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七害消杀知识
灭七害消杀
防治白蚁
 白蚁是一种危害极大的世界性害虫,俗称"无牙老虎",它在无声无息中蛀蚀着您的房屋、家具、衣物、图书,以及破坏您装饰一新的新居。据估算我国每年房屋因白蚁危害造成的损失就在几十亿元人民币以上,近几年随着装修的普及,白蚁危害,尤其是高档装修房屋的白蚁危害呈上升趋势。经过分析认为:
第一:现代装修使用了大量木质材料,给白蚁提供了丰富的食料,甚至有的木材没有经过处理,本身就带有白蚁;
第二:空调等设备的使用, 使得白蚁即使在冬天也能正常取食活动、繁殖后代;
第三:由于城市里高楼林立,从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房间的通风、采光,给白蚁创造了相对安静、阴暗的环境,更适宜其生长繁衍。
有鉴于此,1999年10月16日建设部发布了建设部72号令,将房屋装饰装修纳入了白蚁防治的范围。如果您在装修时不小心使用了带有白蚁的木材或在白蚁分飞季节有翅繁殖蚁飞到了您的家里,那么不久它们就会繁殖到成千上万只,把您精心装修的新居吃得千疮百孔,而这一切都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因为白蚁危害极其隐蔽,表面上一点也看不出来,等到发现时一切都晚了。
因此我们建议您在装修时进行一下白蚁预防处理,费用只占您装修费用的一小部分,是花小钱防大患,利国又利民!
帮尼对新建房屋白蚁预防处理的步骤如下:
一、环境调查,灭治蚁患
白蚁预防工程签约后对建筑楼房工地外围环境进行白蚁种类、分布和为害情况的调查,发现白蚁巢穴和蚁源隐患,及时进行灭治,防止以后蔓延危害。
施工场地要求
1、开挖出来的树根、木桩和建筑剩余木质废料,必须全部清理搬走。
2、完成所挖掘工作,处理区内无任何杂物堆放。
3、尚未灌注水泥以前,完成回填土,地面平整。
二、基础药物处理
1、有地下室的高层建筑,地下室外墙做好防水保护构造层后,回填至室外地坪设计标高时,沿外墙50厘米范围内进行施药,药液渗透深度约30厘米;散水时应及时施工,使形成防蚁屏障,防止白蚁从外围地下室蔓延进入。
2、无地下室的多层建筑,首层室内外回填土平整后,浇筑混凝土垫层和散水前沿外墙基外侧50厘米范围内进行施药,药液渗透深度约30厘米;形成防蚁屏障,防止白蚁从地下蔓延进入。
3、室内墙体喷药。
4、管道防蚁处理。
5、电梯井、竖向管井防蚁处理。
方舟生存进化生物大全6、变形缝沿缝向下施药,防止白蚁向缝隙侵入。
7、电缆沟防蚁处理
三、 绿化、观赏树木及花坛处理
木构件的预防
1、建筑物内木构件与墙、楼面、地面接触的部位应进行预防处理。
2、建筑物内电线插座合空位和木板、配电箱预留空位、残留木模板、地楞、垫木、支撑木必须进行防蚁处理。
帮尼用什么方法物理防治白蚁?
1)高温灭蚁法 高温灭蚁法适用于控制堆沙白蚁。堆砂白蚁在 60℃以上的高温中持续几个小时便会死亡。因此,用各种方法使之产生高温,处理被蛀木材,都能防治该类白蚁。凡被堆砂白蚁蛀 蚀的家具,在 65℃中处理 1 小时 30 分钟或在 60℃处理 4 小时,能有效地杀死白蚁。
2)水浸法 水浸法适用于堆砂白蚁的灭治,堆砂白蚁主要危害室内木构件和野外的树木、果树。过分潮湿的条件可以改变堆砂白蚁原有的生活环境,引起白蚁死亡。
3)灯光诱杀法 该法适合于有翅繁殖蚁的控制。从巢中飞出的大量有翅繁殖蚁,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利用各种光源将有翅繁殖蚁诱集而歼灭之。
帮尼如何用白蚁药灭白蚁?
1)粉剂毒杀法 将慢粉直接喷在蚁巢、纷飞孔、或蚁路内,使尽可能多的白蚁沾染药粉,靠中毒白蚁互相传递,达到杀死全巢白蚁的目的。粉剂毒杀法是传统的灭蚁方法,应用面广。
2)水剂喷洒法 一般常用在灭治散白蚁,针对地搁栅、贴脚板、柱脚等处喷洒,特别是已危害部位,应作重点喷洒。灭治地板下白蚁需撬开部分地板进行全面喷洒。如门框、窗框发现白蚁飞出,可注入乳剂或油剂灭治。
3)诱杀法 这种方法是在建筑物上有白蚁危害,一时又不到活白蚁,可采用此法。即在被害物附近,设置诱杀箱一只,诱设箱用松木制成,内放多层松木板。每隔半月或一月检查一次,如发现有活白蚁诱来即可施药灭治。
酸甜排骨4)浇灌药剂法 该法适用于杀灭危害堤坝的黑翅土白蚁和黄翅大白蚁。
5)薰蒸法 这是防治堆砂白蚁的重要方法,该方法具有易扩散、渗透性强、用药量少、不腐蚀原料、易得和适宜于低温使用等特点。不但能有效地杀死堆砂白蚁,且能薰死黑翅土白蚁、树巢家 白蚁和散白
消毒灭菌
一、办公室消毒、流感预防:
   办公室是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的场所,在传染病高发的季节往往会出现体性传染疾病。为预防疾病,建议在休息时进行有效消毒。
消毒是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用于预防流感的主要方法有: 
1、用活氧消毒法:活氧是世界公认的高效广谱杀菌气体,它具有强大的杀菌、消毒、除臭和除异味的能力,其杀菌能力是氯的600~3000倍。在实际应用中,活氧几乎对所有病菌、病毒、霉菌都有明显的杀灭作用,对常见的大肠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的杀灭率可达99.8%以上。活氧还可以有效杀灭肝炎病毒、流感病毒、SARS病毒等。活氧在空气中弥散均匀,较其他方法具有杀菌迅速,消毒无死角等优点。利用活氧的强氧化作用的特性,可氧化分解室内甲醛、甲苯等有毒、有害气体,反应后活氧自行还原成氧气,不产生二次污染,被誉为最清洁的氧化剂和消毒。
2、芳香疗法:在这个流行性感冒多发的季节,我们首先会想到的是如何防患于未然,所以净化空气,对我们日常生活的环境进行消毒杀菌,就是这个季节大家首先应该注意的。推
荐大家对办公环境进行喷洒精油或进行精油熏香,对空气环境进行消毒处理。茶树精油和尤加利精油是最好的选择。
3、通风换气法:办公室定期开放门窗通风换气是最简单且行之有效的空气消毒法,污染的空气在自然条件下,尤其在通风较好的环境中细菌、病毒数量可不断减少。通风效果受通气面积(门窗大小)、室内外温度差,通风时间及室内外气流速度的影响,使用时应视具体情况掌握时间,一般每天1-2次,每次20-30分钟。
1、高效果:高浓度、高纯度的活氧具有广谱性、高效性和快速性的杀菌功效。
2、无死角:弥散的活氧气体充满了整个空间,可以渗透到各个角落和缝隙,不会遗留任何消毒死角和空间。
3、无残留:活氧在较短时间内自行分解成氧气,无毒、无害,不产生二次污染,这一点是任何化学消毒灭菌剂所无法比拟的。
灭臭虫
蚤属于昆虫纲、蚤目(Siphonaptera),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其特征是:①体小而侧扁,触角长在触角窝内,全身鬃、刺和栉均向后方生长,能在宿主毛、羽间迅速穿行。②无翅,足长,其基节特别发达,善于跳跃。全世界共记录蚤2000多种,我国已知有454种,其中仅少数种类与传播人兽共患病有关。
形态
雌蚤长3mm左右,雄蚤稍短,体棕黄至深褐。有眼或无眼。全身多刚劲的刺称为鬃(bristle)。
雌蚤
1.头部 略呈三角形,其中央的触角窝(antennal fossa)可将头分为前头和后头两部分,前头上方称额,下方称颊。触角分3节,末节膨大,常又可分为9个假节。雄蚤触角较长,平均向下藏在触角窝内,交尾时将触角上举以挟持雌虫。有的蚤在触角窝前长有单眼。前头腹面有刺吸式口器,由针状的下颚内叶1对和内唇组成食物管,外包以分节的下唇须形成喙。蚤头部有许多鬃,根据生长部位称眼鬃、颊鬃、后头鬃等,有的种类颊部边缘具有若干粗壮的棕褐扁刺,排成梳状,称为颊栉(genal comb)。
蚤头部及前胸
2.胸部 分成3节,每节均由背板、腹板各一块及侧板2块构成。有的种类前胸背板后缘具有粗壮的梳状扁刺,称前胸栉(pronotal comb)。无翅,足3对长而发达,尤以基节特别宽大,跗节分为5节,末节具有爪1对。
3.腹部 由10节组成,前7节称正常腹节,每节背板两侧各有气门1对。雄蚤8、9 腹节、雌蚤7~9腹节变形为外生殖器,第10腹节为肛节。第 7节背板后缘两侧各有一组粗壮的鬃,称臀前鬃(antepygidial bristle), 保护着其后第8节上的臀板(pygidium),臀板为感觉器官,略呈圆形,板上有若干杯状凹陷并且各具一根细长鬃和许多小刺。
雌蚤腹部钝圆,在7~8腹板的位置上可见几丁质较厚的受精囊。受精囊可分头、尾两部分,形状各种蚤不同。雄蚤腹部末端较尖,其第9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上抱器和下抱器。雄蚤外生殖器复杂,形状也因种而异,故基与雌蚤受精囊一起被作为分类的依据。
生活史与习性
蚤生活史为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
1.卵 椭圆形,长0.4~1.0mm,初产时白、有光泽,以后逐渐变成暗黄。卵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约经5天左右即可孵出幼虫。小学生家长评语大全
2.幼虫 形似蛆而小,有三龄期。体白或淡黄,连头共14节,头部有咀嚼式口器和1
对触角,无眼、无足,每个体节上均有1~2对鬃。幼虫甚活泼,爬行敏捷,在适宜条件下约经2~3周发育,蜕皮2次即变为成熟幼虫,体长可达4~6mm。
3.蛹 成熟幼虫叶丝作茧,在茧内作第三次蜕皮,然后化蛹。茧呈黄白,外面常粘着一些灰尘或碎屑,有伪装作用。发育的蛹已具成虫雏形,头、胸、腹及足均已形成,并逐渐变为淡棕。蛹期一般为1~2周,有时可长达1年,其长短取决于温度与湿度是否适宜。茧内的蛹羽化时需要外界的刺激。如空气的震动,动物走近的扰动和接触压力以及温度的升高等,都可诱使成虫破茧而出。这一特性可解释为什么人进入久无人住的房舍时会被大量蚤袭击。
4.成虫 成虫羽化后可立即交配,然后开始吸血,并在一、二天后产卵。雌蚤一生可产卵数百个。蚤的寿命约一、二年。
雌蚤通常在宿主皮毛上和窝巢中产卵,由于卵壳缺乏粘性,宿主身上的卵最终都散落到其窝巢及活动场所,这些地方也就是幼虫的孳生地,如鼠洞、畜禽舍、屋角、墙缝、床下以及土坑等,幼虫以尘土中宿主脱落的皮屑、成虫排出的粪便及未消化的血块等有机物为食;而阴暗、温湿的周围环境很适合幼虫和蛹发育。
蚤两性都吸血,雌蚤的生殖活动更与吸血密切相关。通常一天需吸血数次,每次吸血约2~
3分钟,然后离去。常吸血过量以致血食来不及消化即随粪便排出。但蚤抗饥饿能力也很强,某些蚤能耐饥达10个月以上。意大利首都在哪
蚤的宿主范围很广,包括兽类和鸟类,但主要是小型哺乳动物,尤以啮齿目(鼠)为多。由于善跳跃,蚤可在宿主体表和窝巢内外自由活动,个别种类可固着甚至钻入宿主皮下寄生,如潜蚤(Tunga)。宿主选择性随种而异,传播疾病者大多是选择性不严的种类。
蚤各期发育和繁殖对温度的依赖都很大,温度低时卵的孵化、幼虫蜕皮化蛹都大大延迟。各种蚤发育所需的有效温度不同,可反应在其地理分布上。致痒蚤(Pulex irritans)发育需较高温度,成为温暖地带常见蚤种。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需要更高温度,该蚤则只在我国南方各省多见。
蚤成虫也对宿主体温有敏感的反应,当宿主因发病而体温升高或在死亡后体温下降时,蚤都会很快离开,去寻新的宿主。这一习性在蚤传播疾病上很重要。
与疾病的关系
蚤对人的危害可分为骚扰吸血,寄生和传播疾病三个方面。
1.骚扰吸血 人进入有蚤的场所或蚤随家畜或鼠类活动侵入居室,蚤均可到人身上骚扰并吸血。人的反应各不相同,严重者影响休息或因抓搔致感染。
2.寄生 潜蚤雌虫寄生于动物皮下。在人体是因穿皮潜蚤(Tunga penetrans)寄生引起潜蚤病。该病见于中南美洲及热带非洲,我国尚无记录。
3.传播疾病:蚤主要通过生物性方式传播疾病。最重要的是鼠疫,其次是鼠型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还能传播犬复孔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病。
⑴鼠疫:是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所致的烈性传染病。其自然宿主在我国是旱獭(Marmota)、黄鼠(Citellus)和沙鼠(Meriones),蚤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当蚤吸食病鼠血后,鼠疫杆菌在蚤的前胃棘间增殖,形成菌栓,造成前胃堵塞。再次吸血时血液不能到达胃内,反而携带杆菌回流到宿主体内致使宿主感染。受染的蚤由于饥饿,及血频繁,因而更多地感染宿主动物。该习性在鼠疫的传播上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体通过蚤在野栖啮齿动物中传播,构成鼠疫自然疫源地,当人或家栖鼠类进入疫源地感染了鼠疫,可引起家鼠和人间鼠疫流行。
⑵鼠型斑疹伤寒:由蚤传播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原是热带和温带鼠类特别是家栖鼠类的传染病。在人中仅为散发,偶尔也暴发流行。蚤吸血感染后,立克次体在其胃和马氏管上皮细胞内繁殖,细胞破裂后随粪排出。一般认为人是在被蚤叮咬后蚤粪污染伤口而致感染。立克次体在蚤类粪中可保持传染性长达9年。
⑶绦虫病:蚤是犬复孔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人体感染主要是误食了含似囊尾蚴的蚤而致。微时代演员表
我国重要的传病蚤
1.致痒蚤(Pulex irritans) 亦称人蚤,在眼下方有眼鬃毛1根;受精囊的头部圆形,尾部细长弯曲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可见,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蚤。嗜吸狗、猪和人血,对人骚扰性较大,尤以儿童为甚。可传播鼠疫,也是犬复孔绦虫、缩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
2.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眼鬃毛1根,位于眼的前方;受精囊的头部与尾部宽度相近,且大部分呈暗在我国沿海省市多见,主要宿主是家栖鼠类如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等。亦吸人血。是人间鼠疫的重要媒介,也传播鼠型斑疹伤寒和缩小膜壳绦虫。
防治原则
1.清除孳生地 宜在平时结合灭鼠、防鼠进行,包括清除鼠窝、堵塞鼠洞、堵塞鼠洞,清扫禽畜棚圈、室内暗角等,并用各种杀虫剂杀灭残留的成蚤及其幼虫。
2.灭蚤防蚤 药物、敌敌畏等喷洒杀蚤有效。同时,注意对狗、猫等家畜的管理,如定期用药液给狗、猫洗澡。在鼠疫流行时应采取紧急灭蚤措施并加强个人防护。
臭虫
臭虫在我国古时又称床虱、壁虱。臭虫有一对臭腺,能分泌一种异常臭液,此种臭液有防御天敌和促进交配之用,臭虫爬过的地方,都留下难闻的臭气,故名臭虫。
臭虫主要栖息在住室的床架、帐顶四角、墙壁、天花板、桌、椅、书架、被子褥、草垫、床席等的缝隙和糊墙纸的后面。栖息处所带有许多褐的粪迹。
臭虫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夜间叮咬吸血,扰人睡眠。叮咬时,其唾液注入皮内,中含异性蛋白质,可致局部红肿,奇痒难忍。若长期被较多臭虫叮咬,可产生贫血(尤其是营养不良者)、神经过敏及失眠,严重影响健康。臭虫会传播多种疾病,如回归热、麻风、鼠疫、小儿麻痹、结核病、锥虫病、东方疖、黑热病等。
危害企业类型:酒店业
臭虫的防治非常复杂,需要专业人员进行寻和消杀。帮尼具有专业的服务团队和多年的臭虫防治经验。
现在就的技术服务人员,以获得更多信息。
防治跳蚤
蚤属于昆虫纲、蚤目(Siphonaptera),是哺乳动物和鸟类的体外寄生虫。其特征是:①体小而侧扁,触角长在触角窝内,全身鬃、刺和栉均向后方生长,能在宿主毛、羽间迅速穿行。②无翅,足长,其基节特别发达,善于跳跃。全世界共记录蚤2000多种,我国已知有454种,其中仅少数种类与传播人兽共患病有关。
形态
雌蚤长3mm左右,雄蚤稍短,体棕黄至深褐。有眼或无眼。全身多刚劲的刺称为鬃(bristle)。
雌蚤
1.头部 略呈三角形,其中央的触角窝(antennal fossa)可将头分为前头和后头两部分,前头上方称额,下方称颊。触角分3节,末节膨大,常又可分为9个假节。雄蚤触角较长,平均向下藏在触角窝内,交尾时将触角上举以挟持雌虫。有的蚤在触角窝前长有单眼。前头腹面有刺吸式口器,由针状的下颚内叶1对和内唇组成食物管,外包以分节的下唇须形成喙。蚤头部有许多鬃,根据生长部位称眼鬃、颊鬃、后头鬃等,有的种类颊部边缘具有若干粗壮的棕褐扁刺,排成梳状,称为颊栉(genal comb)。
蚤头部及前胸
2.胸部 分成3节,每节均由背板、腹板各一块及侧板2块构成。有的种类前胸背板后缘具有粗壮的梳状扁刺,称前胸栉(pronotal comb)。无翅,足3对长而发达,尤以基节特别宽大,跗节分为5节,末节具有爪1对。
3.腹部 由10节组成,前7节称正常腹节,每节背板两侧各有气门1对。雄蚤8、9 腹节、雌蚤7~9腹节变形为外生殖器,第10腹节为肛节。第 7节背板后缘两侧各有一组粗壮的鬃,称臀前鬃(antepygidial bristle), 保护着其后第8节上的臀板(pygidium),臀板为感觉器官,略呈圆形,板上有若干杯状凹陷并且各具一根细长鬃和许多小刺。
雌蚤腹部钝圆,在7~8腹板的位置上可见几丁质较厚的受精囊。受精囊可分头、尾两部分,形状各种蚤不同。雄蚤腹部末端较尖,其第9背板和腹板分别形成上抱器和下抱器。雄蚤外生殖器复杂,形状也因种而异,故基与雌蚤受精囊一起被作为分类的依据。
生活史与习性
蚤生活史为全变态,包括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时期
战争与和平 作文1.卵 椭圆形,长0.4~1.0mm,初产时白、有光泽,以后逐渐变成暗黄。卵在适宜的温、湿条件下,约经5天左右即可孵出幼虫。
2.幼虫 形似蛆而小,有三龄期。体白或淡黄,连头共14节,头部有咀嚼式口器和1对触角,无眼、无足,每个体节上均有1~2对鬃。幼虫甚活泼,爬行敏捷,在适宜条件下约经2~3周发育,蜕皮2次即变为成熟幼虫,体长可达4~6mm。
3.蛹 成熟幼虫叶丝作茧,在茧内作第三次蜕皮,然后化蛹。茧呈黄白,外面常粘着一些灰尘或碎屑,有伪装作用。发育的蛹已具成虫雏形,头、胸、腹及足均已形成,并逐渐变为淡棕。蛹期一般为1~2周,有时可长达1年,其长短取决于温度与湿度是否适宜。茧内的蛹羽化时需要外界的刺激。如空气的震动,动物走近的扰动和接触压力以及温度的升高等,都可诱使成虫破茧而出。这一特性可解释为什么人进入久无人住的房舍时会被大量蚤袭击。
4.成虫 成虫羽化后可立即交配,然后开始吸血,并在一、二天后产卵。雌蚤一生可产卵数百个。蚤的寿命约一、二年。
雌蚤通常在宿主皮毛上和窝巢中产卵,由于卵壳缺乏粘性,宿主身上的卵最终都散落到其窝巢及活动场所,这些地方也就是幼虫的孳生地,如鼠洞、畜禽舍、屋角、墙缝、床下以及土坑等,幼虫以尘土中宿主脱落的皮屑、成虫排出的粪便及未消化的血块等有机物为食;而阴暗、温湿的周围环境很适合幼虫和蛹发育。
蚤两性都吸血,雌蚤的生殖活动更与吸血密切相关。通常一天需吸血数次,每次吸血约2~3分钟,然后离去。常吸血过量以致血食来不及消化即随粪便排出。但蚤抗饥饿能力也很强,某些蚤能耐饥达10个月以上。
蚤的宿主范围很广,包括兽类和鸟类,但主要是小型哺乳动物,尤以啮齿目(鼠)为多。由于善跳跃,蚤可在宿主体表和窝巢内外自由活动,个别种类可固着甚至钻入宿主皮下寄生,如潜蚤(Tunga)。宿主选择性随种而异,传播疾病者大多是选择性不严的种类。
蚤各期发育和繁殖对温度的依赖都很大,温度低时卵的孵化、幼虫蜕皮化蛹都大大延迟。各种蚤发育所需的有效温度不同,可反应在其地理分布上。致痒蚤(Pulex irritans)发育需较高温度,成为温暖地带常见蚤种。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需要更高温度,该蚤则只在我国南方各省多见。
蚤成虫也对宿主体温有敏感的反应,当宿主因发病而体温升高或在死亡后体温下降时,蚤都会很快离开,去寻新的宿主。这一习性在蚤传播疾病上很重要。
与疾病的关系
蚤对人的危害可分为骚扰吸血,寄生和传播疾病三个方面。
1.骚扰吸血 人进入有蚤的场所或蚤随家畜或鼠类活动侵入居室,蚤均可到人身上骚扰并
吸血。人的反应各不相同,严重者影响休息或因抓搔致感染。
2.寄生 潜蚤雌虫寄生于动物皮下。在人体是因穿皮潜蚤(Tunga penetrans)寄生引起潜蚤病。该病见于中南美洲及热带非洲,我国尚无记录。
3.传播疾病:蚤主要通过生物性方式传播疾病。最重要的是鼠疫,其次是鼠型斑疹伤寒(地方性斑疹伤寒);还能传播犬复孔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病。
⑴鼠疫:是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所致的烈性传染病。其自然宿主在我国是旱獭(Marmota)、黄鼠(Citellus)和沙鼠(Meriones),蚤是重要的传播媒介。当蚤吸食病鼠血后,鼠疫杆菌在蚤的前胃棘间增殖,形成菌栓,造成前胃堵塞。再次吸血时血液不能到达胃内,反而携带杆菌回流到宿主体内致使宿主感染。受染的蚤由于饥饿,及血频繁,因而更多地感染宿主动物。该习性在鼠疫的传播上具有重要意义。
病原体通过蚤在野栖啮齿动物中传播,构成鼠疫自然疫源地,当人或家栖鼠类进入疫源地感染了鼠疫,可引起家鼠和人间鼠疫流行。
⑵鼠型斑疹伤寒:由蚤传播莫氏立克次体(Rickettsia mooseri)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原是热带和温带鼠类特别是家栖鼠类的传染病。在人中仅为散发,偶尔也暴发流行。蚤吸血感染后,立克次体在其胃和马氏管上皮细胞内繁殖,细胞破裂后随粪排出。一般认为人是
在被蚤叮咬后蚤粪污染伤口而致感染。立克次体在蚤类粪中可保持传染性长达9年。
⑶绦虫病:蚤是犬复孔绦虫、缩小膜壳绦虫和微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人体感染主要是误食了含似囊尾蚴的蚤而致。
我国重要的传病蚤
1.致痒蚤(Pulex irritans) 亦称人蚤,在眼下方有眼鬃毛1根;受精囊的头部圆形,尾部细长弯曲呈世界性分布,我国各地均可见,也是人体最常见的蚤。嗜吸狗、猪和人血,对人骚扰性较大,尤以儿童为甚。可传播鼠疫,也是犬复孔绦虫、缩小膜壳绦虫的中间宿主。
2.印鼠客蚤(Xenopsylla cheopis) 眼鬃毛1根,位于眼的前方;受精囊的头部与尾部宽度相近,且大部分呈暗在我国沿海省市多见,主要宿主是家栖鼠类如小家鼠、褐家鼠和黄胸鼠等。亦吸人血。是人间鼠疫的重要媒介,也传播鼠型斑疹伤寒和缩小膜壳绦虫。
防治原则
1.清除孳生地 宜在平时结合灭鼠、防鼠进行,包括清除鼠窝、堵塞鼠洞、堵塞鼠洞,清扫禽畜棚圈、室内暗角等,并用各种杀虫剂杀灭残留的成蚤及其幼虫。
2.灭蚤防蚤 药物、敌敌畏等喷洒杀蚤有效。同时,注意对狗、猫等家畜的管理,如定期用药液给狗、猫洗澡。在鼠疫流行时应采取紧急灭蚤措施并加强个人防护。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