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年鉴标准化与系统化探索——以《南京大学年鉴》为例
高校年鉴标准化与系统化探索——以《南京大学年鉴》为例
摘要:本文以《南京大学年鉴》为例,对高校年鉴编纂标准化与系统化探索进行分析,着重从功能定位、组织建设、框架设计、编纂流程、规范撰稿、编辑责任等方面进行梳理,探讨高校年鉴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关键词: 《南京大学年鉴》 标准化 系统化
综观全国高校年鉴,普遍没有设置独立或专门的年鉴社。因此,没有专业年鉴社的人员保障、分工细致等优势。高校年鉴大多归置在校办、校史研究室、档案馆下面,并且存在专职人员少甚至没有的窘境。如何在捉襟见肘的人员配备下,编纂出高质量的年鉴,使之与大学地位相匹配,就成为高校年鉴工作者面前的一道课题。南京大学近年来努力探索并实践年鉴的标准化及系统化操作,力图在最精炼的人员配备下编纂出较高质量的年鉴。
一、功能定位
《南京大学年鉴》创刊于1990年,当时称为《南京大学行政年鉴》,创刊伊始,就将之定位为一部综合性的资料工具书和史料文献。正如在首册编辑说明中写道,“为加强资料建设,完
英雄联盟暴走萝莉善校长办公室基础工作,同时便于人们了解南京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情况,为校史研究和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提供详实的史料” [2]。第一册《南京大学行政年鉴(1990)》体量不大(字数20万,彩照14幅)。分为工作纲要与计划、大事记、重要规章制度、事业发展统计资料、国际合作交流情况、奖励与表彰情况、机构设置与干部名单、毕业生名单等8个版块,基本反映学校当年的大事和发展状况的方方面面。
1993年改名为《南京大学年鉴》[3]。到目前为止,南大年鉴已经出版了近30册。从字数看,已经从第一册的20万字发展到近年每册100万字,可以说体量越来越大。特别是2020版、2021版从内容上看,无论是框架结构、条目编写,还是在收录范围、数据规范、照片遴选等方面都与时俱进,大幅完善和丰富。
每一册的南大年鉴都反映了上年度学校重点工作、重要文献、重要举措,忠实记录了学校在党的建设、科学研究、学科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成果。其中既有全景式扫描,也有近景式呈现,更有特写式剖析。作为一部兼具权威性和系统性的资料性工具书,南大年鉴成为广大读者了解南大、研究南大的重要书籍,同时也为学校写史修志积累了珍贵的史料,具有很强的存史价值、资政作用和参考价值。
纳税筹划
二、组织建设
《南京大学年鉴》自初创始至2018年,其具体业务就一直归置于校长办公室下。编纂好体量较大的年鉴,需建立强有力的组织架构,组织保障体系。为此,2019年学校成立了年鉴编纂委员会,编纂委员会负责对年鉴的宏观决策和组织协调,由校领导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组成,党委书记和校长担任主任,分管校领导担任副主任,年鉴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担任委员。
编纂委员会下设编辑部,负责年鉴的编纂与出版,编辑部设在档案馆,档案馆馆长兼任主编。编辑人员由档案馆、校办人员组成,工作职责包括撰写年鉴编纂方案,组织、培训撰稿人员,对稿件进行收集、整理、校勘等。审稿人由供稿单位的分管领导组成,对报送的稿件进行审定。撰稿人由供稿单位指定文字能力较强的人员组成,负责具体撰稿,与编辑部进行日常沟通。
、框架设计
框架设计是年鉴系统工程的起点,框架设计遵循的原则是系统性、稳定性、创新性[4]
根据学校每年发展建设的状况,选材遵循“大事不漏,小事不收”,凡属大事、要事、新事、特事必选。力争做到横不缺项,纵不断线,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能全面系统地涵盖学校办学和管理的各方面。同时考虑到年鉴是连续出版物,需保持相对稳定,每年不宜作颠覆性或大幅度的改变。四、规范撰稿
近年来,撰稿单位逐年增多,现有68个单位。我们每年制定一本南京大学年鉴《撰稿手册》(分部处版和院系版),指导并规范撰稿人员撰稿。《撰稿手册》有四个特点:
元宵节的吉祥语句其一,每年制定一本。随着学校近年来的迅速发展,几乎每年都有机构调整,也会新生一些重要的事物。所以我们的撰稿内容必须及时跟进,及时微调,确保重要信息能收进来,确保年鉴的全面性。这个前提是需要我们对全校的大事、新事要有掌握,年鉴编辑人员提前负责整理、撰写学校大事记和重要事项,这对了解学校全局,抓住重点大有裨益,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调整撰稿手册。
其二,手册内容齐全。《撰稿手册》包含有各单位供稿内容及要求,年鉴条目撰写的要求与规范,年鉴出版的个时间节点,编辑部的等。可以说,可谓“一册在手,工作无忧”。
其三,供稿内容逐条列出。我们将全校各单位分成两大类,为部处和院系,对每个单位提出具体的供稿内容,并逐条列出,如《南京大学年鉴2022》中对党委办公室、组织部的供稿内容及要求(见上图右)。撰稿人拿到册子后,按目录到自己的单位,查看你需要提交的内容,然后逐条落实,清楚明了。
五、编辑责任
编写南京大学年鉴,就是编写当年的南京大学校史,所编内容要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笔重千钧,必须要把好政治关和文字关。
高铁跟动车的区别其一,把好政治关。年鉴中出现的政治差错,编委们都无法推卸责任。因此,在编纂中,必须切实把好政治关。政治把关的重点,要处理好政治和政策敏感性的问题。一是涉及台港澳问题。涉及台港澳的表述,编委必须牢牢把握台港澳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地区这根弦。二是涉及民族宗教问题。对各民族,不得使用带有污辱性的称呼,如“回回”“蛮子”等,而应使用“回族”等。去年文稿中出现“回回人”的字样,即删除。涉及信仰伊斯兰教的文字,不得提及与猪相关内容。三是保密问题。年鉴是公开发行物,出版之后无密可保,不能公开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特种工艺、高科技人才等,都要严格把关,保守国
家秘密,不能造成泄密。
12月14日是什么情人节?其二,把好文字关。古人讲“一字之失,一句为之磋跎:一句之误,通篇为之梗塞。”在校稿时,一是要字斟句酌、一丝不苟。对稿件中的人名、职务、单位、地名等要统一规范,在组稿时就给予撰稿人说明指导,在统稿时首先进行疏理。只有对各类名词规范化,才能实现信息的有效传播,方便读者阅读和检索。把好文稿的每一轮校对,校对时哪些地方容易出错,要心中有数、有的放矢。对于文稿中知识性、科学性和文字性表述方面的差错要认真出、一一核实,不让病句和错别字留在文稿中,争取做到“零差错”“零失误”。二是要精练文字,榨干水分。年鉴文稿中的水分,比较常见的冗长啰嗦的罗列文字,有些撰稿人将并不重要的工作和数字连篇累牍地进行罗列,将日常烦琐事务不加分析记成流水账,把新闻报道完全复制到条目中,为引人注目而滥用一些形容词,等等。在编辑中,对诸如此类的字、句、话,应当能删则删,能省则省[5]
大学年鉴作为记录学校历史的最真实、最全面的年度史册,是学校薪火相传的根基,是大学历史延续和文化传承与创新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大学年鉴编辑者唯有不断锤炼历史眼光,增强全局意识,提升学识修养,才能使自己所编的年鉴经得起时间和历史的检验。南
京大学年鉴在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诸多困惑和问题,比如如何进一步优化框架结构,如何增加三次文献的数量,如何缩短出版流程,等等,这些都需要我们在探索与实践中不断解决和改进。
参考文献
[1]杜峰,张英,苏雅洁.中美高校年鉴比较研究[J].兰台世界,2016(12):31-33.
[2]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编. 南京大学行政年鉴(1990)[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2.
[3]南京大学校长办公室编. 南京大学年鉴(1993•1994)[M].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6.手机清除垃圾
1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