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E SHU ZHENG MING 中外课程考核方式的差异性对比与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研究
——以南京工程学院中芬合作办学项目为例
苏若愚,李希润,袁筱钰,徐逸洲,蒋 静
(南京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江苏 南京 211167)
中外合作办学是指外国教育机构同中国教育机构在中国境内合作举办以中国公民为主要招生对象的教育机构或项目的活动[1]。经过三十几年的发展,中外合作办学极大地促进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它在成为我国高等院校人才培养新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外方不同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有力推动了我国高校的教学改革与发展[2]。
据调查,国内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生对于外方老师在教学方式和考核上的满意度得分较高,而对中方教师在课程设计和教师能力上的满意度得分较高,学校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学模式的各个维度以及教学管理方面存在着异同。南京工程学院与芬兰奥卢大学合作举办的本科教育项目(以下简称“中芬项目”),采取“4+0”的培养模式。学生入学即同时注册南京工程学院和芬兰奥卢大学的学籍,全部4年在南京工程学院学习。该项目所有课程的考评由奥卢大学和南京工程学院共同完成,其中80%以上的专业核心课程由奥卢大学的优秀教师教授。在全新的“4+0”中外合作办学教学模式中探索双方课程考核方式的差
异和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研究具有很大的意义。本研究以考核方式为主要内容,对比其差异性并对学生满意度进行测量,同时利用文献分析、问卷调查、数学建模等方法,探讨中外合作办学双方的课程考核方式的差异以及学生的满意度,进而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一、中外课程考核方式的差异
在“中芬项目”中,中方与外方课程考核方式最重要的差异就是考核比例上的设定。目前,国内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核可划分为两大类——考试课程和考察课程,考试课程的方式大体上以“70%期末考试+30%平时成绩”为主,考察课程的方式主要以“70%学生提交作品和课程设计作业+30%平时成绩”为主。“中芬项目”中的中方的考核方式基本与之相同,没有过多的变化。
而由芬兰教师教授的外方课程考核方式往往是千变万化的,不同的课程采用了不同的考核方式。据统计,目前芬兰课程已出现的考核方式达到了6种。多数期末考试的占比没有超过50%,平时作业和阶段性测试的占比达到了40%左右,甚至有些课程会以一篇论文或一份设计作品的形式作为最后的考核方式。芬兰课程的考核方式不仅仅是笔试,还有很多对口语和听力等方面能力的考察,有些课程会安排一次演讲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此外,芬兰课程的考核方式非常注重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在一些课程的学习交流中,教师将学生们分组并布置任务,以团队协作的方式共同完成一些作业和报告。若无特殊情况,一个团队的学生将根据他们共同完成的作业获得相同的分数。不仅如此,学生所写的作品或者报告,会通过全体学生互相打分,并给出反馈,这也将作为课程考核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外方课程的考核方式十分多元化,考核内容也多样化,强调过程性考核、团队协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很好地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中方课程的考核方式较为单一,强调对知识的掌握、理解的程度及分析和实际运用的能力,并很好地保证了考核的公平性。
二、中外课程考核方式学生满意度调查分析
笔者通过文献分析、课堂教学研究等方法分析了中外课程考核方式的差异。这些差异必然会带来学生满意度的不同。为探索学生满意度与中外课程考核方式差异的关系,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调查共计发放问卷150份,其中有效问卷101份。问卷中涉及中外方考核方式的具体问题共计11项,分别涉及考核方式满意情况及其原因分析、考核压力分析和总体满意情况等方面的调查。
(一)中外课程考核具体方式学生满意度比较
首先,对中方课程考核种类的满意情况进行了调查(见表1)。根据问卷反馈的数据发现,对于中方考核的方式,阶段性测试、期末考试、实验报告这三种考核方式成为了学生最不满意的考核方式,其比例大约在20%左右;而考勤、考察平时作业则成为同学们最满意的考核方式,其比例超过了40%。通过这两个镜像问题可以发现学生对于无论是满意还是不够满意的中方课程考核方式都是有针对性的。
表1 中方课程考核方式学生满意度调查数据
Q1:满意的
考核方式
Q2:不满意的
考核方式出勤6420
平时作业5618
课堂表现4423
阶段性测试2832
实验报告/课程设计3724
期末考试3535
共计101101
摘要:本文以“中外课程考核方式”为核心,通过对比南京工程学院中芬合作办学项目的中、外方课程
考核方式的差异,及对学生满意度进行研究调查,并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中、外方课程的考核方式存在很明显的差异;中方课程注重于结果性考核而外方课程更注重过程性考核;学生对外方课程的考核方式更加满意,学习积极性也更高。基于此为中芬合作办学项目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方式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中外合作办学;考核方式;差异性;满意度
211
星际争霸2战役剧情2021年3期
212对于外方课程的考核方式,统计数据(表2)说明学生对
于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较为满意,其中,最受欢迎的外方考核方式为平时作业与阶段性测试相结合,外加大作业进行期末总评;而最不受欢迎的则是期末考试一锤定音这个考核方式。
表2 外方课程考核方式学生满意度调查数据
Q6:满意的考核方式Q7:不满意的考核方式
以小组的形式协作完成的报
告作为考核依据
3432
平时作业(50%)+ 期末考试
(50%)
389
平时作业(10%)+ 阶段性测
试(40%)+大作业(50%)
569
平时作业+课程设计报告
+期末考试
1712实验报告+期末考试416
期末考试一锤定音165
共计101101(二)中外方考核方式学生压力程度比较燃烧军团异界降临
欠条的有效期是多少年为了深入调查学生对中外方课程考核方式的看法,笔者统计了学生对于中外考核方式中一些不满意方面的原因,发现考核方式的难易程度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一个重要原因。较为简单的考核方式更容易获得学生青睐,而较为困难的考核方式会需要学生付出更多的努力。中方课程的考核中期末考试比重较大,也有一定的难度,很大程度上考察了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理解和运用。虽然学生在最后阶段突击学习也可能取得合格的成绩,但是这样就会导致学习中方课程需要学生有很强的自觉性。外方考核的方式千变万化,一些同学不能很好地适应。此外,外方的考核是英文作答,老师教授也是英语,这极大地考验着学生英语的视听说能力,英语底子差的学生就会非常吃力。大学的学习管理是较为开放的,并且大学生的自觉性普遍较差,其中部分学生为了获得更好的成绩而临时抱佛脚,在期末考试前一到两周内进行高强度的复习,英语底子差的学生也没有加强对英语的学习,这样学生就会产生较大的学习压力。这些情况都在问卷调查中很好地反应了出来(见表3),这也是学生对于中外课程中某些考核方式不满意的原因。可以看出学生对于中外考核的一些方式不满意的原因在于学生的自控力较差,不能及时完成教学任务,更不能多花时间在自己薄弱的地方上。
表3 中外方课程考核方式学生压力程度调查数据
没有压力有一定的压力压力很大中方课程
考核方式
怎样把歌曲下载到手机上98111
外方课程
考核方式
98012(三)中外课程考核总体学生满意度比较
中方和外方课程考核方式总体满意度调查(见表4)显示,大部分学生对中外双方课程的考核方式都持比较满意的态度。但很明显的是,学生对中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是低于对外方课程考核方式的满意度。 产生这样调查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外方课程的考核方式多样化和中方课程考核方式难度较大是一
方面,学生的自觉性程度又是另一方面。学生更愿意去接触多样化的考核方式而不是面对“硬考核”的期末考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也是学生的一种躲避困难、抵触旧事物而喜欢新事物的心理状态。
表4 中外方课程考核方式学生满意度对比调查数据
非常满意比较满意一般不太满意不满意
中方课程
考核方式
11543330
外方课程
考核方式
18671510初三数学教学计划
三、主要结论与建议
悠扬的近义词从中外课程考核方式的差异性对比分析与学生满意度的比较可以看出,这种差异可能源于中国和西方国家教育理念和文化的差异。从本次的调查结果来看,外方课程比较注重过程考核,而中方课程的考核方式更注重结果考核,期末考试的一张试卷往往会决定了一门课程的学习成果,导致学生忽视过程,
突击复习的现象非常严重。从学生能有更多学习收获的角度来看,中方应从外方课程的考核方式中汲取如下经验:
(一)转变考核方式,从注重知识的结果性考核转为注重过程的过程性考核
国外已有研究证明,大众化高等教育情境下的课程考核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要远远大于课堂讲授的内容。考核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策略、学习方法和学习活动,并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的方方面面。因此,只有适当地转变课程考核方式,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学习。
(二)转变考核内容,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美国加州大学校长戈斯提出,大学对人的教育,不应仅限于知识的传授,而应是全方位的素质培养。我们从中芬合作办学项目外方课程的考核内容可以看出,外方非常注重对学生文献查阅、团队协作、沟通交流、解决困难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经常以小组的形式完成一项作业或者一份报告。因此,要让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过程。
作者简介:苏若愚(2000-),男,本科在读,研究方向为软件工程及其相关学习研究。
通讯作者:蒋静(1974-),女,硕士研究生,副教授,南京工程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执行院长兼直属党支部书记,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英语语言文学。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中外课程考核方式的差异性对比及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研究——以南京工程学院为例”(编号:202011276148H);南京工程学院高等教育研究课题重大项目“中外合作办学内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研究”(编号:2018ZD02)。
参考文献
[1]麦琼丹,梁月俏.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学生学习满意度评价调查研究[J].高教论坛,2020(04):111-114+124.
[2]汤美玲,杨立军.中外课程教学及学生学习收获差异的实证研究——以南京某工科高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为例[J].复旦教育论坛,2015,13(01):30-36.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