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区号经济研究
130
市场化导向的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视角下的
中国经济增长奇迹
董冠琦
(四川大学经济学院,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改革开放40多年来,中国经济实现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奇迹。这一经济增长奇迹,有力地说明了我国始于1978年的经济体制改革的正确性。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随着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市场主体的活力得到持续激发,这是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内生动力;同时渐进式的改革路径和有效的政府规制为经济平稳发展提供了外在保障。
关键词:经济体制改革;市场化;渐进式一、经济发展成就
自1978年以来,经过持续多年的高速增长,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已经从1473亿美元增长到2019年的14.4
万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5%,占世界经济总量从1.8%提高到16%,从位居世界第十上升到第二。2019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首次突破1万美元大关,达到10410美元,高于世界银行制定的中等偏上收入国家9074美元的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初步富起来的目标。中考查询
二、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如此大成就,最主要的原因是坚持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那么由此引出两个问题,我国市场化程度是不是逐步提高,和市场化程度的提升是通过什么样的路径来促进经济增长。
(一)我国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
经过40年的经济体制改革,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范围不断扩大,我国经济市场化程度有了很大提升,特别是在产品和服务市场。当然,我国要素价格市场特别是资本市场,自由化程度还有待提高。这也是我国主要贸易国,美欧日等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的直接原因。但总的来说,我国市场化程度比较高。
(二)市场化程度提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总的来说,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使得市场机制通过调节利益来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使得资源能够
有效配置,推动经济增长。瑞士名表都有哪些品牌
关于市场化程度提升对于生产率提高和经济增长的贡献这一问题,很多学者做出了很有探索意义的研究。目前广受认可的是樊纲等(2011)的测算。樊纲利用中国各省份的市场化指数,定量考察了市场化改革对 TFP 提高和经济增长的作用。“结果显示,从 1978 年到 2007年,市场化指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达到年均 1.45 个百分点。市场化改革进程的推进改善了资源配置效率和微观经济效率,这一时期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 39.23% 是
由市场化改革贡献的。”1
但是实际上,市场化程度提升对生产效率和经济增长的贡献可能更大。改革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涉及社会方方面面。改革推动了生产要素加快投入、生1 樊纲,王小鲁,马光荣:中国市场化进程对经济增长的贡献[J]经济研究,2011(9)第4页产技术进步加速和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而这一切都与市场化程度提升紧密相联。
三、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策略
与俄罗斯和前东欧前社会主义国家采取的激进式改革策略不同,我国采取的是渐进式的经济体制改革策略。激进式改革认为在计划体制向市场体制过渡过程中,应当通过紧缩货币,放开价格,全面推进
私有化,以推动经济增长。这一过程虽然会造成经济的短期衰退,但少则几个月,多则几年,随着自由市场经济的建立,经济发展就会走向繁荣。
(一)定量分析
然而,实践结果却出人意料。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发展与苏联东欧各国经济的持续停滞和衰退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对联合国统计局在1988-2019年间的实际GDP数据进行定量比较,我们也可以得出,我国渐进式的改革路径是保持我国经济稳定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如表2,在考察年均GDP增长率时,东欧转型国家只有波兰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方面,主要是与苏联东欧国家激进式改革进行比较,得出我国渐进式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主要特点:
(1)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坚持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 充分发挥地方和基层单位在实践探索中的主动性性和创造性, 尊重众首创精神。
(2) 双轨过渡, 增量先行, 在计划调节的基础上, 通过在新增领域中逐步扩大市场调节比重的办法来逐步实现向市场经济过渡。
姓江的名人(3) 整体协调, 重点突破, 在坚持全国一盘棋的前提下, 分部门、分企业、 分地区各个突破, 由点到线到面, 实现经济体制的稳步转换。
(4) 兼顾改革、发展与稳定, 统筹考虑改革力度、 发展速度和社会承受度三者关系。
从新古典经济学的观点看, 激进式改革比渐进式改革显然更接近市场经济的标准,
也更符合经济学的一般原理, 比如: 激进式改
革目标明确, 理论完整, 而渐进式改革则摸着石头过河, 走一步看一步; 激进式改革整体推进, 一步到位, 渐进式改革则分步推进, 双轨过渡。因此, 在主流经济学者看来, 激进式改革的成功与渐进式改革的失败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 事实却恰恰相反, 中国渐进式改革获得了成功, 而激进式改革却陷人了困境。
四、结论
1978年,我国开始了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通过市场配置资源的内生动力和渐进式改革路径的外在保障的双轮驱动,推动我国经济出现了40多年持续快速增长的发展奇迹。
虽然我国以市场化为导向的经济体制改革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仍然存在一些结构性问题。就区
0575是哪里的区号域而言,一些东部沿海和发达省市,市场化程度较高,而在中西部地区,经济中非市场的因素还占有重要的地位。就不同的市场而言,产品市场市场化程度较高,而土地、劳动力、资本、自然资源等要素市场的发育相对较低。就产业部门而言,制造业、建筑业和商业等市场化程度较高,但一些产业部门的人为设置进入成本过高,或对国有企业提供不适当的特殊优惠,或对非国有企业存在歧视性限制措施,这都妨碍了市场竞争,助长了国有部门的垄断。以上的问题,都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要啃的“硬骨头”,要涉的“险滩”。
网名 繁体字参考文献:
[1] 张卓元. 中国经济四十年市场化改革的回顾[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3):3-15.[2] 张晓晶, 李成, 李育. 扭曲、赶超与可持续增长——对政府与市场关系的重新审视[J]. 经济研究, 2018(1):4-20.
作者简介:董冠琦 (1993—),男,汉族,籍贯:河南灵宝,学历:硕士研究生在读,单位:四川大学经济学院,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分析与调控。
表2 1988-2019年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年均GDP增长率
国家/地区年均GDP增长率
国家/地区年均GDP增长率
国家/地区年均GDP增长率中国9.50%波兰 2.60%东欧 1.00%拉丁美洲 6.50%美国 2.50%匈牙利0.80%印度 6.30%德国和西欧 1.80%俄罗斯0.60%东亚
3.70%
日本
1.30%
乌克兰-1.60%
数据来源于wind数据库*(同时期,世界平均增长率为2.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