屯昌县县城绿地系统规划文本11.2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屯昌县园林绿地管理与建设需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要求,建设科学的、符合屯昌县特点的绿地系统体系,充分发挥屯昌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环境效益、社会经济效益和景观文化功能,进一步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水平,结合《屯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所颁布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文件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 本规划界定的范围与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一致,即规划区范围总面积 1079.82公顷。
第三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89年)》;
    2)《城市绿化条例(1992年)》;
怎样做肉丸子
    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2002年)》;
    4)《城市绿地分类标准(2002年)》;
公务员的工资待遇5)《国家园林县城标准》和《国家园林县城评选办法》(2006年);
6)《海南省城乡总体规划》(2005-2020年)
7)《屯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8)《屯昌县县城东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9)其它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
第四条 深圳南澳西冲规划期限和范围
规划期限为近期:2007-2010年,远期:2011-2020年。
规划范围与《屯昌县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确定的县城规划建成区的范围一致。
近期规划(2010年)人口为6.5万人,建成区建设用地总面积711.89公顷。
远期规划(2020年)人口为9.0万人,建成区建设用地总面积 1079.82公顷。
第五条 指导思想
月明星稀造句1)以创建“国家园林县城”为目标,加强城市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创造“环水融绿”的城市绿地系统。
2)以“保护自然生态、绿地空间优先”为先导,尊重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把自然要素与城市相融合,建立生态廊道,适应生物多样性的生境。
3)以“满足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为中心,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游憩、景观、防灾和生态四大功能,利用自然绿地、水系和城市,结合规划布局特点,合理布置各类绿地,达到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的根本目标。
第六条 安装合同范本规划原则
1)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重视城乡协调发展,将绿地建设与调整农业结构结合,建成区与县郊绿化协同发展,城市园林绿地建设与城市发展建设同步,为屯昌县的园林绿化系统奠定基础条件。
2)系统化的原则
合理布局城市绿地,结合旧城改造,大力发展小、多、匀的公共开放绿地系统;新区规划相对集中的、较大的绿地,为绿化可持续发展预留更多空间;旧城区注重改善绿地环境质量和增加绿地数量,使县城绿地形成点线面、大中小及内外有机结合、系列完整的园林绿地系统。
3)地域特的原则
以城市生态学理论为指导,以生物多样性为基础,以地带性植被为特征,力求城市与自然共融,充分利用自然水系肌理,通过梳理水系、道路和城市的关系,构建具有屯昌特的乔、灌、草、花、藤复合生态系统,进一步体现水、城、林融为一体的生态园林城市特。
通过对海南省各市县绿地情况的分析,结合中部地区丰富的植物资源,屯城镇绿地系统以强调浓郁的森林城市、多姿的水系城市为发展方向,以生态自然式、片植乔木+草坪式、点线结合式、观花植物及小品点缀式等多种特种植方式,形成绿化覆盖率较高的总体地域特。
4)建设时序的原则
尊重现实,展望未来,统筹兼顾近期与远期,明确的规划目标,确定可操作的近期实施计划和保证规划实施的政策措施。
第二章 规划目标及指标
第七条 规划目标及指标
根据屯昌县城的现状条件、城市性质和布局结构,充分利用自然水系肌理,把屯昌的“绿装”披起来,“蓝装”显出来,“彩装”亮起来,建成布局合理、特鲜明的“环水融绿的万绿之城、千水之城”的生态园林县城。
1)近期目标
城市绿化覆盖率40%,建成区绿地率3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平方米以上,人均绿地达到30平方米,争取获得省级园林县城称号,并力争进入“国家园林县城”行列。
2)远期目标
城市绿化覆盖率50%,建成区绿地率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25平方米以上,人均绿地达
50平方米,逐步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第三章 区域绿地系统规划
第八条 区域生态结构
区域生态系统形成“一心、二区、二景”的生态结构。
“一心”——屯昌县中心城区。
“二区”——保护控制区、适度建设区。保护控制区指需要对自然环境严格保护和控制的地区,包括自然保护区、水源地、水源涵养区等对区域总体生态环境起决定性作用的大型生态要素和生态实体,或因其他原因应该实行特殊保护的区域。保护控制区主要为位于大同乡的洪斗坡白鹭鸟自然保护区、木水库、雷公滩水库、良坡水库、加乐潭水库四个水库水源地保护区。适度建设区主要包括风景名胜区、林业生产区、农业种植区、以及其间的零星居民点等用地范围。区内居民点密度较小,是区域的农业或林业发展基地。地貌以绿地植被和自然村落为主。
“二景”——木湖旅游度假风景区、白鹭鸟自然保护区两个主要景点。
第九条 区域生态绿地
1)区域自然绿空间保护
区域自然绿空间是指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除城市、村镇以及其他必要的开发建设用地外,需要永久保护、保存的农田、森林等自然绿空间。在空间上,它包含城市生态保护带和风景旅游区;在功能上,它以最基本的自然生态和农业生产功能为主。重点在开展区域性森林保护,植被治理改造工作;加强区域性河流、道路防护林带建设;加强农业种植区的生态环境保护与改良;加强区域自然地形地貌保护,严格实施矿石开采管理制度。
2)城市生态保护带
城市生态保护带是指根据城市空间形态规划要求确定的,对于城市具有重要生态保护功能的绿地带。在空间上,它从属于区域自然绿空间,但又具有其特殊性,一般它总是与城市用地紧密相连,渗透进入城市内部。在建设要求上,应提高绿化种植力度,提高绿化覆盖率,宜林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95%以上,宜农地区乔灌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
3)生态公益林建设
在布局上按照“因害设防,生态优先”的原则。以保护河流、水库、干渠和重要交通干线为重点;把水源涵养林的水土流失治理作为生态建设的重点;建立健全经济管理政策;加强依法治林力度,改善营林措施。
第一十条 村庄绿地规划
规划每个村庄力求做到每户住宅房前屋后、自留地、庭院都进行绿化,以种植果树和经济作物为主。实现镇内鸟语花香、村周绿林环绕、庭院花果芬芳、绿树成荫,既美化环境,又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
第一十一条   河流、水库防护绿地规划
河流、干渠两侧保证30-50米的防护绿地,水库周围保证50-100米防护绿地,水源地周围保证200-500米的防护绿地,规划以点、线带面的防护绿地建设,有效保护地域的生物多样性。
第四章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结构与布局
第一十二条   规划结构
应用景观生态学的“斑块——廊道——基质”理论,采用均衡分布、网络联系的手法,将县城绿地规划为“一圈一带、三轴四廊、八园”的网络加星座状布局的园林绿地系统。
1)生态基质——“一圈”
“一圈”指外围的由生态林地、防护绿地、园地、农田、水系组成的自然生态圈和环外围道路的防护带。
2)蓝廊道——“一带”
“一带”指由规划区西部边缘的罗村河和灌溉水渠、南边的吉安河、东边的文赞水库和灌溉水渠构成的水系及滨河绿化带共同形成环城绿带,宛似一条美丽的飘带飘舞在城区边缘,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3)绿廊道——“三轴四廊”
“三轴四廊”指规划区内部的绿地网系统。
“三轴”指以一纵二横的干道道路绿化组成,包括纵向的昌盛路、横向的东风路和文东路-
新路的道路绿化。
“四廊”指横向的四条渗透的绿化廊道与微风通道。
4)绿地斑块——“八园”
“八园”指文赞水上公园、屯昌生态公园、中心公园、文化公园、吉安公园、屯郊公园、屯新公园和邦溪公园。
第一十三条   规划布局
布局特点:
12015高考满分作文)充分利用自然的水系、水塘和绿地要素,建立环水融绿的特突出的绿地系统。
2)加强道路绿化、自然廊道绿化和公园绿地的空间连通,形成点线面结合的网络加星座布局的绿地系统,为生物多样化奠定基础和创建生物通道。
3)合理均衡布置绿地,保证居民步行10分钟内可到达就近的公园绿地,步行30分钟可到达综合公园。
第五章 城市绿地分类规划
第一十四条   城市绿地分类
结合屯昌县建设实际,根据《城市绿地分类标准》按主要功能分为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及附属绿地4大类。
第一十五条   公园绿地规划
公园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改善城市小气候、维持CO2O2平衡、缓解热岛和温室效应及保持生物多样性的主要载体。公园绿地包括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和街旁公园。规划公园绿地占城市建设用地的23.3%,人均公园绿地面积为27.90平方米。
1)综合公园
综合公园地块面积一般在30公顷左右,不少于10公顷,并且有丰富的地形及多变的景观。规划综合公园2个,包括文赞水上公园和屯昌生态公园,充分利用现状良好的自然水体和植
被,发挥自然落的生态功能,形成以生态为主题的综合性公园。公园绿地率大于等于85%
2)社区公园
社区公园包括邦溪公园、屯新公园、屯郊公园、吉安公园4处居住区公园和几处小区游园。绿地率大于等于70%。居住区绿地不低于1.5平方米/人,居住小区绿地不低于1.0平方米/人。
居住区公园总面积为37.55公顷。邦溪公园规划总面积为8.17公顷,位于城北居住区。屯新公园规划总面积为17.06公顷,位于城北居住区。屯郊公园规划总面积为6.87公顷,位于城中居住区。吉安公园规划总面积为5.45公顷,位于城南居住社区。
小区游园总面积为19.87公顷。新规划的小区游园面积应不低于2m2/人,旧居住区应通过逐步改造达到1-2 m2/人。
3)专类公园
共规划专类公园4个,包括中心公园、文化公园、烈士陵园和体育公园,总面积为34.84公顷,公园绿地率大于等于80%
4)带状公园
带状绿地包括位于城南的吉安河滨河公园、沿着纵穿西北片居住小区的罗村河的滨水带状公园和其它沿路带状宽度大于8米的绿带,规划总面积为55.02公顷,绿地率大于等于75%
5)街旁绿地
充分利用现状城市道路红线以外相对独立的面积大于400平方米的空地形成街旁绿地,绿化占地比例不小于65%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