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设你已经去过出土我国最早人类遗址的地方,那么你能告诉我,它位于哪个省吗?〔 〕
A.广东 B.湖南 C.云南 D.陕西
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1998年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你认为游戏中的大魔头是课本上说的哪一个传说人物?〔 〕
A.尧 B.舜 C.大禹 D.蚩尤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汉
6.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7.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剧时,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说台词反映的主题是〔 〕
孕妇礼物A.中央集权 B.为政以德 C.崇尚和平 D.顺其自然
8.在孔子的思想中,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表达人文关心的是〔 〕
A.“兼爱、非攻〞 B.因材施教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9.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 〕
A.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大盂铜鼎
10.以下几种主张,哪一种是老子的思想〔 〕
A.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主张“春秋无义战〞
C.历史是向前开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D.提出“仁〞的学说
二、材料说明题
11.阅读以下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缺乏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请答复:
〔1〕文中的“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谈谈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
罗马帝国电影12.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答复费伍德森林
〔1〕材料二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伯禹指传说中的谁?
〔2〕材料三是对 哪个水利工程的评价,它使得 哪里获得了什么的美称。
三.根据下面的材料和所学知识,以<孔子简介>为题写一篇100字左右的短文
13.孔子 ﹣ 中国儒家学派创始人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生于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省曲阜市〕.中国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与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六经,即<诗><书><礼><乐><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其中七十二贤人。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大成至圣文宣王先师、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被尊为儒教始祖,随着孔子影响力的扩大,孔子祭祀也一度成为和上帝、和国家的祖宗神同等级别的“大祀〞。这种殊荣除老子外万古唯有孔子而已。
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七年级〔上〕期中历史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暑假是外出旅游的好日子。假设你已经去过出土我国最早人类遗址的地方,那么你能告诉我,它位于哪个省吗?〔 〕
A.广东 B.湖南 C.云南 D.陕西
【考点】我国最早的人类—元谋人.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元谋人的知识点.
袁隆平的事迹简短【解答】元谋人,生活于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是我国境内的最早远古人类.
应选C.
2.能够较典型的反映我国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
①北京人 ②山顶洞人 ③河姆渡聚落 ④半坡聚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考点】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
【分析】解决此题的关键字眼是“农耕〞,由此可知考查的知识点是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
【解答】根据教材内容可知:①北京人靠采集、狩猎为生;②山顶洞人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③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是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④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是黄河流域原始农耕的典型代表.
应选D.
3.1998年有一个游戏叫<轩辕圣战录>,讲述轩辕氏〔即黄帝〕联合炎帝,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你认为游戏中的大魔头是课本上说的哪一个传说人物?〔 〕
A.尧 B.舜 C.大禹 D.蚩尤
【考点】华夏族的人文初祖—炎帝和黄帝.
【分析】此题考查华夏族的形成.
【解答】相传,距今约四五千年,生活在黄河流域的黄帝部落和炎帝部落联合在涿鹿一战中打败了一个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大魔头蚩尤.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开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局部,炎帝与黄帝共同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
应选D.
4.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什么产生的〔 〕
A.奴隶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禅让制
【考点】西周的分封制.
【分析】此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
【解答】西周初年,周王为稳固对周边的统治,大规模分封诸侯,实行分封制.分封制的主要内容是周王把某地的土地和臣民授予某个诸侯,由诸侯管理当地事务.
应选C.
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汉
【考点】文字的演变.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文字的演变.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者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应选B.
6.决定晋文公中原霸主地位的战役是〔 〕
A.城濮之战 B.桂陵之战 C.马陵之战 D.长平之战
【考点】春秋五霸.
【分析】此题考查了城濮大战.
【解答】公元前7世纪后期,晋楚双方在城濮大战,晋军大败楚军,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
应选A.
7.在编演“诸子百家论治国〞的历史剧时,扮演韩非子的同学,所说台词反映的主题是〔 〕
招的组词A.中央集权 B.为政以德 C.崇尚和平 D.顺其自然
【考点】百家争鸣.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百家争鸣的有关内容.
【解答】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韩非是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他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主张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应选A.
扫黑风暴大结局8.在孔子的思想中,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表达人文关心的是〔 〕
A.“兼爱、非攻〞 B.因材施教 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此题考查孔子的相关知识内容.
【解答】阅读题文信息:孔子,体察民情爱惜民力,要你选出与之相对应的选项.依据已学知识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兼爱、非攻〞是墨子的思想.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是孔子的教育思想.选项中C符合题意.
应选C.
9.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青铜器是〔 〕
A.三星堆青铜立人像 B.司母戊鼎
C.四羊方尊 D.大盂铜鼎
【考点】青铜器.
【分析】此题考查了司母戊鼎.
【解答】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等,司母戊鼎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应选B.
10.以下几种主张,哪一种是老子的思想〔 〕
A.各种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B.主张“春秋无义战〞
C.历史是向前开展的,后代总是胜过前代
D.提出“仁〞的学说
【考点】老子和孔子.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老子的思想.
【解答】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记录在<道德经>里.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方面思考问题,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祸兮,福所倚;福兮,祸之所伏〞是老子朴素辩证法思想的表达.
应选A.
二、材料说明题
11.阅读以下材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缺乏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司马迁<史记•商鞅列传>请答复:
〔1〕文中的“卫鞅〞指谁?“孝公〞是哪国国君?
〔2〕谈谈变法的时间、内容、意义?
【考点】商鞅变法.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商鞅变法.
【解答】〔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中的“卫鞅〞指商鞅;“孝公〞是指秦孝公.
〔2〕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军功越大,授予的爵位越高,赐给的田宅越多.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不能享受特权.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建立县制.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经过商鞅变法,
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了开展,军队的战斗力加强,开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强大的封建国家,为统一全国奠定了根底.
故答案为:
〔1〕商鞅、秦孝公.
〔2〕公元前356年.内容:①国家成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②奖励耕织.③奖励军功.④编制户籍,实行连坐法.⑤推行县制.意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开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开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
12.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
材料二: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请答复
〔1〕材料二中的李太守指的是谁?伯禹指传说中的谁?
〔2〕材料三是对 哪个水利工程的评价,它使得 哪里获得了什么的美称。
【考点】都江堰工程和郑国渠;尧舜禹的“禅让〞.
【分析】〔1〕此题考查李冰和大禹.
〔2〕此题考查都江堰.
【解答】〔1〕据材料一“始知李太守,伯禹亦不如〞可知,李太守指的是李冰,伯禹指传说中的大禹.相传很早以前,黄河经常泛滥,大禹带着自己的部落对黄河进行疏导,为此三过家门而不入.此后黄河再也没有泛滥,并且造福人类.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