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快乐的工作氛围
如何营造快乐的⼯作氛围
⼈的需求有五个层次,最低层次是温饱,其次是安全感,归属感,尊严感,最⾼层次是实现⾃我价值。越深层次的满⾜,越依赖⼯作的快乐,越需要营造⼀个快乐的和谐的⼯作环境。快乐和谐的⼯作环境不但会让⼯作效率提⾼,同时积极⽽快乐的⼼态更有利于⼈们潜能的发挥。
肖恩·埃科尔在《快乐竞争⼒》中讲到:“如果你试图以员⼯的快乐为代价换取充满活⼒的经济,结果必然是⽣产⼒降低,效率降低和可持续性下降。⽽当我们的⼤脑处于积极的状态时,每⼀项企业产出和教育产出都会提⾼。”
迪斯尼公司的使命是“使⼈们过得快活”,他们不但在制造快乐,⽽且也为员⼯营造快乐的⼯作氛围。迪斯尼注重让员⼯融⼊⾓⾊,感受快乐。为了营造快乐的⼯作氛围,迪斯尼不认为乐园是员⼯的 “⼯作场所”,⽽是“提供娱乐的⼤舞台”。每⼀位员⼯都是“演员”,职务是“⾓⾊”,⼈事部门是“分配⾓⾊部门”,制服是“戏服”,上班是“上台表演”,下班是“下台休息”。在这⾥,不管是⽩雪公主的扮演者,还是普通的清洁⼯,都是乐园的主⼈。这种快乐⼯作的⽓氛,让每⼀位员⼯都感到有趣和快乐!2023.正月初三
“员⼯快乐了,客⼈才能快乐”,⽽顾客的快乐能够直接转化成为公司的利润和价值。这就是这个世界最著名娱乐品牌的快乐⽂化的本质所在——欢乐=财富!
美国西雅图的派克街鱼市,因为别具⼀格的快乐氛围,竟然成为了⼀个旅游胜地。它以其特有的轻松愉快氛围和极富感染⼒的客户服务⽽闻名遐迩,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旅游者。他们或者单⼿接住飞来的鱼,或者在收银台边上⽤螃蟹变戏法……不断收到众⼈的喝彩。在《鱼》这本书中,更被升华为“鱼市”哲学。
这给我们的启发是,作为⾼层管理者,既要善于审时度势,在整体⽅向上进⾏准确把握,⼜要能及时了解下属和组织的民⼼所向,掌控组织的内⽣环境,适时调整⼯作⽅式⽅法,充分运⽤每个员⼯的兴趣点,尽量降低管理过程的⼼理成本,形成“上下同欲者胜”的良好⼼理契约,在享受过程的前提下,完成组织的使命,实现组织的既定⽬标。
营造必要的软环境
营造⼀个相互理解、相互帮助、相互激励、相互关⼼的团队氛围,可以让员⼯享受到更多来⾃他⼈的激发、欣赏和帮助,从⽽滋养快乐的神经。
1. 团结互助
飞机师工资
团结互助是团队存在的基础,如果部门内部不讲团结,缺乏友爱,成员我⾏我素,互相争利乃⾄互相伤害,不但影响⽬标的达成,也势必影响⼤家的情绪。
2. 平等尊重
尊重与平等是紧密相关的。平等的意识,⾃发的就是尊重。权威意识和不平等下,尊重是不可能存在的。对于别⼈的错误,可以指出来,帮助他改善,甚⾄落实责任也没问题。但前提是尊重⼈格,保护对⽅的⾃尊⼼,甚⾄施以同情⼼。
3. 相互信任
信任是宝贵的,由于缺少信任,会增加企业的管理成本。制度和监督只是直接的看得见的成本,影响了和谐快乐的氛围和⾃由创造⼒的发挥则是⼼理上看不见的成本。
长在树上的蔬菜
从眼前得失移步到成长、成就
“急躁”的⼈在乎眼前之果,“势利”的⼈在乎眼前之得,“平庸”的⼈在乎眼前之享。任何组织中往往不乏这三类⼈的存在。⽽在组织中,所有的事情总不能⼀蹴⽽就,付出和得到往往不同步,这就⾜以让患得患失的⼈不断⾃寻烦恼。
功夫在诗外,让我们⾛出“患得患失”的不仅是更加及时和公平的回报,还需要“转移话题”到成长和成就上。
成长感能扩展⼀个⼈的快乐范围。很多喜欢应酬的⼈,也许并⾮天⽣喜欢,⽽是从喜欢成长的收获开始喜欢应酬的;喜欢看新闻的⼈,⼀开始也不是因为新闻的有趣,⽽是从喜欢其中的收获和成长开始的。
欢看新闻的⼈,⼀开始也不是因为新闻的有趣,⽽是从喜欢其中的收获和成长开始的。
成就感则是⼀个⼈达成⽬标时候的体验。有三个重要前提:⼀是,这⼀⽬标是⾃⼰内⼼所渴望的;⼆是,⾃⼰为之付出了很多;三是,这种付出是⾃主的。偶尔在路上捡了100万,也没有任何成就感,因为你没有为之付出,有的仅仅是兴奋感。除⾮你早已在路上千寻百盼了10年。
以下是如何引导和发挥员⼯成长感和成就感的措施:
1. “⼯作学习化”。成长就是⼀个终⾝学习的过程,领导者不但要尽量为员⼯创造学习的条件,还要做好提醒和督促。⼀个⾏之有效的⽅法是,要求员⼯在在⼯作总结中加进个⼈成长部分。透过“⼯作学习化”的过程把⼯作和成长感链接在⼀起,从⽽滋⽣出成长感的快乐。
2. 分享。通过公司的媒体和各种活动场所,分享别⼈特别是员⼯所共同关⼼的⼈的成长和成就,会激励和引导⼤家的⽅向和前途。
3. 关注和欣赏。伙伴特别是经验不⾜的伙伴在⼯作和事业上取得进步,并且能有所成就时,领导要及
时表达关注和欣赏。不⼀定通过多么正式的场合进⾏表彰,哪怕是你在客⼈⾯前稍稍提及,或者合影并发朋友圈,也会让被表扬者欣喜不已。
4. ⾥程碑。⾥程碑见证了员⼯的成长和成就。⽐如:上班时间达到了1000天,好友数量达到了2000个,成交顾客数量达到了200个,接⽣了100名婴⼉,安全驾驶了6年,⽣产的产品可以环绕地球⼀周……除了这⼀系列的符号之外,还可以是⼀份⾃⼰详细拟定的⼈⽣规划,也可以是优异者的成绩册,还可以是⼼中仰慕的师长的成长历程……有了⼈⽣⾥程碑作参照,员⼯们就能清楚地看出⾃⼰⼈⽣的每⼀点进步,就能不断地收获成就感,从⽽更有信⼼更有动⼒更快乐地地⾛向终点。
5. 企业⽂化的熏陶。如果企业⽂化中的愿景、使命和价值观有效融合和统领了员⼯的成长和成就,会将员⼯个⼈的成长和成就与企业的成长和成就有机地统⼀起来。最新农业致富项目
6. 信念引导。相信看得见的就是普通的相信,⽽相信看不见的则叫信念。作为组织的领导者,应该⽤⾃⼰的前瞻性去引导员⼯。不但看得见眼前的耕耘,还要引导他们预见到当时还看不到的收获;不但看得见眼前的产品,还要引导他们预见到当时还看不到的消费者的满意;不但看得见眼前的顾客的满意,还要引导他们预见到当时还看不到的公司和个⼈的获利。之所以要求领导者永远要“站得更⾼,看得更远”,不单单在于把握正确的战略⽅向,还要指引正确的信念。
稳固的合作关系,要么来⾃⾎缘,要么来⾃交易。当组织中所有⼈不再把⽬光盯在⾃⼰眼前的利益得
失之上的时候,当这样⼀种关注伙伴成长的风⽓在团队管理⾥盛⾏的时候,企业发展和员⼯成长之间的⼼理契约便形成了,等于完成了精神层⾯的“交易”,员⼯才敢于拿青春赌组织的明天。
⿎励分享
国外的⼀项研究发现,喜悦可以扩散⾄家⼈、朋友甚⾄是周围的邻居。“开⼼果”会让朋友的快乐感提⾼8%,让住在附近的兄弟妹快乐感提升14%,使邻居的快乐感提升34%。同理,喜悦在团队成员的扩散⾃不待⾔。
所以,要在团队中⿎励快乐的分享,因为,分享快乐=快乐+快乐。
以下的措施可供参考。
1. “发现⼯作之美”主题摄影⼤赛。⿎励⼤家发挥创造性,利⽤好奇⼼,从不同⾓度,⽐如娱乐的⾓度、艺术的⾓度或者⼈性的⾓度去发现⼯作之美。发现的对象包括⼈、物、环境和⼯作的过程。对于优秀作品可通过宣传栏或者⽹站进⾏展览。
2. “⼩确幸”头脑风暴。“⼩确幸”⼀词的意思是微⼩⽽确实的幸福,出⾃村上春树的随笔。⼈的天性如此,叹息失去的,却对得到的司空见惯,⼊不了眼。“⼩确幸”们,本来就时刻伴随着我们,只是我们熟视⽆睹罢了,或者选择了去发现“⼩确不幸”。通过偶尔的头脑风暴,引导员⼯养成发现⾝边“⼩确幸”
的习惯,以此提振员⼯⽇常的喜悦感。
3. 征⽂或演讲⽐赛。⽐如,成长主题的,题⽬如“在⼯作中成长,在成长中成就”,“我与企业共成长”;使命主题的,⽐如“使命在我⼼中”;⼼态主题的,⽐如“不做快乐的等待着”、“活在当下”、“乐在挑战”;⾃爱主题的,⽐如“我是最可爱的我”;综合主题的,⽐如“我的快乐”、“发现⼯作的快乐”。
4. 读后感或观后感。要求⼤家读正能量的书并写出读后感,或者观看类似的电影、电视剧都可以。读后感最好根据书的章节划分分别来写,这样更容易聚焦和具有针对性。
5. 辩论赛。针对⽐较普遍的热点问题,或者结合公司企业⽂化的主题,组织⼀些辩论赛,在快乐中思辨。
6. 娱乐活动。借助娱乐活动,通过歌唱、朗诵、相声⼩品和三句半等体裁,可以传递快乐的理念;即便是单纯的娱乐表演和参与,也能增进团队的快乐氛围。
7. 仪式。通过⼀种反复“表演”的仪式,可将仪式感和内⼼⾥的积极感觉,⽐如:确定感、秩序感、振奋感、优雅感等等,连结在⼀起。晨操和企业⽂化诵读是普遍采⽤的仪式。尤其职场有意义的节点或⾥程碑,⼀定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如,签第⼀笔单,做好第⼀个⼤客户,解决了⼀个难题,破了⼀个新的记录……⼯作上的每⼀个台阶,都要庆祝⼀下。当然庆祝的⽅式可以不拘⼀格,别具匠⼼。
不但有传统的聚餐、聚会和奖品、奖杯,还可以新颖别致⼀点,⽐如定制礼品、家庭慰问、发红包、感谢信、⽹站展⽰等。
为什么绝⼤部分职场都提倡员⼯化妆,在尊重顾客的背后,还有⼀层意义就是——它是⼀种仪式。⼀边对镜梳妆的过程,就是⼀个为⼯作积极准备,并提振精神的过程。包括职场中的着装、发型、饰物等等,也都是仪式感的表现形式。当你愿意为⼀份⼯作付出时间精⼒打造职业形象时,说明你开始尊重这份⼯作了,⽽尊重⼯作的背后,是源于对⾃我的尊重。
发挥企业⽂化的作⽤
在体当中,让⾃⼰的价值观与伙伴的价值观⼀致,能获得更多的快乐。⾃由即孤独,如果组织向左你向右,做价值观的孤家寡⼈,就类似于做社会道德的孤家寡⼈,茕茕孑⽴会承受着更⼤的孤独感和⼼理压⼒。企业⽂化就是依据这⼀⼼理发挥作⽤的。
⼤名⿍⿍的海底捞⽕锅,⽤⼝碑和事实开辟了管理界的⼀个惊⼈神话,⼀度成为《哈佛商业评论》的经典案例。他们
的“变态服务”屡屡成为众⼈的感叹。
⼀位顾客这样描述海底捞的员⼯:“我不记得⾃⼰已经去过多少次这家餐厅了,能够打动顾客的就是海
底捞员⼯的努⼒。⽆论是跑步送菜的员⼯,还是像表演⼀样拉⾯的员⼯,抑或是站在顾客⾝边做服务的员⼯,你看到的都是发⾃内⼼的快乐,细腻⽽准确地解决问题。”
其实海底捞的员⼯上班很累,都在⼩跑着且极尽⼼⼒的做事,但是他们很快乐。快乐何来呢?
⾸先,他们有理念共识,认同“客⼈优先”就是和顾客共赢,深信顾客满意就是企业的前途,认可“双⼿改变命运”的⼼理契约。当然,达成共识的过程是很关键的,这是企业⽂化落地的标志。
⼀旦达成了这样的理念共识后,在看似平凡的⼯作中,也就到了⾏动背后的价值和意义,从⽽变成了员⼯的⾃主⾏动。当⾃主⾏动达成了他们渴望的结果,成就感便油然⽽⽣。之后拥有共同成就的⼀⼈就产⽣了归属感跟⾃豪感,⽽这归属感和⾃豪感是有集体主义属性的,它能产⽣体势能。于是,在这种势能的作⽤下,体的价值观就会引领着员⼯个体的价值观前⾏,体的快乐也会裹挟着员⼯个体的快乐并⽣。
神奇的是,这种势能具有很强的意识同化作⽤,由于⾃觉和盲从以及体意识和体⽆意识交织在⼀起,共同发挥作⽤,新⼊职的员⼯会不由⾃主地融⼊进去和快乐起来。
过程是这样的:理念认同→⾃主⾏动→成就感→归属感→体势能→意识同化
以上也就是企业⽂化的意识同化作⽤的机制。所以企业⽂化能够让组织中⼈在不确定的环境中获得⼀
种确定感和稳定感,从⽽能够减轻组织中⼈的焦虑感,并使其能⽐较从容地相互合作。
现在出入徐州最新规定
新还珠格格里的所有歌曲类似于在社交场合的⼀些活动中,⽐如聚会和外出吃饭,我们都试图表现得好像很快乐,实际上会很容易摆脱不快乐,⽽且⼀切都会很⾃然地发⽣。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观察其他⼈的脸、姿势和声⾳,偶尔也会模仿他们⽚刻的反应,最终⾃⼰的动作、姿势和声调会不由⾃主地与⼤家配合⼀致。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通常在快乐的⼈当中,⾃⼰也会感到快乐,⽽和忧愁的⼈在⼀起,⾃⼰也会变得忧愁。
当然,通过价值决策、制度和激励也能达成组织希望的⾏为,但往往与快乐相去甚远,或者要付出快乐的代价。
当今,更具有开放意识和个⼈⾃我意识的80和90后的年轻⼈,已成为企业员⼯的主⼒军,他们相较于上⼀代的劳动者,更加具有⾃主性,也更具有任性的资本,甚⾄⼀⾔不合就闹掰了。因此,怎么想法搞定这年轻⼈的情绪也是很多管理者头痛的问题。
通过快乐⽂化的感染⼒和牵引⼒,增加员⼯对企业的依赖感与归宿感,为员⼯营造轻松快乐、团结友爱的⼯作氛围,从⽽帮助其树⽴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爱岗敬业的⼯作态度,最终则会产⽣快乐⽣产⼒。
尤其中华民族作为⼀个勤劳的民族,职业⾓⾊往往居于⼈⽣舞台的中⼼位置。所以从⼤的⽅⾯说,提升职场中的快乐,就是在提升整个国民的幸福感指数。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