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将相和(教案)
6 将相和
深圳哪里好玩的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完璧归赵、无价之宝”等词语的意思。
2.学习速读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三个小故事的主要内容。
4.通过人物的言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
重点
学习速读课文的方法,练习速读课文。抓住关键词句,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进一步加强语言感知能力。
学习并练习速读课文,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1.字词教学。
本课词汇丰富,朗读时不容易上口,要特别训练学生快速阅读时跳过难读的词句,所以要特别重视学生的初读训练。教师要提出初读要求:全神贯注,一目十行,准确抓住段落中的关键内容;再读课文,关注初读时跳过的地方,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出生字词,联系上下文想想词语的意思。检查自读课文时要注意正音,“召、臣、抄”是卷舌音,“罪”是平舌音;“献、蔺”是前鼻音,“荆、卿”是后鼻音;“召”是四声,不要读成一声。有些长句子比较难读,教师要注意示范,教学生读通读顺。
2.阅读理解。
学习速读,读通课文,读懂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读完之后想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理清全文脉络,弄清故事之间的联系。弄懂三则故事的要点。
3.表达运用。
本课讲的是三个历史故事,三者之间关系密切,依照故事发展的顺序,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故事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物的性格特征,通过语言表达对文中人物的感情。
1.预习提纲
(1)搜集《史记》的相关知识和《廉颇蔺相如列传》的片段。
(2)初读课文,默读浏览,了解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弄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4)读课文,品味人物言行,准确概括人物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5)体会课文着重用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表达效果。
2.多媒体课件
《史记》的相关知识、《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片段。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1课时
课时在农村现在做什么生意赚钱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无价之宝、召集、大臣”等词语的意思。
2.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前因后果。
3.初步感受三个小故事之间的联系。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今天要学习一篇较长的文章,阅读长文章,大家有什么好方法?(学生交流)现在大家就运用自己掌握的好方法来学习本篇课文,在默读课文时注意文章中的人物,了解他们之间发生的三个小故事。(学生默读浏览)
(板书:和)
师:“和”,一个简单的汉字,不仅渗透着中国人几千年来待人接物的处世智慧,更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桥架规格
两千多年前,孔子曾沿黄河奔波,把“和为贵”的信条四处传播。他经常以“和”教导自己的弟子:立身处世要“克己”,要由“人和”推及“政和”,甚至延续到整个人类,达到“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汉朝司马迁在《史记》中也给我们讲述了一个关于“和”的故事——《将相和》。(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检查预习,初步了解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同学们课前已经预习了课文,那课文中的“将”“相”分别指的是谁?文章讲了几个小故事?(相机引出:“将”指廉颇,“相”指蔺相如,课文讲了“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并在板书中指导书写生字“荆”。)
通过对“和”字的讲解,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同时,自然过渡到本课的主题,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检查预习环节,根据课前的预习,初步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情况。
二、学习新课,探究主题。
(一)准矛盾焦点,形成探究主题。
行政拘留有案底吗?1.题目是《将相和》,那肯定有不和的时候,为什么不和呢?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廉颇是怎么说的。
2.文,到第16自然段廉颇说的话,指名读。
“我廉颇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了台!”
3.你知道廉颇为什么这么说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史记》中描写蔺相如和廉颇的片段。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以
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4.看了这些资料,你有什么感受?(学生交流)
5.苹果怎么连接电脑指导朗读:是啊,廉颇是上,而蔺相如出身低微,他只是赵国宦官缪贤家的一个门客,
而这样的人最后职位却比廉颇还要高,你是不是也会为廉颇抱不平呢?来,把你此时此刻的心情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6.生自由练读后师指名读,师生共同评议。
小结:在廉颇的心目中,自己是身经百战、屡建奇功的大功臣。而蔺相如只会耍嘴皮子,那么蔺相如到底是不是只会耍嘴皮子呢?官职到底该不该?这是咱们要重点研究的问题。
(板书:嘴?)
四川四姑娘山在哪里从“矛盾”出发,引出探究的主题,初步认识到矛盾的焦点,引发学生探究的欲望。
(二)紧扣人物语言,丰满人物形象。
我们先来看看“完璧归赵”这个故事。
1.请大家自由读课文,到描写蔺相如面见秦王说的话并做上记号。
(1)生自由读文。
(2)学生做到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读边画,教师巡视。
1.“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2.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2.我们来看第1句话,你觉得有毛病吗?你的依据是什么?
(结合相关语句,体会“无价之宝”这个成语的含义。学生交流)
(1)既然这么珍贵,那就是蔺相如在说谎了?到底是不是这样呢?让我们结合当时的背景来谈一谈。
学生查、交流,出示课件:
战国时候,秦国很强大,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秦王双手捧住璧,一边看一边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小结:在这样的情况下,想一想:蔺相如说有毛病,这是在说谎吗?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体会蔺相如的机智、聪明……)
(2)指导朗读:朗读“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3.让我们接着交流理解蔺相如说的第②③句话。
(1)我们来看蔺相如是怎样说这句话的?理“直”在哪里?
请大家默读第2~8自然段,画出重点句,组织好语言,替蔺相如来摆摆这个理。(师生共同讨论交流)
(2)导读:
是啊,拿城换璧是你秦王提出来的,我把和氏璧给你送来了,你却不交城。理由充分,说话才有气势。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指名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有理有据,蔺相如面对的虽然是虎狼之国的秦王,却仍然毫无惧,言语中字字掷地有声。蔺相如理直气壮地说——
(生齐读:“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我的脑袋就和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
(3)小组讨论交流:蔺相如真的会撞吗?
(引导:秦王对和氏璧爱不释手,蔺相如早已看在眼里。这是蔺相如使的“金蝉脱壳”之计。)
(4)除了金蝉脱壳之计,蔺相如还用了哪些计谋?请大家接着往下读,看看谁能最先出来。
(生读后交流,相机引导:“缓兵之计、瞒天过海、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等)
(5)过渡:和氏璧完好无损地回到了赵国。蔺相如心里的一块石头总算落地了。所以到了举行典礼的那一天,他进宫见了秦王才会那样说。
(6)引读:蔺相如大大方方地说——(生接读……)
(7)讨论交流:蔺相如难道不怕秦王杀他吗?这可是欺君之罪呀!请大家再读蔺相如的话,揣摩一下秦王当时的心理。(相机指导:蔺相如已摸透了秦王的心理: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杀了蔺相如也没有用,反而落下不讲信用的恶名,让天下人耻笑。)
(8)导读:
师:“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蔺相如已经摸透了秦王的心理,知道秦王不会杀他,所以才会大大方方地说——
(生齐读:“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