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教学培养方案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本科(中文)培养方案
19959.初订;会计实习日志范文19986.修订;19997.再修订)
  一、说明
21世纪正朝我们走来。培养和造就能够适应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水平高质量的中文教学、科研和应用人才,是时代赋于我们的重任。
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本着实事求是,扎实稳妥的精神,经过广泛征求广大师生和有关领导的意见,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特制订本方案。
二、我院本科(中文)教育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人才规格和培养模式
    1、指导思想
    (1)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示精神,以同志关于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民族永不枯竭的力量源泉的论断为指导,自觉遵循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2)紧密结合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社会实际,自觉地把我院的教育教学改革纳入为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轨道,努力培养适应21世纪社会进步、科技革命、教育改革、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需要的人才;
3)深刻理解和贯彻高校本科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要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放在第一位,为学生终身从事学习打下坚实基础的教育思想;
4)以夯实知识基础,重视理论素养,强化职业技能,加强科研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作为人才培养的总要求。
2、培养目标
我院本科的培养目标是: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诸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知识素质、教育教学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创造革新精神和自学科研能力,成为能适应21世纪我国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需要、人格健全、个性健康、具有特长、全面发展的高质量的中文教学、研究和应用人才。
3、人才规格
我院本科毕业生,除应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健康健全的体魄和心理外,从专业角度看,应突出以下几项:
    1)有比较扎实丰厚的中国语言文学基本功,基本掌握从事中文教学、研究和应用所必需的基础知识、基础理论、基本技能。
2)懂得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初步具有按照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和教学对象的具体情况组织教学的能力,并能根据实际情况开展教学研究。
3)初步掌握中文学科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有创新精神,能够独立发现和确定具体的研究课题,基本懂得如何开展研究,并能撰写出有个人见解、达到一定水平的科研论文。
4)在教学和各种社会活动中,能讲比较标准的普通话,有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能使用规范化的汉语言文字,能自觉地维护汉语言文字的纯洁性,能胜任各种常用文体的写作。
5)初步掌握一门外语,能比较熟练地使用计算机。
6)具有职业迁移的智能基础和自我发展的潜在能力。经过较短时间的学习、培训或实践,基本上能适应职业岗位和社会角转换的需要。
7)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具有追求新知的巨大热情、强烈欲望和良好习惯,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能力和其他主观条件。
4、培养模式
为了实现上述培养目标,落实人才规格,我院本科(中文)的培养模式为“2+1+0.5+0.5”qq网名男生伤感。具体地说,即:
    ①一、二年级用2年时间强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同时结合专业教学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自学能力。在这一阶段,除了拓宽知识面,广泛学习政治、经济、法律、文化、高等数学等知识外,着重抓好三基教学与训练;
    1)基础知识……以古今汉语和古今文学知识为主;
2)基本理论……以语言理论和文学理论为主;
3)基本技能……抓好五关:外语关(必须过陕西中考答案4级)、计算机关(必须过1级)、写作关(掌握各种常用文体)、写字关(做到规范,力争美观)、普通话关(必须达到二级乙等)和演讲关(能在公众场合自然流畅地表达思想)。
在三基教学中,建立教学导师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和自学能力,指导学生写读书报告和小论文(2000—3000字),逐步树立科研意识。
dnf狂战90刷图加点三年级用1年时间继续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理论水平,进一步强化基础,同时对全体学生进行全面系统的科研训练,让学生在科研实践中增长才干,培养创新精神。除开设《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写作》(具体要求见课程教学计划)专门课程外,各专业课均应贯穿科研精神。建立学期论文制,配备论文导师
四年级上学期用0.5年时间,进一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师范专业要开设学科教学论专门课程,培养教学素质;与此同时,以撰写毕业论文初稿(6000字以上)为中心,进一步进行科研训练,配备论文导师
四年级下学期用0.5年时间,学生先参加教育教学实践或社会实践,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回校后修改毕业论文,人人参加毕业论文答辩和毕业综合考试,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三、我院本科(中文)毕业生的专业知识能力结构
(一)加强基础
1、一般基础:
1)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含哲学)。
2)思想基本理论。
3)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具体特点和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的理论。
4)世界政治经济和国际关系状况。
5)大学生应具备的思想道德修养。
6)法律基础知识。
7)教育学基础知识。
8)大学外语(英语),必须达到国家4级,争取达到国家6级。
9)计算机基础知识及操作应用技能,必须达到国家1级,争取达到国家2级。
10  自我保健意识、体育知识及运动技能。
11  有关中国文化的一般知识。
12  有关社会科学的一般知识。
13  有关自然科学的一般知识。
14  其他。
2、教育理论和技能基础:
严正花top(1)教育学原理。
2)中文学科的教学理论和方法。
3)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与培养,包括普通话、毛笔字、钢笔字等。
4)中文教学、班主任工作、社会调查、社会活动等的实际能力。
5)其他。
3、专业基础:
1)现代汉语。
2)古代汉语。
3)普通语言学理论。
4)中国现当代文学(含史论与作品)。
5)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含史论与作品)。
6)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7)文学理论。
8)逻辑学。
9)写作学。
10  中国语言学史。
11  美学。
12  古代文论。
13  影视文学。
(二)专业提高
1、文艺学系列。
2、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系列。
3、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
4、外国文学系列。
5、现代汉语系列。
6、古代汉语系列。
7、古籍研读系列。
8、文化学系列。
9、语文教学法系列。
    10、写作学系列。
    11、应用文秘系列。
    12、影视学系列。
    13、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写作。
(三)综合实践
    1、学期论文和毕业论文:
学生在一、二年级时,重在打基础,但任课教师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和动手能力。专业必修课的平时作业中,必须有一次作业是让学生写读书报告或小论文,字数2000—3000
学生在三年级时,开设《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写作》专门课程,每学期至少写一篇不少于5000字的科研论文。其他专业课也要继续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指导学生写论文。
学生在第四学年第一学期,必须结合中文专业的有关学科,在教师指导下,撰写具有一定理论深度和独立见解、结构完整、论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严密、条理清晰的毕业论文初稿。毕业论文不得少于6000字。学生在四年级下学期修改毕业论文。所有毕业论文必须经过答辩,方得通过。
2、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
学生除在平时和假期参加校院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外,在第四学年的第二学期,必须参加校院组织的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时间一般为两个月。教育实习一般在重点中学进行,社会实践可在机关、报社、出版社及其他企事业单位进行。
四、我院本科(中文)的课程结构设计
    (一)课程结构设计
    1、通修课程: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3)思想概论(4
理论概论(5)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际关系(6)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7)法律基础(8)大学外语(英语)(9)计算机基础及应用(10)大学体育(11)中国文化概论(12)其他
2、教育(含社会实践)专修课程(师范方向必修):
    1)教育技术学(2)教育学基础(3)普通心理学(4)书法实践(5)演讲与朗读(或教师口语)(6)学科教育学(7)教育伦理学(8)教育科研方法(9)普通话语音训练(10)教育实习或社会实践(11)其他
    3、学科必修课程 [1217)师范方向选修]
1)现代汉语(2)古代汉语(3)语言学概论(4)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5)中国现代文学史(部首字典6)中国当代文学史(7)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8)外国文学(9)文学概论(10)写作学(11)科研论文的阅读与写作(12)比较文学概论(13)古代文学史论(14)西方美学史(15)词学(16)中国语言学史(17)中国古典文献学通论(18)毕业论文
    4、限定选修课程:
限定选修课程共13个系列。每个学生至少要选修3个系列,共选6门课。主要课程如下:
    1)文艺学系列:文艺鉴赏学、文艺心理学、西方美学史、西方文学批评、文学创作论、文学评论写作
2)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系列:中国古代诗歌专题、中国古代小说专题、中国古代散文专题、中国古代作家研究专题、元曲研究
3)中国现当代文学系列:中国现当代散文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鲁迅研究、儿童文学研究、中国现当代作家研究、小说创作
4)外国文学系列:欧美文学研究、俄罗斯文学研究、比较文学、外国著名作家及作品研究
    5)影视艺术系列:中国电影文学、电视语言艺术、影视艺术
    (6)现代汉语系列:现代汉语专题研究、语言逻辑、语法哲学、广告语言、新闻语言
、文化语言学、社会语言学、汉语语法研究史、汉语新词
    7)古代汉语系列:古代汉语专题研究、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古汉语词汇学、《史记》语言研究
8)古籍研读系列:《论语》导读、《史记》导读、《楚辞》导读、《孟子》导读、贾谊《新书》导读、《说文》段注研究、《马氏文通》研究、古籍整理与校勘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