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错别字的成因及对策
浅探错别字的成因及其对策
学生错别字连篇,是最让语文老师头疼又无奈的问题之一。那么,造成学生错字的原因何
在?笔者在长期教学实践中研究发现,如下情形值得重视:
一、浮躁好动,注意分散
    现在的孩子生活好,身体健壮,活泼好动,坐不住,心不稳,注意力就特别容易转移,观察、感知事物浮光掠影,粗枝大叶,不求准确,这对于学习那些区别细微的汉字十分不利,一不小心就会出错。比如,常有学生把“已经”写成“己经”,把“侍从”写成“待从”,等等。询问原因,他们都毫不觉察地认为写的就是那个字。
    二、惰性心理,随意而为。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习惯懒惰,遇到不会的字词不查字典辞书,不问老师同学,随意一个音同或音近的字代替,结果成了错别字。调查发现,学生把“深明大义”写成“深明大意”,把“不可思议”写成“不可思意(异)”,把“不知怡阿谁”写成“不知移(贻)阿谁”等等,均属此类心态使然。
三、抑制作用,心理暗示。
祭英烈寄语    在日常教学中,我还发现一类有趣的现象,有些错别字的出现,是因为识记前面的字词对识记和回忆后面的字形成了干扰,或者后面的字词对保持和回忆前面的字词产生了干扰,导致了错误的发生,这在心理学上分别叫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如,学生把“愧疚”写成“愧 ”,把“犹豫”写成“犹 ”等就是前摄抑制作用,把“俭朴”写成“检朴”,准备后写“抱打不平”,脑子里想着这个词,就把前一个词“报答”写成了“抱答”等,则是倒摄抑制的作用。
四、媒体影响,潜移默化
    社会由一元文化向多元文化的转变,使学生成长受到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过学校教育控制力的圈子。影视、网络、流行歌曲、卡通漫画等娱乐媒体的强势包围与熏染,对喜欢新潮的青少年的诱惑力甚至超过课本,语言文字是传播信息的重要媒介,于是媒体中的大量错别字就不可避免的混进学生的大脑中。有一则笑话很形象地揭示了这一问题: 商水商电
   老师指着数学作业本上的错误责问小明:“2怎么写成0?” 
   “成语中不是有句‘掩2到0’吗?”小明振振有词。 
   老师听了哭笑不得:“那叫‘掩耳盗铃’,你敢乱用!” 
   小明委屈地说:“电视上都这么用,为什么就不许我用?”
  老师气极了,训斥道:“不动脑子,光长膘!” 
  小明自嘲:“有啥办法,俗话说‘笨鸟先肥’嘛!” 
  老师始觉失态,忙和声细语问:“你干嘛老是篡改成语?” 
  小明据理力争:“电视广告词中不是常有‘牙口无炎’‘无鞋可及’、‘随心所浴’、‘咳不容缓’吗?” 
心寒的句子   老师听后长叹一声,无言以对。 
   这则笑话虽然多少有些夸张,反映的却是事实,我们的学生就有受媒体误导而错用词语的,学生读“韩流”小说(韩国人写的小说)蔚然成风,有个女生正在看“知‘性’生活系列丛书”《“性”福需要毛毛雨》等,在作文中就误把自己“兴趣广泛”写成了“性趣广泛”,这显然已不仅仅是写错字的问题了。
  我在教学中渗透了以下方法:
    (一)、溯本源,明真相。
    汉字,尤其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大都能从造字法上说明其来历,如果让学生从根源上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写而不能那样写,就会记得深刻、牢固。学生混淆“书籍”“户籍”“狼藉”等词的草字头和竹子头,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写成“汉青”,我就给学生讲“籍”、“
信息工程专业就业前景汗青”的来历:汉代以前还没有发明纸,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上,用绳子串起来,就成了书和簿册,所以当初造字时,记录文字的“书籍”“户籍”就用了竹子头;刚采来的竹子是青的,里面留有大量水分,既不利于书写,又容易受潮变形腐烂,所记内容不能长久保存,要用火把竹片烤得冒出水分才行,这就像人出了汗一样,因此,就用“汗青”来指代史册。
(二)、辨形貌,抓规律。
   学生记不准字形,问题往往出在形旁上,尤其对于形声字,这一特点更加鲜明突出。要提高识字能力,就必须紧紧抓住形旁表义的结构规律,以简驭繁,批量认识汉字,才能大大减少差错。
   比如,讲清衣字旁和示字旁的区别,学生就不会混淆“礼、社、祀、祈、祷、神、祖、祸、福、祥”和“衬、衫、初、袄、袒、裕、褐、裸”等字的偏旁。再比如,学生分不清“急躁”、“暴躁”、“烦躁”和“干燥”、“燥热”哪个该用足字旁,哪个该用火字旁,老师引导学生比较这几个词的特点,学生发现:人急了往往会手脚不安或跺脚,“急躁”、“暴躁”、“烦躁”都隐含着着急的情绪,与脚的活动有关,应该用足字旁;人或事物缺失水分,感觉干热,跟受火烤晒有关,因此“干燥”、“燥热”等词要用火字旁。
(三)、讲故事,提兴趣。
    学生把“高粱”写成“高梁”,把“一枕黄粱”写成“一枕黄梁”,为了分清“粱”和“梁”,我结合邯郸市的地名“黄粱梦”,给他们讲“一枕黄粱”的神话故事。常见学生(甚至老师)把“篮球”写成“蓝球”或者“兰球”,我就告诉他们“篮球”一词的来历:1891年,美国人奈史密斯在美国东北部一所大学任体育教师。美国东北冬天漫长,天气寒冷,室外娱乐无法开展,无所事事的学生常招惹是非,给校方增添了不少麻烦,学监要求奈史密斯发明一种吸引人、容易玩、可以在室内进行的运动。奈史密斯立起了杆子,把篮子底部挖空,挂在杆子上,缝制了球,制定了比赛规则,教学生向篮筐里投着玩,所以这种球叫“篮球”。
  汉字的创造、流传以及使用,都蕴涵着丰富的文化史迹,如果语文老师注意搜集这方面的例子,你的词语教学定会生动活泼起来,学生自然会学得饶有兴趣。
(四)、编歌谣,记诵牢。
    形近字“己、已、巳”是很多学生经常混用的,我编成歌诀“己、已、巳,易分清:己字空,已字中,巳字堵死不透风”;区分“戊、戌、戍、戎”,我用一句话“点戍横戌戊中空,横若出头就是戎”就让学生记牢了;区别“呕”“讴”“怄”“抠”,我抓形旁特征编成歌诀:“呕吐东西从口出,言为心声讴歌舞,要沤东西水中泡,怄着闷气心不舒,如果需要抠什么,不用手
来办法无”,学生们很快清楚了四个字的用法。
  歌诀形式符合青少年的认知心理,我国古代蒙学教材“三、百、千” 易于记诵,承传不衰,就是因了其形式特点的,语文老师要在教学中创造性地继承这一优秀形式,赋予新的内容,为我所用。
    (五)、识真伪,清垃圾。
    针对大众传媒的负面影响,我常常敏感地捕捉媒体新词语的使用动向,同时也关注学生对媒体使用频率高的词语的好恶取向,并及时搜集整理,拿到课堂上来以“看我‘火眼金睛’”等竞赛形式让学生识辨真伪,这种把词语学习和现实生活结合起来的方法大受学生欢迎,他们踊跃参与。广告篡改成语成为一大流弊,我就搜集了这方面的大量实例,利用课前三分钟搞竞赛——
    还我成语真面目:你知道下列广告盗用了哪些成语吗?
1、箭牌口香糖广告:一箭如故,一箭钟情(    )
    2、眼病仪广告:一明惊人( 
    3、补品广告:鳖来无恙(    ) 
    4、治胃药广告:无胃不至( 
    5、饮品广告:饮以为荣( 
    6、酒类广告:天尝地酒( 
    7、美食城广告:食全食美( 
    8、蛋糕广告:步步糕升(    )   
    9、空调广告:终生无汗(    )
    10、透明胶带广告:无可替带(    )
   11、网吧广告:一网情深(    )
    12、钢琴广告:琴有独钟,一见钟琴(    )
    13、驱蚊器广告:默默无蚊(    )
    14、服装广告语:衣名惊人( 
    15、帽子公司广告:以帽取人(    )
    16、洗衣店广告:衣衣不舍(    )
    17、洗衣机广告:闲妻良母(    )
    18梦见骑自行车爬坡、山地车广告:乐在骑中,骑乐无穷(    )
    19、电熨斗广告:百衣百顺(    )
    20、房产公司广告:万室俱备(    )
    21、治结石病广告:大石化小,小石化了(    )
    22、打印机广告:百闻不如一键,不打不相识(    )
   (六)、开“诊所”,抓平时。
  赞美老师的话 简短  靠语文老师自己发现和纠正错字,不仅力量微小,而且学生被动接收,收效甚微,要发动学生积极参与。我在教室黑板一侧留出一条长栏,设立“错字诊所”,整理作业、作文中随时发现的错字,还让各科代表联系任课老师收集作业中的错字,按学号轮流交给学生订正,写在长栏中,这样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错别字问题,不仅是学生自身行为、习惯、性格等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和社会环境影响密切相关,因此,根治错别字,不能只就错纠错,教师一定要严格要求学生,正习惯,养性情,同时关注社会用字的负面效应,站在培养人的高度来对待这一问题。在具体方法策略上,语文老师要开动脑筋,多想点子,采用活泼丰富的教学形式,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成为纠错的主人;同时寻求各科老师的配合支持,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让好行为影响好行为,好习惯感染好习惯,好性格塑造好性格,形成班级小气候,就一定能最大限度地消灭错别字。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