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
      上篇
一、填空
1、桑之未落,其叶活若。于嗟(鸠)兮,无食桑椹。
2、防民之口,甚于防川。
3、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 咏而归。
4、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悉予。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6、老冀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8、人世几回伤心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9、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10、,隔江犹唱后庭花。
1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12、知我者,为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13、焉得萱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佰,使我心痗。
14、池溏生春,园柳遍鸣禽。
15、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
二、简答
1、分析《黍离》
原诗:
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简析:
这首诗运用反复的方法,且在反复中递进:"彼稷之苗",由"苗"而"穗",再"实"。这种写法,在思想感情上一波推进一波,在结构上一环紧似一环。
《黍离》三用叠词"离离"、"靡靡"以及"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来贯串全诗,以传达一种国家残破、流浪思乡的情思。
2、分析《行行重重行行》
  原诗: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己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简析:
  本篇表现女子思念远行异乡的情人。首追叙初别,次说路远会难,再叙及相思之苦,最后以勉强宽慰之词作结。
  3、谈谈“竹林七贤”
“竹林七贤”指的是晋代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和王戎。
嵇康(224─263),三國時譙國銍縣(今安徽宿州西南)人,字叔夜。雖家世儒學,但學不師授,唯好老、莊之說。與魏宗室婚,官至中散大夫,故又稱嵇中散。崇尚自然、養生之道,著有《養生論》,倡「越名教而任自然」。
  阮籍(210-263),三國時期曹魏末年詩人,陳留尉氏(河南開封)人。崇奉老莊之學,政治上則採謹慎避禍的態度。
山濤(205─283),字巨源,西晉河內懷縣(今河南武陟西)人。早孤,家貧。好老莊學說,與嵇康、阮籍等交遊。
向秀(约227-272),字子期,河内怀(今河南武徙西南)人。他主张" 名教"与"自然" 统一,合
儒、道为一。认为万物自生自化,各任其性,即是" 逍遥",但"君臣上下" 亦皆出于"天理自然" ,故不能因要求"逍遥" 而违反"名教"。擅诗赋。其哀悼嵇康、吕安的《思旧赋》,情辞沉痛,有名世。
刘伶,字伯倫,沛國(今安徽宿縣)人。他反對司馬氏的黑暗統治和虛偽禮教。為避免政治迫害,遂嗜酒佯狂,任性放浪。
阮咸,西晋陈留尉氏(今属河南)人,字仲容。阮籍之侄, 与籍并称为"大小阮" 。历官散骑侍郎,补始平太守。为人旷放,不拘礼法。善弹琵琶。
王戎(234─305),字冲,琅邪临沂(今属山东)人。幼颖悟,神采秀彻。他是「七贤」中最庸俗的一位。
4、分析左思的《咏史诗》。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籍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简析:
胶泥什么梗诗人以涧底松比喻有才能却曲于下位的人,以山上苗比喻无才能而有权势的人。世家子弟登上很高的官位,有才能的人却被埋没,这如涧底松和山上苗一样,是地位势力造成的,并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金张两家子弟凭借祖先的功业,七代做汉朝的贵官。冯公才能出众,但到老年还得不到重用。
5、分析《王子猷居山阴》诗中的“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本文作者是刘义庆。
大雪之夜读左思《招隐诗》,想到隐居剡溪的戴逵,连夜乘小舟造访,航行一夜方到,到了门口却又掉头而回。读《招隐诗》,思隐士,于是访隐士,造门而返,表现出自己也是隐士。
名士率性而行,追求、关注的是"兴",即兴味和意趣,访戴逵的路上尽情感受了这种意趣,见戴也就成为多余的了。他们追求自由的、非功利的、唯美的生活状态。这就是名士风度。
6、分析《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雨后秋山明快舒朗、清新鲜洁的环境特点构成了全诗的基调。诗情画意中寄托了诗人高洁的情怀及对理想境界之追求。
  明月清泉,竹喧莲动,浣女归舟,层次鲜明,因果清晰,且有声有、有静有动、构成一幅清晰和谐的雨夜秋山图。
7、分析高适《燕歌行》的主题
燕歌行·并序
高适
开元二十六年, 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
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 因而和焉。
汉家烟尘在东北, 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 天子非常赐颜。
挫金伐鼓下榆关, 旌旗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 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 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 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 玉筋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风飘飘那可度, 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 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 至今犹忆李将军。
诗意在慨叹征战之苦, 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 失职,造成战争失利,使 战士受到极大痛苦和牺牲,反映了士兵与将领之间苦 乐不同,庄严与荒淫迥异 的现实。诗虽叙写边战, 但重点不在民族矛盾,而
是讽刺和愤恨不恤战士的 将领。同时,也写出了为 国御敌之辛勤。主题仍是 雄健激越,慷慨悲壮。
全诗简炼地描写了一 次战争的全过程。开头八 句写出师,说明战争的方 位和性质:"挫金伐鼓下榆关,旌旗逶迤碣石间"。
第二段八句,写战斗危急 和失败,战士们出生入死, 将军们荒淫无耻:"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 歌舞。"第三段十二句, 写被围战士的痛苦:"铁衣远戍辛勤久",以及他
双一流名单2022初公示们浴血奋战,视死如归: "死节从来岂顾勋", "相看白刃血纷纷。"另 方面也写征夫思妇久别之
苦,边塞的荒凉,渴望有 好的将军来领导。 诗的气势畅达,笔力 矫健,气氛悲壮淋漓,主旨深刻含蓄。用韵平仄相 间,抑扬有节,音调和美。 是边塞诗的大名篇,千古传诵,有口皆碑。
8、分析杜甫的《登高》
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作文300字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高》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当年他大约五十六岁,漂泊到夔洲一带,重阳登高,面对肃杀秋景,有感于怀,遂提笔写下这一首七律。
  这一首诗历来被推为律诗中的杰作,千百年来为世人传诵。
河北高考成绩查询入口
给领导拜年祝福语简短  首联写景,风急天高,猿声凄凉,这就开门见山地表现了诗的感情基调:沉郁悲哀。
  颔联对仗极其工整,萧萧落木,无边而下;不尽长江,滚滚而来。寥寥几笔,就把肃杀凄凉的秋景写得气势宏大,令人触目惊心。
  秋日的景使得诗人触之生情。颈联就融合了诗人的感情:"万里悲秋"。然而又想到了自己的一生是漂泊流浪,贫病交加。风烛残年之时,独自登高。君不见长江边高台上那一位步履蹒跚的瘦弱老人独自站着面对滔滔江水满目哀凉,这怎么不让人可怜?
  尾联:艰难苦恨又增添了花白的鬓发,满腹愁绪欲借酒来排遣,不料潦倒新停浊酒杯啊,因为有病戒了酒,竟是不得抒怀。写到这儿,就更增添了一份沉重。
  全诗风格正是杜甫"沉郁顿挫"诗风的很好体现。情景交融,十分感人。
9、分析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王浚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这是一首吊古抚今诗,抒发了山河依旧,人事不同的情感。诗的前四句,写西晋东下灭吴
的历史事实,表现国家统一是历史之必然,阐发了事物兴废决定于人的思想。后四句写西塞山,点出它之所以闻名,是因为曾是军事要塞。而今山形依旧,可是人事全非,拓开了诗的主题。最后写今日四海为家,江山统一,象六朝那样的分裂,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全诗寓意深广,言辞酣畅。但诗中不见诗人真情,也少顿挫沉郁,却是一大缺陷。
三、论述
1、谈谈你对曹操作品的理解?
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的政治抱负和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气魄雄伟,情感深沉,情调苍凉水悲壮。
  他在《短歌行》第一首中抒写了时光易逝、功业未就的苦闷和作者要求招纳贤才帮助建功立业的意志,全诗感情充沛,带有浓厚的悲凉情调。
  他在《步出夏门行》第一章中写登山望海的景象,气势雄浑,是诗歌中以写景为主题的名作。第四章则表现了作诗人不甘衰老和人命不全由天决定,主观努力也超作用的积极奋发
精神。
  2、你对陶渊明其人其作品的理解?
陶渊明(365-427),一名潜,字元亮,世号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九江西南)人。我国古代杰出的文学家。早年为谋出路走上仕途,后因不为"五斗米折腰"而解绶辞官回乡,归隐田园。
长于诗文辞赋,诗多描绘自然景及其农村生活情景,词句中多隐寓对腐朽统治集团的憎恶和不肯同流合污的精神,也宣扬"人生无常"、"乐天安命" 的思想。
陶渊明是汉魏南北朝800年间最杰出的诗人。陶诗今存125首,多为五言诗。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三大类。
  1、饮酒诗 陶渊明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饮酒诗的诗人。他的《饮酒》20首以"醉人"的语态或指责是非颠倒、毁誉雷同的上流社会;或揭露世俗的腐朽黑暗;或反映仕途的险恶;或表现诗人退出官场后怡然陶醉的心情;或表现诗人在困顿中的牢骚不平。从诗的情趣和笔调看,可能不是同一时期的作品。东晋元熙二年(420),刘裕废晋恭帝
为零陵王,次年杀之自立,建刘宋王朝。《述酒》即以比喻手法隐晦曲折地记录了这一篡权易代的过程。对晋恭帝以及晋王朝的覆灭流露了无限的哀惋之情,此时陶渊明已躬耕隐居多年,乱世也看惯了,篡权也看惯了。但这首诗仍透露出他对世事不能忘怀的精神。
张若昀主演的电视剧  2、咏怀诗 以《杂诗》12首,《读山海经》13首为代表。《杂诗》12首多表现了自己归隐后有志难骋的政治苦闷,抒发了自己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人格。可见诗人内心无限深广的忧愤情绪。《读山海经》13首借吟咏《山海经》中的奇异事物表达了同样的内容,如第10首借歌颂精卫、刑天的"猛志固常在"来抒发和表明自己济世志向永不熄灭。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