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历朝简述和历年表
一、《朝代歌》和中国历代纪元表
 
西周
 
公元前11世纪~前771年
东周
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
公元前770年~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前221年
公元前221年~前207年
中国名著西汉
公元前202年~8年
东汉
公元25年~220年
 
三国
公元220年~265年
公元221年~263年
公元222年~279年
西晋
公元265年~316年
足球厂
东晋
十六国
东晋
 
公元317年~420年
十六国
 
公元304年~439年
 
 


 

公元420年~479年
公元479年~502年
公元502年~557年
公元557年~589年
 

北魏
公元386年~543年
东魏
北齐
公元534年~550年
公元550年~577年
西魏
北周
公元535年~556年
公元557年~581年
自制酸奶的方法
固字组词
公元581年~618年
公元618年~907年
 
五代
十国
 
五代
后梁
公元907年~923年
后唐
公元923年~936年
后晋
公元936年~946年
后汉
公元947年~950年
后周
公元951年~960年
十国
公元902年~979年
北宋
公元960年~1127年
什么时候母亲节?
南宋
公元1127年~1279年
公元947年~1125年
西夏
公元1038年~1227年
公元1115年~1234年
公元1271年~1368年
公元1368年~1644年
公元1636年~1911年
朝代歌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与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中国古代历朝简述
就目前所知的资料而言,始于距今204万年以前的巫山人是中国远古遗存中目前所知道的最早的人类,其他史前人类包括距今约170完年的元谋人。距今约40~50万年的北京人,这些都是所知较早的原始人类踪迹。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是世界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农牧业、手工业的地区之一。
 
  大禹采用了疏导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举为首领。然而他的儿子破坏了禅让制方式,自立为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夏朝,统治了近500年左右。
   
  商王朝时已经有一个完整的国家组织。而且文明也已经十分发达:有了历法、青铜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代主要生产部门是农行,不过手工业特别是青铜器的冶铸水平也已经十分高超。司母戊鼎和四羊方尊就是其中的代表作。并且已经出现了原始的瓷器。而针灸学更是商朝人对祖国传统医学的重大贡献。商朝自盘庚之后,定都于殷*(今河南安阳),因此也称为殷朝。
 
  周武王伐纣,在牧野之战中取得决定性胜利,商朝灭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镐京(今陕西西安附近)。中国最早有确切时间的历史事件是发生于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国人。由于遭到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袭,周平王东迁黄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阳),迁后的周王朝史称东周。
  春秋战国
  东周时,周王朝的影响力逐渐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个诸侯国,史称春秋时期。这是我国奴制度逐渐瓦解并向封建制度转变的时期。春秋时期的大国有十几个,其中包括了晋、秦、郑、齐、及楚等。先后有五个国家称霸,合称春秋五霸。公元前475年到
公元前221年尾战国时期,是我国封建制度确定的时期。到公元前403年。晋国被分成韩、赵、魏三个诸侯国,再加齐、秦、楚及燕。并称战国七雄。秦国因商鞅变法而实力最强。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比较自由,史称百家争鸣。出现了多位对中国有深远影响的思想家(诸子百家),例如孔子、老子、墨子、庄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人。出现了很多学术流派,比较出名的有十大家,既儒家(伦理)、道家(自然)、阴阳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辞辩论)、墨家(科技)、纵横家、杂家、农家(农业)、小说家(小说)等。文化上则出现了诗人屈原,对中国文法有深远影响的四书五经成书于这一时期;战争史上出现了杰出的兵法家孙武、孙膑;科技史上出现了墨子;建筑史上出现了鲁班,他发明了瓦当,奠定了中国建筑技术的基础。中华文化的源头基本上都可以在这一时期到。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嬴政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秦。秦始皇统一了文字,度量衡和货币,建立了郡县制度。由他奠定的封建国家框架在以后的2000多年中一直被人们沿用。他在十几年的时间里组织了30多万人在中国北部修建了5000公里的长城,并生前就开始修筑庞大豪华的陵墓。1974年发现的守护秦始皇的秦
兵马俑震惊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王朝,史称西汉。汉武帝刘彻在位期间(公元前141年~前87年)是汉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儒家学说成为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司马迁写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通史----《史记》。中央政权实际控制的地方从中原扩展到了西域(今新疆及中亚一带)。使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从长安(今陕西西安)经新疆、中亚直抵地中海东岸的道路,史称“丝绸之路”、
  公元8年,外戚王莽夺权,宣布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国号为新。然而这些改革却不切实际,最终导致农民纷纷起义。公元25年刘秀复辟了汉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佛教于公元一世纪是传入中国。公元105年,蔡伦总结了民间造纸的经验,发明了造纸术。大大促进了文化发展。
魏晋南北朝
  东汉中后期,宦官和外戚交替专权,在黄巾起义的打击下,到公元2世纪左右再度衰败。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东汉政权,“挟天子以令诸侯”,到220年,曹操长子曹丕废汉献帝自
立,建立魏国,同时尚有刘氏的蜀和孙氏的吴,历史进入了三国时期。
  265年,魏权臣司马炎称帝,建立晋朝。280年三国归晋,再度统一。但武帝死后,为争夺中央政权而进行的斗争便迅速爆发,史称“八王之乱”。以此同时,中原周边的五个游牧民族(匈奴、鲜卑、羌、氐、羯)与各地流民起来反晋。史称“五胡乱华”。这些游牧民族纷纷建立自己的国家,从公元304年到公元439年,北部中国陆续有多个国家建立,包括成汉、前赵、后赵、前燕、前凉、前秦、后秦、后燕、西秦、后凉、北凉、南凉、南燕、西凉、夏和北燕,史称十六国。
  自东汉后期开始,为躲避战乱,北方的汉民族大量迁居南方,造成经济中心南移。晋朝南迁后建都建康(今江苏南京),历史上称此前为西晋,南迁后为东晋。386年,鲜卑的拓跋珪建立北魏,439年,拓跋寿统一北方,并朝开始;420年,刘裕废帝自立。东晋亡,南朝开始。史称南北朝。这一时期全国范围内统一出现了规模空前的民族大融合浪潮,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时期。南朝经历了宋、齐、梁、陈的更替,而北朝则有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和北周。

  581年,杨坚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并于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政权----陈,中国经历了
严正花top300多年的分裂之后再度实现了统一。隋朝所创立的政治机构,以及军制、法律、田令、赋役等制度,为封建社会制度的基本规模奠定了基础。还修建了影响深远的水利工程-----京杭大运河。隋朝是一个短命的朝代,只经历了两代38年。

  李渊于公元618年建立了唐朝。李渊的儿子唐太宗李世民(626年—649年在位)实行了一系列开明的政策,史称“贞观之治”。长安(今陕西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王朝也是当时最发达的文明。高宗李治之后武则天迁都洛阳并称帝,成为中国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改国号周。随后的唐玄宗李隆基(712年---756年在位)把中国封建时期的繁荣昌盛推向了顶峰,史称“开元盛世”。7世纪60年代,中国的力量不仅在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伊犁河流域牢牢扎根,甚至扩展到中亚的许多城邦。中国与日本、朝鲜、印度、波斯、阿拉伯等许多国家建立了广泛的经济和文化联系。直到今天,世界各地的华人聚集区都被称为“唐人街”。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唐代由此开始走向衰落。公元875年黄巢起义爆发,唐朝并于907年灭亡,形成了五代十国的混论局面。
五代十国
  从公元907年唐朝灭亡到公元960年北宋建立,短短54年间,中原相续出现了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同时,在这五朝之外,还相续出现了吴国、前蜀、楚国、吴越、闽国、南汉、荆南、后蜀、南唐和北汉十个割据政权,即为历史上饿“五代十国”时期。这一时期是唐藩之乱的延长,是由唐朝到宋朝的过渡时代。在这一时期,辽、夏、金等少数民族对祖国边疆地区的开发做出了贡献。

  公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建立了宋朝。宋朝先后有北宋、南宋,南宋时政权南迁,将北方先进的经济、文化推广到南方,促进了该地区的经济开发。宋朝经济极度发达,海上贸易十分兴盛,福建泉州一带成为繁华的港口,宋朝当时的经济总量占世界的一半,并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宋代天文、科技以及印刷术均居世界前列,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堪称人类印刷史上的一大革命。

  1206年,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其子孙忽必烈1271年入主中原,建立国号为“元”。定
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结束了唐末以来近400年的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包括新疆、西藏及云南地区在内的全国大统一。造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是中国古代科技的“四大发明”。至宋元时期相续传入世界各地,对世界文明作出了巨大贡献。但元朝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因此社会矛盾异常激烈。

  1368年,明太祖朱元璋在南京建立了明朝。其子朱棣即位后,开始大规模营建北京城池和宫殿,并于1421年正式迁都北京。1405年至1433年,他派太监郑和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七次规模巨大的海上远航,途径东南亚各国、印度洋、波斯湾、马尔代夫岛,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的索马里和肯尼亚,是哥伦布时代以前世界上规模最大、航程最远的海上探险。明朝时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封建社会进入后期。

  清朝于1644年入关,定都北京。清朝最著名的皇帝康熙(1661年~1722年在位)统一了台湾,遏止了沙俄的入侵。他还加强了对西藏的管辖哦,制定了由中央政府最终决定西藏地方领袖的一整套规章制度。在其统治下,中国疆土面积超过了1100万平方公里。
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从隋代开始,封建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科举考试在中国历时一千三百多年,影响巨大。科举考试制度在历朝历代有或多或少的变化,下面以明清科举考试为例作一说明。
  (一) 院试
  又称郡试、道试,是参加过县试、府试后的童生取得生员资格的考试,由朝廷派官员主考。考中者称秀才,才有资格“入泮”(进学)学习。
  (二) 乡试
  每三年一次在各省省城举行的考试。取中者称“举人”,已具有做官资格。第一名称“解元”。
  (三) 会试
  每三年一次会集各省举人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取中者称“贡士”(或“中式进士”)。第一名称“会元”(或“会魁”)。
  (四) 殿试
  亦称“廷试”,是皇帝在殿廷亲自对会试考中的贡士所进行的面试。按成绩分为“三甲”(即三等):
  一甲:三名,叫“赐进士及第”。第一名称“状元”(亦称“殿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城“探花”。三人同称“三鼎甲”。
  二甲:若干名,均叫“赐进士出身”。
  三甲:若干名,均叫“赐同进士出身”。
  如果某人在乡试、会试、殿试中均考取第一名(即解元、会元、状元),就叫“连中三元”。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