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部编人教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解析及答案
2022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共18分)
1、下面是某同学做的字音字形梳理记录,其中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注意纠正因为方言发音造成的误读,如:“南(lán)方”应读成“南(nán)方”,“洞庭湖(fú)”应读成“洞庭湖(hú)”。
B.注意纠正人名,地名的误读,如:“晏(àn)殊”应读成“晏(yàn)殊”,“汴(xià)京”应读成“汴(biàn)京”。
C.注意因音近或形似造成的误写,如:“怂恿”不能写成“怂勇”,“崇拜”不能写成“祟拜”。
描写桃花的优美语段 D.注意成语字形的误写,如:“心无旁骛”应写成“心无旁鹜”,“相得益彰”应写成“相得益章”。
2、下面是初三某同学写的毕业留言,其中加点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回首三年同窗生活,历历在目。课堂上,我们勤学好问,吹毛求疵;活动中,我们收获欢乐,可歌可泣。同学们,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一起努力拼搏,哪怕结果牵强附会,也问心无愧。
A.吹毛求疵 B.可歌可泣 C.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D.牵强附会
3、下面一段话选自某班的《班级日志》,其中表述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
①我们班负责本周的校园执勤工作,大家深感责任重大。②每天,只要广播声一响起,我们就按时到岗,各司其职。③一周下来,我们班获得了“优秀执勤班级”的称号,是因为所有同学共同努力的原因。④通过这次执勤,我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
A.① B.② C.③ D.④
4、有些同学常将班级“图书屋”中的书带回家且迟迟不归还。若在“图书屋”旁张贴一张提醒同学及时还书的“温馨提示”,下列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端午节快乐贺词
A.严禁将图书私自带回家。
B.让每一本书都能及时回“屋”。
C.爱惜书籍,就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D.爱惜书籍,不私自带出。
5、某同学根据“杜甫相关文学知识表”作出了一些推测,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作品名称
创作时间/历史背景
作者经历
《望岳》
736年,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
此时在齐、赵(今山东、河北》漫游。
《春望》
757年,安史之乱时期
756年,将家小安置在鄜州,只身前往灵武投奔肃宗,途中为叛军所俘,困居长安。
《石壕吏》
759年春,安史之乱时期,唐军退守河阳,四处抽丁补充兵力
途经新安、石壕等地,根据目睹的现实写了一组诗。
《月夜忆舍弟》
759年秋,安史之乱中
客居泰州(今甘肃天水),兄弟五人散处甘肃、河南、山东等地,只有最小的弟弟在身边。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61年,安史之乱还未平定
居住在成都近郊草堂。
《江南建季龟年》
安史之乱后
流落江南(今湖南一带),后来和李龟年重逢在潭州(今湖南长沙)。
A.梳理创作时间及历史背景后,推测杜甫的创作高峰在安史之乱期间。
B.阅读作者经历后,推测杜甫作品内容大多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如《石壕吏》等。
C.依据标题,结合作者经历,推测出杜甫的诗歌有对战争的控诉、山河的赞美、亲人的思念等。
D.梳理作者经历,发现杜甫一生多在漂泊中追求仕途,其作品也多表现漂泊中的孤独和仕途不顺后的淡泊超然。
6、古诗文默写(共4分,每空1分)
(1)面对死亡,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用一句“ , ”表达了慷慨赴死的大无畏精神。(2)说到奉献,人们常常借用李商隐《无题》中“ , ”一句,表达对奉献精神的赞美。
综合性学习(共4分)
某学校开设了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校本课程,取得了丰硕的育人成果。为滋养学生心灵,传承中华美德,学校开展了成果汇报活动。
梦见掉牙是什么意思 7、活动现场需要悬挂标语,有同学写好了上句,请你完成下句。(2分)
上句:校本课程弘扬传统文化
下句:
8、下面是校报记者为此次活动写的采访提纲,请你根据采访目的,在横线处补充一个采访问题。(2分)采访提钢
时间、地点
5月28日下午活动结束后,汇报活动现场
采访对象
校团委S记
采访目的
了解此次活动的规模、亮点、影响
采访问题
(1)请问参加此次活动的班级和人数是多少?
(2)活动中让您印象最深的节目有哪些?请您具体谈谈。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共46分)
(一)古诗文阅读(共18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9-10题。
舟师
[明]俞大猷
香水的保质期 ①倚剑东冥②势独雄,扶桑③今在指挥中。岛头云雾须臾尽,天外旌旗上下翀④。队火⑤光摇河汉⑥影,歌声气压虬龙宫⑦。夕阳景⑧里归篷近,背水阵奇⑨战士功。
【注释】①俞大戬:明代战功显著的抗倭名将。②东冥:东海。③扶桑:我国对日本的旧称。④翀:通“冲”,舞动的意思。⑤队火:排列成队的战船上的炮火。⑥河汉:指银河。⑦虬龙宫:比喻倭寇的巢穴。⑧景:通“影”。⑨背水阵奇:比喻抗倭水军战阵的精妙奇特。
9、下列对这首诗歌的理解或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剑”“扶桑”写出了水军武器的锋利和倭寇的凶残。
B.“云雾”写出了战时环境的恶劣,“旌旗”写出了倭寇人数之多。
C.“队火”“河汉影”写出了战争中炮火连天的凄惨场面。
D.“夕阳景”“归篷近”描绘了在夕阳的余晖里,战船徐徐归来的情景。
10、请分析诗歌表现的情感,填写下面的表格。(4分)
阶段
表现的情感
战前(首联)
坚信战争必胜的自信 魔兽世界公会名称
华山在哪里 战中(颔联、颈联)
①
战后(尾联)
②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4题。
俞大猷初,以倭患急,特命都督刘远为浙江总兵官,数月无所为。廷臣争言大猷才。遂罢远,以大猷代。贼犯西庵、沈庄及清水洼,大猷偕邦政击败之,贼走陶山,自黄浦遁出海,大献追败之。大猷为将廉驭下有恩数建大功。威名震南服①。万历元年秋,海寇突袭
闾峡澳②。坐失利夺职。三疏乞归③。卒,赠左都督,谥武襄。大猷负奇节④,以古贤豪自期。其用兵,先计后战,不贪近功。忠诚许国,老而弥笃,所在⑤有大勋。武平、崖州、饶平旨为祠祀。 (选自《明史》,有删减)
【注释】①南服:指南部疆土。 ②闾峡澳:地名。 ③乞归:请求退休。 ④负奇节:有着奇特的气节操行。 ⑤所在:所到之地。
11、下面对文中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有明显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贼走陶山”中的“走”本是“跑”或“小步快走”之意,此处引申为“逃跑”。
B.“遁”有“逃跑”“隐匿”“欺骗”“失去”“放纵”等义项,“自黄浦遁出海”中的“遁”应为“逃跑”之意。
C.“谥武襄”中的“谥”是古代帝王,贵族、大臣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加给的带有褒贬意义的称号。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