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芜市雪野旅游区雪野镇中心中学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语 ...
                            第4课  《古代诗歌三首》
国学名句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孔子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诗词的内容。
2.领悟诗词中营造的意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学习重点
领悟诗词中营造的意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品味精妙的诗歌语言。
                            第一课时[来源:学科网]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大致了解前两首诗的内容。
2.领悟前两首诗中营造的意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前两首诗歌精妙的语言。
自主突破
1.填空。
(1)野旷天低树,            
(2)黑云翻墨未遮山,             安能物流快递查询
(3)             ,望湖楼下水如天。
2.作者作品简介
(1)《宿建德江》作者          (朝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作者      ,      (朝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答案:[来源:Z§xx§k.Com]
1.(1)江清月近人。(2)白雨跳珠乱入船。(3)卷地风来忽吹散。2.孟浩然  唐代苏轼  北宋
合作探究
一、学习《宿建德江》
1.作者简介: 
作者      ,唐代著名的    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以隐士终身。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 
答案:孟浩然  山水田园
2.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原文: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烟渚,
日暮//愁新。
野旷//低树,
江清//近人
译文:“我”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了“我”的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处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高挂在天上的明月,映在澄清的江水中,和舟中的人是那么近。
3.讨论交流
这首诗是怎样抒发情感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作者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江边想起了以往的事情,因而以舟泊暮宿作为自己的抒发感情的归宿,写出了作者羁旅之思。
4.写作特:[来源:学|科|网Z|X|X|K]
这是一首刻画秋江暮的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宁静,明月伴人更亲。一隐一现,虚实相间,两相映衬,互为补充,构成一个特殊的意境。诗中虽不见“愁”字,然野旷江清,“秋”历历在目。全诗淡而有味,含而不露;自然流出,风韵天成,颇有特。 
5.拓展延伸:
搜集有关于“月亮”的诗句?
答案: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二、学习《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1.作者简介: 
作者    ,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作者在杭州任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五首绝句。
答案:苏轼
2.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原文: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苏轼
母亲节送什么礼物最贴心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译文: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的落入船中。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乌云吹散。望湖楼下, 水面平静如镜,空气清新,远远望去,水天一。
3.讨论交流
(1)诗歌写了什么内容?
答案:这首诗描写了夏日西湖上一场来去匆匆的暴雨。第一句写黑云翻滚,第二句写大雨倾盆,后两句写雨过天晴。大自然变化多么迅速,诗人用笔又多么神奇。 
(2)这首诗融情于景,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案:抒发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时时处处以审美眼光看世界的博大胸襟。
4.写作特:
(1)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 妙处。
(2)试从该诗彩角度简要赏析。
答案(1)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2)这首诗描绘了云的黑、山的青、雨的白、水的碧蓝,浓墨重彩的勾画出雨前、雨中、雨后的美景。
5拓展延伸:
搜集几句描写雨的诗句?
答案: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 许浑《咸阳城东楼》
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宋 陆游 《大风雨中作》
雷声千嶂落,雨万峰来。——明 李攀龙 《广阳山道中》
当堂测试
1.理解性默写:[来源:学科网ZXXK]
(1)《宿建德江》                              。”两句是传诵已久的名句,非常鲜明地烘托出了诗人孤寂、愁闷的心情。
(2)《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                                运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天气骤然变化时的紧张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
(3)《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答案:
1.(1)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2)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3)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课内阅读:
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完成问题。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来源:Zxxk.Com]山西朔州中考成绩查询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简述诗人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描写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的,结合诗句具体说明。     
什么的小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说说“白雨跳珠乱入船”一句中“跳珠”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时间顺序:观察从黑云翻墨到急雨骤降再到雨霁云收,因此可答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视线从天空、远山至雨珠、船头再到登楼望湖,因此可答空间顺序。
(2)示例:这句意思是说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人的船舱。“跳珠”这个形象而富有动感的比喻,既写出雨来纷急的样子,又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喜悦心情。(意思对即可,答案不唯一)
课外阅读:
(2018·黔西南)阅读下面这首古诗
山行留客
张旭
山光物态弄春晖,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入云深处亦沾衣。
    【注释】①物态:景物的样子,这里指(山中的)景。②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受贿罪的量刑(1)这首古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请品味首句中“弄”字的妙处
答案:(1) 表达了作者对自然景的喜爱和希望友人留下共赏美景的真情。   
(2)“弄”字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将万物沐浴在春光中的静景写活了,给景物注入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建筑工地安全标语
[来源:学科网]
总结反思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借助注释,大致了解词的内容。
2.领悟中营造的意境和词人的思想感情。
3.品味精妙的语言。
自主突破
1.文学常识:
(1)《宿建德江》的作者是                      (诗派)代表诗人。他的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生活气息浓厚,意境清旷。
(2)苏轼,字        ,号              (朝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        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          ”。
2.默写:
(1)移舟泊烟渚,           
(2)            白雨跳珠乱入船。
(3)《宿建德江》一诗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为借景抒情,描写了清新的秋夜,突出表现了细微的景物特点。。
答案:1.(1)孟浩然  唐朝  山水田园(2)子瞻  东坡居士  北宋 辛弃疾  苏辛2.(1)日暮客愁新。(2)黑云翻墨未遮山(3)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
合作探究
学习《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1.作者简介: 
作者        豪放派词人、将领,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答案: 辛弃疾  南宋
2.诵读全诗,理解大意:
原文: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来源:Z§xx§k.Com]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译文:上阕:天边的明月升上了树梢,惊动喜鹊飞离树枝。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远处的蝉叫声。一阵阵浓浓的稻花香扑鼻而来似乎在告诉(行人):“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这时耳边传来一阵阵青蛙的欢叫声。
  下阕:闪烁的星星时隐时现,山前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往日土地庙附近树林旁的茅屋小店哪里去了?拐了弯,茅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3.讨论交流
(1)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
(2)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3)这首词表达了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1)蝉鸣、鹊啼、蛙叫、人声。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
(2)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
(3)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4.赏析语句:
(1)用自己的话赏析“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答案:采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指明月、清风惊动了喜鹊和蝉儿,使它们鸣叫起来了。“惊鹊”和“鸣蝉”两句以动写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
(2)赏析语句“”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答案:通过嗅觉和听觉来捕捉夏夜景物特征,反衬出夜之静,给人印象鲜明而深刻。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喜悦心情。
当堂测试
1.默写:
3.(1)《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以“_____________”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来源:学科网ZXXK]
七八个星天外
(2)《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表明词人畅谈丰收的欢快之情,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的句子是:                                               
2.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B.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C.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D.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答案:1. (1) 七八个星天外[来(2)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2.C 解析: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C]2
课外阅读:
(一)(2018·山东滨州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清平乐·检校山园书所见
辛弃疾
连云松竹,万事从今足。拄杖东家分社肉,白酒床头初熟。
西风梨枣山园,儿童偷把长竿。莫遣旁人惊去,老夫静处闲看。
(1)赏析“儿童偷把长竿”中“偷”字的妙处。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答案:(1)“偷”字极有趣味,使人仿佛看到了一馋嘴的儿童,正手握长长的竹竿,一边扑打着梨枣一边东张西望随时准备拔腿逃跑,形象地写出了孩子们的顽皮、天真、可爱,也表达了词人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2) ①对松竹的赞赏之情;②对生活的满足之情;③与邻里相处融洽的愉悦之情;④对丰收的喜悦之情;⑤对儿童的喜爱之情;⑥闲适之情。
 
(二)(2018·江西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临江仙
[宋]元好问
李辅之在齐州,予客济源,辅之有和。
荷叶荷花何处好?大明湖上新秋。红妆翠盖木兰舟。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
千里故人千里月,三年孤负欢游。一尊白酒寄离愁。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
【注】①1235年秋,词人从济源到齐州,与李辅之两次畅游大明湖。这首词大概写于1238年,当时词人正准备携家由济源回山西太原。②齐州:地名,与词中的“东州”均指今山东济南。③济源:地名,今属河南。
(1) 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两片所写,既不同时也不同地,时隔三年人距千里,既有欢快的回忆,也有深沉的怀念。
B. 上片前三句以“红妆”应“荷花”,“翠盖”应“荷叶”,突出了大明湖新秋的景物特点。
C. “江山如画里,人物更风流”是对上片的总结,写出了景物的美好,人物的得意。
D. 下片一反上片欢聚融洽的气氛,转写分离的愁苦和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的心情。
(2)下列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以“木兰舟”点缀于“红妆”“翠盖”之间,营造出“人在画中游”的美妙意境。
B. 这首词质朴的语言与纯真的情感相辅相成,做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C. 词的下片“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京州”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 这首词借“一尊白酒”寄托“离愁”其写法与杜牧的《赤壁》有异曲同工之妙。
答案:(1) D 解析:“殷勤桥下水,几日到东州!”表达的是作者希望桥下“殷勤”的流水能将自己内心的“离愁”带到东州去。并非“词人急于乘舟奔赴东州”。(2)D解析:D词的下片是写与友人分别后只能借酒寄托离愁的现实,采用的是借物抒情的写法;杜牧的《赤壁》则采用的是借物起兴的手法。
总结反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