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应急知识
培训手册
二〇一七年五月八日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知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社会公众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以及其他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
一、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范围与标准
(一)传染病
、鼠疫:发现例及以上鼠疫病例。
、:发现例及以上病例。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发现例及以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病人或疑似病人。
、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发现例及以上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
、:发生例及以上肺病例;或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皮肤或肠病例;或例及以上职业性病例。
、甲肝戊肝: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甲肝戊肝病例。
、伤寒(副伤寒):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伤寒(副伤寒)病例,或出现例及以上死亡。
、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病例,或出现例及以上死亡。
、麻疹: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麻疹病例。
、风疹: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等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风疹病例。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天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流脑病例,或者有例及以上死亡。
、登革热:周内,一个县(市、区)发生例及以上登革热病例;或首次发现病例。
、流行性出血热:周内,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例(高发地区例)及以上流行性出血热病例,或者死亡例及以上。
、钩端螺旋体病:周内,同一自然村寨、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钩端螺旋体病病例,或者死亡例及以上。
、流行性乙型脑炎:周内,同一乡镇、街道等发生例及以上乙脑病例,或者死亡例及以上。
、疟疾:以行政村为单位,个月内,发现例(高发地区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或在近年内无当地感染病例报告的乡镇,以行政村为单位,个月内发现例及以上当地感染的病例;在恶性疟流行地区,以乡(镇)为单位,个月内发现例及以上恶性疟死亡病例;在非恶性疟流行地区,出现输入性恶性疟继发感染病例。
、血吸虫病:在未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例及以上;在传播控制地区,以行政村为单位,周内发生急性血吸虫病例及以上,或在同一感染地点周内连续发生急性血吸虫病病例例及以上;在传播阻断地区或非流行区,发现当地感染的病人、病牛或感染性钉螺。
、流感:周内,在同一学校、幼儿园或其他集体单位发生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或例及以上因流感样症状住院病例,或发生例及以上流感样病例死亡。
、流行性腮腺炎: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例及以上流行性腮腺炎病例。
、感染性腹泻(除、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中发生例及以上感染性腹泻病例,或死亡例及以上。
、猩红热: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例及以上猩红热病例。
祛痘印用什么、水痘:周内,同一学校、幼儿园等集体单位中,发生例及以上水痘病例。
、输血性乙肝、丙肝、:医疗机构、采供血机构发生例及以上输血性乙肝、丙肝病例或疑似病例或感染。
、新发或再发传染病:发现本县(区)从未发生过的传染病或发生本县近年从未报告的或国家宣布已消灭的传染病。
、不明原因肺炎: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二)食物中毒:
、一次食物中毒人数人及以上或死亡人及以上;
、学校、幼儿园、建筑工地等集体单位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人及以上或死亡人及以上。
、地区性或全国性重要活动期间发生食物中毒,一次中毒人数人及以上或死亡人及以上。
(三)职业中毒:发生急性职业中毒人及以上或者死亡人及以上的。
(四)其他中毒:出现食物中毒、职业中毒以外的急性中毒病例例及以上的事件。
(五)环境因素事件:发生环境因素改变所致的急性病例例及以上。
(六)意外辐射照射事件:出现意外辐射照射人员例及以上。
(七)传染病菌、毒种丢失:发生鼠疫、、非典、艾滋病、、脊灰等菌毒种丢失事件。
(八)预防接种和预防服药体性不良反应:
保健品企业
、体性预防接种反应:一个预防接种单位一次预防接种活动中出现体性疑似异常反应;或发生死亡。、体预防性服药反应:一个预防服药点一次预防服药活动中出现不良反应(或心因性反应)例及以上;或死亡例及以上。
(九)医源性感染事件:医源性、实验室和医院感染暴发。
(十)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周内,一个医疗机构或同一自然村寨、社区、建筑工地、学校等集体单位发生有相同临床症状的不明原因疾病例及以上。
(十一)各级人民政府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其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
(一)中毒事故
教师求职信. 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是指食用了被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食品或者食用了含有毒有害物质的食品后出现的急性、亚急性疾病。发病者通常感觉肠胃不舒服,伴有恶心、呕吐、肚子疼、拉肚子等症状。
应急要点:
★立即停止食用可疑食品。
★大量喝水,稀释毒素。
★用筷子、勺把或手指压舌根部,轻轻刺激咽喉引起呕吐。
★误食强酸、强碱后,及时服用稠米汤、鸡蛋清、豆浆、牛奶等,以保护胃黏膜。房屋维修基金
★用塑料袋留好可疑食物、呕吐物或排泄物,供化验使用。
★尽早把病人送往医院诊治。
专家提醒:
◆不吃不新鲜或有异味的食物。
◆不自行采摘蘑菇、鲜黄花菜或不认识的植物食用。豆角一定要炒熟后再吃,不吃发芽的土豆。不吃霉变甘蔗、霉变红薯。不喝生豆浆。不吃有异味的或没有检验合格证的蜂蜜。
◆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水产品以及肉类食品应炒熟后再吃。
◆不用饮料瓶存放化学品。存放化学品的瓶子应该有明显标志,并置于隐蔽处,避免儿童由于辨别不清而饮用。
食物中毒的病人必须立即送往医院抢救,不要自行乱服药。在送医院过程中让呕吐病人采取侧卧位,
防止呕吐物进入呼吸道导致窒息或误吸。
. 有机溶剂中毒
苯、甲苯、二甲苯、汽油、正己烷、氯仿、氯乙烷、甲醇、乙醚、丙酮、二硫化碳等,都可能引起人体
中毒。
应急要点:
★立即将中毒者转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脱去被污染衣物,迅速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同时注意保暖。眼部被污染的,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冲洗分钟。
★若中毒者昏迷,施救者可根据现场情况及中毒物质种类,采用拇指按压人中、十宣、涌泉等穴位的办法施救。
专家提醒:
发生中毒事故区域(特别是下风向)的人员应尽快撤离或就地躲避在建筑物内。施救者需做好自身防护后,方可进入现场。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有条件的可采取心肺复苏措施,同时呼叫,立即送医院。
与毒物密切接触者,应卧床休息,接受严密的医学观察。
. 农药中毒
大量接触或误服农药,会出现头晕、头痛、浑身无力、多汗、恶心、呕吐、肚子疼、腹泻、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重者还会有瞳孔缩小、昏睡、四肢颤抖、肌肉抽搐、口中有金属味等症状。
应急要点:
★迅速把病人转移至有毒环境的上风方向通风处。
★立即脱去被污染的衣物,用微温(忌用热水)的肥皂水、稀释碱水反复冲洗体表分钟以上(中毒用清水冲洗)。
★眼部被污染的,立即用清水冲洗,至少冲洗分钟。
★口服农药后神志清醒的中毒者立即催吐、洗胃,越早越彻底越好。
★昏迷的中毒者出现频繁呕吐时,救护者要将他的头放低,并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阻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中毒者呼吸、心跳停止时,立即在现场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同时呼叫,立即送医院。
专家提醒:
◆在农药生产车间等人员聚集的地方发生毒气中毒事故,救助者应戴好防毒面具后进入现场。
◆尽可能向医务人员提供引起中毒的农药的名称、剂型、浓度等。
◆施洒农药时,人员应站在上风方向。
◆盛放农药的瓶子应放在儿童不易拿到的隐蔽处。
. 中毒
是剧毒化学品,对人畜生命危害极大。
应急要点:
★立即彻底洗胃、催吐、导泻,清除胃内毒物。
★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发生抽搐的病人,要防止跌伤、肌肉撕裂、骨折或关节脱位等;
背部应垫上衣物,避免背部擦伤和椎骨骨折;为防止咬伤舌头,用纱布缠绕压舌板塞入病人上、下齿之间,但要注意不要造成舌后坠,以免影响呼吸。
★对呼吸、心跳停止者立即施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
★立即,迅速送往医院抢救。
专家提醒:
◆国家禁止生产和使用。
◆对原因不明的突然出现抽搐、昏迷的“怪病”病人,要考虑鼠毒强中毒的可能。鼠药中毒后抽搐的病人多数是中毒。
(二)、传染性疾病
. 流行性感冒
流感病毒可通过唾液飞沫、鼻涕、痰液在空气中传播。流感传染性强,发病快,状重,北方地区一般在冬春季流行。与普通感冒相比,流感病人多表现为高℃以上,浑身酸痛、头痛明显,而咳嗽、流鼻涕则较轻。流感对老年人、儿童、孕妇和体弱多病者危害极大,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应急要点:
★有流感症状时,要及时去医院,切勿带病上班或上课,以免传染他人。
★流感病人要注意多休息、多喝水。
★流感病人应与家人分开吃住。
★流感病人的擤鼻涕纸和吐痰纸要包好,扔进加盖的垃圾桶,或直接扔进抽水马桶用水冲走。
专家提醒:
◆平时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即使在冬季,每天也要开窗通风次以上,每次至少至分钟。家用空调在每年使用前要清洗空气过滤网,确保换气清洁。
◆不要随地吐痰,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捂住口鼻。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保证充足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导致抵抗力下降,从而增加患病机会。
◆流感流行时,应尽量少去商场、影剧院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必须出门时,戴口罩。
◆每年月、月份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最好方法。
◆重病人应在医院隔离。
. 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分为甲、乙、丙、丁、戊种类型,乙型和甲型肝炎最多见。甲型、戊型肝炎一般通过饮食传播。毛蚶、泥蚶、蛎、螃蟹等均可传播甲肝。乙型、丙型和丁型肝炎主要经血液、母婴和性传播。部分慢性乙型肝炎病人还可能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癌。
病毒性肝炎的主要症状是身体疲乏、食欲减退、恶心、腹胀,部分病人出现皮肤和白眼球发黄等症状。应急要点:
★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到医院就诊,并根据病情的需要进行隔离。
★对肝炎病人用过的餐具要消毒,在开水中煮分钟以上。不要与肝炎病人,共用生活用品,对其接触过的公共物品和生活物品要在疾病预防控制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消毒。如果与肝炎病人共用同一个厕所,要用漂白粉消毒便池。
★不要与乙型、丙型、丁型肝炎病人及病毒携带者共用剃刀、牙具;与乙肝病人发生性关系时,要使用避孕套或提前接种乙肝疫苗。
★食品加工和销售、水源管理、托幼保教等工作岗位,不得聘用肝炎病人或病毒携带者。
苏州好玩的地方专家提醒:
◆养成用流动水勤洗手的好习惯。
◆生熟食物要分开放置和储存,避免熟食受到污染。
◆食用毛蚶、牡蛎、螃蟹等水产品,须加工至熟透再吃。
◆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预防甲型和乙型肝炎的最好方法是接种疫苗。
.
流行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红眼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很强的眼病。主要症状是眼部充血肿胀(红眼)、眼痛、有异物感、眼屎多。主要通过接触被病人眼屎或泪水污染的物品(毛巾、手帕、脸盆、水等)而被传染,夏秋季容易流行。
应急要点:
★患上红眼病应及时到医院。病人所有生活用具应单独使用,最好能洗净晒干后再用。
★病人使用的毛巾,要用蒸煮分钟的方法进行消毒。
★病人尽量不要去人聚集的商场、游泳池、公共浴池、工作单位等公共场所,以免传染他人。
★病人应少看电视,防止引起眼睛疲劳而加重病情。
专家提醒:
◆为预防红眼病,流行期外出时应携带消毒纸巾(一般超市有售)。不用他人的毛巾擦手、擦脸。回家、回单位时,应使用流动的水洗手、洗脸。
◆养成不用脏手揉眼睛的习惯。
◆尽量不去卫生状况不好的美容美发店、游泳池,防止被传染红眼病;
◆滴眼药水预防效果不确切,不要用于集体预防。
. 狂犬病
人被带有狂犬病病毒的狗、猫咬伤、抓伤后,会引起狂犬病,一旦发病,无法救治,几乎死亡。狂犬病的典型症状是发烧、头痛、怕水、怕风、四肢抽筋等。
应急要点:
★被宠物咬伤、抓伤后,首先要挤出污血,用肥皂水反复冲洗伤口。然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冲洗伤口至少要分钟。最后涂擦浓度%的酒精(药店有售)或者%~%的碘酒(药店有售)。只要未大量出血,切记不要包扎伤口。
★尽快到市、县(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或各镇卫生院防保组的狂犬病免疫预防门诊接种狂犬病疫苗。第次注射狂犬病疫苗的最佳时间是被咬伤后的小时内。
★如果一处或多处皮肤被咬穿,伤口被犬的唾液污染,必须立刻注射疫苗和抗狂犬病血清。
★将攻击人的宠物暂时单独隔离,尽快带到附近的动物医院诊断,并向动物防疫部门报告。
专家提醒:
◆养犬人有义务按照规定为犬接种疫苗。
◆发现宠物没有精神、喜卧暗处、唾液增多、行走摇晃、攻击人畜、怕水等症状,要立即送往附近的动物医院或乡镇兽医站诊断。
◆人被犬攻击并咬伤,应立即向当地公安部门报告。
.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简称“非典”)是病毒引起的严重急性呼吸道症候。主要通过近距离空气传播,直接接触病人的痰液、唾液、鼻涕也会被感染。
“非典”的症状先是发热(℃以上),同时伴有寒战、头痛、头晕、全身酸痛、没力气、拉肚子等表现。少数病人有咳嗽、痰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与流感和肺炎不易区别,如不及时,会导致病人死亡。
应急要点:
★一旦发烧,要及时到医院的发热门诊就医。
大泽佑香作品
★如果接触到“非典”病人,要立即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每天测量自己的体温;
★出现“非典”疫情,健康人或轻症病人尽可能不去医院。必须去医院看病的,需戴上口罩,回家后洗手、洗脸、消毒衣物。阳光直射可以起到消毒作用,用消毒剂消毒先要咨询专业人士。
★配合医务人员做好流行病学调查和必要的隔离观察。
专家提醒:
◆“非典”病人,要立即住院并隔离。
◆日常预防尤为重要,要做到“四勤三好”:即勤洗手、勤洗脸、勤饮水、勤通风;口罩戴得好、心态调整好、身体锻炼好。
◆避免在商场、影剧院等通风不畅和人员聚集的地方长时间停留。
◆家庭居室和办公室要经常开窗通风。即使在冬季,每天也要开窗通风次以上,每次至少至分钟。
. 鼠疫
鼠疫是由鼠疫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与鼠疫病人接触和被鼠蚤叮咬可以传播,与鼠、旱獭等携带鼠疫杆菌的动物接触也可以传播。
应急要点:
★鼠疫病人要服从医务人员的,接受隔离保护措施。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