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向调整探析
世界杯2022赛程
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路向调整探析
作者:***
来源:《理论观察》2022年第09期
        摘 要:后疫情时代人们的社会生活、思想观念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观念深入人心、生产生活数字化转型加速、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价值不断彰显等。在这一背景下,高校思政课教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意识形态领域波浪泛起、线上课堂状况频出、学生心理问题复杂程度加剧;另一方面,疫情在客观上促进了线上教学的发展,推动了教学模式的转型。我国的抗疫斗争也为思政课教学提供了众多教学素材。在经历疫情大考后,青年学生的家国之情更加浓烈。面对挑战与机遇,高校思政课教师应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更新教学理念、重组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开辟发展新局,同时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常规与动态相融合的弹性教学体系,提高教学应急能力。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改革;路向调整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2)09 — 0034 — 0
6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意义重大。当前受疫情影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在社会各方面更新蜕变的过程中,也伴随着一些困难与阵痛,面对这些新的情况,高校思政课教学也应适时进行路向调整,以更好引导学生成长成材。
        2020年,一场全球性的疫情危机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类。专家表明,新冠病毒可能会与人类长期共存,成为季节性流行病,人类也会在不久进入“后疫情时代”。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役中,中国出的表现再次让世界瞩目,中国社会也率先进入后疫情时代。所谓后疫情时代是指疫情过后的时代,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的时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疫情已得到基本控制,社会生产生活逐渐恢复;二是后疫情时代依然离不开疫情,疫情并没有完全消失,并将在很长一段时期内伴随人类社会而存在。这就决定了后疫情时代既是恢复与继承的时代,也是重塑与超越的时代。番茄炒蛋的做法
        以“疫情爆发期”为中间阶段进行划分,那么所谓“后疫情时代”就与“前疫情时代”相对,是指疫情过后的时代。然而“前”“后”两个时代并不是相对称的,“后疫情时代”是对“前疫情时
代”的对抗与超越,它经历疫情洗礼,脱胎于“前疫情时代”,既带有传统特点,又拥有疫情留给它的新印记,是社会发展否定之否定的又一阶段。以此为划分,后疫情时代的中国也处于继承与超越的转型阵痛期,既有传统特点,又有新的时代特征,是一个正在快速变化转型的时代。后疫情时代的社会表征具体如下:
        第一,社会生活转型加速。疫情首先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冲击。受疫情影响,部分产业被迫停产停工,取而代之的是数字化业务的蓬勃发展。数字化是指利用互联网数字处理方法,让大量的数据信息能够被更综合性地迅速剖析,让业务流程运用越来越智能化。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成为常态,人们的生产生活均需通过网络进行,这在客观上改变了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促进了科技的迭代更新,加速了人们生产生活的数字化转型。此外,技术的转型也加快了行业的重构,产业更替加快,新型职业蓬勃发展。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分产业停产停工,还有部分小微企业破产倒闭,然而互联网行业却发展迅速:疫情期间的网上超市、直播带货打破了传统的购物模式,成为生活新趋势;网络办公、网络课堂也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常态;新型电竞职业迅猛发展,电竞体育赛事也逐步走进大众视野。
        第二,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社会生活的变化也对人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影响。首先,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深入人心。在疫情初始,专家猜测新冠肺炎病毒来源于自然界,与人类买卖、食用野生动物有相互关联,震惊与愤怒的背后是思考与行动,这一方面促使人们进行生态反思,另一方面也唤醒了人们的生态自觉。一是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相互依存、互为存在,和谐共生才是人与自然相处的应有之道。如果过分沉醉于所謂“人类中心论”,不按自然规律办事,只顾眼前利益,就会使生态失衡,造成灾难性后果。疫情进一步表明,人类要想求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承担起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责任,而不能以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所谓的发展,要想获得永续发展,必须保护生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二是自觉保护环境,倡导健康生活。疫情发生后,我国政府迅速采取行动,出台相关政策,修改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我国人民也积极响应,坚定生态自信,提高生态自觉,自觉践行文明环保生活方式。当今,勤俭节约保护环境成为新时尚,铺张浪费破坏生态则成为旧恶习。其次,人类命运共同体价值不断彰显。多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当今,面对突发疫情,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价值再次彰显。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面对疫情,即使再强大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也不能独善其身,历史和事实证明,只有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人间正道。面对新冠肺如何办理签证
炎疫情,我国积极主张全球合作、共同应对,展现出了磅礴的胸怀,不断在实际行动中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与世界各国团结合作、攻克时艰。
感恩节感谢老师的话
        总体来说,后疫情时代的总特征就是“变”,世界的各个角落都在发生着各种变化,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多。
        疫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挑战与机遇。一方面意识形态领域复杂多变、传统教学方式遭遇困境、学生心理复杂程度加剧,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困境;另一方面,疫情也在客观上夯实了思政课教学基础、丰富了思政课教学资源、推动了思政课教学模式转型,给高校思政课教学带来了发展机遇。
        (一)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挑战
        疫情给高校思政课教学打个“措手不及”,不仅传统教学方式遭遇困境,学生心理问题也出现一些新的变化。具体来说,后疫情时代的高校思政课教学面临着如下挑战:
        1.意识形态领域复杂性增加,监管难度加大
如何淘宝网开店        一是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借机泛起。疫情期间,部分西方媒体断章取义,片面夸大治理短板,刻意抹黑中国、抹黑中国共产党,试图引发社会矛盾,唱衰中国。部分西方媒体把中国的封城隔离政策说成是对人权的侵犯和践踏;把疫情期间暴露出的问题指向党和政府;把新冠肺炎病毒称为“中国病毒”,对华人进行种族攻击,他们故意歪曲事实,渲染中国威胁论,试图在全球引起舆论。后疫情时代各种思想涌现、纷繁复杂,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有待提高,容易被别有用心之人蛊惑。二是远程教育增加了网络意识形态安全监管难度。受疫情防控影响,按教育部“停课不停学”的要求,大部分高校都通过网络进行线上授课。疫情防控的封闭与网络的开放形成鲜明对比,这也在一方面增加了网络意识形态监管的难度,要高度警惕网络不良言论以及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思潮的渗透,防止教学视频被恶意剪辑、恶意传播,从而误导青年学生。
        2.传统教学方式遭遇困境,线上教学课堂状况频出
        传统的高校思政课教学大致由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两部分组成,采取线下授课形式,师生面对面交流互动。然而在疫情期间,受疫情防控影响,传统的教学方式面临着困境:一方面由于学生聚集,课堂教学无法正常开展;另一方面,由于疫情传播,实践教学也要被
迫暂停。面对这些问题,取而代之的是线上教学的发展,虽然线上教学实现了教师与学生的远程交流互动,打开了新的教学方式,保证了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但线上教学课堂也依然状况频出:一是网络崩溃、平台瘫痪、故障频发,线上教学硬件设备不能得到保证;二是部分学生自觉性不强,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线上教学;三是师生无法近距离交流,没有肢体与眼神的交流互动,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疫情之下的社会百态,加剧学生心理复杂程度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对社会生活产生了深刻影响,也对人们的心理状况造成了一定危害。据相关调查显示,部分青年学生在疫情期间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焦虑和恐慌,并对毕业前景、未来选择感到迷茫和无所适从。此外,疫情所呈现的社会百态、所显现的一些“社会悖论”,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学生的心理复杂程度:疫情期间我们是否应该照顾社会上的弱势体,让一部分人为他人做出牺牲?抑或是寻求中庸之道?若是折衷,又该做出怎样的取舍?我们是否应该为了更大的利益而对公众撒谎?是否应该无视规定去帮助家人和朋友?疫情期间的我们面临着大大小小的關乎道德的抉择,而不同的抉择也每天在我们的面前不断上演:有人为了家人朋友选择“大我”;也有人为了家人朋友选择“小我”。面对选择,
我们又该如何抉择?总体来说,学生心理问题较疫情发生前更加多元和复杂,心理问题的进展也呈现加速趋势。
咨的组词
        (二)后疫情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迎来了机遇
        挑战中蕴含着机遇。疫情大考使人们更加坚定四个自信,夯实了思政课教学基础;疫情防控期间涌现出了大批感人抗疫故事,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素材;线上教学的推广与应用也创新了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1.夯实了思政课教学基础
        理论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是思政课进行理论教学的首要基础,疫情大考进一步加深了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服力,夯实了思政课教学基础。疫情大考再度彰显了中国制度、理论、文化、道路的无比正确。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党中央迅速采取行动进行工作部署,科学分析疫情形势,动员众全民抗疫。一方面组织人员冲在“前线”:组建新冠疫情防控小组、派遣援鄂医疗队、建立火神山、雷神山医院;另一方面出台政策稳住“后方”:严控疫情期间物价、疫情期间贷款延期偿还、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等。反观部分西方国家,面对疫情
无所作为,任由病例数不断上升,为了所谓的经济利益而放弃人民的生活福祉、生命健康。
        2.丰富了思政课教学资源
        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冠肺炎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充分体现了中国特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以及中国政府的强大力量。同时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也涌现出了大批抗疫英雄人物与他们的感人事迹,丰富了思政课的教学资源。“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中国力量,“同舟共济,守望相助”的中国精神,“青山一道,同担风雨”的中国担当,中国的世界观、价值观与方法论在这场疫情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中国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优势也在这场疫情中得到充分彰显;疫情下的价值选择与价值判断也呈现得无比清晰。疫情带给我们灾难,也带给我们启发与思考,中国的抗疫行动便是思政课教学的生动素材,思政课教师要充分挖掘,将抗疫元素融入思政大课,努力把疫情危机转化为教育契机。
        3.创新了思政课教学模式
        受疫情防控影响,我国高校采取停课不停学的形式,思政课教学也由传统的线下面对
面教学转化为线上“面对面”教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主动适应形势变化,积极开展线上教学,充分发挥互联网大数据优势,将传统课堂与网络课堂相结合,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成果;另一方面,疫情的封闭与网络的开放形成鲜明对比,在客观上使得教师进一步熟悉网络教学技术,也进一步关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有利于推动线上与线下教学相结合,使思想政治课教学以一种更加开放的面貌呈现在大众面前。
        新冠肺炎疫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挑战与机遇,应立足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化危为机,从被迫应对到主动变革,从教学思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对思政课教学路向进行改革调整。同时应做好顶层设计,建立常规与动态相结合的弹性教学体系,提高教学应急能力。
        (一)更新教学理念,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把握时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面对新情况,高校思政课教学要以更新教学理念为前提,把握时代脉搏、聚焦意识形态、加强心理疏导,这对于全面认识新情况,把握新特点具有重要意义,是做好思政课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