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情侣装哪个品牌好1.认真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写作思路。
2.了解不同体裁新闻作品的特点,了解新闻评论的结构和特点。
3.了解日本侵略中国的罪行,了解“南京大屠杀”的史实,回顾历史,勿忘国耻,增强青少年对民族、国家、人类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历史以及当前日本右翼的丑恶行径,铭记历史。
2.学习新闻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
2、铭记历史,珍爱和平;勇敢面对过去,走向未来。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图片引入(课件展示南京国家公祭日图片)
同学们,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2014年2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经表决通过,决定将12月13日确定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牢记历史,维护和平。
二、自学检测
1、掌握下列加点字的字音、字形。
初衷.(zhōng)杀戮.(lù)篡.改(cuàn)抵赖.(lài)
妄.图(wàng)辱.没(rǔ)呓.语(yì)遁.形(dùn)
铭.记(míng)彰.显(zhāng)惨绝人寰.(huán)振聋发聩.(kuì)
2、理解下列词语的含义。
国殇(shāng ):为国牺牲的人,这里泛指死难的军民。
篡改:别有用心改动或曲解。呓语:梦话。
遁形:隐藏形体。
惨绝人寰:人世上还没有过的悲惨形容悲惨
到极点。人寰,人间。
振聋发聩:比喻唤醒糊涂麻木的人。聩,聋。沧海桑田:比喻人世间事物变化很大。一以贯之:用一个根本性的事理贯通事情的始末或全部。贯,贯穿。
3、了解作者
“钟声”“中国之声”的简称,暗中蕴含有“警世钟声”的寓意。取“钟声”这个笔名,是因为国际部记者和编辑针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希望发出中国自己的声音。作为中国的权威媒体,《人民日报》有义务对一些重要的国际问题和涉华问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针对一些国际社会的不实指责进行反驳。
4、写作背景
2017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0周年,也是第四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人民日报》发表此文,深切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警醒世人,牢记历史,勿忘国耻。
5、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就是对当前发生的新闻及其新闻中的事实或者新闻中表现出的乃至隐藏的问题,作者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者归纳、整理出新的结论、观点。简单地说,就是评说一件事情、一个问题,或者几件事情、几个问题。
新闻评论的特点:
新闻评论一般具有时效性、针对性、准确性、说理性和思想性的特点,也就是:
①因时而评,新闻性强;②缘事而发,寓理于事;
③内容贴近,题材广泛;④大众视角,公民写作。
三、初读课文,理解内容福建移动营业厅
哈佛大学入学条件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融入感情。
2、题解:《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
①点明了这则新闻评论的主要内容和写作目的。
②标题简明、醒目,能够引起读者的关注。
3、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这篇文章通过第四个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告诫人们勿忘民族灾难,呼吁全世界爱好和平与正义的人们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4、理清文章结构,归纳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第四个国家公祭日隆重举行,悼念死难同胞,珍爱和平。第二部分(第2—4段):正反对比,一方面表达国际社会和中国政府对南京大屠杀的坚定立场。另一方面日本右翼势力还很顽固。
第三部分(第5—6段):南京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昭示中国人珍爱和平的决心。
最吃香的三个师范专业四、细读课文,重点赏析
(1)开篇引用铭文,结合文题和课文内容试述其作用。
答:结构上:照应题目,便于引出下文。
内容上:引用宝鼎铭文,一方面点明文章的内容,增强现场感;另一方面丰富文章的内容,增添表现力。
(2)第一段“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随后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中国同胞惨遭杀戮”一句采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插叙。这句话交代了“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和死亡人数,补充说明文章的背景,使情节更加完整。
(3)叙述南京大屠杀时为什么详实叙述时间、地点、人数。试简述你的理由。
答:详实的叙述给人真实的感觉,用事实证明南京大屠杀的真实,历史不容置疑。呼唤人们爱好和平,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4)第二自然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金戒指
答:举例论证。通过列举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媒体和组织的做法,具体阐明了南京大屠杀的历史不可能被忘却的观点,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5)列举这些事实时,能不能将加拿大安大略省、圣地亚哥、加利福利亚顺序颠倒。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答:人们对历史的记忆,从提案动议到实际的行动,从宣讲到写进教科书让人们永久记住那段历史。所以顺序不能颠倒。
(6)第二段与第三段构成对比关系,说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蒸蛋糕
答:通过对比,揭示日本右翼分子的丑恶行径,呼唤人们更加珍惜和平,热爱和平。
(7)为什么日本右翼越顽固,越会引起爱好和平的人们高度警惕?
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的主题,日本右翼分子的顽固会阻碍和平的
发展,与当前的世界潮流背道而驰的,所以他们越顽固,就越引起世界爱好和平的人高度的注意。
(8)第五段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有什么作用?
直接引用《纽约时报》的报道作为论据,有时间,有报道单位,表明事实清楚,材料真实,无可辩驳。
另一方面,与下文南京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形成对比,突出和平的珍贵。(9)文章最后一段介绍了什么内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介绍了南京命运的变迁,以及中国具有捍卫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和磅礴力量。
作用:突出国家公祭的意义以及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信念,深化中心和主题,也使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
(10)“南京这座城市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饱受战火摧残的一个典型,如今成为国际和平城市后,方便全世界的人们更多地了解中华民族热爱、追求和平的悠久历史。”这句话给你什么启示。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我们不仅要牢记这段耻辱,更应从中得到警示,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小结:要牢记历史,以史为鉴,从中吸取历史教训,努力发展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使中国早日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我们应刻苦学习,为建设祖国打好基础。
五、美读课文,品析语言
作者用词简洁、精准、针对性强,请同学们阅读课文,画出这样的语句,并分析其作用。
1、在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已不足100位的今天,日本右翼还在不断寻各种借口对当年的军国主义罪行百般抵赖,扭曲历史,美化战争,颠倒黑白,并企图通过修宪复活军国主义。
四字短语,句式整齐,节奏铿锵,具有极强的气势和力量。
2、那些人以丑态百出的表演,妄图辱没真相和良知。
“那些人”指的是日本右翼分子。
“丑态百出”指各种丑恶的样子都表现出来了。这里讽刺了日本右翼分子的所作所为。
3、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出218项建议,狠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要求日
本“正视历史,应努力向后代讲述真实的历史”。
“狠批”表明对日本对待历史问题态度的不满。
4、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
“装睡梦游”是对日本右翼势力的极大讽刺。
5、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何等”,多么。用感叹的语气表示不同寻常。
6、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中国一以贯之的和平誓言,彰显坚定的信念、磅礴的力量。
“一以贯之”强调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信念始终不变。
小结:这则新闻评论针对2017年12月13日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公祭一事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必要性和意义,同时也表达了捍卫世界和平,中国有能力、有力量的坚定信念。
六、悟读课文,学习写法
铭记历史,才能继往开来。没有记忆的民族不可能有凝聚力,也不可能真正吸取灾难的教训,开启崭新的时代故事。我们经历了黑暗的南京大屠杀,我们有30万同胞死难,只有铭记这样血的历史和教训,实现民族记忆的世代传承,警钟长鸣,才能不让历史重演。今天,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吸取灾难教训,积淀民族记忆,团结全世界维护和平的正义之士,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1、文章题目是“国行公祭,为佑世界和平”,但是文章内容却没有写公祭的场面,而是写正义之士如何祭奠南京大屠杀,日本右翼分子如何美化侵略,最后坚定表明国家立场,这样写是否合理?
答:国行公祭这已经是第四次,所以场面无须花很多笔墨介绍,公祭的目的十分明确,那就是勿忘那段屈辱的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因此,作者写正义之士的立场、观点、做法,与日本右翼分子的言和行形成鲜明的对比,这样更能突出文章“为佑世界和平”的主旨。
2、概括本文的写作特。
①思想深刻,说理性强。
文章围绕第四次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日纪念活动展开,阐明了国家公祭的意义和必要性,既有全世界正义之士的纪念,又有日本右翼势力的痴心妄想,摆事实,讲道理,站在维护世界和平的高度阐明观点,认识有高度,思想针对性强。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