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格局与优化策略
doi:
10.3969?j.issn.1005-8141.2021.04.016
解除限制网速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格局与优化策略
詹绍文1,2
,王磊1,2
,王新明3,
(1.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55;2.陕西省文化产业管理研究中心,
陕西西安710055;3.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4.中国科学院大学,
北京100101)摘要:结合社会网络与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模
型,分析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
空间格局,并探讨优化策略。结果表明: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联系较为紧密,呈“中部强、两翼弱”态势;形成以西安为首,宝鸡、渭南、咸阳为次级核心的“一大三小”的发展模式;西安的控制与中介能力最强,引领作用有待提升。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强化西安龙头引领作用;扩大交通供给,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推动智慧旅游建设,增强城市间旅游交流合作的优化策略。关键词:社会网络分析;引力模型;旅游经济网络空间;关中平原城市中图分类号:K902;F590.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8141(2021)04-0484-08
NetworkSpatialPatternandOptimizationStrategyofTourismEconomyinGuanzhongPlainCityGroup
ZHANShao-wen1
,2
,WANGLei1,2,
WANGXin-ming3,4
(1.SchoolofPublicAdministration,Xi′anUniversityofArchitectureandTechnology,Xi′an710055,China;
2.ShaanxiCulturalIndustryManagementResearchCenter,Xi′an710055,China;3.InstituteofGeographicalSciencesandResources,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
4.UniversityofChineseAcademyofSciences,Beijing100101,China)
Abstract:Combiningthesocialnetworkandthemodifiedgravitymodel,thispaperconstructedthetourismeconomicnetworkmodelof
Guanzhongplaincitygroup,
analyzedthenetworkspacepatternoftourismecono
myofGuanzhongplaincitygroup,anddiscussedtheoptimiza tionstrategy.TheresultsshowedthatthetourismeconomicnetworkofGuanzhongplaincitygroupwascloselyconnected,showingatrendof“strongcentralpart,weaktwowings”;Ithadformedthedevelopmentmodeof“onebigandthreesmall”withXi′anastheleaderandBaoji,WeinanandXianyangasthesecondarycore;Xi′anhasthestrongestcontrolandmediationcapability,anditsleadingroleneededtobeim proved.Ontheabove,thispaperputforwardtheoptimizationstrategyonestablishingandimprovingthecoordinationmechanismtostrengthen
theleadingroleofXi′an,
expandingthetransportationsupplytooptimizethebasicconditionoftourismindustrydevelopment,promotingtheconstructionofsmarttourismtoenha
ncetourismexchangesandcooperationbetweencities.
Keywords:socialnetworkanalysis;gravitymodel;tourismeconomicnetworkspace;
Guanzhongplaincitygroup
收稿日期:2020-09-21;修订日期:2020-11-30
基金项目:
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效益评价体系理论及实践研究”(编号:2019S052)
。第一作者简介:詹绍文(1969-),男,湖北省黄冈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管理。
通讯作者简介:王磊(1992-)
,男,山西省晋中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与文化产业管理。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城市已然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形态,要以城市为主体构建大
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
[1
]。随着国家战略部署的调整,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正在形成以城市为空间组织的新格局[2
]。城市和中心城市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载体[3
],城市域内各城市相互融合、相互协调,形成强有力的乘数效益、极化效应和扩散效应[4
],并集聚人口和产业,兼具科技、金融等优势,成为引领区域经济协调一体化
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经济在城市发展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旅游生产要素能够在城市各旅游目的地之间自由流动和集聚扩散,城市内部旅游产业的关联度、城际动态旅游流的横向联系日益加强,旅
游溢出效益明显[5
],
强有力地促进了城市的经济增长,同时协同带动了城市经济走向转型和升级,为城市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了新路
径[6
]。从实践来看,
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华盛顿—纽约等成熟城市以旅游经济为突破口,引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已成为常态[7
],其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已经突破了“中心———腹地”模式的局限,开启了更高级别的网络化结构发展进程[8
]。在宏观层面上准确把握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的结构特征,是制定城市旅游经济政策和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同时对区域经济优化布局和协调发展产生影响。
·
484·
学术界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差异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究,研究方向主要聚焦于区域旅游经济空间结构特征、演化过程、优化路径、旅游流空间结构等[9]。相较而言,关于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空间和新兴城市的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的研究则颇为少见,亟待应用社会学、经济学、地理学等理论与相关方法对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的特征进行实证分析。关中平原城市是国家为优化区域经济布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和提升西部开发水平,于2018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推动关中平原城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共识。《关中平原城市规划》中明确要求把关中平原城市建设成为“传承中华文化的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历史文化旅游品牌。随着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的迅猛发展,开启了网络化结构的发展模式,而相关研究尚属空白,对于其网络空间格局的把握和旅游网络空间的优化配置亟待理论的支撑。基于此,本文在社会网络和经济地理等理论的指导下,使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运用UCINET6.645和ARC
GIS10.2软件研究并可视化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格局形态,探索优化策略,以期有助于充
分发挥关中平原城市旅游业的优势,推动各节点城市旅游产业互补合作,为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提供理论支持。
1文献回顾
研究区域旅游网络经济空间结构的理论主要有点—轴理论[10]、空间一体化理论[11]、核心—边缘等理论[12],而社会网络理论被认为是研究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的绝佳范式[13]。①研究内容方面。国外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集中在旅游地网络结构[14]、旅游政策主体与客体的网络特征及关系、旅游业相关组织之间的网络关系结构[15]、区域旅游营销网络结构[16]等。KimbuAN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了旅游目的地的关系网络,认为紧密高质量的目的地合作网有利于集权协调和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而让所有利益相关者都参与的分权旅游网络又可以提高旅游发展成功的机会[17]。国内学者多采用社会网络分析[18]、空间计量[19]、平均最邻近距离分析[20]、核密度分析[21]、重心分析[22]等方法研究区域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旅游绩效、旅游经济联系与旅游经济空间演化等[23]。②实证研究方面。王俊、徐金海、夏杰长使用引力模型,基于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研究了我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结构的时间演变,并用计量分析方法实证检验了省域旅游经济空间网络结构对旅游产业的发展具有促进效应[24];王永明、马耀峰、王美霞综合运用
UCINET6和GIS软件分析了我国12个重点城市入境旅游空间网络的节点结构特征和整体结构特征,
提出了旅游空间网络结构优化相关建议[25];鄢慧丽、徐帆、熊浩等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有海岛型城市之称的海南省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特征进行了演化及角定位研究[26];虞虎、陈田
、陆林等研究了江淮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提出了优化江淮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的空间发展模式[5];喻琦、叶持跃、马仁锋等用旅游经济引力模型和网络模型分析了泛长三角旅游经济网络结构特征与演化效应[27];王磊、高苗苗使用中国银联的刷卡消费数据分析了长江中游城市旅游经济的网络空间特征[28]。
在上述关于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的研究中,行政区域为界限的省、经济区域为界限的城市是大多数研究者选择的研究区域。相较而言,跨省际的经济区域———城市的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的研究更具有价值[18]。作为国家级城市的关中平原城市,其旅游经济在整个区域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迄今为止,对于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的研究还非常缺乏。
通过文献梳理发现,多数研究者在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时仅考虑了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地理距离等因素,未将具备增强现实解释力的因素———交通可达性纳入其中[29]。为弥补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研究的不足,本文将可达性因素加入引力模型,使用
2018关中平原城市旅游业相关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法,通过UCINET6.645和ArcGIS10.2软件对
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格局进行探析,为优化其网络空间格局提供建议和理论指导,进而促进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一体化发展。
2研究区域、研究方法及数据来源
2.1研究区域概况
关中平原城市位于我国内陆中心,是西部地区面向中东部地区的重要门户,也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和古丝绸之路的起点。关中平原城市地跨甘肃、陕西、山西3省,涵盖西安、宝鸡、渭南、咸阳、商洛、铜川、天水、平凉、庆阳、运城、临汾等11
·584·
个城市,国土面积10.71万km2,2018年国内生产总值2065.42亿元,占全国国内生产总值的2.29%,年末常住人口4425.31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18%。关中平原城市拥有大量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和丰富的人文与自然资源,包括有“世界第八大奇迹”之称的世界文化遗产秦兵马俑在内的5A级风景区10个、4A级风景区109个。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旅游收入6523.51亿元,接待游客7.24亿人次,分别占全国的1.18%和13.17%。
2.2研究方法
社会网络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缘起西方社会学,是在体动力学的视域下,结合图论的思想考察社会实体(个体、社会组织等)间的关系连接及其结构特征的一种研究取向[30]。社会网络分析是一种通过对关系数据的处理,以及对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的分析得出研究对象相互作用力的方法,它既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研究方法,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理论范式[31]。迄今为止,社会网络分析法被广泛应用于旅游、经济、管理、社会等各个领域,其中采用社会网络分析研究旅游问题被认为是一种绝佳的范式[32]。
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区域间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的特征主要从整体网络、个体网络、核心—边缘等方面进行分析[33],关键在于获得关系数据和使用恰当模型。通过大量文献梳理发现,学术界大多采用引力模型的方法来确定空间经济关系。然而,在旅游经济区域网络空间关系研究中,所使用的引力模型只涵盖了旅游综合收入、旅游接待人次、地理距离等指标,并未考虑交通可达性这一重要影响因素。基于此,本文将可达性因素加入引力模型以增强模型对现实的解释能力,并应用于测度关中平原城市各城市间旅游经济联系强度,以2.00为截断值,构建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联系的网络二值化矩阵,选取表示整体网络特征的网络密度、网络关联度、网络等级,表示个体网络特征的网络中心度,以及核心—边缘模型等指标对其进行网络空间分析。
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本文借鉴学界内研究旅游经济使用的引力模型,加入可达性影响因素,并以最短通行时间代表可达性。基于现有交通路网、2018年陕西省交通地图、2018年甘肃省交通地图、2018年山西省交通地图、以上3省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ArcGIS10.2、高德地图等大数据进行基本数据可视化(如图1最短通行路径),使用ArcGIS10.2软件,以各地市为节点,进行可达性、最短通行时间的计算,进而修正引力模型。计算公式
如下:
ij
=K
ijij
ij
财神爷的生日是哪一天
+G
手机短信怎么加密j(
1)………………………………………………
式中,Tij为城市i对城市j的经济强度值;Kij为城市i在城市i、j之间旅游经济联系中的贡献度;
i、Pj
和Gi、Gj分别代表城市i、j的旅游接待总人次(万人)和旅游总收入(亿元);Dij是城市i、j之间的最短交通距离(km);Aij为城市i到达城市j的最底通行时间成本。
图1关中平原城市城市间最短通行路径
2.3数据来源
本文涉及的国家旅游总收入、国家接待旅游总人数等统计数据均来源于国家统计局门户网站,地方统计数据分别来源于《陕西省统计年鉴》《甘肃省统计年鉴》《山西省统计年鉴》,其他数据如最短交通距离、最短通行时间是参照各省市2018交通地图、高德地图等大数据网站,基于ArcGIS10.2软件测算得出。
3结果及分析
本文依据修正后的引力模型,使用2018年关中平原旅游相关数据构建二值化的关系矩阵,并运用
NETDRAW对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进行可视化(图2)。
图2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网络
·684·
江苏延迟退休方案2022年正式实施
3.1整体网络结构特征
限电地区
从图2可见,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在空间上均存在普遍联系,不存在孤立的节点城市,呈现出典型的网络结构形态。关中平原城市各地市旅游经济网络较为密集、旅游经济联系比较密切。其中,西安处于该网络的核心位置,关中平原城市
旅游经济呈现以西安为中心的单核发展模式,同时宝鸡、渭南、咸阳3市的旅游经济对外辐射能力也较强。
网络密度:通过应用UCINET6.645软件测算出
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密度为0.5,说明该区域内旅游经济联系较为紧密,这与各地市
基本实施“旅游兴市”的战略和城市通达性的提升有关,但旅游经济发展提升空间仍很大。关中平原城市中初步形成了以西安为首要核心,宝鸡、渭南、咸阳为次级核心的“一大三小”放射状空间结构,且“一大三小”之间联系更为紧密,区域内辐射带动效应较好。
网络关联度:网络的关联度的测算结果为1,说明关中平原城市各节点城市都有直接或间接的旅游经济网络空间溢的出关系。这与图2所呈现的结果互为印证,即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
构存在普遍联系,旅游经济发展联系紧密。同时,也印证了先前关中平原城市在探索区域合作所做的关中—天水区域旅游城市协作体、《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合作规划》等尝试的成效。
网络等级:网络的等级度计算结果为0.281,网络等级偏中下,说明关中平原城市部分节点城市的旅游经济存在着空间溢出效应,且旅游经济网络空间结构并非等级森严。当前,伴随着大众旅游时代的到来,游客的旅游需求和旅游地的旅游产品逐渐走向多元化与多样化,这使得关中平原城市各节点城市跨区域旅游活动已成为常态,进而导致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空间关联结构呈现出较低的等级。
核心—边缘分析:借助核心—边缘分析,可判别关中平原城市中的核心区与边缘区,并初步了解了两者之间的关系。从整体网络来看,关中平原城市的核心城市为西安、宝鸡、咸阳、渭南、商洛、运城6个地市(图3),核心区范围占总区域范围一半以上,关中平原城市建立的成效初现。但从空间分布来看,核心区基本位于关中平原城市中部,虽然呈集中式组团状,但是该区域“两翼”旅游经济发展较弱,分布在边缘区。
图3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网络结构核心—边缘分布3.2个体网络结构特征
度数中心度:从图4a的关中平原城市度数中心度测算结果看,西安的度数中心度值最高为85,说明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的经济和旅游中心;度数中心度居二、三位的城市是宝鸡和渭南,度数中
心度值分别为75和70,表明宝鸡与渭南对其他城市的辐射线较强;度数中心度位居后3位的是天水、平凉、庆阳,度数中心度值分别为15、10、10,表明这3个市与其他节点城市所发生的旅游经济联系较弱,有待进一步提升。
西安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域内是最高的,拥有国际性交通枢纽,产业发展资金、技术、人才、平台集聚度等方面的地位不断提升,在大遗址保护、主题景区开发、乡村旅游发展、旅游演艺生产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是国内外大型旅游集团合作的首选地之一。因此,西安控制旅游资源的能力强,与周边节点城市的旅游经济存在广泛空间关联,对区域内其他节点城市的影响较大,辐射带动能力强。而宝鸡和渭南分别是联系甘肃和山西两省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旅游资源禀赋较为丰厚,人文与自然景观配合的相得益彰,且两市整体经济发展排名前列,使得二者成为次级核心。天水、平凉、庆阳3市的地理位置则较为偏僻,距离其他各市均较远,交通可达性较差,尤其是平凉和庆阳,至今还未开通高铁,导致这3市表现最差。
中间中心度:由图4b分析结果看,关中平原城市各节点城市的中间中心度相差悬殊。其中,宝鸡和西安的中间中心度分别为16.67和16.37,遥遥领先于其他9个节点城市。由于地理位置和旅游资源禀赋组合优势,使得宝鸡在中间中心度表现最好,但就经济、人文等发展全局来看,西安仍处于整个旅游经济网络中的主导地位。两者在整个旅游经济网络结构中对其他城市有较强的控制能力,在与区域内其他各节点城市旅游经济的关联关系中起着重要桥梁和枢纽作用。渭南、运城、咸阳
、商洛的表现不相上下,中间中心度均属于一般水平。而天水、平
·784·
凉、庆阳、铜川、临汾的中间中心度为0,因为地理位置的偏远或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使得这些城市受到其他节点城市强力的控制,在旅游经济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侧面反映出其旅游资源利用效果不佳。
图4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各城市网络中心度
已到的黑匣子系舱音记录器接近中心度:依据图4c的测度结果看,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的点出、点入接近中心度均值为
18.72。其中,表现前5名的依次为:西安—点出接近中心度10,点入接近度中心度17;宝鸡—点出接
近中心度11,点入接近中心度18,渭南—点出接近中心度13,点入接近中心度17,咸阳—点出接近中心度14,点入接近中心度17,商洛—点出接近中心度14,点入接近中心度17,运城—点出接近中心度13,点入接近中心度18。以上5市的点入、点出接近中心度均小于整体均值,而其他城市的接近中心度皆高于整体均值。
接近中心度位居前5的城市通达性好、交通区位优势明显,这与各城市交通可达性系数值基本契合(图5)。从图5可见,可达性系数越小的城市通达性越好,并且它们进行对外旅游经济联系时不容易被控制,在旅游经济网络空间中扮演着中心行动者的角。表现较差的后5个城市容易受其他节点城市控制,这些城市发展旅游经济对其他节点城市的依赖性较高。就接近中心度值而言,各节点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值差距较大,表明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发展协调度不高,有待提升。
图52018年关中平原城市各城市可达系数
3.3城市角定位分析
本文根据上述分析结果,并结合学者LewAA和MckercherB[34]的旅游目的地划分标准,把关中平原城市11个地市划分为首要核心旅游地、次级核心旅游地、窗口旅游地、普通旅游地、边缘旅游地。首要核心旅游地:西安是关中平原城市的经济、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枢纽,同时也是国家中心城市,2018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54.81亿元,接待游客24738.75万人次,在区域内排名第一。在该区域旅游经济网络空间中,其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各位居榜首,而中间中心度以微弱的差距排名第二,仍占据了绝对的核心地位,是集旅游中枢、旅游集散等功能为一体的旅游地首要核心城市,因其在该区域内旅游产业规模最大、旅游发展水平最高、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品组合好、吸引旅游投资能力最强,当之无愧地成为关中平原城市旅游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次级核心旅游地:宝鸡、渭南、咸阳为次级核心旅游地,其网络中心度各指标分别位居二、三、四位,且位于核心区域。宝鸡是陕西联系西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城市,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以法门寺、太白山、炎帝陵为代表的高品位旅游旅游资源分布各县区;渭南是陕西联系东中部的重要门户,以华山、司马迁祠
·884·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