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还是西迁: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的迁移抉择
留守还是西迁:抗战时期
金陵大学的迁移抉择
奥迪派克峰价格
郭㊀爽∗㊀梁㊀晨∗∗
提㊀要㊀金陵大学是抗战时期较早整体内迁的教会学校,其行动为其他教会和私立大学树立了榜样,但其内迁的决定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毫无波折㊂从1937年8月校长陈裕光提出西迁想法,至11月19日开始正式进行西迁准备,金陵大学校内外的各方势力就是否迁移与具体的迁移目的地展开了长达3个月的讨论㊂最终在国民政府宣布迁都重庆之前,陈裕光果断做出了将金陵大学整体迁移至中国西部的决定㊂在这个过程中,以陈裕光为代表的金陵大学校方在政府与教会之间寻求支持,不断调整学校与两者之间的关系㊂华人校领导在校内的地位在这期间也得到了提升㊂本文以金陵大学的迁移抉择为案例,考察在全面抗战爆发之初教会大学如何重新调整自身与国家㊁与教会的关系㊂
关键词㊀金陵大学㊀高校内迁㊀陈裕光㊀创建人大会
七七事变后,国内战势紧张,面对战争的威胁,处在战区中的大学都需要做出应对和改变㊂大部分国立高校和私立院校选择了放弃原有的校园,追随国民政府,长途跋涉至遥远的中国西部,在陌生的环境重新办学㊂这场高校内迁大潮对战时和战后的中国高等教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自然也引起了不少史学
和教育学工作者的关注,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研究成果㊂①不过现有成果仅从宏观角度对战时中国高校迁移的时间㊁数量
①②①郭爽,南京大学历史学院硕士研究生㊂
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梁晨,南京大学历史学院副教授㊂
较为代表性的研究有:经盛鸿‘抗战期间沦陷区的高校内迁“,‘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89年第2期;徐国利‘抗战时期高校内迁概述“,‘天津师大学报“(社会科
如何做推广与路线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基本的梳理,对高校形成内迁抉择的过程,尤其是面临种种矛盾时的判断和博弈缺少观照,从而忽略了高校内迁在起点就是困难重重的实情㊂以后见之明的角度看,内迁当然是高校在面临战争时所做出的最合理的选择,但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高校选择内迁并不那么 理所当然 ㊂一方面国民政府既有意引导高校西迁,又对不同类型和地区的高校有着不尽相同的态度,并非在最开始就鼓励战区的学校内迁;另一方面,各类高校在复杂的战争环境中又有着各自的考虑㊂迁与不迁,往何处迁,是高校面临的艰难抉择,也是校内外不同势力博弈的焦点㊂然而此前的高校内迁研究往往将注意力放在整理高校迁移的路线上,对内迁的决策过程鲜有关注㊂①如果说宏观的研究难以就细小的层面做出考察,那么近十几年轰轰烈烈开展的各校校史研究也没能解决这一问题㊂在多数校史的编撰中,虽研究对象已经聚焦到单个学校,但研究视角并没有更加细致,有关内迁的内容也多局限
于罗列学校迁移的时间㊁路线与迁移过程的艰辛,对于学校如何决定迁移,又如何选择路线,并没有进行详细的讨论,可谓 知其然 但 不知其所以然 ㊂②近年来,以单个内迁高校为案例进行深入研究的学术论文也有出现,加深了高校内迁研究的深度,不过目前主题主要还是集中在高校内迁之后与地方政府和地方高校的互动,对于迁移准备的时段研究甚少㊂③本文以金陵大学这一典型的教会大学为案例,以决议内迁的过程为切口,考察一所教会学校在战争来临之时如何重新调整自身与国家㊁与教会之间的关系,期望能以微观的角度重新审视被宏大叙事所忽略的战时高校所面临的困境以及为此做出的改变㊂梦见掉牙齿是什么征兆
如何在淘宝网开店
71留守还是西迁:抗战时期金陵大学的迁移抉择㊀①①②③㊀㊀
学版)1996年第1期;金以林‘战时大学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抗日战争研究“1998年
第2期;以及下文所提两篇余子侠的研究㊂代表性的学术专著有侯德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高校内迁史略“,四川教育出版社,2001㊂如余子侠的‘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在对全国百余所西迁高校进行论述之前,对西迁的理由仅提了一句: 为谋保存以应变起仓卒的时局,其时绝大多数专上学校机构,不得不以种种避难方式作出迁徙之计 ㊂余子侠:‘抗战时期高校内迁及其历史意义“,‘近代史研究“1995年第6期㊂
全自动洗衣机怎么用
如‘金陵大学史“中也只是相当简略地说明,金大的校内西籍职员认为金大接受美国大
使馆的保护,而国民政府对金大的态度也十分暧昧,拖延到局势严重恶化时才慌忙西迁㊂张宪文主编‘金陵大学史“,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第79页㊂
较为代表性的研究有:蒋宝麟‘抗战时期中央大学的内迁与重建“,
‘抗日战争研究“2012年第3期;韩戍‘抗战时期内迁高校的地方化  以光华大学成都分部为例“,‘抗日战争研究“2014年第3期㊂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