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
1、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
(1)时间(1949年9月)、地点(北平)
(2)第一届政协会议制定的《共同纲领》在当时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3)新中国的名称:
(4)新中国的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5)选举中央人民政府领导 为政府主席
(6)大会确定:国旗为 ;代国歌为《 》;首都为 ;采用公元纪年。
2、开国大典:(1高速免费查询)时间: 年 月 日
(2)宣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是中国唯一合法政府。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1情人情)是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结束,开始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2)开辟了历史新纪元。从此中国一百多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结束。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
(3)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
4、西藏和平解放:(1)时间: 年。(2)历史意义: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了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5、抗美援朝(1950年10月25日~1953年7月)
抗美援朝中的英雄人物:黄继光,邱少云。
谁是“最可爱的人”?为什么?
── ,因为他们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表现出了高度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畏艰险,英勇顽强,最终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国家和民族赢得了荣誉。
6、(1950年~1952年底)
(1)1950年,颁布《 》,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
(2)影响: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也被消灭;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这使人民政权更加巩固,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1)背景: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国民经济得到根本好转,工业生产已经超过历史最好水平。但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仍然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如印度。
(2)基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 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
(3)成就:到1957年底,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建成投产,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中国第一个制造机床的工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万里长江第一桥── 大桥建成。 、 、 公路修到“世界屋脊”。形成了以鞍山钢铁公司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地,沿海地区原有的工业基地得到了加强,华北和西北业建立了一批新的工业基地。
(4)意义和影响:使我国开始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向社会主义工业化迈进。
2、共和国第一部宪法: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我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一切权利属于人民,它是我国第一部真正反映人民利益的 类型的宪法。
3、三大改造:
(1)三大改造的内容:对 、 、 的社会主义改造。
(2)三大改造的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 制。
(3)三大改造的完成:①时间: 年 ②意义:在我国初步建立起 的基本制度,我国进入到社会主义 阶段。
4、中共八大:
主要贡献:正确分析了国内主要矛盾,成为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取得的重要成果。
遗憾:被中断,没有坚持。
5、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1)时间:1958年
(2)表现:以伤残等级鉴定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泛滥。
(3)影响:是党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再加上自然灾害等因素,使我国人民遇到了建国以来前所未有的严重经济困难。
(4)教训:①搞经济建设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②要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
6、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模范人物: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雷锋。他们的精神品质: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密切联系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7、文化大革命( 年~ 年10月)
(1)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原因:20世纪60年代中期,错误地认为,党中央出现了修正主义,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他希望通过“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
主义复辟。
(2)党的历史上最大一起冤案:期间, 遭到迫害,被诬蔑为“叛徒、内奸、工贼”,被中央开除出党,并遭非法监禁,迫害致死。
(3)文化大革命造成的危害:使国家政权遭到削弱,民主与法制建设遭到践踏;严重摧残了教育、科学和文化事业,阻碍了教育、科技事业的发展;致使国家经济发展缓慢,拉大了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
(4)教训和启示: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国内的主要矛盾;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们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坚持依法治国的方针;我们必须保持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国内环境。
第三单元 建设有中国特社会主义
1、十一届三中全会:
(1)背景:①“文化大革命”积累了许多严重的政治问题和社会问题,人们要求纠正“文化大
革命”的错误;②当时中央的主要领导人仍然坚持“左”的错误,提出“两个凡是”的方针;③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解放了人们思想。
(2)内容:思想上——
政治上——停止使用 的口号,实行
组织上——形成了以 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
(3)影响: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 。它完成了党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的拨乱反正,是 的开端。从此,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
2公司元旦放假通知、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
(1)背景:文化大革命使我国的民主和法制建设遭到了严重践踏,广大人民众深刻地认识到了加强民主和法制建设的重要性。
(2)成就:1982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新时期一部比较完备的宪法。
此后,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等一系列法律。
(3)意义:反映了我国法制建设取得了伟大成就。广大人民的法制观念不断提高,依法办事逐渐成为了人们的共识,我国正在向依法治国,建设法制国家的道路迈进。
入党自传范文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的改革从 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18户农民首先开始将田地包干到户,自负盈亏。
4、国有企业改革:
从1985年起,城市改革全面开展,重点是 改革。
5、对外开放:(1)对外开放的开始──建立四个经济特区( 、珠海、服装剪裁 、厦门)。(2)对外开放的扩大──开放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增设海南经济特区,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经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3)对外开放的格局──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6、建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
(1)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在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为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和道路,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
(2)1992年,在南方的讲话:①内容──特区姓“社”不姓“资”。要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发展才是硬道理。②影响──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对建设有中国特的社会主义产生了深远影响。
(3)理论指导地位的确立:1992年,中共十四大确立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1997年,中共十五大把理论写进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第四单元 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1、民族团结:
(1)政治上: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有利于促进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民族平等,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和政治制度)
(2)经济上:实行各民族共同繁荣,共同发展。
2、香港和澳门回归:
(1)“一国两制”的构想的提出:改革开放以后,针对 问题提出了“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构想。目的是为了完成祖国统一大业,实现祖国的最后统一。
(2)“一国两制”的含义: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大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和台湾实行资本主义制度。
(3)港、澳回归祖国的意义和影响:中国人民洗刷了百年国耻,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促进改革开放,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3、海峡两岸的交往:
(1)我国的对台政策:新中国成立后,明确提出要解放台湾;20世纪50年代中期,又确
立了争取用和平方式解放台湾的思想;改革开放以后,在“一国两制”的基础上又形成了“ , ”的对台基本方针;1995年,又提出了发展,促进和平统一的八项主张,成为了新时期推进祖国和平统一的指导思想。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QQ:729038198,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发表评论