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律的相关理论
一、纪律概述
(一)纪律的含义国家计算机二级报名
林格伦(H.C.Lindgren)曾提到,“纪律”一词有多种含义。一个含义是“惩罚”;一个含义是“以强迫顺从或服从命令的行为加以监督”;还有一个含义是“改正错误与强化的训练”。([美]林格伦:《课堂教育心理学》,370页,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3。)那么,纪律究竟是什么呢?综合现代教育家、心理学家对纪律的界定,我们认为:纪律就是一定的集体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并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而制订的、要求每个成员遵守的各种规范和规则。
浙江二本院校首先,纪律是为维护集体利益所制订的,是正常教育秩序所必需的,主要指向集体生活和活动的领域。其次,纪律以规范和规则的形式存在,是对学生的外在约束。纪律的终极目的是从他律到自律,从外在约束到自我控制,而不是对人进行压制或管制。再次,规范和规则的获得并不是强制和奴化的结果。如果在纪律上强制和奴化,就会导致学生智慧的僵化。如果学生没有主动去理解纪律,就不可能真正懂得纪律的意义,并在纪律中得到理想的发展。最后,纪律不是教师的一厢情愿,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是可以质疑、讨论和修改的。
(二)纪律的类型
从纪律的形成角度,可将纪律分为以下几种。(1)教师促成
的纪律,主要指在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形成的班级行为规范。(2)集体促成的纪律,主要指在集体舆论和集体压力的作用下形成的体行为规范。(3)自我促成的纪律,简单说就是自律,它是在个体自觉努力下由外部纪律内化而成的个体内部约束力。自律是课堂纪律管理的最终目的,当一个学生能够自律并客观评价自己的和集体的行为标准时,便意味着能够为新的、更好的集体标准的发展作出贡献,同时也标志着学生的成熟水平大大提高了一步。(4)任务促成的纪律,主要指某一具体任务对学生行为提出的具体要求。这类纪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
从纪律实施的模式角度,纪律可以有专制型纪律、放纵型纪律和健康型纪律三种。专制型纪律是以惩罚为基础,强迫学生接受的纪律。放纵型纪律则是另一极端,它是没有任何限制,使学生有充足的选择自由的纪律。健康型纪律提倡有限制的选择,使学生能够自觉遵守纪律。当这种纪律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要求以后,便可称之为自我约束的纪律或叫自觉纪律,它是我们进行纪律教育的目标。
五险一金扣多少(三)纪律的功能
纪律在青少年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是众所周知的。奥苏伯尔认为,纪律是所有的文化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合理的纪律管理对于青少年的发展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1)儿童社会化的需要,儿童需要学习某种社会文化所认可的行为标准;(2)个性正常发展的需要,有利于使儿童获得自立、
骂人的qq签名自控、可靠等心理
特质并训练儿童的挫折容忍力;(3)道德标准内化的需要,可促使正确道德观的形成;(4)儿童获得安全感的需要。如果缺乏清楚的、可与之交流的外部控制的引导,儿童很可能会感到迷惘和忧虑。因此,纪律管理虽然不易,却是教师不得不仔细研究的问题。
二、自觉纪律
自觉纪律是人作为主体在认同、内化体规范的基础上自主、自觉、自动地自己限制自己、自己约束自己。(张相乐:《自律及大学生自律品质的培养》,载《现代教育科学》,2004(4)。)自觉纪律不是靠外部的强制或外在命令,而是主体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上的自我决定和自我选择。
(一)自觉纪律的心理结构
自觉纪律是学生纪律性水平高的表现,这种品质是个体按照一定的体、社会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稳固的特征,其成分包括纪律认识、纪律态度、纪律意志和纪律习惯。
阔腿裤搭配什么鞋1.纪律认识
学生对纪律的认识主要反映他的纪律意识水平,是对纪律重要性及其内容的理解。它包括对纪律的感
性观念、对纪律的理性理解、纪律评价及纪律信念。在生活实践中,学生对纪律会产生一些具体的感受,它会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前者对正确的纪律认识奠定了感性基础,而后者则起干扰作用。在感性观念基础上产生的理性理解主要形成学生的纪律意识,避免产生意义障碍。但
对纪律要求的正确认识并不意味着能够对自己与他人的纪律行为表现作出正确的评判。纪律评价通过深化纪律认识、营造纪律舆论来强化正确的纪律认识。纪律认识的最高层次是纪律信念,确信纪律的必要性与正确性,并要求自己和他人坚决遵守。
2.纪律态度
中小学生对纪律有着各种不同的态度:或严肃或淡漠,或肯定或否定。自觉纪律不仅指学生对纪律有正确的认识,还包括他们对纪律有正确积极的态度。自觉纪律从态度上讲有三个特点:一是自愿遵守,二是主动执行,三是积极维护。
3.纪律意志
纪律意志是学生执行纪律的意志表现。它表现为按纪律要求积极行动,或为了遵守纪律而抑制某些违反纪律的行动。这是一种约束和控制自己的能力,促使学生选择正确的动机、排除外部的干扰、控制不良的情绪,最终坚决地执行纪律。
4.纪律习惯
行为习惯对人的纪律行为影响颇大。良好的纪律行为习惯是从强制性地被动遵守转变为自觉纪律的重要关键。稳定的纪律习惯不仅可以使学生遵守纪律的行动容易实现,同时,它的受阻也会引起消极体验。这使得纪律习惯成为自觉纪律行为的一种动力。
(二)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
好听的歌推荐学生自觉纪律的形成过程是从外部纪律要求强制性遵守转化为内心需要,再转化为纪律习惯的过程。这一过程,大致分为三
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依靠外部教育要求及措施,包括教师的具体规定、提醒、监督和及时的检查;第二阶段,过渡阶段,学生还未形成自觉纪律,但已经体会到纪律要求,既有权威的强制成分,又有个体自己的一定理解,一般能够遵守纪律;第三阶段,把纪律原则变成自觉行动,教育要求具有一般的原则性质,学生对纪律形成了责任感,开始以自我要求、自我监督、自我检查为主要方式。
(三)自觉纪律的特点
自觉纪律是在正确认识纪律的内容和必要性的基础上,经过多次实践,把遵守纪律变成了个人的内在需要,对纪律积极执行维护,并养成了遵守纪律的习惯,从而不需要外加强制即能自然遵守。因此,
自觉纪律表现出如下特点:(1)对纪律出自内心需要而自然遵守;(2)无须外在监督;(3)习惯性遵守;(4)在遵守纪律过程中遇到困难,会作出意志努力去克服;(5)积极维护纪律的执行,能与破坏纪律的表现进行斗争。当然,学生的自觉纪律的形成需要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三、有关纪律的心理学理论
在有关纪律的心理学理论中,传统的观点有倾向于外部控制和倾向于内部控制的理论。倾向于外部控制的观点认为,纪律应该强调体和权威的需要,着重于严格的和完全的控制;倾向于内部控制的观点认为,在纪律中体现个人的需要比体或权威的需要更重要。不同的行为学派也提出了不同的强化纪律的心理学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