较全面、中立、客观的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报告。
三是中国科协推动高水平创新智库建设有要求。近年来,中央陆续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国特新型智库建设的意见》、《中国科协系统深化改革实施方案》等指导性文件,提出中国科协服务国家经济社会与科技事业发展需要,立足已有决策咨询工作经验,在“十三五”时期将重点建设高水平的创新智库。根据《中国科协高水平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十三五”规划》要求,采集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建设
指标数据库,提供多元化的数据产品和信息服务,发布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报告,是中国科协建设高水平创新智库,打造一批
特种设备管理制度
9
智库品牌报告的具体要求。
三、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体系(一)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的设计思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实现创新驱动是一个系统性的变革,要按照“坚持双轮驱动、构建一个体系、推动六大转变”进行布局,构建新的发展动力系统。其中,“双轮驱动”就是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两个轮子相互协调、持续发力,“一个体系”就是建设国家创新体系。要建设各类创新主体协同互动和创新要素顺畅流动、高效配置的生态系统,形成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载体、制度安排和环境保障。
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由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要素组成,且是一个不同要素互动关联、互相作用的复杂系统[9]。OECD在1996年的报告中,曾特别强调了系统分析方法应用于技术发展研究的重要意义,要求打破单一线性创新模式描述的“投入—产出”或“上游—中游—下游”关系,转向链环互动的整体创新系统模式[10]。
建立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体系,是在国家创新体系框架下应用系统论分析方法,建立包括各个创
新要素在内的评价指标体系。体系构建考虑了与现有中国科技统计调查体系、教育统计调查体系的衔接,以及指标基础数据获取的可行性,在科学技术活动“投入—产出”指标基础上,增加创新体系内相关的基础设施资源、文化环境等方面的指标。同时,为了体现国家创新体系主体的互动作用,还增加了政府、高等学校、科研机构等不同科技主体间的经费流动指标。(二)指标体系的结构
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的设计遵循系统性、科学性、可比性、有效性等基本原则,其中,系统性原则和科学性原则是科技与工程指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其它原则从不同方面反映了科技创新评价指标设计中的可操作性与指标的应用性要求。中国科学技术与工程指标主体包含科技人力资源、科学与工程的高等教育、中小学数学和科学教育、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科研产出与效益、国家科技基础条件资源、高技术产业以及公民的科学素质及对科学技术的态度八大维度,共203个主要指标,见附表1。在投入方面,主要包括科技活动的人力和资本投入,其中人力投入为科技人力资源和体现科技人力资源储备、素质情况的科技与工程相关的各阶段教育情况;在产出方面,主要包括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产出,产出的学术、社会和经济影响力,以及科学技术与工程的产业化——高技术产业发展情况的主要指标;创新体系的其他要素指标包括基础设施条件、公民理解科学及对科技的态度等反映创新体系软硬环境的指标。报告的基础数据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中国公开统计数据,包括相关年份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和《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二是国际主流数据库,国际可比指标的数据主要来自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或机构的经济、科技、社会、论文和专利等数据;三是专项
调查数据,主要是由权威机构执行的全国范围大型调查项目,其结果可以体现全国的情况,并有一定的代表性。
10
1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