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11
刘向前长寿花的养殖方法
热点聚焦
■ 本报记者 李晓菲/文 杨孝坤/图
全行业向这看:商用车
供给侧改革这样改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这一今年的高频热词,最早
受到关注可以追溯到2015
年11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
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
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习近平
在讲话中强调,要在适度扩
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
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推
动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实
现整体跃升。
近几年,我国经济运行
呈现出新的特点,供需两侧
不协调的问题日益显现,诸
如国内消费者出国疯抢奶
粉、日用品的事件时有发生,
进一步凸显了国内供给侧对
需求侧变化的适应和反馈明
显滞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迫在眉睫。
作为国民经济的“晴雨
表”,商用车行业面临着更
为突出的供给侧和需求侧不
平衡、不协调的问题。如何
积极有效地开展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成为商用车行业上
下游共同关注的课题。
商用车行业供给侧改革
迫切且必要,究竟如何改?
5月26日~27日,中
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内
燃机工业协会共同举办了
“商用汽车及配套动力供给
侧改革与延伸服务工作会
议”,会议以探讨商用车行
业上下游供给侧结构性改
革为主题,号召了来自政府
职能部门、企业界、学术界
的上百位嘉宾与会,共同为
商用车行业供给侧结构性
改革建言献策。
在26日上午的会议中,
来自发改委、工信部、环保
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等政
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嘉宾,
分别结合会议主题作了主
题报告,为与会嘉宾特别是
来自汽车产业的嘉宾剖析
了当前汽车行业进行供给
侧改革所面临的政策环境,
为汽车行业上下游更有针
对性地开展结构性改革提
供了可靠参考。
其中,发改委产业协
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在
现场作了题为《推动供给侧
深化改革总体思路和目标要
求》的报告,他强调,供给
侧结构性改革应该强化市场
的作用和企业的主体地位,
政府则应致力于创造良好的
政策环境。
随后,工信部装备工
业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作了
《装备制造业服务市场与产
需对接》的报告,并指出,
装备制造业升级具有紧迫性
和必要性,而未来转型升级
的发展方向是要实现中国制
造业由大到强的转变。
今年是“十三五”的开
局之年,“十三五”是《中
国制造2025》战略的第一个
五年,汽车工业如何开好这
个头儿,对未来10年发展
意义重大。在本次会议上,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秘书长助
理夏胜枝对“十三五”汽车
工业发展规划意见进行了解
读,为产业发展捋清了脉络,
指明了方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本
质上是要从提高供给质量出
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
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
扩大有效供给,更好地满足
广大人民众的需要。因此,
供给侧改革应该是产需对接
之后的双向互动。
对于商用车行业而言,
物流公司即是其需求侧代
表,物流公司对车辆的真实
需求是商用车行业进行改革
的方向和目标。
本次会议邀请了中铁
物流和韵达快递两家物流
公司的代表与会并作主题
演讲,搭建起了商用车行业
产需双方无缝对接和直接
交流的平台。
此外,来自福田、华菱、
潍柴、玉柴等企业界的嘉宾
还在现场分享了各自企业进
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做法
和经验,引起了与会嘉宾的
共鸣和思考。
会议现场
■ 本报记者 周 静
工信部王建宇:供给侧改革核心在质量
在会上,工信部装备
工业司机械处处长王建宇表
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具
有紧迫性和必要性,未来转
型升级的发展方向是要实现
中国制造业由大到强的转
变。“供给侧改革重点是围
绕用户需求,创新服务的理
念与方式。它的核心在于质
量,智能制造的核心也是产
品质量。”他这样强调。
投资驱动难以为继
从目前统计来看,需求
增长放缓,投资驱动式发展
难以为继。
当前世界经济复苏缓
慢,金融市场动荡、大宗商
品价格波动、地缘政治等一
系列不稳定因素,对我国经
济和社会发展带来不同程度
的影响。综合来看,经济
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错综复
杂,装备工业的实物需求也
出现了明显趋缓,行业发展
进入增长更趋平缓、竞争更
加激烈的新时期。
“在这种形势下,多年
以来装备制造业依靠投资拉
猫抓天下动、规模扩张的发展方式,
王者荣耀嬴政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市场化需
求,必须转向依靠创新驱动,
靠质的增长、创新技术水平
提升、转型升级,加快规模
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的转
变。”王建宇说。
结构性矛盾突出
从近期市场需求和分
日语就业前景
析数据来看,我国装备制造
业结构正在发生变化,分化
加剧的现象更加明显。王建
宇在报告中提到,这种变化
突出表现主要3个方面:一
是消费类行业好于投资类行
业。譬如3C装备近些年发
展较快;二是同一行业当中,
高端绿新兴产品的销售明
显好于低端传统产品;三是
零部件行业好于整机行业。
王建宇坦言:“我国目
前装备制造业出现的产销大
幅下滑情况,也说明产业结
构不合理现象仍然突出,低
端过剩、高端不足的态势还
未得到有效扭转。我们注意
到,地方政府出于政绩冲动,
医保怎么报销忽视企业核心技术研究、人
才培养,助长了扩大投资方
式盲目扩张。而且这种现象
不仅存在于传统型装备制造
王建宇 杨孝坤 摄
(下转12版)
04热点聚焦
■ 本报记者 周 静
发改委吴卫:去产能 从行政干预到信息引导
5月26日,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和中国内燃机工业协会共同举办的“商用汽车及配套动力供给侧改革与延伸服务工作会议”上,发改委产业协调司机械装备处处长吴卫表示,“十三五”是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转型升级,一方面是“由大到强”,另一方面是技术升级,提高竞争力、提升品质,还包括发展环境、建设相应制度体系、法制体系,更适应产业发展。
要适应需求侧的变化“现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制造业的供给侧改革是其中很重要的方面。相关行业和用户共同参加探讨供给侧改革这一主题,就是要研究制造业如何更适应市场、如何转型升级来适应未来发展的要求。”
吴卫在现场作了题为《推动供给侧深化改革总体
思路和目标要求》的报告。
他表示,供给侧改革是
适应引领新常态的创新,对产业转型升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长期发展中,我国经济积累了结构性矛盾,可以总结为:供给总量和结构不能适应需求总量和结构的变化。“现在,需求端发生了一些积极的变化,需求的量在增大,也在升级。这里既有消费能力、消费水平相关的升级,也有环境、资源等外部压力带来的升级。对
于需求侧这样的变化,现在供给侧的适应性还不够强。
”他认为,商用汽车和内燃机行业也是一样,目前整体发展放缓,需要加强供给侧的改革。
把握方向性指导根据中央和国务院的要求,改革总体要求是: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供给侧改革重点推进“三去一降一补”
,即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腌蒜苔的最简单做法
降成本,补短板。“这几句话将供给侧改革概括得非常全面,实际上就是淘汰落后,提升质量,降低成本,
提高效率。
”吴卫认为这是方向性指导。
具体到制造业发展、供给侧改革方向上,要推动制造业智能化、绿环保、高端化、国际化。他表示,
“还有两方面工作要与之结合,一是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向中高端延伸。像物流业就属于生产性服
务业,它要向高附加值延伸,我们制造业也要相应提升。另一方面,拓展新兴产业的发展,使传统制造业与新兴产业能够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发挥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化技术在应用层面上的普及。
”为了促进这几方面发展,从去年开始,发改委启动了增加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3年行动计划,重点围绕高端装备、新材料方面扶持企业来实现核心技术突破,实现产业化。今年,根据国务院部署,筹划了技术改造升级工程包。通过专项建设基金等多种资金渠道,来促使行业重点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带动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工作层面上,我们还是要强化市场作用,特别是企业
的主体作用,同时,加强产
业政策完善,强调政府职能转变。”吴卫说。
改革主体还是企业“职能转变,简政放权”,是本届政府的一贯主张。据透露,今年还将修订一批政
府核准项目下放到省一级管理,进一步减少中央层面对市场的直接干预。
在汽车产业发展上,制定《中国汽车发展战略纲要》。“以前我们主要是产业政策,过去二三十年里都是依靠保护和行政管制。现在来看,已经与当前和今后产业发展不相适应。今后还是
应该在战略层面提出一些导向,加大开放力度,减少行
政干预。”吴卫表示。发改委前不久联合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等有关方面,建立了汽车产能调查分析和信息发布工作机制。这也被吴卫视为从行政干预到信息发布,引导方式上一种角上的积极转变。
他认为,从去年来看,汽车产业整体发展较好,但是结构性过剩也比较明显,特别是商用车产能利用率仅达到一半。还有一方面的过剩是区域、企业之间的不均衡。“我们做了这些调查分析之后,想提示各方面注重投资方向和内容,应当以突破核心技术、提高竞争力为重点。今后应该更注重升级,而不是产能投资。”
吴卫最后说:“供给侧改革是今后一段时间内的系统性工作,政府需要创造更好的环境,加强监管,维持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为产业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但改革主体还是企业,能否适应未来改革和产业发展的趋势,获得更好的业绩,还有待企业自身创新能力的提升,开发能力的提高,生产销售服务体系完善,增加价值总量。”他表示,行业协会把企业凝聚起来,加强行业间交流合作,对推动供给侧改革、产业转型升级具有积极意义。
吴 卫 杨孝坤 摄
(上接11版)
业,在新兴行业也出现了重
复建设、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的问题。”
新的竞争优势还未形
成随着人口红利减少,土地、物流、能源、资源等要素成本的快速增长以及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制造”原有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消退。越来越多的新兴国家加入到国际产业与工业体系当中,巴西、印度、越南等一些发展中国家利用低成本优势,挤占了中低端产品的市场份额。另一方面,我国的装备制造业依靠技术创新发
展、劳动者素质提升来壮大新兴产业的新竞争优势还未形成。
“十二五”期间发展的
高端装备制造,像新能源汽
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培育阶段,我国装备制造业作为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主力军,企业信息化程度还不高,融合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数字化、智能化的装备产品和新技术,与先进国家相比还有较大差距,行业更多的中高端产品在技术进步和创新上还未得到有效突破和进展。“特别是生产环节
和后续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
用,水平还是较低。”王建宇这样说。
两化融合破解升级难
题谈了很多行业存在的问题,强调了转型升级的紧迫性和严峻性,那么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如何?王建宇认为,去年国务院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为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指明了发展方向。在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装备制造业由大变强,应着力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改善产业发展环境。装备制造业相关扶植政策力度有待加强,技术创新与产业发展脱节,产业应用
与配套体系薄弱问题,要求
我们必须在改善产业发展环
境上下功夫。二是加快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影响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主要瓶颈,还是创新
能力不足。不仅包括技术、产品创新不足,在管理和商业模式的创新方面也还有较大欠缺。这就导致了我国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对外依存度过高的现象。三是重点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两化”深度融合,
是破解工业转型升级难题、促进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也是当前急需抓好的重要任务。
谈到今年的工作部署,王建宇进行了如下介绍:一是实施2016工业强基工程,围绕产业发展基础选择重点工作方向,组织实施一批重点项目;二是组织实施重大短板装备专项攻关;三是实施机械工业质量提升工程;四是推进高端装备产业发展;五是推动智能制造;六是规范机械行业的市场竞争秩序。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