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 e a l th a n d f in anc e
财富与金融PZ银行基于LPR改革的
贷款定价模型构建与应用
■ 文 / 刘随
摘要:2019年8月中央银行决定改革和完善贷款市场报价率(LPR)的形成机制,贷款并轨改革进入实质性操作阶段,实现了贷款利率的“两轨并一轨”,利率市场化进程进一步加深。本文分析了PZ银行贷款定价的现状,以差异性、盈利性、匹配性和顺应性为贷款定价优化原则,对贷款参数进行优化,即以LPR利率为基础,通过“产品基点差异调整”和“个体差异化基点调整”,形成多层次叠加的定价管理,同时按照“市场追随定价机制”进行调节修正的模型。本文从商业银行LPR贷款定价模型确立及运用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借鉴。
关键词:LPR改革;利率市场化;贷款定价模型
2019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公告决定改革完善贷款市场(LPR)形成机制。LPR取代贷款基准利率,畅通了市场利率向贷款利率的传导渠道,推动了贷款利率的市场化。利率市场化的深入发展倒逼商业银行在贷款利率定价模式、方法、计量、传导上都必须进行优化、调整和改进。迫于银行负债成本的
不断提高,贷款定价的科学性、合理性、全面性、实用性对于银行的盈利性至关重要,定价管理必须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深度优化。
一、 P Z银行贷款定价模型的应用现状
PZ银行下设47个营业网点及5家控股村镇银行,拥有员工1042人,资产规模330亿元。2010年后,PZ银行改制后,对贷款定价模式进行优化,考虑产品的行业种类、担保方式、信用评级、贡献度等形成优惠利率,减去优惠利率后为贷款执行利率。
2015年,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省联社在PZ银行试点管理会计系统建设,伴随管理会计系统、客户关系CRM体统,产品定价系统开发并上线,定价模式改为成本加成法。
(一)PZ银行贷款定价模型概述
PZ银行已建立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客户关系系统,形成本地数据仓库。2015年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从业务品种、担保类型、贷款期限、经营机构四个维度做单维度和交叉维度分析,对贷
款类业务方案设计以及参数调整,定价
模型由原来的根据基准利率上下浮固定
倍数,升级为基于客户关系的成本加成
及目标收益法。
项目建设初期由于客观条件的限
制,对存款和产品的优惠考虑比较少,
没有充分体现客户关系层面的优惠,进
行客户关系优惠深化分析后包含存款优
惠、产品使用优惠、政策性优惠、派生
优惠。
(二)PZ银行贷款定价模型应用的
问题
1.定价模型成本计量不精确。
成本加成定价法简单易懂,难点主
要集中在需要精准计算所有项目的成
本,所有成本里面具有最高占比的是资
金成本。资金成本计算没有使用内部资
金转移定价(以下简称FTP)进行核算,
仅以机会成本为基础,不能紧随市场利
率变化。资金成本、风险成本的计量科
学性、精准性有待加强,各项成本难以
精确计量。
对客户的优惠政策中存款和中间业
务收入可量化外,其他的综合贡献及成
本很难准确计量和科学合理定价。
2.与市场实际利率脱离。
成本加成法进行计量,虽然可以对
银行的各项成本进行弥补,并实现既定
的目标利润,但是忽略了市场的实际利
率水平和同业竞争等因素,在利率市场
化步伐日益加快的状况,这可能会导致
贷款价格偏离市场实际,会导致贷款市
场份额萎缩和优质客户流失。
3.差异化定价程度低。
根据不同产品种类、行业类别进行
分层次定价,但对于同一层级的不同客
户定价差异化不明显,精细化水平不
足,客户满意度不高。
二、PZ银行基于LPR改革的贷款定
价模型构建
刘公岛景区根据党中央、国务院部署,2019
年8月17日人民银行发布了2019年第15
号公告,改革完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形成机制,明确要求银行应主
要参考LPR确定贷款利率。
PZ银行以LPR利率为基础构建贷款
模型,坚持差异性、匹配性、顺应性、
盈利性原则,在实际业务状况的基础
上,构建出以LPR为基础的贷款产品定
价模型,结合管理会计系统、客户关
系CRM系统、信贷业务系统和阳光授
信系统的数据支持,支撑完善定价模
型的构建。
(一)构建LPR贷款定价模型
LPR贷款定价模型是以LPR利率为
基础,通过“产品基点差异调整”和
“个体差异化基点调整”,形成多层次叠
加的定价管理模型。以LPR为基础的三
层定价管理,层层叠加,形成新的“市
场追随定价机制”,形成最终的每笔贷
款定价。定价模型如下图1:
图1 三层级定价模型
层级利率价格构成(不含增值税)
第一层级贷款基础利率(LPR)P1=资金成本率+运营成本率+资本成本率+税金成本
第二层级
贷款产品目标利率
(加:产品基点调整)
P2=P1+风险成本率调整+风险回报率调整+政策性调整+税金成本率调整+市
青年大学习怎么登录
场竞争性调整(经济利润率)
第三层级
贷款执行利率
(减:个体差异化基点调整)
P3=P2-基于客户综合贡献的利率优惠
在“双基点”定价体系中,FTP价格取自管理会计系统,差异化信息取自于客户管理系统CRM、阳光授信系统等本地数仓,数据科学、准确。
(二)LPR贷款定价模型的优势
系统原贷款定价模型是“成本加成+目标收益”的定价模型,改变了以往粗放的定价模式,在执行过程中,随着业务的发展和时间的推移,也出现诸多问题。结合利率政策改革和LPR利率进一步深化的要求,将LPR为基础融入贷款定价,同时按照“市场追随定价机制”对模型进行调节修正。在模型优化过程中,依据优化原则,对各项参数进行优化,按照资金市场收益率搭建FTP 曲线,同时对市场曲线,纳入LPR同期限的不同时点的波动趋势调整。
“LPR+双基点”定价模式主要由三个层级利率叠加而来,第一层是贷款基础利率,即LPR利率,由资金成本率、运营成本率、资本成本率、税金成本组成。第二层是贷款产品目标利率,需包含产品基点调整,即在第一层贷款基础利率上,加上产品基点调整。产品基点调整由风险成本率调整、风险回报率调整、政策性调整、税金成本率调整和市场竞争性调整组成。第三层贷款执行利
率,包含个体差异化基点调整,即在第
二层是贷款产品目标利率基础上减去个
体差异化基点调整。个体差异化基点调
四级分数分配情况整是基于客户综合贡献度进行的优惠测
算。三层利率测算后,结合“市场追随
定价机制”进行利率的调节修正。
三、PZ银行LPR贷款定价模型的应用
LPR定价模型试运行后,从贷款户
数、规模、质量、盈利等方面取得了较
理想的效果。本文选取对私类客户为
例,对贷款定价的初始原贷款利率、优
化后定价利率、最终执行利率的对比。
某个人客户甲是养殖型贷款顾客,
其内部信用级别是AAA,贷款资金用途
是养猪和购买饲料,使用贷款20万元,
还款时限为3年,担保类型是保证类,
且还款类型是按季付息到期还本。客户
寒窑赋日均存款约6万元,存贷比例30%,客
户与银行有手机银行、第三方支付及电
费签约业务。
(一)贷款基础利率
最近一期中一年期L P R利率为
3.85%,新模型中贷款基础利率P1设为
3.85%。
由于LPR是由代表性的银行在合理
必要的成本消耗和较低的风险管控下对
最优质客户的贷款利率报价,具有较为
客观的参考性。把LPR利率设定为基础
利率,也就意味着把资金成本率、运营
成本率、资本成本率、税金成本之和压
缩到3.85%,利用LPR利率倒逼成本管
理,提高成本把控水平。
(二)贷款产品目标利率
按产品设置,产品基点调整之
和(不含增值税)=风险成本率调整
1.5%+风险回报率调整1.5%+政策性调
整-0.5%+所得税成本率调整1.10%+市
场调整利率1.52%=5.12%,折算成含税
产品基点=5.95%*1.03=5.27%。
综上,产品目标利率P2=LPR3.85%+
产品基点调整6.13%=9.12%。
(三)贷款执行利率
每1%存贷比优惠3个基点,存贷比
例30%优惠90个基点,开通并有效使用
手机银行优惠10个基点,第三方支付绑
定优惠10个基点,水电签约优惠5个基
点,个体差异化优惠基点共有125个基
点,即个体差异化利率调整1.25%。
贷款执行利率P3=P2-基于客户综合
贡献的利率优惠=9.12%-1.25%=7.87%
(四)应用结果的对比
表1 银行贷款原利率与优化方案定价利率比较
在将各项数据进行对比之后发现(表1),相较于原定价机制,优化方案更加具有优势。
第一,议价能力增强。贷款的实际执行利率普遍高于优化方案测算的定价利率,保证了银行在覆盖贷款成本的基础上能够获取更高的目标收益,说明了客户经理的议价能力得到提升,业务从规模型模式向质量型转变,定价差异化意识得到提高,议价能力实际工作中得到了较好的锻炼和运用。
第二,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贷款资
金的原放款利率与经优化方案后所得的
测算利率十分接近,这代表优化方案中
制定的定价模式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的稳
定性较高。
第三,差异化定价空间加大。贷款
定价的执行利率普遍低于原利率,这是
符合国家对于实体经济减费让利的政策
要求,从数据比较看出,虽然利率普降
是趋势,但是从不同行业、不同贷款种
类及客户自身条件,降幅各不相同,差
异化利率定价能力进一步提升。
四、结束语
企业培训师资格证在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快速深入的
形式下,金融领域的改革进入了“攻坚
阶段”,尤其是商业银行已走完了其美
好的“黄金十年”,贷款定价管理也顺
势进入了“深度改革时期”,经济形势
愈发严峻、行业内竞争呈白热化、监管
压力空前加大都对贷款定价的实用性、
战略性、科学性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
求,提高贷款定价水平已迫在眉睫。作
�下转第040页
一步寻细分领域,寻突破口,要将企业和政府的有效资源,用于可以培育新动能的关键点上。其次,要进一步加R&D经费投入力度。一方面政府主动作为,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另一方面创新政策举措,通过减免、抵扣等方式转移企业的R&D经费投入成本,实现企业敢投入、想投入。牛年的吉祥语四字成语
(二)瞄准产业细分领域,提升引进高端人才的针对性
山西产业转型升级的出路在制造业,主战场也在制造业,围绕制造业做优做强,提升山西创新能力是未来五年的重中之重。尽管山西提出了建设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的战略目标,但如何避免与其他省市同质化竞争,如何在操作层面落地,是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围绕山西14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布局,开展“细分突破”战略是根本之策。只有瞄准发展潜力大、成长空间大的产业环节和细分领域,
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攻坚战,才能实现弯道超车,才能实现转型“出雏形”的目标。与此同时,要想实现14个战略性新兴产
业的细分领域有所突破,离不开人才支
撑,必须有针对性的引进高端人才。下
一步,应通过国家级和省部级各类人才
计划、院士工作站、引智园区等政策和
平台载体,大力引进符合我省产业转型
发展的高端创新人才(团队)。
(三)优化创新生态环境,做大做
优技术市场
一是优化创新生态环境,持续营造
有利于技术转移的制度环境,健全需求
导向和市场导向相结合的技术转移机
制。针对山西国有企业“一股独大”的
特征,完善符合科技转化特点的国有无
形资产管理政策。二是提升创新服务
效能,提升创新服务便利化、高效化程
度,聚焦技术要素的顶层设计,加速构
建功能完善、运行高效、全链条、市场
化的技术转移体系。三是实施科技项目
揭榜制。搭建重大技术攻关需求平台,
采用定向组织、公开发榜的方式,通过
市场机制,自主遴选项目实施主体。举
办科技成果直通车活动,探索高等院
校、优质技术供给与产业和企业需求精
准对接模式。
参考文献:
[1]贾步云.激活科技创新重要引
擎推动山西高质量转型发展[J].前
进,2020(05):16-19.
[2]刘志斌.学习浙江创新精神 推动
山西转型发展[N].山西党校报.2019-10-
25(003).
[3].山西打造一批能源科技创新平
台[J].山西化工,2019,39(05):113.
[4]粟实,郭勇.构建新时代山西高质
量科技创新体系[N].山西日报,2019-09-
02(009).
[5]梁宝英,张瑞平,王永清.基于山西
煤炭经济转型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
式研究[J].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版),2019,33(02):108-112.
作者简介:
王鹏辉(1986.10-),男,汉族,
山西离石人,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
员,山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研究
院,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区域经济。
�上接第036页
者认为,只有构建合理、高效、科学的贷款定价机制,才能有利于缓解利率市场化的冲击,有利于贷款营销的开展,有利于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方针的贯彻执行,才能有效促进银行稳步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少锋.LPR改革与货币政策传
导——基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角度[J].金
融市场研究,2019(12):18-24.
[2]宋佳,程垒.构建符合货币政策传
导要求的商业银行存贷款定价模式[J].金
融市场研究,2019(9):74-81.
[3]孙国峰,栾稀.利率双轨制与银行
贷款利率定价—— 基于垄断竞争的贷款
市场的分析[J].财贸经济,2019(11):81-96.
作者简介:
刘随,江苏邳州农村商业银行股份
有限公司。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