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职业教育的内涵、特性及发展趋势
第一章职业教育的内涵、特性及发展趋势英语教师培训心得
教学目标
--------------------------------------------------
1.了解职业的涵义及分类;
2.理解职业教育的属性;
3.了解职业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4.了解当今世界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
--------------------------------------------------
第一节职业与职业教育的内涵
一、职业与职业分类
职业活动源于社会分工,其产生与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反映。社会经济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不断地改变社会分工体系,社会分工体系的变化又直接促使职业的分化与演变。
(一)职业的涵义及特征
1.职业的涵义
“职业”一词,最早见于《国语·鲁语》:“昔武克赏,通道于九夷百蛮,使各以其方略来贡,使勿忘职业”。这里的“职”指执掌之事;“业”是古代记事的方法,把要做的事在木棒上刻成锯齿状,有多少事情就刻多少个齿,做完一件就刻一个齿,即“修业”,所以“业”的含义是事。“职”、“业”即为份内应做之事,与一定的社会分工和完成某件事所需要的技术技能相联系。
基于不同的角度或侧重点,人们对职业的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
(1)1988年7月出版的《辞源》对“职业”的界定1[①]:①职,指官事;业,指士、农、工、商所从事的工作。《荀子·富国》:“事业所恶也,功利所好也,职业无分:如是,则人有树事之患,而有争功之祸矣。”“职业,谓官职及四人(民)也。”也泛指所从事的主要工作。②份内应作之事。
(2)周广德于1989年主编的《职业技术教育词典》对“职业”的界定2[②]:一种相对固定的并要求工作(生产)者具备一定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劳动能力的劳动活动,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承担的一定职责和专门业务。
(3)顾明远于1998年主编的《教育大辞典》对“职业”的界定3[③]:个人在社会中所从事的并以其为
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
(4)2000年12月出版的《现代汉语大词典》对“职业”的界定4[④]:①个人服务
社会并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工作;②专业的,非业余的。
以上种种对职业的不同理解和阐述,根源于人们理解的角度不同。作为一种社会现象,职业的概念界定不仅会随着人们分析问题的角度和层面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也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更新。
我们认为,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产物,是具有一定专业素养的人为了获得一定的回报而从事的经常性的、专业化的、相对稳定的社会活动。
2.职业的特征
我们认为,当代的职业具备下列特征:
(1)目的性,即职业以获得一定的回报为目的。这种回报不一定仅仅限于我们一般意义上所指的物质、金钱等报酬,还可以包括非物质层面的,如理想的实现、个人价值的实现、兴趣爱好的满足等。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部分职业人越来越重视非物质层面的回报。
国内景点排行(2)规定性,即职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一定规定和内在要求,从事特定职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达到职业所要求达到的专门素质。同时,从业人员必须在其中承担一定的职责。
(3)社会性,即职业是从业人员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中所从事的一种与其他社会成员相互关联、相互服务的社会活动。
(4)稳定性,即职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形成,并具有较长的生命周期。华丽的悲伤 极速爱情
(5)规范性,即职业必须符合国家或地区的法律和社会道德规范。
(6)体性,即职业必须具有一定的从业人数。
(7)可变性,即职业的内涵与种类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变化而发生改变,具有一定的时代性。
(二)职业的分类
职业分类是以工作性质的同一性为基本原则,采用一定的标准和方法,依据一定的分类原则,对从业人员所从事的各种专门化的社会职业所进行的全面系统的划分与归类。所谓工作性质,即一种职业区别于另一种职业的根本属性。工作性质一般通过职业活动的对象、从业方式等的不同予以体现。
1.《国际标准职业分类》
1949年在国际劳工组织召开的第七届国际劳动统计专家会议上通过了一个《国际标准职业分类(草案)》,1958年《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初版发行,后经1968年、1988年等几次修订,现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立本国职业分类体系的蓝本。《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划分职业类别所采用的基本原则是按照从事工作的类型来归类,并根据具体的职业范围确定从事工作类型的同一性的含义。
《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对国际性标准职业分类体系作了详尽的描述,其结构共分四个层次:大类、小类、细类和职业项目。1988年版的《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对大类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大类是:(1)立法者、高级官员和管理人员;(2)专业人员;(3)技术和辅助专业人员;(4)职员;(5)服务人员和商店与市场销售人员;(6)农业和水产业技术工人;(7)手(工)艺人和有关行业的工人;(8)设备与机械操作工和装配工;(9)简单劳动职业者;(10)军队。5[⑤]
2.我国的职业分类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我国有关部门先后制定了《职业分类与代码》国家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修订了《职业分类与代码》国
家标准,在此基础上,组织编制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以下简称《大典》),这是我
国现阶段进行职业分类的参考依据。6[⑥]《大典》参照国际标准职业分类,并根据我国实际情况,按照我国社会从业人员的工作性质同一性的基本原则,对我国社会职业进行了科学划分和归类,是一部具有国家统一标准性质的职业分类大全。
《大典》将我国职业归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8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大类:国家机关、党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其中包括5个中类,16个小类,25个细类;
第二大类:专业技术人员,其中包括14个中类,115个小类,379个细类;
第三大类: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其中包括4个中类,12个小类,45个细类;
第四大类:商业、服务业人员,其中包括8个中类,43个小类,147个细类;
第五大类: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其中包括6个中类,30个小类,121个细类;
第六大类: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其中包括27个中类,195个小类,1119个细类;
第七大类:军人,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网上申报
第八大类: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包括1个中类,1个小类,1个细类。
职业具有很强的发展性特征,随着社会的发展,许多旧职业已经消失或日趋消亡,同时也会不断产生新的职业。
一方面,许多旧的职业已经消失或日趋消亡。如制绳匠、守墓人、奶妈、油印工、马帮、卖凉开水、哭丧婆、杂耍、开染坊、流动照相、卖跌打药、打蜂窝煤、打更守夜、江湖郎中、纤夫、民办教师、剪纸、做宫灯、白铁匠、翻瓦匠、卖炭、演木偶戏、摆残棋、裁缝、钟表匠、刻牙章、接生婆、写碑文、修钢笔、广播员、磨刀人、媒婆、卖耗子药、带路、织毛衣、淘粪工、吹鼓手、流动烟贩、猎户、弹棉花、货郎、补鞋匠、说书、补锅、出租图书、摆渡人、抬滑竿、烧盐匠、拉板车、卖麦芽糖、修脚匠、绣花、剃头挑子等职业(或行业)已经消失或日趋消亡。
另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及社会的发展,新职业不断产生。继《大典》发布之后,我国政府相关部门又陆续发布了许多新的职业。自2004年来,我国相继发布了形象设计师、汽车模型工、呼叫服务员、汽车加气站操作工、首饰设计制作员、水产养殖质量管理员、水生哺乳动物驯养师、牛肉分级员、锁具修理工、动画绘制员、宠物健康护理员、客户服务管理师、家具设计师、建筑模型设计制作员、模具设计师、景观设计师、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会展策划师、商务策划师、网络编辑员、黄金投资分析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信用管理师、企业文化师、微水电利用工、智能楼宇管理师、花艺环
境设计师、霓虹灯制作员、礼仪主持人、数字视频合成师、网络课件设计师、计算机乐谱制作师、集成电路测试员等新职业百数种。
二、职业教育的涵义
国内外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存在一定差别,比较典型的论述有以下几种。
(一)国际上对职业教育内涵的界定7[⑦]
1.《国际教育标准分类法》(1997年)——职业前或技术前教育:一,主要为学生进入劳务市场和准备让他们学习职业或技术教育课程而设计的教育。二,主要为引导学生掌握在某一特定的职业或行业,或某类职业或行业中从业所需的实际技能、知识和认识而设计的教
育。完成这类课程之后可以获得所在国的主管当局(如教育部、雇主协会等)认可的在劳务市场上从业的资格。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2001年)——“技术与职业教育”是作为一个综合术语来使用的,它所指的教育过程除涉及普通教育之外,还涉及学习与经济和社会生活各部门的职业有关的技术及各门科学,以及获得相关的实际技能、态度、理解能力和知识。技术与职业教育还进一步理解为:普通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准备进入某一就业领域以及有效加入职业界的一种手段;终身学习的一个方面以及成为负责任的
公民的一种准备;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促进消除贫困的一种方法。
(二)国内对职业教育内涵的界定
黄炎培先生对职业教育做过如下解释:“职业教育,以广义言之,凡教育皆含职业之味。……若以狭义言,则仅以讲求实用之知能者为限,……职业教育,则专重实用,能为生活起见。……专以职业上之学识、技能教授不能久学之青年,……。”黄炎培先生这段精辟的描述包含有两层意义:一是职业教育属于专业教育,有别于普通教育,它是培养“从事某种职业的人”。二是职业教育是传授实用知识和技能的教育。目前。国内关于职业教育概念界定具有代表性的表述有以下几种:
1.“职业教育是给予学生或者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分就业前和就业后两类。”8[⑧]
“从广义上说,它泛指一切能增进人们的职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人们的职业态度,使人们能顺利从事某种职业的教育活动。从狭义上说,即在普通教育的基础上,通过职业学校和职业培训机构,对劳动者进行的从事非专门性的职业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培训,以使他们现在或将来能顺利获得职业的活动。”
2.“职业教育是专门以职业为目的的教育,是使受教育者达到职业资格的获得、保持或转变职业生涯质量的获得与改进的教育。”9[⑨]
3.“职业技术教育是指在一定普通教育基础上,为某种适应职业需要而进行的专门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受教育者成为社会职业所需要的应用人才的教育。”10[⑩]我们认为职业教育是指适应个体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在一定的文化水平基础上,培养人们获得一定职业资格,以及继续深造、职业发展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职业素质教育。
第二节职业教育的特性
职业教育是一种根据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需要,通过适宜的职业教育活动,使受教育者个体的综合职业素质得到和谐发展,成为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活动。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等方面与普通教育存在着一定的差别,有着自身的明显特点。
一、职业性
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实践活动。这是任何教育都具有的最原始的本质属性,但是职业教育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所谓职业性是指职业教育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所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性人才,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具有以职业为导向、为就业服务的特点。职业性集中体现为就业导向性。职业教育以学生能够就业,并能使学生在未来的职业实践中得到发展为主要目标,教学内容以学生就业岗位需要为导向,教学环境强调
与真实的环境相同或相似。
黄炎培曾说,职业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美国的社区学院校门口写着:“就业教育是我们的宗旨。”在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愈益成熟的今天,更是明确提出了职业教育要以就业为导向。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都有基本的职业定向,已初步选择了自己未来的职业方向,学生通过职业教育获得相应的职业资格,为毕业后直接参加社会生产第一线的工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学校在教育过程中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纪律、职业习惯、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学校的教学计划、教学过程、教学方法、教学组织、生产实习和教学实习等都与社会职业需要、与学生将来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急得像什么填空
二、社会性
黄炎培先生认为,职业学校“从其本质来说,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现代生产及人民生活需要密切相关。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密切、更直接,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具有广泛的社会性。
职业教育又是一种社会需求制约型的教育。其培养目标、发展规模、结构和速度,既受社会需求的推动,又受社会需求的约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必然会引发职业教育的发展与变革。
另外,从职业教育实施的过程来看,也深深打上了社会的烙印。除了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的确定、专小学三年级英语试卷分析
业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要紧贴社会实际需要之外,职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也需要广泛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这不仅表现在职业教育办学需要广泛吸引社会力量的参与,职业教育的教学管理、教学过程也需要企业和行业的大力支持和参与,即便是职业学校学生的就业也同样需要社会力量的介入。
三、实践性
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联系最为密切,主要为企业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根据企业技术创新、劳动组织方式变革、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使教育过程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面向企业、面向生产。
职业学校教学必须重视理论联系实际,要求教师在教学中用科学知识和实践技能去充实学生,联系学生实际,联系专业实际,使书本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同时要求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地学,做到学用一致,学以致用,使学生获得比较全面的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就是强调在职业活动实践中培养学生以知识为中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大众性
职业教育的大众性有两层含义:
其一,职业教育的人民性。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必须“有教无类”,代表人民众的教育利益,最大程度地满足广大民众的需要,以服务民众为宗旨。应保证女童和妇女享有平等的接受职业教育的机会,努力促使失业者、早期辍学者、残疾人、农村贫民、战争难民和复员士兵有机会接受正规或非正规职业教育与培训,使职业指导和职业咨询面向社会所有成员。
其二,在当今社会,绝大多数的社会职业无论是技术的还是非技术的,都需要经过一定的职业训练并获得职业资格的人来从事。这就决定了每个公民都必须接受一定的职业教育。我国实行“先培训,后就业”的原则就是对职业教育普及性、大众性的肯定,也是为达到普及职业教育而实行的一项重要措施。
五、终身性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