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创造力的负面影响分析与对策
摘 要:目前,青少年创造力已成为当今教育界关注的焦点之一,众所周知,中国青少年的创造力普遍低于西方国家青少年的创造力,因此对此问题的研究和解决迫在眉睫。由于文化是一切的根源,通过对中西传统文化的比较分析,出中国传统文化中对青少年的创造力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基于此提出相应改进的教育措施,以充分发展中国青少年的创造力。 蛋黄油
关键词:青少年创造力;传统文化;教育措施
所谓创造力是指产生新思想,发现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它是成功地完成某种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心理品质,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本领,是知识、智力、能力及优良的个性品质等复杂多因素综合优化构成的。
所谓传统文化是指文明史上和历史上存在过的、发生过的、被今天记忆的人类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以及在今天仍然被沿用或有所变异有所发展的上述生存方式和生存乐趣。而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的文化。本文所论述的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指其主流文化——儒家文化。
一、中西方青少年创造力调查比较
2001年,相关工作人员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中英青少年创造力进行了比较。分别有1 087名12-18岁的中国学生和1 087名11-15岁的英国学生参加了调查。
一口健康的牙齿是什么颜问卷包括7个题目。第一题是物体应用,旨在考查青少年列举物体的科学应用时所表现出来的科学创造力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创性;第二题是提出问题,测量青少年对科学问题的敏感性;第三题是产品改进,目的是考查青少年对技术产品创造性的改进能力;第四题是科学想象,测量青少年创造性的科学想象能力;第五题是解决问题,旨在测量青少年创造性问题的解决能力;第六题是科学实验,用于考查青少年创造性的实验能力;第七题是产品设计,测量青少年创造性的产品设计能力。
调查结果发现:第一,英国青少年的创造力明显高于中国青少年的创造力,特别是发散思维和技术领域,差异较大。第二,除问题解决项目外,中国青少年的得分均低于英国青少年。 ①
二、阻碍中国青少年创造力的传统文化因素分析
由于文化是一切的根源,因此选择通过中西传统文化的比较来分析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劣于西方青少年创造力的原因。
历来对中西文化差异的探讨,要数李大钊的总结最为全面:“一为自然的,一为人为的;一为安息的,一为战争的;一为消极的,一为积极的;一为依赖的,一为独立的;一为苟安的,一为突进的;一为因袭的,一为创造的;一为保守的,一为进步的;一为直觉的,一为理智的;一为空想的,一为体验的;一为艺术的,一为科学的;一为精神的,一为物质的;一为灵的,一为肉的;一为向天的,一为立地的;一为自然支配人间的,一为人间征服自然的。” ②从文化观点来看,中国的文化是延滞的文化,结果往往落后;而西方的文化是演变的文化,结果易于进步 ③。由此可见,某些中国传统文化因素阻碍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使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劣于西方青少年创造力。哪些中国传统文化因素阻碍了青少年创造力发展呢?下面将分析之。
(一)自足、自夸的人生态度对青少年创造力的阻碍
西方文化最早从尼罗河上游趋于尼罗河下游,至地中海,主要沿海岸发展。它与外间文化接触的机会较多,使其所包含的成分较为丰富,易于演变。并且地中海文化的中心不是永
王力宏什么歌好听远在一个地方,各地文化有了各地的特性,虽并无高低之分,然而由于文化重心的不同与种类的复杂,互相效仿、竞争,结果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使其易于进步。
虽然早期中国文化是自黄河上游趋于下游,以至黄海沿岸,但它却沿大陆发展。因此中国的文化是在大陆上发展的,除了大海的阻隔,又有沙漠与高山的阻隔,结果使中国文化自成一个圈,与外间文化接触的机会少,使得文化成分单一,易于停滞。而且,汉族文化周围的各种文化,大致上都不如中国汉文化程度高。使得中国汉文化,不仅成为东方文化的中心,而且成为东方文化的高峰,结果使中国人易于自足、自夸,这更使得中国文化易于停滞。自足、自夸的人生态度使得中国人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认为没有值得自己去学习、赶超的对象,使中国人缺乏创造意识。因此它是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劣于西方青少年创造力的原因之一。
(二)体认同原则对创造力的根源性抑制
第六感是什么由于西方工商业阶层的崛起,以平等交换为基础的商业原则促使希腊人个体意识的觉醒和成熟,由此孕育了西方人个人本位的文化精神。在体和个人的关系上西方文化把肯定人作为个人存在的价值,看做人类社会结合的基础。承认个人的尊严与价值,肯定个人的权
利,倡导自由精神,鼓励个人创造性的发展。这势必形成了西方人个人中心的处世态度,他不依附于家庭,也不依赖于他人,而是倾向自我依赖——“他要自己思考,自己做决定,并且用自己的双手以自己的能力开辟自己的前途。” ④总之,西方文化强调人作为有理智、尊严和自由意志的独立个体的地位,人作为主体的独立人格和地位完全得以彰显,这恰恰满足了创造力发展的最根本条件。可见,西方的“个体本位”显然促进了创造力的发展。
中国的社会结构以家庭为基本单元,这决定了中国人的社会存在首先依存于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庭和宗族集团,并且以一种内外有别的标准去理解和处理集团内外的不同事物,这促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共性至上”体原则的形成。这一原则要求每个人必须严格遵从并适应他所在的家庭关系网络乃至整个社会结构中被确定的身份和角,自觉接受“礼”的规范约束 ⑤。它直接或间接导致了层层隶属的传统社会结构的形成,使组织和个人失去应有的自主权和独立地位,使整个社会缺乏主动精神,不利于培养人的独立意识,不利于创造力的发展。由此可见,体认同原则忽视了个体的独立自主地位及个体的自由,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独立意识和独特个性。独立与自由可以说是创造力的“根”,根源性因素得不到满足,创造力如何充分发展呢?可见,体认同对创造力的发展起到了根源性
抑制作用,是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劣于西方青少年创造力的原因之二。
(三qq牧场便便)中庸之道对创造力的消极影响
西方文化始终把“利”和“力”视作健康的价值,鼓励人们积极追求功利,并在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竞争,努力获得个人的最大利益和幸福。然而要在竞争中获胜,既要有实力,还要有敢拼敢斗的冒险精神,由此形成了西方崇力好斗的民族性格和文化精神。个体若要获得良好的生活条件或提高个人的社会地位,就必须不断奋斗。另外对体力的崇拜发展为对更高层次的力量——知识、智慧、技术的崇拜。这样的文化氛围怎能不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呢?怎能不使青少年创造力得到充分发展呢?
而“体认同”原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中国文化必然把协调人际关系放在首位,由此生出了中国传统核心文化——儒家的“中庸”、“中和”的价值原则和人格标准。中庸的核心便是思想行为的适度和守常,然而在一般民众的世俗生活中,儒家理想中的中庸之道实际上是不能实现的,于是鼓励中行、不争,结果导致了乡愿人格的蔓延。人们重节制、求平稳的结果是老成持重、世故圆滑、妥协折中成了中国人的立身准则,并由此衍生出了不思变化,不求进取的文化氛围,这种文化氛围窒息了青少年的竞争意识,阻碍了青少年创造力的正常
发展,是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劣于西方青少年创造力的原因之三。
(四)夜郎自大的成语故事封闭保守对创造力的阻滞
沿着漫长海岸线发展并致力于征服大海的西方各民族,由于大海的磨砺和赐予、工商业中的流通交换、周围文化的滋养,使它总是把目光投向世界,善于从不同的异质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从而促进自身文化的繁荣和发展。另外它总是不安于现状,把目光投向未来。总之,它形成了好动、重汲取、求变化、广拓展的文化精神,这为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而传统中国在地理上半封闭的隔离机制,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以及强烈的血缘宗族意识,使中国人形成了平稳求实的大陆型文化性格。这使其形成了求统一、尚传承、重内省、轻开拓的文化心态,进而形成了以自我保守、向心凝聚为总的发展方针和独立自足、稳定绵延的文化形态,即封闭保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特征 ⑥。封闭保守使得中国人不重视信息交流,不愿与他人交流、探讨,这严重限制了个体的性格、能力及主体性的自由发展。总之,封闭保守不利于培养青少年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创造性思维,是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劣于西方青少年创造力的原因之四。
(五)儒家的直觉主义精神对创造力的不利影响
西方科学文化极为发达,靠的就是两条重要的认知方法:一是可以理解的逻辑,一是可以控制的实验。逻辑具有很强的推理认知作用,并且它作为思维的一种方法是容易被人学习掌握的。这种思维方式可以把一切经验技能都转化成可以交流和传承的知识,这使得人们更易接受新知识,更易着手分析问题,出问题所在,更易有突破性发现。逻辑思维对创造力的培养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中国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儒家的直觉主义,它使中国人的人生态度是:一切都听任直觉,在思考问题时思路不严谨、缺乏逻辑性。梁漱溟认为:“一般人是要讲理的,孔子是不讲理的,一般人是求其通的;孔子则简直不通!然而结果一般人之通却成不通,而孔子之不通则通之至。”直觉主义提倡人对一切事物不要操心,遇事应随感而应,而且随感而应通都是对的。显然直觉思维是不科学的,它没有规律可循,不利于人们学习掌握。一任直觉走下去,势必出现偏差,不利于解决问题,不易有突破性进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创造力的发展产生了消极作用,是中国青少年创造力劣于西方青少年创造力的原因之五。
三、提高中国青少年创造力的教育措施
(一)加强对青少年自信自强、不断进取精神的培养
自足、自夸使得中国人总认为自己是最好的,认为没有值得自己去学习、效仿的对象,使青少年缺乏创新意识。因此,我们应加强青少年自信自强、不断进取精神的培养,锻炼其勇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以便能够不断地消除其自身弱点,使其行为方式能够不断地适应时代前进的步伐。家长应常主动和孩子谈话,了解孩子感兴趣的事或经历过的事,并为孩子创设良好的环境,给孩子提供探索、玩耍的机会和条件,给孩子必要的帮助,及时肯定和鼓励孩子的成功,使孩子经常获得成功的经验和感受。教师应尊重学生,不轻易作出坏的评价,并且不单纯以考试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也要教育学生不断地丰富和完善自己的知识内涵,不断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使青少年自信自强、不断进取。
(二)加强对青少年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体认同使青少年主动性、独立性和自学性差,并使其缺乏创新欲望。因此,我们应加强对青少年主动性、独立性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提高其创造力。教师可以利用教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还可以通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家长应从小培养孩子独立思考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即学校和家长可以加强培养青少
年优良的非智力心理品质,使其养成勇敢、坚韧、独立、专注、敢于冒尖、不怕困难等性格品质,并使其养成“我要学”的学习态度。如:学校可以着重培养敢说话的孩子、动手能力强的孩子等。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